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舞蹈音樂的發展出發,在舞蹈音樂基礎理論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舞蹈音樂的歷史、舞蹈音樂間的相互關系和發展等進行扼要盤點,明確舞蹈音樂的基本狀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在融合了體育舞蹈音樂、古典舞音樂及民間舞蹈音樂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不同民族民間舞蹈音樂,從整體上對舞蹈音樂進行研究。全書內容豐富,結構緊湊,知識結構完整,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幫助。
洪嚴 ·藝術理論 ·16.1萬字
本書結合作者的學術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音樂文獻學的知識與方法,具體討論了傳統學術的精髓,也討論了不同類型的研究者勝任文史考據工作的途徑。第一版共七章,分為進入學術工作的十條經驗、學會閱讀、利用工具書搜集專題資料等七講,有近四十幅插圖和四個附錄。附錄部分重點解讀了漢文音樂文獻在中國古代叢書、類書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的分布。第二版增加了三章內容,分別為關于編纂音樂史料的學術規范、從《琴操》版本談音樂古籍輯佚學、遺落在民間的音樂文獻,使本書的體系更完善。本書文字清新、生動,部分內容采用指導練習的方式,對讀者從零基礎開始了解中國的傳統學術和音樂文化遺產有重要價值。首版出版后一直被武漢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院校作為教材使用。
王小盾 ·藝術理論 ·27.6萬字
本書是作者從1961年至今五十多年里,所寫的主要是關于美術方面的文字,并附少許自己創作的中國畫、篆書、版畫、藏書票。上卷《人民的藝術》,多完成于2000年之前。下卷《挺直民族脊梁》,囊括了近十幾年主要作品。這些篇章,大體上反映了作者對歷史、對社會、對人生、對藝術的基本看法。
王春立 ·藝術理論 ·63.9萬字
本書立足于藝術和藝術學理論在新語境下的新發展,吸收國內外藝術實踐和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統地論述了藝術的本質、本源、功能和價值意義,探討了藝術活動、藝術起源、藝術的創造與生產、藝術作品、藝術傳達、藝術的接受與傳播、藝術的批評與闡釋等理論,初步建構起一個藝術學本體論研究的體系性構架。
陳旭光 ·藝術理論 ·38.1萬字
在這部有關貝多芬藝術雄心的精彩論著中,洛克伍德向讀者們介紹了作為獨立藝術作品的每部交響曲,并且廣泛涉及影響作品創作的政治巨變、音樂會生活,以及同其他體裁作品的聯系。從作曲家初染耳疾時創作的早期交響曲,直到屹立巔峰的《第九交響曲》,洛克伍德將貝多芬為追求卓越之美而付出的畢生激情躍然紙上。貝多芬的音樂總是在艱困與危難時刻給予人們精神上的幫助,他對于光明和歡樂的追求或許是他心懷的強烈愿景,而他的作品中所展現的抗爭、隱忍、痛苦和迷茫卻也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安慰,助人度過一個個人生關口。
(美)路易斯·洛克伍德 ·藝術理論 ·16.1萬字
本書主要以近三十年來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界、學術界的著名藝術家、批評家、學者為深度對話的對象,涉及中國先鋒藝術思想生成邏輯的方方面面,既有對于藝術世界的觀念維度與現實維度的討論,也有對于世界關系美學七重關系的理解與探討,同時還涉及我們的生活世界的應然之在與實然之在的生成敞現,涉及藝術家、批評家、學者在觀念層面作為個體生命在心理與文化方面的感性動力與感性結構。借助特定的問題意識進入藝術生發的現場,本書原生態地呈現出中國當代藝術文化,如何在自1840年以降積淀而成的“混現代”的背景下對華夏文明現代性的探問求索。
查常平主編 ·藝術理論 ·17.4萬字
本書為相關“盤索里”的研究,全書分為八章,從史學、人類學、形態分析等方面對“盤索里”音樂藝術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這本書的研究價值有三點:第一,對延邊“盤索里”進行跨界溯源,發現其傳承支脈,分析延邊“盤索里”音樂的母體來源;第二,將延邊“盤索里”放置于其母體唱本中,進而分析其音樂、表演方面的主要特征;第三,通過對跨界語境中延邊“盤索里”的變遷的研究,闡釋延邊歌手如何通過“盤索里”實現族群認、社會認同和國家認同。
寧穎 ·藝術理論 ·16.2萬字
這部批評文集分為三部分:首先以我們看動物的方式為切入點,回溯人類與動物漫長而悠遠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繼之以對攝影功能的思考,與蘇珊·桑塔格遙相唱和;最后則聚焦于藝術,談繪畫、論雕塑,從容游走于社會。心理與藝術各個層面,頗得瓦爾特?本雅明的遺風。
(英)約翰·伯格 ·藝術理論 ·10.1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者朱偉一教授對人文作品的品讀,作者用爐邊閑話般的文字,聊電影、談讀書,涉及文學、法律、歷史、金融等多個主題,帶讀者走進五彩斑斕的藝文生活館。全書通過影評和書評的方式,分享了法律學者的感悟。本書重在“交流”,作者通過一篇一篇的文章與讀者交流品讀的感受,引起讀者共鳴和思考;本書重在“指引”,作者提到了大量的優秀作品,有的外文作品甚至還沒有被引進。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后,拿來感興趣的原作細細品讀,將會受益匪淺。不論是對法律讀者而言,還是對于大眾讀者而言,本書有助于讀者開闊閱讀視野,培養人文素養,了解一名法律學者對于人文作品的關注和理解。
朱偉一 ·藝術理論 ·14.4萬字
本輯《世界3》以“海外中國藝術史研究”為專題。20世紀后期以來,中國藝術史研究狀況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那是西方新藝術史集中影響中國藝術史研究的時期,也是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在全面反思的基礎上拓展新方法的時代。這個時期既出現了對文人生活進行全面解剖的解構性論著,也出現了具有重建藝術史野心的通史寫作;既有來自人類學、考古學的整體思維,也有來自后現代哲學、文學研究的紛繁術語,意識形態化也成為這一時期部分中國藝術史研究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藝術史研究的視野已經遠遠超出繪畫史領域,形成青銅器研究、宗教美術研究、墓葬藝術研究等領域的同時并進,另一方面展示方式、觀看方式、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空間性、物質性等觀念的興起也極大地拓展了所有研究領域的廣度與深度。《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Institute)組織編輯的中文藝術史理論叢書,是OCAT研究中心的核心出版物,由主編黃專先生于2014年創辦。主要登載藝術史理論及與其相關的語言史、心理學史、哲學史、文化史、宗教史、社會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課題和譯文,也對相關課題的國際資訊、圖書、展覽和研究機構進行報道與評介。《世界3》將通過為這一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臺,力圖為這一領域新的漢語思想模式和知識形式的形成創造條件。
(美)巫鴻 郭偉其主編 ·藝術理論 ·19萬字
本書探討宋元以來中國繪畫發展的內在思想因素,認為發端于兩宋、在元明以來思想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理學(包括心學)是影響宋元以來繪畫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理學對中國畫的影響,一方面強化中國畫的功利主義傳統,將“重品”作為繪畫追求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則對中國畫的題材、風格、境界創造等產生深遠影響。宋元以來將繪畫作為心靈體驗的藝術,是寄托心靈的“一葉扁舟”,理學、心學對這種傾向的形成有直接影響。本書從宋畫的寫實之風、元畫的寫意精神、明畫的即興創造傳統以及清畫正統與獨創之間的復雜關系等角度,研究理學、心學與畫學之間互滲的內在邏輯。
朱良志 ·藝術理論 ·21.8萬字
全書二十講,所述皆為名家杰構,凡繪畫、雕塑、建筑、裝飾美術諸門,遍嘗一臠。既講述大師們個人的身世片段、藝術風格、學問修養,又結合歷史、文化、經濟、社會之時代背景,將文學、音樂、哲學等融為一體,深入淺出地闡發人類對真、善、美理想的不懈追求。在傅雷的引領下,我們被帶往幾個世紀前的翡冷翠、羅馬,荷蘭、英國、法國……走近喬托、波提切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倫勃朗、魯本斯、委拉斯開茲……感受杰出作品里蘊藏的精妙的造型語言、細微的情緒色彩,以及它們帶給我們的心靈震動。
傅雷編譯 ·藝術理論 ·12.1萬字
本書為陳振濂書法美育思想的“圖像篇”,是針對書法美育的一次力行實踐,對書法美育的推廣與普及做出了前瞻性的貢獻。全書立足于書法作為藝術的古今經典圖像、圖式、圖形的視覺觀賞世界,又以清晰的歷史流變嬗遞和書法構成中的書體、書風、書技諸要素的比較立場和類型化方式,為我們構筑起一個浩瀚宏闊、循序漸進、栩栩如生的書風解讀和審美感知渠道。作者以“觀賞的書法”概念為中心,以文釋圖,以圖釋圖,通過“閱讀書法”,將文史知識、個人情懷和社會文化敏感地引入書法美育之中,讓讀者能夠通過閱讀與學習,建立起一個關于認識和欣賞藝術及書法經典的基本框架,為社會大眾、廣大非專業的觀眾、愛好者提供一道精神盛宴。
陳振濂 ·藝術理論 ·3.6萬字
研究中國自“五四”運動以來的舞蹈創作與其背后深層的文化思潮之間的涌動與暗合,并提出“文化力”的概念置于不同時期的舞蹈思潮中加以剖析。
慕羽 ·藝術理論 ·45.4萬字
《現象》繼《直到長出青苔》與《藝術的起源》之后,杉本博司在大陸推出的新一部評論著作,這本評論小品所討論的藝術范疇更加開闊與多樣,在書中,作者探討藝術、造物工藝、電影、民間傳說、歌謠。“停止吧,時間”是一部追溯攝影誕生的考據小史;“本歌取”又是對杜尚式觀念的東方回響;“臨刑者小曲”中,他接過蘇珊·桑塔格未盡之工作,饒有興致地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七部日本電影;而“鬼畜的言說”一文儼然是他寫作的“現成品”:從舊書攤收集的時代雜志直接翻譯出當時西方媒體對日本天皇的專題報道……從《現象》讀來,杉本博司仍是少有的一位站在攝影家的視角,以觀看統攝作為現象的藝術背后的歷史與哲思的大師。
(日)杉本博司 ·藝術理論 ·10.3萬字
2013年4月2日舉行了,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歷史系及近代史研究中心合辦聯合主辦的“第一屆東亞文化與國際關系研討會”,分別以“近世政制、軍事與文化”、“中韓思想與文化交流”、“近代報刊與社會生活”、“人物思想與學術研究”為主題,嘗試引起學界同人對東亞世界在政治、軍事及文化方面的研究的關注。本書編次依論文題旨和時代,概略分成兩輯:第一輯為“文獻典籍與政治社會”,第二輯為“人物思想與學術文化”,并附錄研討會紀要,以志當日場面氣氛和活動盛況。本書收有是次會議的十六篇論文,既有討論東亞各國的題目,例如中國上古時代的卜筮文化、《循環日報》與近代中國報業發展等,也有探討東亞國家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例如蒙古人出征日本失敗與“神風”的關系、明清時代以中國為核心的“朝貢制度”、朝鮮譯官在東亞文化溝通上的貢獻等。
周佳榮 ·藝術理論 ·28.9萬字
相較于美學,詩學者,更側重于結構學與創作論的研究。“戲曲詩學”的提出,并不出于概念上的為新求新,而是試圖更近一步接近戲曲本體的研究。全書主要考察戲曲敘述結構與創作觀念、創作技巧以及戲曲美學形態和范疇方面的問題,并在具體展開中將這種研究置入古今戲曲兩個視野中進行,觀照由傳統而至當代的詩學轉型并考察其間的得與失,以呼喚戲曲本體的回歸,或者說重新確立戲曲本位。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傳統的批評手法,還試圖化用西方的結構主義與敘述學、細讀法,并使理論研究結合全國當代戲劇創作實踐,體現出理論的學術價值及其實踐意義。
方李珍 ·藝術理論 ·18.7萬字
南宋時期精于書畫、詩文的理學家逐漸增多,如胡寅、張栻、朱熹、陸九淵、楊簡、袁燮、真德秀、魏了翁等皆是德藝雙馨之人。他們有意識地將理學觀物思想、格物致知精神與心性修養功夫貫徹于“游藝”之學,力求做到致性理之廣大而盡藝術之精微,從而提出了大量別具一格的書畫、詩文理論。他們的書畫觀念與詩學理論構成了具有理學底蘊和共同審美取向的文藝思想。本書主要運用跨學科研究和文藝思想史的方法理念,對南宋理學家的書畫理論與詩學思想作了系統深入的會通研究,同時注意探討中國思想文化中“道”與“藝”的關系演變以及古代士人“游于藝”的精神傳統等問題,以期為中國文藝理論建設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資源。
楊萬里 ·藝術理論 ·41.7萬字
本書從“藝術哲學與國民素養”的現實問題出發,基于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文化研究、現代設計與人文教育等不同學術立場,批判性或建設性地反思了藝術的存在形態與發展流變,分析了藝術與文化、道德、宗教、政治、科學、設計的相互關系,并從中外藝術教育歷史以及跨文化研究的角度出發,深入論述了藝術教育與人文價值的深層關系,重點梳理了中國古今藝術教育與現代美國藝術教育的主要理論學說和相關實踐原理,其最終目的在于借助藝術價值來提高中國國民的人文素質及其審美福利。
聶振斌等 ·藝術理論 ·34.4萬字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是傅雷先生的名作,學習美術賞析、西方藝術史的入門書和必讀書,被譽為“中國版《藝術的故事》”。全書圍繞文藝復興以來西方近二十位藝術大師及其名作展開討論,著重介紹了文藝復興初期自喬托以來,經過全盛期“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十七世紀的倫勃朗、魯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紀的近二十位畫壇巨匠及其名作。講解其藝術風格、繪畫技巧,又輔以大師生平、時代思潮等內容,從藝術風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動洗練,深入淺出,融文學、音樂、哲學、社會、時代于一體,授人以美慧而無虛浮之心。
傅雷 ·藝術理論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