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認為,致力于主體間關系的建構是中國傳統哲學核心價值及獨特品格的重要體現。中國哲學家對主體間關系的建構,經歷了一個“源生”、“發展”、“再造”的過程。本書循著歷史順序,運用文本研究、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先秦以來各個時期的典型思想,其歷史影響及現實意義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考察,對如何建構當代中國的主體間關系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成龍 ·中國哲學 ·29.2萬字
本書是湯一介先生關于儒學核心概念的論文輯錄,內容涉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內圣外王”、“和而不同”等儒家核心理念,同時收錄了作者對儒學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反思。綜合來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讀本,兼備學理性和可讀性。
湯一介 ·中國哲學 ·13.5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哲學中的神秘主義及其相關問題,對儒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格物、慎獨以及一些重要文本如《大學》《五行》提出了新的闡釋,對于儒學的一些重要問題如思孟五行、良知論的來歷進行了新的探討。基于這些討論,對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如如何認識宋明理學,如何認識玄學與理學中《老子》《周易》并重的問題,如何認識哲學與禮法的關系,以及中國哲學何以如此樣貌,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斷。
陶磊 ·中國哲學 ·15.5萬字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學所記錄、整理、編纂而成。《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記載墨子的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為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8254字
黃道周是晚明大儒,與劉宗周并稱“二周”。本書概括了黃道周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建構了一個以生成論、本體論、人性論、工夫論與圣人觀為主體的系統的哲學理論體系,從而能夠把握和評估其思想和歷史地位。第一章介紹黃道周的生平與思想歷程,對其學術活動與成就進行論析。第二章論述黃道周的生成論思想。他認為宇宙由氣構成,陰陽二氣借助“生”“克”原則化生自然界。第三章闡述黃道周的本體論思想。其在不同語境下使用異名同質的本體概念來闡發思想,如太極、“此物”、性體等,本體的終極涵義是至善。第四章考察黃道周的人性論思想。他堅持性善一元論,批判宋儒二元人性論。第五章闡述黃道周的功夫論思想。其功夫論以格物致知為核心,具有綜合程朱陸王的思想傾向。第六章論述黃道周的圣人觀,闡發了他對何為圣人以及圣人之功、圣人之境等方面的見解。第七章從學術史角度,對黃道周的學術傾向與歷史地位進行評估。其主張會通朱、陸,調和朱、王,對兩家之學都批判和繼承,體現出綜合朱王的氣象。黃道周之學既是對明末理學危機的回應,也是明中期以來理學內部朱王互動的新發展和新動向。
許卉 ·中國哲學 ·19.8萬字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辦,每年出版一輯。本輯約37萬字。收錄二十余篇學術文章和書評等。范圍主要是儒家典籍與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專人、專書、專題和文獻整理研究,以及有關的學術動態。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中國哲學 ·27.5萬字
《老子真詮(普及版)》這本書,是作者在多年《老子》研究過程中,以帛書《老子》甲乙本為主要底本,重點結合王弼本、郭店楚簡《老子》和北大漢簡《老子》,并參閱了其他《老子》文本400多家綜合勘正校定并精心詮釋而得。本書勘定的《老子》共5507字,其中德經3074字,道經2433字。在對《老子》原文全面校定勘正的基礎上,本著以老解老的基本原則,去除千百年來被有意無意地強加于老聃其人和《老子》其書的訛誤臆妄和故弄玄虛,指導世俗社會的正常人真真切切讀懂《老子》,用好《老子》,行走在“建德立功——功遂身退——長生久視”這一條功德圓滿的人生大道上。
李湃清詮注 ·中國哲學 ·22.7萬字
本書全部【文本歸元】都是訂正之后的產物,凡有訂正處,【見獨】均有詳細解釋說明,盡量做到沒有遺漏,以充分尊重《莊子》的可能原樣。訂正本身則基于三大原則。其一,行文必須合符莊子瑰瑋、參差、充實、弘大而辟、深閎而肆的整體風格;其二,邏輯必須自洽;其三,義理必須經得起事實驗證。
曾品元 ·中國哲學 ·42.9萬字
《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一書是臺灣學者陳政揚的學術著作,本書主要通過多視角探討張載如何在氣論的基礎上,闡述孔孟儒學的義理精神,并依此統攝其人性論、生死觀、教育觀及禮學等思想,內容上有其獨特性。其在論述的過程中,參照兩岸學界有關張載的主流論點,厘清了張載思想中的虛氣、禮理等關系,體現了較高的學術水準。書末收附錄四種:第一種是對1950—2006年海內外研究張載思想的專書作綜合性的介紹與述評;第二種主要集中探討2007—2019年臺灣張載思想的研究近況;后二種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2007—2019年間以“張載”為題或者關鍵字的期刊文章以及碩博士論文。附錄資料豐富翔實,為讀者系統了解張載思想的研究現狀以及學者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清晰而有益的思路。
陳政揚 ·中國哲學 ·20.7萬字
本書收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辨析、研究和批判西方普世價值方面的文章五十余篇,具體包括西方普世價值的源流與本質、對普世價值謬誤的分析、對西方政治普世價值的批判、堅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自信等部分。編入本文選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和專家學者撰寫發表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院外專家學者撰寫發表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哲學 ·46.5萬字
山西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殷杰力作!本書以當代科學哲學發展的整體趨向性為主要依托,指出“語境論”科學哲學研究綱領是重建語義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論框架!
殷杰 ·中國哲學 ·37.8萬字
本書是作者在中國哲學研究方面論文的匯編。書中勾勒了作者研究哲學的歷程,分析了中國傳統哲學的范疇體系等核心問題,提出五四運動以來的文化是在保守主義、自由主義、激進主義三種力量所形成的張力制約下前行,從中國現代哲學的探索與創新角度指明了中國現代哲學未來發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創建中國解釋學”的理論構想,最后還緬懷了中國現代哲學家對中國學術的貢獻。
湯一介 ·中國哲學 ·28.9萬字
《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收錄文章二十余篇,約30萬字。范圍主要是儒家典籍與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專人(生平交游著述考)、專書(目錄版本流傳考)、專題和文獻整理研究、書評以及有關的學術動態等。此次第九輯收錄相關文章17篇,作者群之中既有杜澤遜、呂友仁等校勘名家,也有張麗娟、顧永新等古文獻專業青年才俊,還有甘祥滿、李暢然等新銳儒學研究專家,文章類型整全,文獻與思想并重,可謂一本具有較高質量的論文輯刊。附錄附有已出版160冊《儒藏》精華編書目,可謂《儒藏》精華編目前最為詳盡精準確的出版書單,能提供較好的文獻指引。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中國哲學 ·25.2萬字
本書是著名《易經》專家、著名國學專家、哲學家、著名歷史文化等者,著名中醫學家楊力教授所著。楊力教授精通文史哲醫,國學著作頗豐,她曾在北京大學艱苦坐寫二十年,獨立撰寫、出版了六百萬字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經典》,又曾嘔心瀝血寫出了十部長篇歷史小說“千古系列”以及質量很高的五部《易經》專著及佛禪專著,為她對國學的融匯貫通創造了條件,也為本書從哲學的視角,對孔子及孔子開創的儒學作了全面的提升,從治國、倫理、教育、哲學等方面闡述孔子的大智慧,每篇論著之后都有“楊力提示”,提綱挈領地點出本節內容精華,加深印象,利于讀者閱讀。相信這部高水平的國學著作會給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智慧啟示和開拓。
楊力 ·中國哲學 ·15.3萬字
今天這個時代,不缺乏有理想有抱負想要改造社會改變世界的人,卻最缺乏一個個安穩悅樂的人。當下的社會,不缺乏高談闊論做學問的人,卻最缺乏活出自己生命狀態的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孔子,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力量的起點。薛仁明在其新作《樂以忘憂薛仁明讀》中,以豐實多樣的學養,風姿綽約的文字,再次清晰勾勒出一張張可親可親,人性又詩情的孔門面孔,引人想往。在其筆下,孔門仍是其樂陶陶,新有一派光明喜氣的景象,尤其是生機盎然、豐富溫潤的孔子,為我們活出了生命中最美的松沉時刻,治愈躁郁時代每一個茫然的心靈。
薛仁明 ·中國哲學 ·9.9萬字
《近思錄》是依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圣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圣王的禮法制度,然后批異端而明圣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宋)朱熹 呂祖謙編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16.5萬字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在中國歷史上表現為歷朝歷代的休養生息政策。而其中的辯證觀則提升了道家管理理念的深刻性,為人們提供了變通了決策藝術。“無為”是老子處世哲學的一個至高點。“無為”不單是做人或生活的原則,更有帝王“南面之術”即今天所說“領導學”的意義。
李世化 ·中國哲學 ·19.1萬字
清朝初年發生過一樁儒者楊光先因歷法問題控告傳教士的案件,導致傳教士湯若望入獄,欽天監歷科官員李祖白等五人被殺。這個案件,因為楊光先說過“寧可使中國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國有西洋人”,往往被當成士大夫保守頑固、排斥新鮮事物的反面例證,當事人楊光先也被認為是阻擋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科技發展的絆腳石。但若深入了解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情況,將歷史事件放到歷史中去研究,卻會有不同的發現。“楊光先事件”包含對“好歷法”的態度和對“西洋人”的態度兩個層面。對西洋歷法的態度上,楊光先主要是在歷理上否定西洋歷法,這是與歷法在明清期間的政治屬性分不開的。在對西洋人的態度上,他主要是反對西洋人傳播的耶穌教而不是西方科學,這在本質上是儒學和耶穌教的沖突,涉及到儒耶在世界觀、道德和信仰等三方面不可調和的矛盾。
呂江英 ·中國哲學 ·12.3萬字
《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選擇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間的社會與文化為背景,通過對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代表的“晚清”與“五四”兩代學人的文化理想、學術思路、治學方法以及文化心態的描述,展現中國現代學術轉型的復雜性,揭示、發掘各種被壓抑、被埋沒的聲音,挑戰以“西學東漸”為代表的“現代化敘事”。
陳平原 ·中國哲學 ·24.1萬字
《傳習錄》是心學代表人物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是陽明心學的經典,也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經典,其中有許多充滿思想智慧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語言。《傳習錄百句》擇取和提煉了《傳習錄》且適當采用《王陽明全集》中的部分經典語句,并結合陽明的思想做了啟人心智的解讀,舉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等心學核心思想于此皆有充分體現,于此引導更多的讀者進入心學世界的大門。
吳震 ·中國哲學 ·8.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