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作為文創產業的關鍵一環,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近十年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以此為背景,《新時代文創產品設計》系統介紹了中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歷程,對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研究和思考,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趨勢及設計理念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尤其對博物館文創產品核心價值、文創產品設計工作目標、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發展趨勢等,做出了細致深入的梳理分析與產業思考。
白藕 ·文化產業 ·21.9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著眼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重要的價值取向,編選歷代關于重家國情懷,尚天地正氣,崇民族節概,好經世之用的文章,分“國家危難匹夫有責”“天下平治舍我其誰”“經邦濟世深謀遠慮”“忠心許國九死不悔”“爝火不滅道存國存”五個板塊,并作翔實的注釋和解讀。本叢書是了解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優秀讀物。
李圣華 ·中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立足中國國情,兼具國際視野,以金融學、經濟學視角分析文化問題,成為本書的一大亮點。融資問題屬于本學科當前及今后的研究重點與熱點,這使得該書極具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本書選題新穎,緊扣文化發展現實需求;內容豐富,視角新穎,尤其是從發起人視角,對我國在文化領域推行文化資產證券化融資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地分析研究。
孫鳳毅 ·文化產業 ·21.9萬字
本書是第22輯,較為全面、系統地梳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研究界的諸多性別理論譯介者與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家就“語境”問題展開的思考及實踐;考察了弗洛伊德和朱迪斯·巴特勒的相關理論,揭示兩位西方理論家的學說與女性主義話語發生的耦合;探討“自由”與“平等”在整個現代中國思想史和現代歷史實踐中對女性問題研究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西方女權主義在中國存在的“適用性”與“對接”問題;對女性形象、流行文化等議題如“迪士尼公主團”“陰柔流行”“偶像文化”以及“情動”理論進行了多緯度的探討。
艾尤主編 ·文化研究 ·21.9萬字
本書收錄的文章,包含國家級課題階段性成果、博物館同仁的研究力作、國外學者的譯作、學界新人的處女作等。書中欄目分為:各地民俗研究、非遺保護研究、文物文獻研究、博物館理論與實踐、節俗專題研究等。
北京民俗博物館 ·民俗文化 ·21.9萬字
本書旨在從詩歌形體的角度揭示聞一多對新詩建設的貢獻,把聞一多作為新詩形體建設的起點,新詩初期杰出的賦形者。全書以詩歌語言為核心,以詩歌空間為外圍,在揭示聞一多的詩歌語言觀念和詩歌語言模式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聞一多為新詩形體建設所做的探索,大體上包括視覺空間中的線條語言(繪畫美)、聽覺空間中的韻律語言(音樂美)、靜態空間中的造型語言(建筑美)、動態空間中的肢體語言(舞蹈美)、現實空間中的沖突語言(戲劇性)和文本空間中的智性語言(詩性批評)六方面。并結合聞一多詩歌語言與中外詩歌語言傳統的關系,特別探討了聞一多對律詩和商籟體的吸收與轉化。迄今為止,為新詩賦形的任務尚未完成。聞一多的這些努力無疑為后來的新詩建設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肖學周 ·文化研究 ·21.9萬字
本書立足于中國文化多樣的復合傳統和當代實踐的基礎之上,對民族文學學術史進行梳理,并總結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討論民族性的嬗變,進而確立民族文學研究方法、立場和觀念的中國話語:中華多民族文學的共同體意識。全書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總結和命題提煉,第二部分為文學史梳理及專題討論,第三部分為族別文學現象與個案的具體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樣性的民族文學表述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辯證關系。核心觀點推進并豐富了由“文學共和”所衍生出來的族群性、地方性與集體性和國家認同之間的協商共識,為講述完整、全面的中國故事,塑造可信、可親、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劉大先 ·民族文化 ·21.9萬字
本書立足于85家“國家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實驗基地”的觀察數據與理論思考,圍繞我國“文化政策”這一重大課題,對中國基層文化單位改革與發展的微觀進程進行觀察和分析,主要反映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發展、文化體制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問題,在此基礎上檢視和評價我國公共文化政策的政策效應,為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政策提供實踐支撐和理論支持。
傅才武 ·中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有幾個重要的特點。首先,全書覆蓋了中華文明的方方面面,集知識性、趣味性和科學性于一體,而且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還添加了知識鏈接這一欄目,可以讓讀者在此基礎上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其次,每篇文章都是短小精悍的。我們力求用短小的篇幅、精練活潑的語言,來向讀者表達最豐富的知識,這樣就避免長篇大論使讀者感到厭煩的弊端。最后,章節分類十分清晰。全書涵蓋了軍事、文化、禮儀、飲食、建筑等方面的內容,使讀者對全書的內容一目了然。總之,《三天讀懂中國文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好書籍,是對中國幾千年來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真實再現,讀者可通過此書開闊視野、豐富文化知識。
諸葛文 ·中國文化 ·21.9萬字
《被我們誤讀的世界》的作者袁南生是一位擁有14年五國五館履職經歷的資深外交官。他在埃及、印度、南美、美國等地擔任外交官期間,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將自己的海外親歷親見匯集成書。在該書中,袁南生依憑白紙黑墨,帶您感受印度的“苦感文化”,津巴布韋的“悠感文化”,拉美蘇里南和美國舊金山的“罪惡文化”,跟您一起對比中國人的“樂感文化”,許多事實和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
袁南生 ·各國文化 ·21.9萬字
侯文華,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社科學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先秦諸子散文文體及其文化淵源》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上古知識、觀念與文獻體系的生成與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共分八章,分別論述《論語》與春秋君子文化,《老子》與箴誡傳統,問對體與咨議制度,經釋體與說書傳統,先秦寓言、小說與俳諧風尚,說唱與先秦諸子文獻,先秦“論”體演進及其成就,先秦諸子言意觀與文體,對先秦諸子的各類散文文體的發展淵源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侯文華 ·中國文化 ·21.9萬字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按時期、地域、目的、核心人物等條件聚集起的元代書家群體,并分析書法復古觀念在演化與發展過程中群體的作用。元代書法思潮的主流是書法的全面復古,即向魏晉傳統回歸,向二王筆法回歸。元代書法復古觀興起與流變的過程不能歸因于某一個人,而是群體共同推動的結果,書家群體中個體的書法觀念與書法實踐互相作用,最終對元代書風的形成、變革產生重要的影響。
程渤 ·文化研究 ·21.9萬字
中外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學術傳統雖不盡相同、研究方法各有側重,但都關注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講述行為。正是基于這一學術理念,作者以家鄉——遼寧省沈陽市遼中縣徐家屯村為調查點,把研究視野從對文本或講述人的孤立研究轉向對講述行為的整體觀察。在重點討論村落故事語境、講述人和故事文本的特性之后,借用雅各布森的理論整體觀照故事講述行為,探討故事要素之間互相作用共同生成故事講述習俗的機理。最后,作者把自己納入研究視野,反思作為家鄉民俗研究者的角色沖突:由于處于獨特的田野關系類型之中,家鄉民俗研究者被賦予了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雙棲身份”,同時面臨著“學術界”和“家鄉人”的雙重檢驗。
祝秀麗 ·民俗文化 ·21.8萬字
本書為版權引進圖書,堪稱是韓國的一張文化地理名片。第1-3章是江原道、包括首爾在內的京畿道、慶尚南北島及東南海岸的游記。第4-6章主要是曾屬三國時代百濟林兔的忠清道和全羅道、西南海岸的多島地區和古耽羅王國:濟州島等景點的游記。本書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全面介紹了韓國境內知名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令人印象深刻。本書的韓文版由韓國國學資料院出版社出版,并得到了韓國文化部的資金資助,翻譯成中文。
(韓)趙永子 ·各國文化 ·21.8萬字
本書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政策實踐領域最權威的年度研究成果之一,主要反映了近年來我國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文藝院團等公共文化行業的最新進展,對基層文化單位的體制改革、服務創新、發展績效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做了個案剖析和解讀,可以為文化管理者、文化理論研究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傅才武主編 ·文化事業 ·21.8萬字
本書討論了布迪厄的社會學方法——走出意識哲學,接納、思考身體、無意識的模糊邏輯,兼及社會整體與日常生活的社會文化理論。布迪厄發現行動者的“實踐感”,是一種非經院哲學、非理智計算的具身化邏輯,即身體一習性一資本構成的信念邏輯,經由這條具身化(embodied)、非認知的實踐思路,布迪厄揭示了當代社會符號暴力的生產及再生產機制。布迪厄與始于尼采的現代性反思思潮有深刻的聯系,他的生產友再生產機制。布通厄與始于尼采的現代性反思思潮有深刻的聯系,他的“身體社會學”深刻地探入到當代社會的文化機制和實踐中,其方法注重在共時性空間即“場域”中,分析身體性文化資本或符號資本的運作。他的思想為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相關領域,帶來重要的啟示。
張意 ·文化研究 ·21.8萬字
《中華年節食觀》分為上下兩篇,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華年節飲食的理論與實踐。全面介紹了中華傳統節日、節氣,以及在我國有一定影響的宗教節日的飲食文化與特點;總結和探討了中華年節筵宴的特征、分類、要求和格局,以及年節筵宴氛圍烘托的形式與手段;用現代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的觀點剖析了年節膳食的營養與衛生安全問題。根據中華年節飲食的特點和年節筵席的排菜格局,結合作者對我國年節膳食的總結和研究,系統闡述了年節傳統風味食品的制作技術和年節筵席的制作要領,展示了很多鮮為人知的菜肴配方和秘訣,其中有上千年中華飲食文化遺產的傳承,也有符合現代人飲食取向的創新。
潘東潮 魏峰主編 ·民俗文化 ·21.8萬字
本書從日本近世(1603—1867)直到近代(1868—1912)這三百年間里,選取了24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擺渡人介紹給中國讀者。朱舜水、松尾芭蕉、小林一茶、杉田玄白、吉田松陰、福澤諭吉、岡倉天心等,作者將這一個個日本文化英杰的群像,從生平事跡到思想淵源,從價值倫理到豐功偉績和盤托出,展示給讀者。作者還特別注意文章的可讀性,追求“有史、有識、有趣味、有情懷”的為文之道,著力挖掘能反映人物精神風貌的言行或逸事,使之躍然紙上。
周朝暉 ·各國文化 ·21.8萬字
本書沿著“走近葛蘭西、辨析葛蘭西、走出葛蘭西”的研究路徑,在評析葛蘭西文化領導權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延展,嘗試性提出了“WWWH話語領導權”理論和“彈性邊界三階論”,并在當代國際政治交往語境中運用葛蘭西思想分析比較了中國的“互不干涉內政”外交話語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話語,是一種“西為中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嘗試。
葉惠珍 ·理論 ·21.8萬字
本書收錄了對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馮天瑜先生的訪談文章,探討了在文化史研究中彰顯思想文化的地域特征的重要性;聚焦荊楚文化的特質與發展,探討了巫文化視域下的先秦楚繪畫審美特征、鄂南民間殉情詩的歷史語境與生成邏輯等;探討了“香草美人”典故的各種變體,以及《屈原三論》中最有價值的文化基因;剖析了湖北大鼓等地域文化藝術在當下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將視野投向文化領域的熱點議題,如文化形態學視域中的戲曲興衰、詩歌與城市等。
江暢主編 ·各國文化 ·2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