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黃帝內經》的成書是對中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醫學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獻大約有50余種,其中既有書名而內容又基本保留者有37種,以“經言”、“經論”、“論言”或“故曰……”、“所謂……”等方式引用古文獻而無法知其書名者也很多。這些古文獻對了解先秦時期中醫發展的狀況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黃勇編著 ·中醫 ·4.9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從事腫瘤類疾病的中醫診療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在深入探討前賢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抗癌臨床實際,提出了關于腫瘤類疾病的中醫病因病機、治療手段的新觀點,如“燥濕相混致癌論”“寒熱膠結致癌論”“人參抗癌論”“把根留住抗癌論”“肺癌可從肺痿論治”“風邪入里成瘤說”等新論點,在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本書還對自己較為成熟的用藥、用方經驗、自擬方做了詳細介紹,本書對中醫工作者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王三虎 ·中醫 ·32.9萬字
面、系統而又重點突出地介紹了風濕病的中成藥應用,包括藥物組成、功效、適應病證、制劑規格、用法用量等內容,該書由靠前中醫風濕病領域的很很好不錯的臨床專家共同編撰,是風濕病學界的臨床醫生,包括西醫醫生、中西醫結合及基層醫療機構的的醫生,該書具有簡明扼要,易懂實用的特點,是風濕病醫生的的案頭參考書。目錄
王承德主編 ·中醫 ·6.5萬字
膏方,又有膏滋藥之名,膏是劑型、方為方略,系理法方藥之概稱。膏方,作為人們在冬令養生調理、治病延年的重要手段,是中醫守護國民健康的獨特劑型。膏方既可滋養五臟六腑又可調治疾病,使人體復歸中和。楊志敏醫師自拜師滬上名家、國醫大師顏德馨先生以來,有感于膏方在劑型、療效上的優勢,便致力于整體膏方技藝在嶺南地域的落地、生根與成長。逾15載春秋的探索與實踐、改良與創新,楊志敏及其團隊將嶺南地域的自然風土、人群體質、適宜病證、民俗文化等要素熔鑄于膏方中,形成了別樹一幟的“嶺南膏方”學術經驗體系。茲以膏方源流、膏方方略、膏方脈案、醫論醫話等篇章,為讀者呈現嶺南膏方的內涵、治驗與特色。
楊志敏 管樺樺主編 ·中醫 ·38.9萬字
在高等中醫藥院校系統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正式提出并開展以來,已經走過了四十年關輝歷程。各校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喜人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中醫藥文化建設發展,增強了文化自信,增進了對中醫藥學博大精深的理解,推動了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但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偏于實踐操作,疏于理論總結。系統總結、梳理和升華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等學術著作還較少。本著作結合學校實際,以校本中醫藥文化建設為基礎,放眼全國中醫院校,對當前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文化建設進行系統梳理和理論提煉,為在新時代下更好地開展中醫藥文化建設作一些理論總結和經驗梳理。
郭宏偉主編 ·中醫 ·23萬字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發作時有劇烈疼痛,讓患者苦不堪言。單靠藥物治療痛風是不足以控制病情的,必須配合飲食療法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減少復發。《痛風飲食調養一本就夠:降尿酸減疼痛不復發》由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奉春主任執筆,教給讀者如何從一日三餐做起,掌握痛風飲食療法,從而輔助治療痛風及其并發癥。在第一版圖書的基礎上,本書增加了最新的《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以及更多的醫學專題知識、臨床常見病例等。適合痛風患者及其家屬參考使用。
張奉春主編 ·中醫 ·9.1萬字
作者從醫五十年,學驗俱豐。全書計約有76個病種,100個精彩的成功治療案例,涉及內、外、婦、兒、男科及五官各科。每則案例均有病名診斷(包括中醫西醫病名)、中醫辨證、治療經過、治療結果(包括治療后的隨訪)及按語分析。病案精彩紛呈,其中飽含了玉龍醫師的真知灼見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病案中不乏危急重癥和疑難病癥,如其治療的擴張型心肌病、顱腦術后持續昏迷抽搐、LgA腎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充分反映了玉龍主任中醫師高超的醫療水平和殷實的學術思想。
張玉龍 ·中醫 ·15.9萬字
《家傳婦科習醫記——柴松巖祖孫倆門診實錄》介紹了柴松巖教授獨創的學術理論,并通過驗案驗方總結其對月經病、妊娠病、產后病、雜病的用藥特點及經典方藥,特色突出,實用性強。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柴松巖臨證經驗擷精,主要介紹柴老獨特學術思想及辨證特點;下篇為柴老治療婦科疾病的驗案分析。本書以辨證準確、方藥精專、配伍靈活、療效顯著為特點。
佟慶 ·中醫 ·10.3萬字
全書為以嶺南甄氏雜病流派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德教授親診醫案為主,多為西醫藥治療仍感棘手的疑難雜病疾病,諸如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甲狀腺結節、更年期綜合征、頑固性唇炎、汗證、喉痹、月經不調、痤瘡、不寐等,本書通過對醫案內容的研究和解析,全書通過深入剖析張教授對各疾病的中醫認識、臨床辨證思路及用方配伍技巧,內容詳實,療效可靠。
張忠德等主編 ·中醫 ·14.9萬字
高血壓這樣吃就對了,首先介紹了高血壓的基本常識,接著分別從飲食原則、適合吃的常見食物、經典菜譜、粥羹飲品、健康中草藥等方面提供了具體的飲食方案,還針對不同類型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給出了飲食方案,介紹了合并癥的食療原則和飲食禁忌等。此外,還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對治療糖尿病有輔助療效的中醫療法,以供讀者參考。本書集全面、科學、實用為一體,是一本既適合高血壓患者及其家屬閱讀,又可供醫學工作者參考的保健手冊。
張尊環 邵禮暉主編 ·中醫 ·10.3萬字
本書以《黃帝內經》運氣理論為核心,對運氣的主要理論作了深入地闡述,是一部弘揚中醫傳統尖端理論的珍貴文獻,學術價值甚高。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為五運六氣思想再解讀;第二章為五運六氣理論再研究;第三章為五運六氣與溫疫再解析;第四章為五運六氣與古代醫家醫學思想再探析;第五章為五運六氣與明清時期溫疫防治再挖掘;第六章為基于五運六氣的地域氣候與疾病相關性研究。本書適用于中醫理論工作者,中醫院校研究生,中醫愛好者參考使用。
蘇穎 ·中醫 ·16萬字
《坤元是保》系南宋薛軒輯,由卷上、卷下、續集組成。卷上闡述女科理法,內容豐富,包括脈診、病因、經脈和調經、胎前、產癥、產后、雜癥五大類婦科病癥證治,其中調經、胎前、產癥、產后、雜癥為本書的核心內容。卷下記載鄭氏女科的重要方劑,以“丁仙現絳都春”詞編號,列方一百首。上卷文中所提及的字號能在下卷找到對應的方劑,如上卷“經候脈”中云“女子善懷多妒忌而易于郁結……宜融號主之。然此病……相思相憶所致也”,查下卷“融號正神丸……治一切相思不得志之疾”,有組成、劑量、服法,與上卷遙相對應。
(南宋)薛軒 ·中醫 ·5.7萬字
《外臺秘要》成書約于752年。唐代王燾撰。該書共40卷,分1104門,載方6000余首,包括風、外、骨、婦、產、少兒、精神病、皮膚、眼、齒等科,每篇首列前人有關病候,論述病因病機,次敘各家方藥。對不少病候,特別是一些傳染病,有較精湛的論述。全書共1104門,均先論后方,所載醫方約6千余首。書中引錄各書均注明出處,頗具文獻價值。本書收羅宏富,內容廣博。為研究我國唐以前醫學的一部重要參考著作。本次影印采用明程衍道歙西槐塘經余居藏版,刻板清楚,質量優良。本次重刊對原書中不清楚的字進行描修,開本、裝幀上亦有調整,可作為學習、研讀、收藏之用。
(唐)王燾撰 ·中醫 ·1566字
三仁湯,清熱利濕的代表方劑,問世以來,療效卓著。經數百年臨床檢驗而久用不衰,備受歷代醫家的青睞。一劑三仁湯,區區八味藥,既能宣上焦,又能暢中焦,還可滲下焦,通治全身疾病。不管是淺在肌膚四肢的外科瘡瘍;還是深入五臟六腑的內科疾病。不管是高在頭頂的腦系疾病;位于中焦的脾胃病;還是位于下焦的肛腸疾病、泌尿系疾病,只要應用得當,無不應手而效。玄機無限,哲理無窮,值得每一位臨床醫生終身探討體會。
楊承岐 ·中醫 ·8.2萬字
《厘正按摩要術》,又名《小兒按摩術》,清·張振鋆輯。本書是在明·周于蕃《小兒推拿秘訣》一書的基礎上校訂補輯而成。征引文獻廣博,增補內容豐富,編次條理明晰。全書4卷。卷一辨證,包括四診及按胸腹等兒科診斷方法;卷二立法,敘述各種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種;卷三取穴,介紹十四經脈經穴圖說、兒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圖說29種;卷四列證,敘述驚風、疳疾等24類疾病的證候及推拿法。全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極具臨床實用價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緒張氏述古齋醫書刻本(原刻本)為底本整理而成,為便于讀者學習,書前撰寫導讀。本書對從事中醫推拿、中醫兒科及臨床工作者有重要參考價值。
(清)張振鋆輯 張成博等整理 ·中醫 ·7.2萬字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對《增補食物本草備考》的校注與研究。該書由廣東著名醫藥學家何克諫與其侄兒何省軒共同編撰,以清代杭州沈李龍所著《食物本草會纂》為基礎,進行節要和增補,與原書相比,新增加條目六十款,并對部分藥物的名稱、性味等有所刪減和增補,其中增加了不少嶺南地區食療經驗。此外還在以藥名為條目的基礎上,增列專門的“食治方”一節,按中醫病機分為13類,如“風類”有13種食治方,包括蒼耳子粥、蔥粥、烏頭粥等;寒類有4種,包括干姜粥、茱萸粥、川椒茶、肉桂酒等。13類合共103種,其中除少數散見于《食物本草會纂》各條外,大部分均為何氏經驗或收集整理而來,這些均是本書有獨到價值之處。
何克諫原著 鄭洪校注 ·中醫 ·11.9萬字
針灸治療多種急癥立竿見影,深受群眾歡迎。本書作者臨證40年來,堅持用單穴治療多種急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選取頭痛、嘔吐、肩周炎、痛經等內外婦兒各科優勢病種40余種,詳細介紹了穴位的定位、針刺、艾灸方法以及穴位注射等方法,內容簡明但重點突出,是針灸醫師的重要參考書。值得提出的是,1.許多穴位不見書載,純是作者經驗體會;2.作者注重授人以漁,介紹了其發現特效穴位的思路與方法,有重要參考價值。
苗子慶 苗衛萍 ·中醫 ·19.5萬字
本書以常見病為主線,一頁介紹一種病癥,一種病癥多種治療方法,在當頁詳細介紹所用穴位的定位、取穴和功效,并針對病癥介紹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四種常用的穴位治病方法。形式上采用8開大開本,適合懸掛,方便照圖找穴,實用性強。
辛海 ·中醫 ·2.5萬字
《金匱要略》系漢末張仲景所著,為中醫家學經典、做臨床的必讀之書,歷來注家名著甚多。但如胡希恕先生這樣成獨特理論體系的研究者,頗不多見,本書即為傳承先生學術思想之作。因是以學習筆記的形式記錄整理成文,故可達見字聞聲,而通其神,深入淺出,好懂易學。可使讀者正確理解仲景書原義,而明了經方治病的要點:辨六經、析八綱、終辨方證,準確掌握經方治病的精神實質,靈活運用于臨床實踐,并有所創新和進步。作者簡介:段治鈞先生為胡希恕先生的關門弟子,親聆胡老教誨七八年,感悟良多,受益終生。深感學中醫不易,遇名師更難,即有所得,不該懷私密珍,于是花了數年時間,將四次系統聽胡老講課時的學習筆記整理出來,遂成《胡希恕越辯越明釋傷寒》《胡希恕《金匱要略》學習筆記》《胡希恕講仲景脈學》,《胡希恕經方精義》四本飽含胡希恕先生學術思想的心血結晶。
段治鈞 ·中醫 ·21.4萬字
本著作系統總結了王慶俠教授50余年臨床和帶教學生的經驗體會,全書共分為五篇,一為“基礎理論篇”,主要匯集在多年教學與臨床帶教過程中解答學生易產生疑惑的問題之作;一為“內科篇”,主要是自己治療內科疾病的思路及有效方藥;一為“婦科篇”,主要是應雜志所邀撰寫的,為學生輔導《中醫婦科學》的內容提要。另外,則是自己對治療某些婦科疾病的思路及經驗;一為“醫案醫話篇”,選取了歷年來發表的臨床驗案及接受記者訪談的醫話;一為“教改篇”,選取了在教學及擔任班主任過程中,針對成教學生在考試及畢業后去向中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改革設想。
王慶俠 ·中醫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