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寬容是行為主體對其不喜歡或不贊成的行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卻不干涉的一種有原則、有限度的克制。本書在概念分析的基礎上,追溯了西方哲學史上的寬容思想,按照時間順序對其進行了綜述,不僅系統介紹了遠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近到伏爾泰、康德等哲學家的寬容理念,而且對每位哲學家寬容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學派演變均有述及。本書主旨雖關涉“寬容”又不止于就“寬容”而論。
劉曙輝 ·西方哲學 ·12萬字
本書把尼采的“自然哲學”視作“道德哲學”的前提,并進而認為,尼采對理性樂觀主義或科學樂觀主義的反思與批判,皆根源于他的自然思想。尼采所謂的“反道德”,并非是“反德性”或“反倫理”,而是“反道德形而上學”。尼采試圖通過反“道德形而上學”來回歸“德性”與“自然”。因此,“德性主義”和“自然主義”是尼采“未來哲學”的兩大面相。尼采的“未來哲學”不僅是批判性哲學,更是建設性哲學。
韓王韋 ·西方哲學 ·13.5萬字
本輯的主題是“柏拉圖與天人政治”,主要探究柏拉圖的政治思想。柏拉圖在《法義》第十卷談到了所有領域中的理性之合一,哲人認為,這種合一使天地之理的探究與城邦政治的權度有了密切的聯系。本輯論題的五篇文章分別論述了柏拉圖思想的“合一”、柏拉圖的理想城邦及其宇宙論的起源說理據、自然權利理論與政治中的柏拉圖主義、柏拉圖的立法烏托邦以及《蒂邁歐》中的偏執和哲學活動等等。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2.3萬字
《德國學術》以德國現代思想史為脈絡,延展思路,格局包容,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開闊的思想史視野,深入到德國思想的內里和細部,為國內廣大的德國思想研究者提供詳實的思想資料和新鮮的學術觀點。本輯鎖定德國青年運動。德國青年運動于1900年代以候鳥運動的形式在德國興起,并迅速發展為一場全國性的青年運動。由于德意志民族在現代化道路上的后發性質,德意志青年運動有其特殊性:在形式上,繼承德意志知識人的漫游傳統,德國青年運動以漫游山川的“候鳥運動”而興起,從柏林旁邊的小城施特格利茨肇始,短短三五年時間就發展成全德意志青年有組織的普遍運動;在精神上,當其他國家的青年熱切地奔向現代性的地平線地,德國青年卻返身走向前現代的自然和農業社會。運動中的青年們希望通過漫游,尋找尚未受到現代性侵染的民間文化中重構德意志民族的生活方式,以此建構出一種區別于“西方”社會模式的共同體。
曹衛東主編 ·西方哲學 ·17.1萬字
本書力求在西方詮釋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邏輯脈絡中,在西方哲學對于人的“理解”問題的關照下,分析詮釋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并嘗試在古希臘語文學和宗教經典文本詮釋方法的考察中,勾勒出詮釋學理論內涵的原初樣態和初始訴求;在文藝復興“人之發現”的背景下,考查西方詮釋學演進邏輯中主體性意識的覺醒;在近代科學理性發展中,反思詮釋學方法論意識形成中所蘊含的理論訴求,并在詮釋學普遍性的訴求中,探索其對于“人”的關照;在當代哲學詮釋學的本體論轉向中,思考詮釋學視域內海德格爾揭示“有限性”的奠基意義,從而挖掘當代詮釋學重建的理論價值。在挖掘西方詮釋學奠基意義的同時,關注西方詮釋學與形而上學演進邏輯的內在關聯,從中總結出詮釋學理論構建的邏輯向度與西方精神文化傳統的內在關系,從而為中國詮釋學未來的發展與理論構建提供啟示。
姜峰 ·西方哲學 ·15.1萬字
空間研究是當前人文社科領域的一大顯學,諸多與之相關的學術層出呈逐年增多之勢。然而目前的空間研究熱,更多地體現為空間理論熱,其過度關注空間與社會、政治、階級、革命等宏大命題的關系。在這種學術情境下,倡導一種面向人類生活世界的空間倫理研究,顯得極為必要且頗具意義。該著作以此為背景,以當代著名學者大衛·哈維的空間倫理思想為對象,經由“空間如何影響人之生活”的倫理式發問,來對哈維的空間思想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哈維對現代空間異化之批判,深入挖掘其背后蘊含的倫理情境,以此來反觀當代世界的諸種空間困境,為“理論之后”的空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該著作在國內外現有研究基礎上,結合倫理學、美學以及空間研究的最新發展態勢,深入挖掘哈維空間思想背后的倫理價值,考察其在各個方面的意義體現。重點介紹哈維對空間倫理的現代異化之批判,由此來反觀空間與個體感覺、人情倫理、生活體驗、道德文化等命題的倫理性關系,努力還原空間作為人類生活場域本應具備的親切感與溫度感。在此基礎上,為當代人文社科領域的空間研究與哈維研究提供一種新的啟思和可能性。
吳紅濤 ·西方哲學 ·20萬字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是西方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集體無意識理論和情結理論是榮格文藝思想中的重要理論,前者揭示文本中的自然精神,后者則同創作者的生態思想相關。以往對于榮格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學和社會學方面,而對他在文藝思想和藝術層面的理論貢獻缺乏具體的研究。本書主要從生態的角度研究榮格的文藝心理學思想。指出在榮格的思想體系中,自然、人類和文學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是為核心的問題,而作家通過文學作品呈現自然對人類集體心理的影響。這一結論有助于研究者更全面和系統地看待榮格學說的理論意義,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
常如瑜 ·西方哲學 ·17.9萬字
本書記錄了作者對西方文化的一些感悟,道出了他進人西方文明之后受到的思想觸動,其中既有救贖神話帶來的震顫,也有被自由精神感染后的安慰,更有在觸摸一些靈魂時的親切與景仰;但所有這些,都浸泡在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惶惑和懷疑當中。作者很喜歡西方現代文明的悲壯感和自由精神,但也深深感到這種屬靈的文明帶來的單調、虛無、令人焦慮的生活方式。作者試圖在深入西方的同時反觀自我,并反思這種嘗試所帶來的更進一步的疑問。本書2009年曾在我社出版,已經斷貨多年,不時有讀者問起。本次擬做修訂之后重新排版、包裝。
吳飛 ·西方哲學 ·11.3萬字
對話錄這一體裁不僅適于記錄原始史料、彰顯哲學思辯、普及專業知識,本身也具有探究學問和創造思想的效力。本書是一部全面探討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范式、脈絡與譜系、會通與爭鳴、視界與關懷的對話錄,涵蓋眾多流派與傳統、時間與地域、文本與語言、個人與群體。書中收錄了作者與21位重要思想家的對話,跨越歷史理論、政治哲學、批判理論、文化史與思想史等領域,集中呈現了眾多思想流派與研究途徑之間的關系,反映了劍橋思想史學派、意大利微觀史學派、施特勞斯學派、法蘭克福學派、伯克利學派的不同取向;比較印證了經濟史、海洋史、音樂史、國際史、古典學與文獻學、概念分析與心理分析的思想內涵。對話者均是各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來自英、美、法、德、希臘、意大利、土耳其、印度,話題則涵蓋了古希臘羅馬、中古與近代早期、人文主義與啟蒙運動、古典政治經濟學與現當代社會理論。對話不僅闡釋了文本和思想的內在邏輯,考察了對話者的修辭語境和規范主張,也在思辨互動之中響應了質疑和批判。
李漢松等 ·西方哲學 ·43.3萬字
阿里·沙里亞蒂是伊朗伊斯蘭革命的三大著名思想家之一,在伊斯蘭革命前后的伊朗思想界有著巨大影響。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從政治思想、社會思想和經濟思想三個方面對沙里亞蒂的思想進行介紹和闡述。從不同程度介紹他在革命輿論準備和革命動員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王澤壯著 ·西方哲學 ·18.7萬字
《斯賓諾莎的實踐哲學》為著名的法國哲學家,后現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爾·德勒茲所著的一本斯賓諾莎研究專著。德勒茲在書中從新的角度討論了斯賓諾莎的哲學思想,其理論嘗試是,將“斯賓諾莎”與“實踐哲學”相融合,從而豐富實踐哲學的理論資源。在書中,德勒茲系統地梳理了斯賓諾莎《論理學》中的主要術語,其梳理極具新意,激活了斯賓諾莎倫理學體系中的行動力量,可以說在斯賓諾莎的研究中開創了一個新的道路,極大地影響了并改變了當代斯賓諾莎研究的狀況。
(法)吉爾·德勒茲 ·西方哲學 ·9.7萬字
本書全面具體地勾勒、描畫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邏輯體系。通過細致的思想史考察,系統厘清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與發展的背景及脈絡,剖析其歷史邏輯;通過深耕文本,系統闡釋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本質特征、理論基石與重心,回應學界對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誤解及爭論,剖析其理論內涵;科學評價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貢獻與不足,挖掘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意義。
鄭偉 ·西方哲學 ·22.7萬字
盡管公眾幾乎看不到告密行為,但其已如黑洞一般侵蝕了美國的司法公正。本書首次對美國刑事司法中的線人告密行為進行了全面分析,告密交易制造了不可靠的證據,放縱了真正的罪犯,危及了無辜者的自由。告密行為還破壞了非裔社區的鄰里關系,加劇了警方與貧民之間的對立。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教授通過數十個真實的案例,揭露了告密交易對高犯罪率非裔社區造成的社會破壞。從緝毒戰爭到嘻哈音樂,從黑手黨線人到白領犯罪,本書全面展示了告密交易在法律、政治、經濟和文化層面的可怕影響。此外,她還解釋了現有司法制度如何真正發揮作用,并提出了新的改革建議。本書打開了美國司法制度真正運作方式的潘多拉魔盒,向讀者們展示了線人活動的秘密世界。
(美)亞歷山德拉·納塔波夫 ·西方哲學 ·16.5萬字
本書以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形而上學導論》、《德國大學的自我主張》為主要文本。關注海德格爾遭遇國家社會主義的歷史,并采取了一種試圖公正和平衡的方式。其援引的歷史,不僅包括海德格爾早期卷入運動的經歷,而且包括他迅速的反省,還有他的辭職聲明。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0.6萬字
集體意向性是當代心靈哲學和社會科學哲學興起的一個熱點問題,本書就集體意向性的起源、主要理論、研究進路、爭論難點以及由集體意向性引發的其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當前主要的集體意向性理論,第二章介紹其他領域對集體意向性的研究,第三章分析集體意向性的本質,第四章討論集體意向性與社會,第五章論述集體意向性與社會實在、語言、世界的層次結構、知覺等問題的關系。本書圍繞集體意向性展開了系統的綜合性研究,對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柳海濤 ·西方哲學 ·19.7萬字
西方哲學的普遍性是指西方哲學家所闡述的作為世界本質的普遍性。本書認為西方哲學的普遍性作為本體論的對象通過決定人性乃至人的普遍價值觀構成了人類之根,因而也決定著人應該如何活著(人是什么、人從哪兒來和人應該到哪兒去)。本書通過傳統形而上學、康德形而上學、海德格爾哲學和德里達哲學四個節點來探討西方哲學的尋根之路,認為此一尋根之路從哲學之內看表現為西方哲學普遍性淪落的過程,而從哲學之外看則決定著西方社會價值觀從一元走向多元的過程,其中,前一過程構成了后一過程的形而上學根據。西方社會價值觀從一元走向多元的歷程是一個不可逆的社會進步歷程,但它也導致了西方社會在精神家園方面之無家可歸的消極后果。本書認為,基于形而上學的根據理清這一歷程的必然性和內在邏輯是正確評價這一歷程并正確探求人類(西方)價值觀未來發展方向的基礎。
強以華 ·西方哲學 ·37.9萬字
《論知性之改進》系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的一篇未完成的殘稿。此稿雖然殘缺,篇幅也甚短簡,但是他通過此稿已大體把個人用心衡量的經驗和他追求真理的方法,以及他在哲學上的根本思想簡明扼要地說了出來。同時,因他在這篇稿內著重于他的哲學的思想之討論,而此種討論雖散見于他的其他著作中,卻始終不像這篇稿子似的,形成了一個專門討論思想方法的著作,所以這篇殘稿自有其獨特的面目,也自有把它選擇出來作為一本小書之必要,為國內研究者了解與研究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與形而上學提供了新的資料。
(荷)巴魯赫·德·斯賓諾莎 ·西方哲學 ·6.3萬字
《德國哲學》是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主辦、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協辦的專門研究德國哲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性刊物,為國內外熱愛德國哲學、熱衷于外國哲學研究的學界同人提供一個深入研究德國哲學和外國哲學的理論平臺,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一個思想交流、觀點碰撞的前沿陣地,在業內具有極好的學術聲譽和廣泛的學術影響力。
鄧曉芒 戴茂堂 舒紅躍 ·西方哲學 ·21.6萬字
本書基于當代俄羅斯和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現實,直面當代俄羅斯哲學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從縱向和橫向、理論邏輯的梳理和學理問題的闡釋相統一等維度,考察論證它們各自的基本發展軌跡,比較它們在國家意識、全球意識、文化意識上的同異,從中挖掘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具有警示與借鑒價值的思想資源,探尋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路徑。
鄭憶石 ·西方哲學 ·55.3萬字
柏拉圖著作的真偽問題與所謂的“荷馬問題”、“圣經問題”和“蘇格拉底問題”一樣,主要不是純粹的學術考據問題,而是“現代性”的義理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對一件重要文獻真偽問題的討論,既考察著思想史的客觀面貌,也反映出討論者的個人品味和思想路數,更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精神氣度來:我們在柏拉圖著作的真偽這面鏡子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我們自己。
劉小楓 陳少明 ·西方哲學 ·2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