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國古代文學:漢學家白川靜代表作(套裝共3冊)
會員

《中國古代文學:從神話到楚辭》本書為日本文字學家、漢學家白川靜(1910—2006)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的第一部。在本書中,作者將中國文學的原點之作——《詩經(jīng)》與《楚辭》的寫作和表現(xiàn)手法,與日本古典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進行比較研究。作者認為,《詩經(jīng)》與《楚辭》誕生的時代,正是古代共同體崩解、封建制逐步確立的時代,亦是民眾命運劇烈變化的時代。本書觀點新穎深刻,視野包羅萬象,讀來饒有啟發(fā)。《中國古代文學》是白川靜研究中國上古至南北朝時期文學的普及性著作。其書被日本中央公論新社收入文庫叢書,是面向一般讀者而不做艱深學術分析的著作。原書承接白川靜性質類似的著作《中國神話》,共分《從神話到楚辭》《從〈史記〉到陶淵明》兩冊;我們此次引介,亦分兩冊獻給華語讀者。《中國古代文學:從《史記》到陶淵明》本書為日本文字學家、漢學家白川靜(1910—2006)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的第二部,述及西漢初期到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文學史,涉及司馬遷、漢賦與樂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等文學派別與文學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學功底與考據(jù)功力,加之日本學者嚴謹而細膩的風格,遂使本書常發(fā)他人所不能道,視角獨特,見解深刻。作者從《史記》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將其作為理解西漢至南北朝之間企圖擺脫國家羈絆、拒絕埋沒于體制的“士人”精神的鎖鑰,勾勒出中國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運、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中國古代文學》是白川靜研究中國上古至南北朝時期文學的普及性著作。其書被日本中央公論新社收入文庫叢書,是面向一般讀者而不做艱深學術分析的著作。原書承接白川靜性質類似的著作《中國神話》,共分《從神話到楚辭》《從〈史記〉到陶淵明》兩冊;我們此次引介,亦分兩冊獻給華語讀者。《詩經(jīng)的世界》《詩經(jīng)的世界》為日本文字學家、漢學家白川靜(1910—2006)代表作。《詩經(jīng)》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jīng)在《論語》《孟子》中被視為經(jīng)書,雖然過早地被視為經(jīng)典對于古代歌謠的后世傳承而言可謂幸事,但詩篇的解釋也因此被儒教性的詮釋所改變,失去了其古代歌謠的本來面貌。本書旨在揭示《詩經(jīng)》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理解這種古代文學,還原古人豐富而充滿活力的精神世界。本書從山川、戀愛、社會與生活、貴族社會盛衰幾個方面,引介分析眾多《詩經(jīng)》名篇,并與日本文學經(jīng)典《萬葉集》的類似作品比對研究。觀點獨特深刻,極具啟發(fā)意義。

(日)白川靜 ·文化研究 ·38.8萬字

神話主義:遺產(chǎn)旅游與電子媒介中的神話挪用與重構
會員

本書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神話主義”的概念,以之指涉二十世紀后半葉以來,由于現(xiàn)代文化產(chǎn)業(yè)和電子媒介技術的廣泛影響而產(chǎn)生的對神話的挪用和重新建構,神話被從其原本生存的社區(qū)日常生活的語境移入新的語境中,為不同的觀眾而展現(xiàn),并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和意義。運用這一概念和理論視角,采用民族志式田野作業(yè)和網(wǎng)絡民族志等方法,本書細致而深入地考察了當代中國神話在遺產(chǎn)旅游和電子媒介領域的再現(xiàn)和重構,分析了神話主義的文本特征和本質屬性,并闡述了神話主義的生產(chǎn)與當代社會文化之間存在的互動關系。通過漢、哈尼和苗族的遺產(chǎn)旅游個案,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電影電視和電子游戲等領域的考察,本書生動地論證了這一核心觀點:“神話主義是神話的第二次生命”。本書摒棄傳統(tǒng)神話學以古代典籍神話的溯源研究為圭臬、以“向后看”視角為主導的做法,轉而以“朝向當下”的新視角,揭示了古老神話傳統(tǒng)在當代社會中呈現(xiàn)出的新形態(tài)和新活力,拓寬了神話學的研究領域,有助于學界和普通讀者在更完整的歷史脈絡中把握神話的生命力。

楊利慧等 ·理論 ·38.6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图壁县| 大关县| 康乐县| 达尔| 湖口县| 嵩明县| 海南省| 富顺县| 茂名市| 桂阳县| 庐江县| 宽城| 武冈市| 金湖县| 安平县| 师宗县| 建湖县| 屯昌县| 密云县| 云安县| 南通市| 云阳县| 拜城县| 花莲市| 松溪县| 饶平县| 彩票| 集安市| 公主岭市| 通山县| 玉门市| 调兵山市| 东港市| 通江县| 布尔津县| 辽阳县| 汉沽区| 肃南| 云南省| 平谷区|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