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在系統介紹女性、兒童的生理病理特點、保健具體措施的基礎上,對婦科兒科常見病的中醫診療進行了詳細介紹,內容包括病因病機、診斷與鑒別診斷、辨證論治以及包括針灸推拿、食療驗方等在內的多種中醫特色治療調養方法。本書內容全面,知識系統、豐富,具有簡明扼要、實用性強等特點。不僅可供中醫婦科兒科醫師參考,也可作為在校師生和城鄉群眾的實用工具書。
王紅艷編著 ·中醫 ·33萬字
1981年至1985年,周鳳梧、張奇文、叢林主編的《名老中醫之路》第一輯至第三輯相繼正式出版發行。記錄了著名中醫學者和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對一代青年中醫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奇文作為原作者之一,繼承《名老中醫之路》之志,繼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名老中醫之路續編》,載名老中醫近200位,他們學習中醫理論,則記誦、精讀、覃思、博覽,夜以繼日;學習中醫臨床,則嘗藥、侍診、求師、省身,未曾停頓;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更是來自實踐,豐富多彩,理論創新成一家之言,臨證積累殊多真知灼見和獨到之秘,誠為中醫藥學之瑰寶;而他們百折不回、艱苦奮斗、精誠專一的治學態度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更令人肅然起敬。合集將之前我社出版的1—6輯何在一起,按照老中醫姓氏筆畫排序,分冊出版,這對于宣傳中醫,繼承和發展名老中醫之學術經驗,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醫,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張奇文等主編 ·中醫 ·61.9萬字
少不少,甘羅十二為丞相,老不老,姜尚八十事文王。又聽聞: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癡長百歲。今中醫界奇才,天生自帶中醫悟性光環的年少成名的鬼才張勝兵,博覽古今中醫腫瘤之群書,結合十數載臨證心得體會之精華,著成中醫抗癌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專著——《攻癌救命錄》一書留世。書中生動的抗癌奇效病案,以臨床病案的專業術語,加上娓娓道來的感人至深的抗癌故事,渾然天成,既不失專業性,又不顯得枯燥乏味,不僅適合專業人士作為抗癌的參考,還適合普通老百姓防癌抗癌普及中醫知識之用,可以算得上專業與趣味共存,治療與養生一體的上乘佳作。
張勝兵 ·中醫 ·13.6萬字
本書分老年保健常識、老年慢病防治、老年安全用藥和老年家庭護理四個篇章。本書采用問答形式,幫助老年人了解健康基本知識,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防治基本常識;幫助護理人員掌握老年家庭日常護理常識及常見疾病護理技術。提高老年人慢性防治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行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實現少發病、晚發病。讓患病老人在家庭能分享到醫院的專業醫療照護。作者簡介:現任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寧夏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常委,全國婦聯執委,寧夏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協代表,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
王曉娟 戴秀英 ·中醫 ·14.4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基礎篇,簡明介紹中醫治療不孕不育發展史、不孕不育病因病機、治則治法、臨證思路、用藥特色、研究現狀等。下篇為臨床篇,以病為綱,精選中醫治療效果顯著病種十余種,每病從概述、病因病機、診斷、治療、辨證分型、其他治療方法(針推等)、名家經驗、醫案選讀、預防調護、臨證綜述等方面論述。書末附有附篇,以表格形式簡介輔助生殖技術。本書由多名國內中醫生殖婦科、男科學界富有影響力的知名專家、學者撰寫而成,群策群力,數易其稿,是一部集體智慧的結晶,代表了本學科目前發展的最高水平,展現了本學科的最新成果。
連方主編 ·中醫 ·37.2萬字
本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金石本草篇,包括了230種藥物,按照金、玉、石、鹵的順序排列,其中收錄于藥典者19種、收錄于地方標準者54種,收錄于其他著作者157種。每種藥物從來源、始載、異名、產地、采收加工、性狀特征、成分、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附注等12個方面進行描述。第二部分是金石醫案篇,包括了77種藥物,也是按照金、玉、石、鹵的順序排列,共涉及217位古代醫家,296種病證,1917例醫案。本書是對中華本草的重要補充,具有深厚的學術內涵和積極的學術意義;內容簡明、科學性強、檢索便利,是一部融本草和醫案為一體的中醫藥學集大成著作。
唐啟盛 孫文軍主編 ·中醫 ·52.4萬字
黃元御精研中醫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對《金匱要略方論》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剖析,廣搜博采,旁通諸家,相互參校。《金匱懸解》成書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詮釋《金匱要略方論》之作。黃氏破《金匱要略方論》之舊卷,重新撰次,分臟腑經絡、外感、外感雜病、內傷、內傷雜病、外科、婦人等7類,合22卷。每類前,黃氏撰文述其概略;每節經文后,均予詮釋。釋文深入淺出,扼要精當。鑒于飲食宜忌3卷,有方無論,黃氏未加妄釋,僅作2卷錄之,以供學者研讀。
(清)黃元御撰 麻瑞亭 孫洽熙校注 ·中醫 ·12.5萬字
《本草乘雅半偈》,明盧之頤撰,本草著作。初稿每藥按核、參、衍、斷四項內容加以詮解,后因戰亂,書稿散佚,經追憶,重新撰寫了核、參兩項,因得原數之半,故易名《本草乘雅半偈》。清順治四年(1647)刊行問世,釋藥354種,后于順治十五年(1658)增釋46種。增補后,全書共12帙,釋藥400種。所釋藥物以《本經》居多,兼取《別錄》《唐本草》《開寶本草》諸書所載。所釋各藥先標明出處,次列藥名、氣味、主治等。釋文部分首為“核曰”,對該藥產地、名稱、種類、形態、修治等內容加以詮解;次為“參曰”,對該藥功用特點加以詮釋,其中常引其父盧復以及繆仲醇、李時珍、王紹隆諸家之論,考據博洽,辨論明晰,間有經驗之談。本次整理以月樞閣增補本為底本。
盧之頤 ·中醫 ·31.3萬字
中草藥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許多中草藥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和療效,能夠輔助治療各種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認識中草藥不僅有助于我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個人健康素養,還能促進中西醫結合,重視自然療法和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本書匯編了30種常見常用的中草藥材,方便讀者了解其生長環境、習性和藥理作用以及注意事項,幫助讀者每天認識一種中草藥材。
貓朵媽媽編 ·中醫 ·3.4萬字
本書是姚新苗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就骨質疏松癥臨床診治的經驗總結,分概論、骨質疏松癥的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研究、醫案醫話等5章;系統闡述了骨的形態與功能,骨的發生、生長與重建,骨的代謝及調控機制,以及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治療、預防等知識;重點介紹了中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認識,骨質疏松癥中醫藥防治的相關基礎與臨床研究;詳細介紹了姚新苗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理筋為先”“從瘀論治”“補腎健脾活血法”等學術思想,并附有醫案評析和常用基本方劑,可供廣大臨床醫師及醫學生學習參考。
姚新苗 陳華主編 ·中醫 ·14.4萬字
本書通過詳細真實的保守聯合治療方案干預案例介紹,以科普骨齡測評相關知識,中醫兒灸、兒推、食療方調理孩子健康相關問題,讓家長可以了解到專業的骨齡知識,如了解國家骨齡測評行業標準《中華05》,避免非行業標準骨齡測評的“小的偏小大的偏大”的問題造成孩子耽誤最佳干預時間和被誤打抑制針及生長激素,在不打針不吃藥的前提下,幫助孩子通過保守聯合治療方案干預多長5-10cm,教會家長通過中醫兒灸、兒推、食療方調理孩子常見健康問題。同時還能改善孩子體質提高免疫力。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科普骨齡測評相關知識,第二部分是近200個身高管理案例分享,第三部分是保守聯合治療方案里兒灸、兒推、食療方調理孩子常見健康問題的介紹。
余如山 ·中醫 ·6.3萬字
本書作者基于中醫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對中醫外治技術再一次進行深度總結,本書通過對新孟氏外治法透皮吸收技術的介紹,將中醫外治法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推動中醫的快速發展,本書將系統的介紹臨床所有外治法技術,進行對比和臨床案例的剖析,并介紹家傳孟氏外治技術,利于從業人員學習,便于掌握和傳播,能夠讓更多的人掌握外治法技術。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作者簡介:于天源,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發表了學術論文30余篇,著作主編20部,副主編5部,參編13部;主編的教材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作為第1完成人獲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獲校級科研獎勵2項,校級教學獎勵5項。獲省部級獎勵1項,獲校級獎勵5項。
于天源 孟麗華 ·中醫 ·16.2萬字
本書是喜馬拉雅電臺“醫知獨秀”節目主講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崔松主任醫師的節目內容精選,多為心血管疾病和心身醫學的相關內容。作者簡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診治心血管病及心身疾病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專家,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
崔松 ·中醫 ·11.1萬字
本書是《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新進展大系》的一個分冊,全書主要內容包括急性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癲癇、偏頭痛、癡呆等常見神經病的中西醫結合優化選擇、中西醫結合難點探討、中西醫結合臨證思路分析和典型病案等內容。全書立足臨床,反映近3-5年中西醫結合腦病治療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突出中西醫結合點,對于臨床中西醫務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黃燕 郭建文 ·中醫 ·27.9萬字
中醫婦科治療學,是一門研究治療婦女疾病的科學,幾千年來,祖國醫學在和婦科疾病作斗爭中,針對婦女的病理特點,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不少的文獻資料,逐漸形成一種專門的醫學。古圣先賢和近代全國各地的名老中醫為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名方良方,對于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醫學偉大寶庫中的新財富。
費云喬 ·中醫 ·20.9萬字
本書全面闡述了針灸在輔助生殖中的應用、指導思想,辨病、辨證特點與方法,詳細分析了針灸配合輔助生殖技術的優勢,探討了針灸配合輔助生殖技術臨床最關注的問題。總結與介紹了輔助生殖技術在備孕期及各種技術周期時的針灸配合療法,并對其作用原理進行了分析。該書集學術性、實用性、可操作性于一體,對于開拓針灸配合應用輔助生殖技術的相關理論與臨床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包括不孕癥的中醫病因病機、辨病與辨證的關系,重點提出了不孕癥的針灸序貫治療理論與方法,介紹了毫針、刺絡拔罐、埋線、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療不孕癥,并分析闡述了針灸與輔助生殖技術的結合應用。下篇則重點闡述了在導致不孕癥的各種婦科疾病中,輔助生殖技術與多種針灸療法的運用。
王茵萍 夏有兵 ·中醫 ·24萬字
《重訂診家直訣》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項目”(2010GJ09)整理醫書。晚清醫家周學海所著。上卷內容為指法總義、二十四象會通、八法總義、位數形勢、微甚兼獨;下卷分獨取寸口本義、三關脈體通考、氣血形勢直解、左右表里直解、說神、辨止,以及初診久按不同、單診總按不同、脈有兩側、脈有頭本、脈有動搖、脈有俯仰、脈有內曲外曲、脈有無數細絲、脈有變易無定、脈有起伏中途變易、外診撮要等項。全書內容皆與臨床診斷有關,言簡意賅,由淺入深。
周學海 ·中醫 ·2.4萬字
本書分緒論(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緒論部分擬對新安醫派概貌及其內部的學術流派情況做一總體介紹。各論部分精選30余位影響較大、醫名較著、有獨到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新安醫學專家,對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進行全面系統挖掘梳理。每位醫家的內容包括:生平著作、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典型醫案、醫論醫話、代表方劑等幾部分內容。內容詳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對于弘揚新安醫學、促進傳承創新、提高臨床療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儲全根主編 ·中醫 ·50.3萬字
《婦科備考》是婦產科著作,清代何應豫所著。全書分四卷。卷一包括胎前章和產后章。卷二論述經產圓機。卷三論述經脈、胎孕、妊娠藥禁、產育等。卷四收載本書臨床諸方。綜觀全書,論述詳盡,每有獨到之處,具有一定的臨床指導意義。
(清)何應豫 ·中醫 ·10.9萬字
本書第一章醫案,以病為線索,每案例后加按語點評,介紹陳老對皮科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治經驗;第二章經驗方,對陳老創制的處方進行介紹分析;第三章醫論醫話,以專題形式介紹陳老在皮科科病治療方面的學術思想、學術見解、治病特點、對經方的應用及發展以及陳老的養生保健經驗。
曲劍華 劉清 ·中醫 ·23.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