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了不起的建筑師》介紹了50位歷史聞名的建筑師,他們的建筑同他們的個人美學一起,為建筑美學歷史增添了光彩。從現代建筑師丹尼爾·里伯斯金到歷史上的建筑家尼古拉斯·霍克斯穆爾和安德烈亞·帕拉第奧,建筑新聞作家艾克伊杰選出了50位他心中最偉大的建筑師和他們的不朽之作。
(英)艾克·伊杰 ·建筑藝術 ·7.9萬字
本譯著是將吳炳生、陸中午主編的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侗寨大觀》翻譯成英文,并以漢英對照版的形式公開出版發行?!抖闭笥^》屬于《中國·湖南·通道侗族文化遺產集成》叢書中的一本,該套叢書的編輯和出版是通道侗族自治縣實施建立“民族·生態旅游縣”戰略決策的一項重大舉措。《侗寨大觀》的主要內容包括侗寨的形成與發展,侗寨的布局與類型和侗寨的建筑與設施等幾個部分,共十來萬字。對此書的翻譯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傳播風格迥異的侗族習俗文化,將之推向世界以提高中國的“軟實力”、促進世界對中國侗族文化的了解、營造一個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
陳敏 尹少平譯 ·建筑藝術 ·11.4萬字
《藏在木頭里的靈魂:中國建筑彩繪筆記》是一本描繪介紹中國建筑的畫譜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紀,作者是姓名、履歷已不可考的法國傳教士。原書分上下兩冊,共包含188幅繪畫。上冊主要是建筑常用工具、磚瓦墻、照壁、亭子、橋和塔。下冊主要是大型整體建筑結構和住宅內部擺設、臺等。在沒有影像的時代,來自西方傳教士(或學者)通過繪畫這種方式記錄著他們了解的東方世界。通過這些繪畫也讓西方世界對于東方古國有更直觀的感受。另外,書中的才華制作精美,內容豐富,哪怕僅僅當作裝飾畫冊來看,也是美不勝收。
(法)佚名 ·建筑藝術 ·1.2萬字
本書收納了全球17個國家50座傳世建筑的詳細講解,從中國的長城、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到印度的泰姬瑪哈陵,本書按時間順序排列,展示了各種流派的建筑,涵蓋了超過兩千年的建筑歷史。豐富的圖片、詳細的解說使讀者能夠欣賞過去和現在的建筑,同時也能進步一了解建筑師的技術成就和美學光彩。
(美)菲利普·朱迪狄歐 伊麗莎白·道林 ·建筑藝術 ·6.4萬字
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國最著名的建筑夫婦。一個是中國現代建筑學之父,一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學家。他們自始至終,比翼齊飛,一起出國求學,學成回國后攜手走遍大半中國,調查中國古建筑;一起著書立學,讓中國傳統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贏得應有的地位。他們推動中國建筑學從蒙昧進入現代科學,開創了中國首個建筑系。他們創辦的清華建筑學院,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極重要的建筑學府。他們終生為保護中華古建筑奔走,拳拳之心,令人動容。集齊梁思成最重要作品的“梁思成建筑大系”叢書中,也包含林徽因建筑作品。兩人的作品和兩人情感一樣,水乳難分。
梁思成 林徽因 ·建筑藝術 ·74萬字
本書基于中國古代建筑的木作方法,對宋清斗栱構件進行3D建模,并標注尺寸和比例,用現代科技還原古典木作技術,對各式宋清斗栱進行構架拆分以及數據還原,從而使讀者對宋清斗栱的結構和實用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并且本書結合當下最新的視頻掃碼技術,使用qq掃一掃,掃描書內的二維碼,可以觀看斗栱拼裝結構視頻,使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古典建筑榫卯結構,對古典建筑的制作和研究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蘇于建 ·建筑藝術 ·0字
本書所錄,是林徽因建筑學方面的論著和隨筆,涉及中國建筑的特征,清式營造則例,宋、遼、金建筑史,北京的幾個文物建筑,以及現代住宅設計的參考等。因其內容科學嚴謹,講解曉暢如話,文字清新凝練,將專業知識、美學思想熔鑄于散文化的講述之中,故而論著有隨筆之優美,讀來并不艱澀;隨筆亦有論著之功底,頗足廣人見識。另外,書中附有專業圖表和實物攝影,圖文并茂,直觀形象,入之深而出之顯,既可作為建筑研究者的參考書,亦可成為普通讀者的入門讀物。
林徽因 ·建筑藝術 ·9.1萬字
相比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門類,建筑藝術是一門實用性藝術,建筑實體、建筑空間及建筑活動首先緣起于人類對建筑的物質性和功能性的需要,漸次升華為精神和審美上的追求,但兩者之間也并非涇渭分隔,而是常常交織在一起。建筑藝術學是以藝術學的角度來審視中國建筑的藝術現象,更確切地說,是對中國傳統建筑進行系統的藝術學梳理和闡釋。本書搭建了一個基于藝術學視域和邏輯關系的建筑藝術學框架,涉及發生、構成、體系、功能、本質、形態、審美等藝術學中的核心問題,也兼顧了建筑藝術的歷史、特質、現象和案例,為人們了解和研究建筑藝術提供新的角度和啟發。
劉托 ·建筑藝術 ·23.9萬字
本書是作者半個多世紀在建筑工程界學習和工作的總結性體會,包括建筑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在理論方面,他體會建筑理論是建筑師創作和公眾閱讀建筑的理論綜合,提出了“三層次,三傳統,一核心”的主張;在實踐方面,他支持學界對中國長期來對建筑“見物不見人”偏差的批評,主張為眾多中國古代建筑師“正名”,并為眾多中國現代建筑師營造一個健康的職業環境。本書適合城市與建筑的管理者、設計者、建設者閱讀,也適合喜歡建筑藝術、關注城市文化和建筑業發展的廣大讀者。
張欽楠 ·建筑藝術 ·11.1萬字
寒煙衰草,古木遙岑,豐碑特立,四無行跡,觀此使人有古今之感。以木結構為基礎的建筑形態造就了中國古代與西方截然不同的“廢墟”觀念,極少表現廢棄人造建筑的繪畫傳統以獨特的方式傳達時間的流逝。傳統中國對“往昔”的視覺感受和審美在歷史的進程中與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誕生了一種全新的現代中國視覺文化;而抗日戰爭結束以后,當中華民族走出了那個滿目瘡痍的時代,那些昏暗而危險的廢墟應該何去何從?《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在全球語境中思考中國的美術和視覺文化,分析了一系列豐富的傳統和當代視覺材料,包括繪畫、碑拓、建筑、攝影、電影、印刷品,以及裝置與行為藝術,講述屬于中國的“廢墟的故事”。
(美)巫鴻 ·建筑藝術 ·12.9萬字
《圖說中國建筑藝術》是一部用木石和心血描繪出的歷史畫卷,既有設計精巧的橋梁、清秀怡人的園林;也有古樸典雅的塔寺、高大雄偉的樓宇;更有氣勢非凡的王陵、規模宏大的宮苑……一處處建筑,一座座城市,藝術之美盡在其中。
呂洪波等編著 ·建筑藝術 ·14.7萬字
本書從第五屆“中國營造”——全國環境藝術設計雙年展和第三屆中國環境藝術“青年設計師”作品雙年展評選過程中征集到的來自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設計院校、設計機構和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總計5563件(套)方案)中精選出了百余件優秀作品,涵蓋建筑空間設計、室內空間設計(住宅、公共、展示)、環境景觀設計、模型與手繪表現設計、公共藝術等領域。致力于挖掘全國優秀設計作品,促進設計師及設計團體交流,助推青年新生原創力量,促進中國環境藝術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書適合專業設計人員、藝術設計類專業師生和普通社會讀者閱讀。
谷云瑞 ·建筑藝術 ·1.1萬字
本書通過400多張精美的彩色建筑圖片和輕松易讀的文字,透過建筑,介紹了美洲前哥倫布時期愛斯基摩人文化、印第安采集狩獵者文化、農耕部落文化、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瓦坎文明、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安第斯山早期中期文明、印加文明等;介紹了殖民地時期美洲經典建筑和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同時,帶領讀者漫游了引領現代世界建筑潮流的美洲現代建筑,并講述了十幾位國際建筑大師的作品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分析了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和政治革命對建筑的巨大影響。書中還闡述了建筑與生產生活方式、傳統、文明、戰爭、宗教、哲學、政治、經濟、環境的關系,介紹了各種現代和當代建筑風格的來龍去脈。
郭學明 ·建筑藝術 ·20.5萬字
這是一本講解iPad+Procreate建筑設計手繪表現技法的專業教程書。全書共11章,第1~3章為Procreate建筑設計手繪知識的綜合概述,分別講解了使用Procreate進行建筑設計手繪的優勢、軟件的操作技巧和建筑手繪方面的基礎知識;第4~10章分別講解了建筑配景、建筑材質、建筑氛圍圖、建筑概念效果圖、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建筑軸測圖和建筑鳥瞰圖的繪制技法;第11章為建筑項目設計的實操講解。為方便讀者學習,本書附贈1180款筆刷文件和部分案例的講解視頻。本書不僅適合建筑設計師、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和iPad繪畫愛好者閱讀,也可作為高校設計手繪專業的教材。
王振 孫芳真 ·建筑藝術 ·4.9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國鄉村建筑改造作品集,也是一個美國人飽含深情的“中國夢”。薩洋來到中國已有近四十年,自2005年辭掉工作、舉家搬到慕田峪村,安居長城已近二十年。自年輕時起,他就對建筑設計十分感興趣。從自家小院開始,他開啟了建筑改造實踐,如今已為世界各地的客戶建造、改造了數十所建筑。他的改造極其注重對老房子結構的保護,同時又增加了內部裝飾的現代感和便利性,受到了眾多居住者的關注與喜愛。他的建筑改造實踐,也使當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本書精選了薩洋多年來的建筑改造作品,內容涉及建筑改造理念、傳統結構處理、院落景觀設計等,還包含了薩洋多年來與中國鄉村及村民的動人故事。他說,中國約有70萬個鄉村,希望他的故事,能讓更多中國鄉村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礎上煥發新的活力,而不是單純地拆除與改建。讓村民留在自己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同時過上更加舒適的生活。
(美)薩洋 ·建筑藝術 ·7.7萬字
本書列入2020年度浙江省后期資助成果。上海是一個極為獨特的城市,是研究近、現代中國的一把“鑰匙”,我國現代意義上的室內設計正是起步于此。本書以翔實的歷史資料結合實地調研中的真實體會,在“西風東漸”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對近代上海(1843-1949)不同階段室內設計的本體研究,從當代視角來解讀近代上海室內設計所呈現出的空間特征與風格流變,并通過這些文化現象總結論述近代上海室內設計的多樣性、創新性、敏銳性、復雜性的時代特征,以及對我國現代室內設計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朱松偉 ·建筑藝術 ·15.3萬字
一間圖書館如何關顧人對光線的不同需求?一棟新的辦公樓如何尊重人對季節溫度的感受?一座島嶼如何重新煥發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光輝?作者有感于自己近十年來的思想變化,通過對“大家的森林·岐阜媒體中心”、愛媛縣“大三島計劃”等建筑項目的梳理與沉思,指出現代主義建筑的極限,并展現出在這個時代中,人與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建筑可能性。人們塑造建筑,建筑亦塑造人們的生活。回歸質樸,重新思考人與建筑的未來。
(日)伊東豐雄 ·建筑藝術 ·6.3萬字
《清華匯智文庫:古今精品工程》著重介紹古今中外著名精品工程,共分兩篇,十三章。第一篇“古今精品工程概述”,從工程管理的專業角度闡述有關工程、精品工程、工程思維、工程理念。第二篇“古今精品工程鑒賞”,分別對宗教類、皇家園林類、民用類、墓葬類、水利類、交通類、科技類、產業類、環境類、體育類、軍事類共計40個工程項目進行介紹。
孫紹榮 張艷楠 ·建筑藝術 ·13萬字
本書以人類各大文明中的精美建筑藝術為切入點,系統而生動地講述了一遍人類的故事:巨石陣中的迷離往事、金字塔畔的絢麗傳奇、導致了語言變亂的巴比倫通天塔事件、引發了宗教改革的梵蒂岡圣彼得教堂風波……于是乎,一部人類文明史,“稍不留神”就寫成了一本建筑故事書。
尉陳 ·建筑藝術 ·10.9萬字
《展覽的建筑與建筑的展覽:著名設計師演講錄》為“時尚廊—雅莊公司設計沙龍”從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邀請的九位著名建筑師——姚仁喜、簡學義、邱文杰、林州民、劉曉都、黃聲遠、張雷、王昀、潘冀的演講錄,他們以博物館建筑為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設計的靈感,延續IdeaExchange的理念,激發更多關于建筑設計的靈感。讀者從中既可以近距離地了解設計師們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也可以從中了解其設計經驗和成功秘訣。時尚廊—雅莊設計沙龍自2010年8月開始,由雅莊建筑與時尚廊合作,以《Whatishome——家》、《跨界》、《建筑與時尚》、《展覽的建筑與建筑的展覽》等多個主題,舉辦“時尚廊—雅莊設計沙龍”,至2013年3月已成功舉辦20期。已出版第一輯演講錄《建筑與時尚》,旨在給設計師及熱愛設計的相關人士以更多機會去了解設計師的成長之路。
莊雅典主編 ·建筑藝術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