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相聲小品表演能力訓練》的相聲、小品均為作者郭洋原創,有些還得過各種大獎。以相聲和小品為主。小品又包括學習生活小品、可排演成人小品、校園劇、啞劇、獨幕小話劇等組成。作者根據社會的變化和孩子們的需求而創作,適合各種語言藝術培訓機構教學和學校老師排練文藝節目時使用。
郭洋著 多米諾插畫 ·戲劇藝術 ·16.5萬字
本書是由王芷章的女兒王維麗及其女婿李慶元整理的,收錄了王先生的《腔調考原》《中國戲曲聲腔叢考》《清升平署曲本目錄》,以及王芷章先生從1942年到1949年長達八年的日記。其中王先生的戲曲研究論著——《腔調考原》《中國戲曲聲腔叢考》《清升平署曲本目錄》,均是在大量占有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寫成的,在當年出版后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次我們集中將其收錄在一本書中,對于今天的戲曲研究者仍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王芷章日記記錄了他在國內戰爭時期,奔走各處、艱難困苦的生活,以及他積極參與救亡運動中表現出的愛國精神,是首次整理出版,對于系統研究王芷章先生的戲曲理論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王芷章著 王維麗 李慶元編注 ·戲劇藝術 ·16.3萬字
本教材針對高等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而編寫,系統地介紹了從事廣播劇創作工作的人員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基本素養和技能技巧,分“廣播劇的由來與基本特征”“廣播劇創作的規律與原則”“廣播劇文本創作的核心要素”“廣播劇文本原創與改編的基本要領”“廣播劇導演的素質與職責”“廣播劇導演工作的實施”六個板塊,結合眾多廣播劇案例進行分析探討,理論與應用并重,旨在培養學生獨立創作、改編、導演廣播劇的能力。
王國臣 ·戲劇藝術 ·16.2萬字
作者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為經,以聚焦城市的影像(電影和先鋒藝術)作品為緯,以“體感”和“生產”為勾連和編織方法,鋪展中國當代城市的影像地圖。在這一影像地圖上,《穿城觀影:中國當代影像的空間生產與體感》尤其側重對北京和上海等大都市空間的精細雕琢,通過立體化和深度化的個案分析,探討空間與影像二者的交織與互動。所謂“穿城觀影”,不僅意指通過城市空間來觀看和分析影像作品,更強調借由城市影像的“穿針引線”“穿街走巷”和“穿衣配飾”來了解中國當代的城市化發展。
陳濤 ·戲劇藝術 ·16.2萬字
學習微電影拍攝技巧,掌握微電影制作經驗,學習微電影劇本創作,把微電影培訓班的課程搬到自己的家里來,就是本書的目標。做更好、更專業的微電影教材和微電影教程是我們團隊的共同目標。作者以37部經典微電影、短片為藍圖,通過手繪和分鏡圖把影片還原于紙面,教會讀者學習、分析流行微電影的成功要素,從微電影的攝影、構圖、節奏、大綱、敘事特色等角度給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影片分析課是每一位編導專業學生必上的課程,是學習電影、微電影創作,提高鑒賞水平和拓展創作思路的重要手段。無論對于想實現一個小小電影夢的愛好者,還是有豐富經驗的職業導演,本書都是一部全面而易于理解的進階指南。
李宇寧 ·戲劇藝術 ·16萬字
本書通過實物數碼照片,系統地介紹歌舞廳音像及調音、調光技術,并闡述有關設備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使用技巧等,包括聲學基礎、音響技術、音頻處理、音/視頻技術、KTV歌舞廳及家庭影院、舞臺、舞廳燈光技術。為了幫助讀者有的放矢地學習相關內容,書后附錄中還收集了《音響調音員國家職業標準》和《舞臺燈光師職業標準》,以供參考。
周立云 胡月芬編著 ·戲劇藝術 ·16萬字
本書梳理和圖繪了近年來中國影視行業的發展軌跡與階段性成果,結合國內外豐富的案例,以敏銳的視角回溯和探尋中國影視工業化體系的源頭和本質,同時強調了工業化體系不只是高新技術和重工業的表層概念,更是以IP為內核的版權價值與品牌意識的邏輯機理。本書力圖擺脫長期以來電影收益過度依賴票房、版權價值缺乏深度開發、項目風險難以防控等不利局面,從項目研發、投融資、制片、發行、營銷、放映、影視品牌開發、風險評估與管理體系等八個章節勾勒和解析工業化體系建構的流程、困境與對策。
司若 ·戲劇藝術 ·16萬字
本書通過梳理喜(富)連成社科班存在的歷史,同時追溯其繼承的前代京劇藝術傳統,探討京劇教育史上“科班”這一類重要人才培養機構興起和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同時展現京劇教育由一種傳統方式向現代教育方向轉型的歷史進程。
姜斯軼 ·戲劇藝術 ·15.8萬字
《戰火映照的影像記憶:"八一"軍事電影的品牌研究》是一本對中國唯一軍事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進行品牌研究的電影學專著。《戰火映照的影像記憶:"八一"軍事電影的品牌研究》回顧了新中國建立以來八一電影制片廠軍事故事片的創作。在影片分析的基礎上,從歷史發展、創作狀況、文化比較、美學意義等方面,對“八一”電影的創作風貌進行了整體概括,而且對其創作風格和美學價值做出詳盡的分析。為“八一”軍事電影今后的創作提供理論支持的同時,也為中國電影品牌建設與發展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藍本。
李錦云 ·戲劇藝術 ·15.7萬字
本書是浙江傳媒學院視頻監測及滿意度研究團隊的成果。團隊獲取網絡新聞、微博、論壇、彈幕、微信公眾號、視頻網站、豆瓣電影網站等用戶評論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語義分析,計算得出褒貶值,成為用戶對影視產品滿意度的量化指標。本書對2018年上星頻道播出的電視劇、電視綜藝,主要視頻網站的網綜和網劇,院線上映的電影,100位明星的褒貶值進行深入研究。
浙江傳媒學院視頻監測及滿意度研究團隊 ·戲劇藝術 ·15.6萬字
本書是一本戲劇集。包含《海鷗頌》《生命的琴聲》《山月新傳》等六篇黃梅戲和《春眠不覺曉》《金屋藏嬌》《黃金的枷鎖》三篇話劇。
吳蘭波 ·戲劇藝術 ·15.6萬字
昆曲溯源際上進北京已經有五百多年了,在此期間也曾幾經興衰而立于不敗之地,這都是因當時儒家治國的封建社會體制所造成。具有儒家思想的文人們,他們創作的那些傳奇文本是符合當時社會需要,而后則是不受儒家以及封建社會的制約時代,昆曲的振興也就自然無力回天,現僅憑劇作者或藝人的努力,是不能改變它衰亡的命運?……續編還在與昆曲有關的藝術邊緣作些介紹,特別是對昆曲是禮樂文明的延續做出總結,這些觀點也是對昆曲美學上的新突破。面對儒學藝術教育,作為昆曲研究者的張衛東先生也是不斷實踐,有些對讀古書吟誦的文章深入淺出,道出民間教育與當代社會需走的一條中庸之道。
張衛東 ·戲劇藝術 ·15.1萬字
本書全面回溯了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導演王延松在中國語境下排演德國詩人畢希納的《萊昂瑟與萊娜》一劇的全過程;并依此深入考察了王延松導演語匯中的“神性敘事”在文本內蘊的開掘、導演職能的界定、演員表演方式的選擇與舞臺呈現形態之藝術格調的規定諸方面的具體表現。“神性敘事”是王延松戲劇導演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體現了其觀照人類生存境遇、情感體驗,反思人性弱點之方式的獨特戲劇美學眼光,也是其力圖在舞臺上搭建具有思辨意味的審美空間的理論依據。
庫慧君 ·戲劇藝術 ·14.9萬字
本書是一部入門級快板演唱指導類圖書,收錄了作者從事曲藝工作以來創作的快板書演唱心得類文章及部分快板書作品。這些作品涵蓋了快板書的起源與流變,及作者本人對快板演唱表演等多個層面,均具有一定的學術思想和指導性。
崔永生 ·戲劇藝術 ·14.7萬字
20世紀90年代以及世紀之交,以《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一脫到底》《諾丁山》《真愛至上》為代表的一批英國喜劇電影獲得了商業和口碑上的雙豐收,并且成功走向世界。本書試圖以對這批電影的分析來回答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以喜劇電影為代表的流行電影是否有成為文化標簽的可能和優勢?這個問題既來自一種文化間的觀察,也來自一種“全球對抗好萊塢”的電影行業憂思。
許航 ·戲劇藝術 ·14.7萬字
本書是作者從事動畫教育十余年對動畫專業人才培養的經歷與總結及教學改革,同時詳細論述了從02年起歷時十余年動畫學科主持及教學探索、研究、總結,04年開始教材建設與學科課程體系構建;07年創建山西磧口教學實踐基地,首次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10年提出動畫“倒金子塔式”人才培養模式中實踐性教學改革;以山西磧口黃河教學實踐基地為大課堂,在“沒有圍墻的課堂”模式中創建新的教學范式——新型的自主探究教學范式,開展多元、跨界實踐性教學與創作實踐性研究。14年開創中英倆校學生跨國際、跨文化、跨專業共同參與黃河教學實踐的一部人大特色的動畫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著作。
趙前 ·戲劇藝術 ·14.6萬字
本書是一位業余作者創作的帶有“郵味”的紀實文學小說,講述了一位小人物收藏猴票的曲折經歷,描述了他從普通郵人成長為“猴王”的艱辛歷程,是作者對生肖猴票價值的獨特感受與體悟。既有收藏情懷,又有欣賞雅興,更有對集郵的摯愛與執著。寫人記事,帶出性情;說郵談票,滿懷深情;品事聊物,俱見風情。文字風趣靈動,情節一波三折。
汪嵩 ·戲劇藝術 ·14.5萬字
本書通過中國之非洲、非洲之非洲、非洲與世界三個維度探索電影藝術在當代非洲文化發展與國際交流中的作用,為讀者呈現一個過去鮮少了解的非洲光影世界。
張勇 ·戲劇藝術 ·14.5萬字
《電視劇的娛樂與審美》從審美與娛樂兩個維度,觀照作為當代大眾敘事的電視劇藝術,對這一具有時代感召力的藝術形式進行美學探析。作者在宏闊的歷史背景中對中國電視刷的發展進程進行梳理,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電視劇的敘事傳統、故事與娛樂、審美價值、市場化之路等重要范疇進行深入闡述,探究中國電視劇藝術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問題。
曲茹 ·戲劇藝術 ·14.3萬字
本書在多個部級和國家級科研項目支持下完成的,教育部2012年社科項目“3D電影剪輯的新理論研究”(10YJA760039)、國家廣電總局2012年部級社科項目““視差”與3D電影視覺舒適度與健康安全研究”(GD1236)、科技部兩項“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基于眼科生理和腦功能檢測的立體圖像視覺舒適度與健康評價標準研究”(2012BAI23B07)和“3D圖形圖像編輯與包裝關鍵技術研發”(2012BAH84F01)。在全球范圍內,本書第一次全面系統化闡述了3D電影美學,首先從接受者角度論證3D電影存在的必要性,第一次提出空間融合、納入式體驗、觸覺觀影等觀點,第一次系統化闡述3D電影的視覺舒適度和健康安全的表征和發生機理,并引入大量眼科學、腦電等物理和醫學實驗方法和數據,大大區別于傳統的人文學科純粹的文學描述和哲學思辨的研究路線;其次系統化分析了3D電影空間的構成元素,包括極近點、正負弧度、衰竭點等概念,3D電影空間的構成模式等,其中大量的數據和觀念都是第一次被提出來;再次從電影剪輯的角度分析3D電影空間的連貫性,包括深度一致、景別融合、鏡頭節奏等觀點,也都是原創的,并輔以大量科學實驗的方法和數據;最后,梳理了3D電影發展的歷史,分析3D電影為什么一直被擋在主流之外。
邱章紅 ·戲劇藝術 ·14.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