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對我國魏晉時期大量文明遺產(包括各類工藝品、美術作品、音樂舞蹈作品、文學作品、建筑、器具、各類文獻等)嚴謹詳細地審視,透過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信仰方式、思維方式等多重因素對這些審美對象的滲透和影響,以及這些審美對象自身發展演變的規律的考察和研究,為我們清晰地展現和勾勒出中國魏晉審美文化史的演進軌跡。全書文字通暢易懂,并配以大量精美插圖,從而大大降低了接受難度。
儀平策 ·中國文化 ·14萬字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風物的故事》遍尋中華大地上的美好風物,揭示蘊藏其中的生命情感。著名學者丁帆誠意推薦。
李曉愚 ·中國文化 ·9.3萬字
精選中國古代廣為傳誦的經典神童故事50則,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形象的描寫、流暢自然的人物對話進行講述,充滿趣味性與可讀性,幫助讀者在積累知識的同時廣博見聞。每則故事之后附有與其內容相關的“博聞館”,且穿插大量知識性插圖,既提高了全書的欣賞價值,也增加了文化含量。
鄧凌原 ·中國文化 ·7.3萬字
本書從楹聯的起源講起,內容涉及楹聯的創作方法及相關知識、經典楹聯賞析、實用楹聯借鑒、趣味楹聯故事。
譚曉明編著 ·中國文化 ·12.4萬字
本書是一位在故宮耕耘了74年的老人留下的最后一部作品。作者單士元先生是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早年畢業的老學長。他治學謹嚴,為人的樸實,一絲不茍的作風素為同學所欽重。他這部《故宮史話》,以深入淺出的手法,把枯燥的硅木瓦石建筑物,賦予靈氣,讀起來不枯燥。這部小書,內容豐富,言之有據,小中見大,把中國的故宮放在世界宮殿群中展現給讀者,讀后既增加了知識又開拓了視野。與前版相比,本版新添了數十幅彩色圖片,每幅圖片皆選取最佳角度拍攝,色彩更加飽滿,成像更加清晰,亦給本書增色不少。
單士元 ·中國文化 ·10.6萬字
本套書精選“三百千弟”(《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12種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典,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每節內容,配以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識、文學典故,閱讀性強,文、史、哲涉獵廣泛,專注塑造國學精神。在原文和故事中,配有原汁原味的古代珍稀插畫,或者相關的文物圖片,以反映傳統的生活情境,匯集豐富多彩的中華元素,打造與眾不同的國學盛宴。
蕭史 ·中國文化 ·4.7萬字
蕭史 ·中國文化 ·4.8萬字
古來諫術知多少,以畫諫君,以指諫君,以馬諫君。話說明主聞過則喜,昏君拒諫招禍患。以畫諫君,或附言辭,或題詩句,或呈奏章,或寓嘲隱,勾勒出一幅別開生面的諫諍畫卷。畫諫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形象性,帝王們正是從視覺觀賞中領悟其畫意,得以警醒,改正過錯。畫諫,往往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那些卑污的靈魂以極大的震撼力。
石地 ·中國文化 ·11.4萬字
蕭史 ·中國文化 ·5萬字
這是一套介紹中國民間剪紙的叢書,通過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透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本冊主要介紹了中國飛禽類經典剪紙并加以闡釋其美學價值和內在含義。
沈泓 舒惠芳 ·中國文化 ·3.1萬字
本書精選了30余個中國古代的軍事戰爭,以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描寫呈獻給讀者。每個故事后還鏈接有博聞館,讓讀者在欣賞故事之余增加軍事知識。此外,每個故事都配有精美的插圖,以增強趣味性。
彭海濤 張輝 ·中國文化 ·7.8萬字
《孫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軍事著作,本書是對《孫子》原典的完整注譯和解讀。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界的中國哲學專家,其對原典的解讀不僅全方位闡釋了古代戰爭的戰略戰術、攻守作戰、偵查用兵、地形行軍等,還結合豐富的歷史資料還原了立體的時代與人物,以現代的、國際的視角,講述了《孫子》成為經典的歷程,并探討了為何它依然能啟發我們對現代戰爭的思考。
(日)淺野裕一 ·中國文化 ·12.6萬字
這本書主要講解了作者對中國酒文化和酒行業的認識和理解。在弘揚民族文化的時代,我們有必要揭開外國酒的面紗,并展示真正的中國白酒。翻開這本書,你會看到無數個曲折跌宕的情節;無數個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首先,你將學到一套簡單實用的“鑒酒法”。酒好酒壞,一鑒可知。學會了這個方法,就可以真正認識各類酒。然后,通過深度剖析龍舌蘭酒、朗姆酒、白蘭地、威士忌等有代表性的外國酒,你就能明白,它們之所以在市場比較成功,主要是因為它們的企業文化和品牌包裝。最后,通過深度解讀中國白酒,你會發現其酒體品質和更深層次的內涵。借由對大趨勢的理性分析,你可以解鎖中國白酒產業下一個發展階段的財富密碼。
王為 ·中國文化 ·10.4萬字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對于文學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思想對后世影響很大,很值得研究。由于目前市面上缺乏一部完整收錄曹操著作且質量較好的整理本,我們重印了這本曹操集。這個集子是一九五九年編印的,以丁福保的漢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為底本,稍加整理和補充。詩文部分,曾用三國志、宋書樂志、樂府詩集以及各種類書作了對校,并注明了出處。
(三國)曹操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5.4萬字
“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禮儀不僅是自身修養的部分,也是文化繼承的一部分。本書從廣博的中華傳統禮儀中精選出“社交禮儀”“日常生活禮儀”“家庭禮儀”和“節日風俗禮儀”四個部分,通過貼近現實生活的題材內容,小讀者領略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魅力。
劉鶴 ·中國文化 ·4.8萬字
《記憶北京》一書收錄了作者關于北京的文化隨筆共計二十五篇。作者身為嶺南人,卻是最早呼吁建立“北京學”的學者,并在北大開設“北京文化研究”專題課,主持相關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主編“北京讀本”,指導北京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碩士論文,游走于書齋與社會關懷之間,以諸多實際行動為依托,試圖借由文人的情懷和底蘊、學者嚴謹扎實的治學功底,用想象和記憶的碎片來重構一個精神的古都。
陳平原 ·中國文化 ·12.8萬字
本書在深入分析中國古代哲學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分別梳理分析了儒法墨三家的管理思想:儒家:禮不僅是人的個體行為的普遍形式,亦是人的社會活動的普遍形式。禮使中國古人的政治方式不再是一種異己于人的東西,而成為既有一定外在的社會規定又與個人的內在的情感表達密切相連的審美形式。為孔子的“正名”說“正名。”法家:法家的“法”的理論包括“法”、“術”、“勢”三個方面。“法”、“術”作為君主之“制”,“勢”作為君主之“資”,二者互為發明、互為服務。法家“抱法處勢”理論的提出,實際上開中國專制主義治論的造始端倪。墨家:“兼愛”的非人稱性使墨家求助于政治上人為的“尚同”,使其與法家學說互為補充地共同服務于專制主義的理論的論證。
張再林 ·中國文化 ·18.8萬字
本書是宋史專家、文獻學者王瑞來先生所寫關于古籍校勘的方法論之作。本書分綜論、方法、輔助知識和案例四部分,凡收文八十篇,以類相從。綜論部分主要講校勘底本的選擇及校勘四法及其反思;方法部分主要講校勘原則、校勘范圍、出校等問題。輔助知識篇主要講典章制度、歷史地理、年代、語言文字與校勘的關系。案例部分主要講古籍中具體問題的校勘問題。
王瑞來 ·中國文化 ·18.4萬字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紀昀擔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期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全書由“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個部分組成,共二十四卷,將近1200則。內容豐富,醫卜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贊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一些不情之論,亦大膽地發表了看法和主張,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
(清)紀昀著 韓希明評譯 ·中國文化 ·19.6萬字
時間的長河奔騰不息,人們對色彩追尋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那么,每一種色彩的歷史命運如何?人們的色彩觀念又有著怎樣的文化演變?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值得我們探索。本書共四章,分別從大自然、動物、礦物和生活4個方面講述了100多個中國傳統色背后的歷史文化與故事。書中以顏色為核心,結合可愛的插畫,用詼諧的文字講述了顏色的由來、相關的名人故事、制作工藝和文學詩詞等文化知識,讓人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能了解與顏色相關的文化知識。全書圍繞中國傳統色拓展自然科普、歷史人文知識,與人們身邊的萬事萬物密切結合。內容豐富,語言詼諧,圖片有趣,適合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懂懂鴨 ·中國文化 ·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