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日本民藝之父·戀物鼻祖”柳宗悅的民藝入門書,全新譯本!《民藝四十年》是柳宗悅最好的民藝入門書。他創造了“民藝”這一新的美學概念,開啟民藝運動,創辦《工藝》雜志,創建日本民藝館,在漫長的40年里,堅定地從無名工匠的日常用具中發掘真正的美。他癡迷木喰佛、大津繪等無人問津的民間手工藝,對朝鮮、沖繩等留有傳統工藝色彩的地方表現出毫不吝嗇的愛,更是從茶道、佛教中找到了何為美的哲理。關于民藝的所有答案都在這本書中。
(日)柳宗悅 ·隨筆 ·13.6萬字
西南聯大多元自由的學術、教學環境,為師生提供了成長和發揮的巨大空間;西南聯大開創的中國通識教育系統,創造了教育神話,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西南聯大國學通識課》分為國學縱覽與國學典籍兩大部分。馮友蘭先生以時間順序為綱,主講“子學時代”“秦漢儒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道學”“清學”,系統性論述國學發展歷程,脈絡清晰。朱自清先生逐本講解重要國學典籍,內容翔實,使讀者獲得多角度的國學理解和思考。
馮友蘭 朱自清等 ·理論 ·16.4萬字
全球視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從中國看世界,更要從世界看中國!本書獨辟蹊徑,以晚清詩人海外游歷詩為主題,再現晚清中外交流與互動。全書涉及數十位晚清詩人古體詩詞,帶讀者從晚清詩人的海外見聞里,從詩詞中感受晚清外交的艱難挑戰與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更收錄有近百幅歷史圖片,反映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國風土人情,圖文并茂,輔助閱讀。鴉片戰爭以后,中國迎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此影響下,晚清詩人或出使,或游歷,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的足跡遍及五大洲,行程遠涉茫茫重洋。在與海外世界的接觸和交流中,他們的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留下大量的古體詩詞,內容涉及朝貢體系瓦解、個人身份定位、西方新技術觀察、跨洋旅行體驗和對西方女性的全新認識等等。本書把這些詩詞作為切入點,在反映近代文人的思想嬗變之余,還為我們了解中國近代史、認識現代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沙紅兵 ·文化史 ·12.2萬字
《大秦之道》起自《石鼓山之謎》,結于《三秦之游》,五十二篇文章,一以貫之,是一個人的路。阿瑩先生在陜西這片土地上一路行去,尋幽探勝,撫今訪古。一邊走著,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思,形諸筆底,蔚為大觀,一個人的路竟被他走成了“大秦之道”,大道朝天,所通者古今之變、文明之理。
阿瑩 ·隨筆 ·9.5萬字
《灞橋折柳:中國古代行旅生活》是一本介紹中國古代行旅生活的歷史與文化的書籍。作者通過對大量古代文獻、詩歌、史書的細致分析,全面展現了古代中國人在行旅中的各個方面,包括行前的心理準備、行裝與旅費的籌備、送別時的禮俗、行旅的方式、旅途中的食宿問題、行程與速度的安排、行李與行具的準備、行旅安全以及行旅者的精神世界等。書中不僅關注了行旅的物理層面,如交通方式、住宿和飲食,還深入挖掘了行旅的文化和心理層面,揭示了行旅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者通過對古代行旅生活的詳細描述,讓讀者能夠體會到古人在旅途中的艱辛與快樂,以及他們對于行旅的不同感受和態度。
王子今 ·文化研究 ·8.5萬字
東方美學大賞(共3冊):《茶之書》、《撿來的瓷器史》、《園林有境》。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中國的園林藝術,是建筑、文學、書畫、戲劇等藝術的綜合體。跟隨大師的詩意文字,探究中國園林到底美在何處。蟄伏景德鎮、潛心瓷器的制瓷人涂睿明,從工藝史出發,暢談瓷器背后的美學與文化。
(日)岡倉天心 涂睿明 陳從周 ·地域文化 ·24.1萬字
自由無礙的鯤鵬、肯定一切的莊周夢蝶……鬼才莊子贈與后世何其豐厚的精神遺產!日本老莊思想研究泰斗福永光司,以存在主義觀點解釋了莊子內篇的思想精髓。本書按《莊子·內篇》篇目順序分為七部分,收錄和解釋、解讀了《莊子·內篇》全文,在解讀時,作者沒有拘泥字詞解釋,而是盡量去抓住莊子思想的核心與脈絡。后面的“莊子與《莊子》”部分介紹了莊子本人生平、思想,《莊子》這本書的特質及版本,使讀者通過本書能對《莊子》及其思想有整體的把握和較為深入的理解。
(日)福永光司 ·中國文化 ·14.5萬字
跨文化對話第47輯收入特稿5篇,論稿11篇,“教育援青”與跨文化中國學專題5篇,短訊4篇,共25篇文章,約30萬字。本輯繼續關注西方漢學史研究,有法國英國比利時漢學史專題文章;同時也關注古代和近代東方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如漢藏學者對《大唐西域記》的研究,近代鳥巢禪師與中印佛教交流等文章。本輯對美國俄羅斯拉美文壇動態也有專門介紹,體現了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視角。會議簡訊部分聚焦法國阿爾多瓦孔子學院國際研討會和“教育援青”新書發布會與跨文化中國學研討會。
樂黛云 (法)李比雄主編 ·文化研究 ·23.1萬字
重慶文理學院黃賢忠教授編纂的《巴渝唐詩之路的文化緣起與地域流布》一書致力于匯集20世紀以來巴渝唐詩之路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力求通過這些具有典范性的論文,初步建立巴渝唐詩之路研究的基本框架,確立主要的研究對象,以便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一個較清晰的研究路向和資料支撐。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共收錄了尚永亮、肖瑞峰、李芳民、藍勇等知名學者的14篇論文,書末附有相關論文論著要目。
黃賢忠 ·地域文化 ·24.1萬字
知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詳解50余篇蘇軾寫茶的詩、詞、文章,鉤沉出一個精微、閑雅、有趣的東坡茶世界。一代文豪蘇東坡,是個琴棋書畫詩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論起東坡的生活趣味,多談起他的美食與酒,而對東坡在飲茶一道上的品位與情趣,少有談及。其實蘇東坡愛茶愛得緊,對茶葉、用水、茶器、同飲之人都很講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也處處有茶的身影。蘇東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發展繁榮、宋人生活美學的一面鏡子。知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細細梳理了蘇東坡與茶相關的50余篇詩、詞、文章,輔以權威注釋、白話翻譯,細細鉤沉出一個精細、閑雅、清歡、充滿人情味的東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最佳的滋味是“清歡”。
周重林 ·隨筆 ·11.2萬字
《老子》本身短短五千余言,卻文意深奧,氣蘊廣博,是“無”的形上智慧的集中體現,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者金谷治以其多年精研漢學的功力,為《老子》全書八十一章一一擬定題名,自釋譯與解說兩方面解析老子思想,其中針對各章重點又有不少評語與說明,方便讀者理解內容,與老子思想對話和交流。
(日)金谷治 ·中國文化 ·10.5萬字
作為《論語》的普及性讀物,本書沒有繁瑣的考證,作者希望能用明白曉暢的話語講《論語》,使其不僅便于閱讀,更可在日常生活中對讀者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書中每部分由經文、譯解、注釋、解說四部分構成,作者以文雅通俗的語言,對經文作出充分的講解、引申,賦予面孔嚴肅的經典別樣的溫情與生活氣息。
(日)宇野哲人 ·中國文化 ·21.4萬字
本書描述了臺灣從光復到21世紀初,其人文學術的發展與社會文化思潮演進、政治形勢變遷的共生互動關系。全書系統地梳理了戰后初期的“去日本化”和“再中國化”思潮,1950—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自由主義思潮、實證主義思潮、新儒學思潮,1970年代的“科際整合”思潮、文化“回歸”思潮,1980年代的“中國化”思潮,以及1980年代以后的“本土化”思潮等重大社會文化思想的發源與流變。全書共分九講,深入各個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想氛圍,探討人文學術在不同背景下的問題意識、理論方法與發展路徑等。
王東 胡逢祥等 ·理論 ·39.1萬字
歲祭是商代重要的祭祀之一,是商王及王室貴族對祖先神之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兄、子及異族神、自然神的一種常祀。本書采用董作賓的五期分法并結合陳夢家的卜人分組法,對收集到的1363例歲祭卜辭進行分期、分類梳理,經過研究發現,各期歲祭有著嚴格的制度,主要體現在歲祭對象、用牲規格等方面,而其文例與特定的歲祭制度相表里,有著明顯的規定性。
李鳳英 ·文化研究 ·19.7萬字
千奇百怪的UFO為何頻頻光顧地球?外星生命把地球生命當作活標本嗎?恐龍干尸為什么會重現人間?億萬年的冰川里驚現的“男尸”究竟是誰?古老的龐貝城怎么會在一夜之間消失呢?人造心臟在五萬年前就已被“研發”了嗎?尼斯湖水怪真的存在嗎?法老的“殺人魔咒”又是怎么回事……神秘的、奇幻的、懸疑的——斗轉星移,到底有多少離奇真相被歷史的陰霾遮掩?滄海桑田,到底有多少驚人謎團被歲月的塵埃湮沒?做好心理準備,調動你所有的感官,隨《世界神秘現象全知道》一起跨越時空的維度,穿越真相的叢林,揭秘智慧的瑰寶!
湯勇編著 ·神秘文化 ·18.2萬字
媲美《菊與刀》的日本文化經典,在一杯茶中,讀懂東方美學的精髓。《茶之書》是岡倉天心享譽世界的茶道經典,被譯成法、德等多國語言。茶是日本文化的一切原點,作者從碗中見人情、飲茶之法、道與禪、茶室、藝術鑒賞、茶花之美、茶之宗匠的七個角度,把東方美學的精髓灌注在一杯茶中。我們通過茶探索神秘的東方世界,感受一期一會的哲學思想,“在不可圓滿的人生里,去達成某種可能的圓滿”。
(日)岡倉天心 ·隨筆 ·4.7萬字
《孫子兵法》篇幅不長,只有6000多字,卻已流傳了2500年依然煥發著智慧之光。作者認為,《孫子兵法》其實隱約描繪了一個思考的過程、一種思維方式,是一部思路清晰、結構完整、視角豐富的奇書。本書參考大量古今注家對原文的解釋,并且參照銀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對宋代傳承至今的《孫子兵法》原文進行了注釋、整理與解析。同時,作者對“計”“形”“勢”“奇正”“變”等概念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并富有創見地用《孫子兵法》對“背水一戰”“三皇會戰”“甲午戰爭”的戰略戰術思路進行解析。本書希望通過對《孫子兵法》中的思維方式的剖析,讓讀者更為透徹地理解這部千古奇書的智慧,為讀者在分析問題或做決策時提供有益的幫助。
王天骕 ·中國文化 ·16.2萬字
《孫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軍事著作,本書是對《孫子》原典的完整注譯和解讀。作者淺野裕一是日本漢學界的中國哲學專家,其對原典的解讀不僅全方位闡釋了古代戰爭的戰略戰術、攻守作戰、偵查用兵、地形行軍等,還結合豐富的歷史資料還原了立體的時代與人物,以現代的、國際的視角,講述了《孫子》成為經典的歷程,并探討了為何它依然能啟發我們對現代戰爭的思考。
(日)淺野裕一 ·中國文化 ·12.6萬字
《蘇東坡新傳》本書以東坡詩詞為主線,兼及東坡文集、后人筆記等百余種資料,以堅實的考訂和熱情的筆觸,呈現出一個立體的東坡形象。全新增訂版特別收錄《尋找李一冰》和《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追尋謎樣作者和出版緣由,附錄《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念樓學短》鍾叔河積年抄得短文若干篇,短的標準,是不超過一百個漢字,而且必須是獨立成篇的。現從中選出一些,略加疏解,以饗讀者。《中國哲學簡史》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書,五十多年來,一直是世界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我國當代著名學者趙復三先生于21世紀初重新翻譯了此書,譯文準確、通俗地傳達了馮先生原著的精神。《中國神話通論》本書是袁珂先生多年來研究中國“廣義神話”,對古籍文獻中的文學性神話片段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分“概論之部”與“分論之部”,合共九十九篇。
李一冰 鍾叔河 馮友蘭 袁珂 ·中國文化 ·132萬字
《漢字的世界(上)》本書按照神話、詛咒、戰爭、宗教、歌舞等主題,系統解讀漢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學功力,深度追蹤古人的思想觀念,生動描繪漢字的誕生過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價值。《漢字的世界(下)》本書從言靈信仰、法律與刑罰、祭祀與宗廟、生產與技術、人生在世、生命思想等主題入手,延續上冊的思路,分析漢字的文化意涵,以博識而明快的理論風格,描繪漢字初創的世界。
(日)白川靜 ·文化研究 ·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