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現今通行的《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本書節選《莊子》的精華部分,以權威版本核校,出注,翻譯,引領讀者品味它無窮的藝術魅力。
孫通海譯注 ·中國哲學 ·10.9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中國儒家的思想。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兩千五百年前,人類文明進入“軸心時代”。孔子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學派——儒家。兩千五百年的儒家,經歷了六種歷史形態,它們是:子學儒家、經學儒家、理學儒家、心學儒家、氣學儒家、新學儒家。為了更好地前進,我們要了解過去。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看世界、看未來。儒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了解傳統首先要了解儒家。
加潤國 ·中國哲學 ·26.8萬字
本文是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編纂的一部著作,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160篇,體現了秦統一六國前夕的哲學和政治思想新趨勢,保存了大量先秦史料和科學文化方面的珍貴資料。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后的意識形態。但后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本書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
呂不韋及門客 ·中國哲學 ·6.1萬字
《孫子兵法》一書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著作,其軍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萬丈,具有世界范圍的影響力。不僅如此,作為軍事著作的《孫子兵法》,不僅對當今世界軍事學起著彌足珍貴的啟迪意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尤其是現代商業競爭中,它的作用已被愈來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視。一部論語可治天下,一部《孫子兵法》亦足以稱霸商場。大唐盛世的開創者李世民曾經說過,“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日本商界,《孫子兵法》幾乎人手一冊,更有甚者,號稱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孫子兵法》列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員的必讀書。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9.1萬字
周敦頤的學說對以后理學的發展產生極大影響,他的代表著作《通書》不僅蘊涵豐富的義理,而且渾淪簡潔,為后人提供了廣闊的想象與闡釋空間,被后世奉為宋明理學首出之經典。復旦大學哲學系徐洪興教授為本書撰寫了導讀。
(宋)周敦頤撰 徐洪興導讀 ·中國哲學 ·6.8萬字
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是梁漱溟試圖以返本開新的方式重新確立儒家法律思想價值取向的統治地位,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秩序失范問題的法律思想。它是梁漱溟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文化思想的產物。該專著研究了梁漱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在作者的博士畢業論文修改而成(導師為重慶大學程燎原教授),大部分章節已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其中有CSSCI來源期刊,也有參加全國法理法學會、憲法學會的入選論文。
尹華廣 ·中國哲學 ·13.6萬字
基于道德發展的繼承性特征,本書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李二曲的道德教育思想為研究對象,并充分挖掘其現代價值,試圖為解決當前道德困境提供理論指導與對策參考。本書對于推進現代道德教育理論體系建設,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申圣超 ·中國哲學 ·15萬字
陳引馳教授是《莊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學者,他在復旦大學開設的“《莊子》精讀”課歷來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本書即以課程講義為基礎,結合多年來研究成果,可稱是陳引馳教授《莊子》研究的全面體現。全書共九章。引言統說道家老莊,更通過對老子與莊子的關系和區別的討論,闡明莊子的特殊之處。以下八章,第一章概述莊子其人、其書,第二至六章分別從《逍遙游》《秋水篇》《齊物論》《養生主》和《外篇》逐段講解,選目與次序均精心設計,重在貫串與打通。第七章統講《莊子》的美學觀念,第八章講《莊子》對后世的影響。全書統合,形成對《莊子》來源、其人其書本身,以及對后世影響的完整闡釋。
陳引馳 ·中國哲學 ·24.3萬字
針對現代人沉重的壓力和疲困的心靈,特別是各種精神心理疾病,《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認為,中國古代的修身傳統有無比強大的現實意義。《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探討了如何在現代條件下激活古代修身傳統,并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出一套具體的修身方法。作者將儒家幾千年來特別是從孔孟到宋明時期所發展起來的修身智慧,分成守靜、存養、自省、定性、治心、慎獨、主敬、慎言、致誠等九個范疇,對它們的基本含義及其現實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書后附錄集多家經典,可用于反復閱讀、朗讀乃至抄寫,幫助修身實踐。希望《儒家修身九講(典藏版)》能對當下浮躁的世風有鎮靜作用,同時也對關心國學復興之路的人有所啟迪。
方朝暉 ·中國哲學 ·13.2萬字
《理解哲學》是作者對自己哲學研究所感所思的總結性著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對哲學本身的界說,主要涉及對哲學內涵的論析;二、對何為中國哲學這一問題的思與辨;三、以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互動為論題,在世界哲學的視野之下,對中西哲學關系的闡釋;四、關注哲學何為的問題;五、考察如何研究哲學和哲學史。從中既可以看到哲學系統的多樣性,也不難注意到哲學家本身的不同個性特點,是學習和研究哲學者閱讀、思考和借鑒的經驗之作。
楊國榮 ·中國哲學 ·19.6萬字
《孟子》是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言辭尖銳,氣勢磅礴,其中的諸多思想閃耀著時代的光輝,蘊含著歷史的真知灼見,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篇首部分列出本書中的名言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涵想通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這樣更利于青少年讀者閱讀、理解和記憶。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9663字
《王學研究》由貴陽學院陽明學與黔學研究院主辦,圍繞陽明學研究,征集國內外學者的論文,匯集陽明學最新研究成果。本輯有六個欄目: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學與佛道思想、海外陽明學研究、陽明學比較研究、陽明學的當代價值研究、學術專稿。《王學研究》具有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國陽明學研究的重要陣地。
陸永勝 趙平略 ·中國哲學 ·21萬字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是蔣維喬在光華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時的講義。上自顧炎武,下及王國維,歷述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思想之變遷,將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并于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蔣維喬 ·中國哲學 ·6.7萬字
本書重點研究了王陽明居黔時期形成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主要觀點,探討這些觀點的形成原因、具體內容及意義;同時,對王陽明《五經臆說》之殘篇進行研究,以期對陽明思想有更為全面的把握。從王陽明被貶赴黔起,到離開龍場止,盡可能地弄清王陽明居黔活動的相關歷史問題,如赴黔時間、居黔時間、離黔時間及原因,在龍場及貴陽的講學情況、在龍場的生活狀況、被貶時龍場驛的情況,試圖最大可能還原王陽明的居黔活動狀況,以期對王陽明心學思想的形成原因有更為清楚的了解。
趙平略 ·中國哲學 ·18.7萬字
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經系辭傳》上下篇,是《易經》的通論,內容包括《易經》的義蘊、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歷來為世所重。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系辭傳》的講記。南先生的講解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釋。語言平易而哲理深刻。
南懷瑾 ·中國哲學 ·24.4萬字
本書針對2019年實施的《中華通韻》,配合現代韻體作品創作者的用韻需要,將古今新舊韻書匯編成書。本書可謂“小而全”,可以兼容當前使用的各種普通話音系韻書;并且可以有比較地使用傳統的《詞林正韻》(含《佩文詩韻》《平水韻》)、《中原音韻》,充分體現了“知古倡今,雙軌并行”的用韻原則,是一本便于攜帶、方便檢用、適合現代人進行舊體詩詞創作的小型韻書,是廣大韻體文讀者和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書。
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 ·中國哲學 ·4.5萬字
景海峰主編的《國學集刊》(20184總第4輯)約25萬字,共收錄22篇文章。本輯秉持前幾輯的一貫脈絡與風格,在內容選擇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涉及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政治等學術問題,如《詩經》、《管子》、南宋詩歌、朱子等;還包括中外文化比較(如中日、中德學術研究)、專訪(訪賀麟有關文化哲學與新文化的建設)、書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和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綜述(藏學、敦煌學)等方面。本稿內容詳實,史論豐富,學術嚴謹,行文規范,既展現了具體學術問題的追本索源,又凸顯了大家治學的風范。
景海峰 ·中國哲學 ·22.1萬字
本書全部【文本歸元】都是訂正之后的產物,凡有訂正處,【見獨】均有詳細解釋說明,盡量做到沒有遺漏,以充分尊重《莊子》的可能原樣。訂正本身則基于三大原則。其一,行文必須合符莊子瑰瑋、參差、充實、弘大而辟、深閎而肆的整體風格;其二,邏輯必須自洽;其三,義理必須經得起事實驗證。
曾品元 ·中國哲學 ·42.9萬字
這是一部易學史簡明讀本。從易道與中國文化史相結合的角度,主要探討了《周易》的思想精髓和價值理想,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對傳統文化的重新闡釋和對現代社會的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所撰關于易學史與易學的現代價值的入門性讀物。全書對易學史的發展脈絡以及現代中國哲學家對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顯出作為中國古代群經之首的《周易》價值。而對《周易》的思想精髓與價值理想、《周易》與中國文化、政治文化、倫理思想的關系的探討,以及易學對于現代人的生活智慧、易學的管理思想的精到討論也使易學本身的日用性得以道破,充分體現出《周易》的現代價值有多重要。本書是大家舉重若輕講易的典范之作。</p>
余敦康 ·中國哲學 ·18.6萬字
中國古代哲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史上涌現出了眾多的思想家、流派,在世界哲學之林中具有獨特的地位。本書不過分糾結、拘泥于分析框架,而是遴選出中國哲學史上代表性的人物和論題,以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性為基本依歸,以流暢、通俗的語言勾勒出中國哲學的基本框架,梳理出問題線索,幫助學生在盡快建立起關于中國哲學的知識地圖,提供思想錨點,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穩固的基礎。本書選擇中國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對他們的哲學體系做了整體性的闡發和揭示。作者從每一位哲學家的根本問題出發,明確其概念內涵及問題的具體指涉,呈現出其思想展開的固有脈絡和結構。作者對中國古代哲學問題、哲學家的思想路徑的深入挖掘,以及對隱藏在基本哲學洞見背后的思考和論證過程的強調,對于我們今天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是極具啟發的。
楊立華 ·中國哲學 ·19.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