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哲學的世界》在闡釋中國哲學的精神旨趣和思想特質的基礎上,搭建起六家、八學為基本架構的思想世界,六家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八學包括易學、經學、玄學、佛學、丹學、關學、閩學和心學,使同學們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脈絡、主要思潮、代表人物有初步的了解,認識和領略中國哲學的獨特價值和精神氣質,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許寧 ·中國哲學 ·20.2萬字
本書以先秦氣論思想為研究對象,在“回到中國哲學自身”的學術口號下,借助于出土的文獻等相關材料,得出氣論思想是先秦諸子討論宇宙問題(即天道問題)的基礎理論,更是天道溝通人事(社會和人生問題)的中介的結論,并主張氣論思維模式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根本思維模式,既是儒道的共同理論基礎,又是儒道內在超越進路得以實現的理論保障,對后世哲學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作為天人關系問題的基礎和核心,對中國哲學及其歷史學科之主體性、民族性和現代性的挺立,更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王小虎 ·中國哲學 ·30萬字
秩序取向的社會哲學在中國存續了兩千年,對古代中國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而到十九世紀,業已實現社會哲學轉型并由此率先實現富強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應對這種挑戰,是近現代中國思想家需要回應的核心問題。在近代思想家中,嚴復第一個在社會哲學的層面對中國傳統社會、傳統文化進行較為系統的理論反思,并實現了中國社會哲學從秩序取向到實力取向的轉型。本書試圖還原嚴復的這一思想探索歷程,呈現其實力取向社會哲學理論的結構、內容與意蘊。
賈新奇 ·中國哲學 ·32.9萬字
本書是一部直陳作者在哲學基礎理論方面基本理論觀點的學術論著。本書以問題為導向,對信念及與信念直接相關的哲學方面的各種重大疑難問題,從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邏輯和語言等諸多層面進行了深入探究。本書將信念置于整個哲學研究的基礎地位,將其作為哲學研究的終極預設和最終的精神成果,進而通過它重新梳理整個哲學的基本脈絡,并力圖構建出一個信念的世界。信念不僅與哲學研究的各個方面以及其他的各種學術研究活動乃至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存在直接的、內在的關聯,它實則還構成了一個哲學研究永遠跳不出的怪圈。哲學研究自始至終不過是在各種不同的內容和形式、類型和層次的信念中兜圈子,而哲學上的爭論實則首先便是各種信念和信念體系之爭。
張帆 ·中國哲學 ·30.3萬字
本書以玄學家郭象為中心全面論述了魏晉玄學的產生、發展、特征以及在哲學思想史上的地位。書中通過對魏晉玄學范疇的研究來尋找中國哲學的范疇體系,梳理了魏晉玄學發展的內在理路,探討了哲學方法對認識哲學思想變遷的重要意義,嘗試把哲學的比較方法運用于中國哲學的研究領域,并深入分析了魏晉玄學到唐初重玄學發展的原因。
湯一介 ·中國哲學 ·32.3萬字
《張九成集》包括《橫浦先生文集》、《張狀元孟子傳》、《中庸說》、《橫浦日新》、《無垢先生橫浦心傳錄》五部著作和十一篇佚文。張九成著作此前大都是單本獨行,此次點校將其合為《張九成集》一書。《橫浦先生文集》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刊本《橫浦先生文集》為底本,以明萬歷甲寅(1614年)新安吳惟明原刻本、四庫全書本為校本,同時參校明萬歷乙卯(1615年)海昌方士騏《重刊橫浦先生文集》。孟子傳取海鹽張氏涉園照存吳縣潘氏滂憙齋藏宋刊本《張狀元孟子傳》為底本,以四庫全書本為校本。《中庸說》原本六卷,殘存三卷,取海鹽張氏涉園照存日本京都東福寺藏宋刊本為底本,參校朱熹雜學辨中對張九成中庸說的引文。《無垢先生橫浦心傳錄》,采用明萬歷甲寅吳惟明刊本。《橫浦日新》,取上海圖書館藏宋端平二年(1235年)黃壯猷修補本,《諸儒鳴道集》中收錄的橫浦日新為底本,以明萬歷甲寅(1614年)吳惟明刊本為校本。
(宋)張九成著 李春穎點校 ·中國哲學 ·43.7萬字
景海峰主編的《國學集刊》(20184總第4輯)約25萬字,共收錄22篇文章。本輯秉持前幾輯的一貫脈絡與風格,在內容選擇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涉及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政治等學術問題,如《詩經》、《管子》、南宋詩歌、朱子等;還包括中外文化比較(如中日、中德學術研究)、專訪(訪賀麟有關文化哲學與新文化的建設)、書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和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綜述(藏學、敦煌學)等方面。本稿內容詳實,史論豐富,學術嚴謹,行文規范,既展現了具體學術問題的追本索源,又凸顯了大家治學的風范。
景海峰 ·中國哲學 ·22.1萬字
本書主旨在重訪影響東亞世界深遠的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良知說”的形成過程。由于“良知說”形成于正德時期(1506-1521),故針對陽明在此期間種種作為進行考證,厘清其思想與現實環境之間的關聯,重建其提出此說的轉折過程。“附錄”所載,則是要提醒與說明,陽明的歷史形象是經過其門人透過文獻的增削與書寫的策略所描繪出來的。
楊正顯 ·中國哲學 ·26.2萬字
老子思想的價值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被實踐和檢驗,有強大的生命力,成為中華思想寶庫中的瑰寶。本書在解讀、介紹老子思想的過程中,側重老子思想的實踐、應用價值,因此特別注重歷史思維。本書參照楊萬里《誠齋易傳》的模式,引用大量歷史典故,參閱了《說苑》、《新序》、《淮南子》、《呂氏春秋》、《晏子春秋》、《史記》等著作,這些歷史故事,與老子思想交相輝映,使本書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為了能夠讓讀者對“道”有深層次理解,本書單獨用一章來解說“道”,并與諸子之道作以比較,增加了立體感。
高長峰 ·中國哲學 ·24.2萬字
本書是著名學者張京華教授《莊子哲學辨析》的修訂本。《莊子哲學辨析》獲得著名學者李學勤、張岱年等推薦,出版后好評不斷,在學界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是書出版至今逾二十年,市面上已難見到,因此決定推出新版。按照依張京華教授本意,新版書名定作《莊子哲學——邏輯、概念及其思想體系比較研究》,并做修訂。新版中,引文凡古籍均用夾注注明篇卷,主要古籍并列出版本信息;凡近人著作均按出版社統一要求用腳注補注出版項及頁碼;書后并附“莊子研究知見書目”,替代原來的“部分引用和參考書目”;全書主題、結構及最后結論,歸結為“儒道二家‘天←→人’關系坐標體系”,故再依本書原稿草圖,補繪一份示意圖。
張京華 ·中國哲學 ·23.6萬字
心身關系是始終伴隨著人類、深入探討人類自身存在的一個古老而基本的命題。對心身關系的體察顯現了人的本性之謎。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區別出不同學者的哲學傾向。盡管當代關于心身關系的討論仍然處于“眾說紛紜”的階段,但是舊的問題已注入了新的內容。最近30年來,生命科學、認知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的發展,為重新理解心靈與身體問題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身心問題研究受到先進技術的直接促動,其重心也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轉向及變化。現代科學為解釋心身關系問題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徑,也對因襲多年的、傳統的關于心身關系的看法產生了劇烈的沖擊。21世紀的科學發現給身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多的實證基礎,也給心靈與身體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課題。通過回顧當代心身問題的演變歷程、總結其成敗得失、把握其演進趨向,研究總結身心關系問題研究的焦點、主題及其新趨向,既是推動心智哲學進步的基礎性工作,也對我國當前正在深入展開的心智哲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費多益 ·中國哲學 ·25.6萬字
《論語》研究歷來很受重視,著作有兩千多種。相應而來的是,對《論語》許多語句的解釋歧義太多。本書的特色是回歸本原,回到孔子時代的語言、回到孔子本人的生活、回到最早的注家解釋來理解和解讀《論語》,盡量還《論語》以本來面貌。
石鋟 ·中國哲學 ·20.4萬字
本書以“重新發現法家”為主題,主要探討中國法家學史的一個重要階段:中國近代的法家學研究與法家思想的復興。為了突出這一主題,本書不作全史的考察,而是選取了其中的一些重點片斷。基本上,這是一項介乎學術史與思想史之間的工作,以求多層面、多角度地分析中國近代的“法家研究史”“法家評說史”“法家重估史”乃至“法家開新史”的幾種主要立場與方法、脈絡與路線。故此,本書一方面對中國近代學者研究與思考法家的相關著述文獻詳加梳理、考訂,另一方面則側重于以“法治”問題為主線展示他們重新發現法家的主要識見與思想成就。其重點內容在于,圍繞《勸學篇》引發的論爭分析法家在晚清的解放;探索晚清的法家學與法治主義;剖明中國近代釋論法家“法治”思想的路向與歧見;梳理常燕生的生物史觀與新法家思想;討論陳啟天的法家復興論及其新法治觀;以及挖掘近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法家學研究等等。透過這些內容,展現法家在近代中國被重新發現的基本脈絡和多元圖景。
程燎原 ·中國哲學 ·25.1萬字
南懷瑾先生曾于1982年在臺北十方書院講授《列子》,至2009年在廟港太湖大學堂完成補講,經弟子友人整理而成《列子臆說》三冊,該稿是該書的上冊。南先生在講述時,由《列子》里的故事發揮出去,涉獵廣闊,見解精深,不僅表達了他對達爾文進化論、立身處世之道、孝道、道德和智慧的認識,而且反映了他對時勢、緣遇、名利、公私的看法,涵蓋了他的人生哲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體現了他對東西方文化的融會貫通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心。
南懷瑾 ·中國哲學 ·48萬字
本書是唐翼明先生《論語新詮》全本注解。與其他版本《論語》的不同點:《論語》對每段的解讀氛圍三個部分,分別是解釋、大意、導讀。“解釋”這一部分是對字、詞、句的疏解,需要時也做一些背景交代。為了幫助一般讀者真正讀懂《論語》,不采用只對重點字詞單獨解釋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講的辦法,盡可能讓解釋清楚、明白而又好讀,避免繁瑣炫博的考證。同時考慮到今天大部分讀者都缺乏古文基礎,所以會連帶講一點文言語法。在讀《論語》的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養。“大意”的目的是用流暢的白話文把本段的意思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完解釋之后對全段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不追求嚴格的直譯,只注重意思的表達。“導讀”的目的在于引導讀者更全面、更深一層理解本段的內涵,所以注重此段跟孔子整體思想的關聯,以及它跟其他中外文化思潮的比較。尤其注重經典和現代的對接,希望借此彰顯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唐翼明詮解 ·中國哲學 ·24.5萬字
本書系根據同名通識課程的授課講義整理而成,其主旨不僅在于向學生介紹原汁原味的儒家與道家思想,更希望啟發學生能用所學的儒道兩家思想去思考與回應現代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展現了作者對儒學的批判性思考。全書分四編,第一編考察儒道對政治義務的看法,第二編討論儒家的孝道傳統與難題,以及道家對此的批評,第三編介紹儒道對于女性的看法,第四編分析儒道對動物的態度。
方旭東 ·中國哲學 ·21.7萬字
任何一種成熟的文明系統都有自己的宇宙論,以描述、闡明人對于宇宙以及天人關系的理解。任何一種哲學史、思想史也必然會把宇宙論作為研究的重要對象。在先秦至西漢的早期中國,涉及政治、天文、歷法、地理、陰陽、五行、醫學、養生、軍事以及相關的本源論、生成論、構成論、天道觀、時空觀等等的宇宙論記載,無論是傳世文獻還是出土文獻文物都非常豐富和極有特色,對中國人的宇宙圖景和思維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和深遠的影響。自20世紀以來,早期中國宇宙論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但是這些研究還大多停留在對具體文本、具體問題的探析上,很少能夠集中學界的力量,對此作出系統的、整體的、交叉的討論和分析。這和宇宙論研究涉及面廣、學者分散、不易交流有關。鑒于此,本書對早期中國宇宙論進行了創新性的多視野和跨學科探討,并全面運用傳世和最新出土文獻和文物,圍繞早期中國宇宙論這一中心主題收錄了數篇論文,分別代表了相關研究各個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信能在學界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賈晉華 曹峰 ·中國哲學 ·25.3萬字
該書為明方孔炤撰。孔炤字潛夫,號仁植,桐城人。萬歷丙辰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為楊嗣昌劾罷逮治,謫戍,久之釋歸。崇禎末起故官,屯田山東、河北,兼理軍務。事跡附見《明史·鄭崇儉傳》。是書即其罷官后所著。凡《圖象幾表》八卷、《上、下經》、《系辭》、《說卦》、《序卦》、《雜卦》十五卷。其立說以時為主,故名《時論》。導讀者闡釋了其中的易學思想,并進行了校勘。本次校勘以北大圖書館藏本和日本內閣文庫本為底本。
(明)方孔炤撰 許偉導讀 ·中國哲學 ·44.9萬字
這是一本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眾的文化自信的通俗性的學術著作,作者以解構、建構和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堅持以老子注解老子,即以《老子》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避免個人的隨意發揮和任性議論。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關于老子的闡述有其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
夏海 ·中國哲學 ·24.8萬字
《心之德業——陽明心學的本體學研究》是李旭研究王陽明心學的一部力作。本書融合了陽明心學與西方現象學的成果,從本體學進入陽明心學的哲理核心,探究知與行的內在關聯,體察陽明心學的精義及奧妙,追求心之朗現的良知良能,從而對中國儒學經典進行了深刻的析理與解讀。全書分為體段篇、境界篇和體用篇,每篇四章,各有勝景,不乏新意。作者將論心治心之學貫穿于陽明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之中,以此啟發讀者在逼仄的日常中習得一種活潑的心靈智慧,以期共臻澄明之境。
李旭 ·中國哲學 ·27.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