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倫理學為視角和理論基礎,以商業廣告為主要研究對象,闡述了廣告的本質屬性、社會功能及其倫理意義;從廣告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倫理責任入手,闡釋了不同廣告行為主體對廣告倫理的影響,并深入解析了廣告倫理缺失的種種表現形式及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道義論理論基礎上對廣告的倫理規范提出了若干個廣告倫理原則;最后從社會整合的角度探討了廣告倫理的實現途徑,為商業廣告倫理學科體系構建提供了一些獨特的分析視角和富有建設性的建議。
徐鳴 ·倫理學 ·17.2萬字
人生難免會誤入死胡同,能否走出去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想得通。我們要么堅持自己的目標繼續努力,即便出現了挫折,也要咬緊牙關繼續前進;要么就拐個彎選擇另外一條路,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前方是否有路,來自你是否想得通。本書深入地探討了人生選擇哪條路的問題,分析了人們遭遇困境、挫折時表露的心境、情緒,有的放矢地闡述出“不是路不通,而是心無法想通”的生活真理,給那些正在想不通的人以慰藉,但凡我們心中想通了,那人生的路就通了。
張瑜編著 ·倫理學 ·10萬字
本書既是對中國凈土宗所內蘊的倫理思想的專題性研究,也是以宗教倫理學理路梳理凈土宗經典從而闡發其倫理意蘊的創新性研究。作者以“信、愿、行”為邏輯主線,主要圍繞中國凈土宗重要修行理念進行闡述,從倫理學和宗教學跨學科維度,融合文獻詮釋和義理分析,在遵循佛學思想研究基本規范的基礎上,運用倫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對其作了有經典依據的闡發,進而探討了其倫理實踐內容,形成了作者自己的見解,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學術價值。
錢姝璇 ·倫理學 ·16.3萬字
本書使用國別調查數據對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中國人與東南亞國家華人、東南亞國家華人與當地主要族群之間的價值觀進行了比較分析,內容涉及文化價值觀、社會價值觀以及開放社會心態。除多重比較之外,本書也對影響不同類型價值觀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相應的影響模式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在總結實證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本書提出共享價值觀形成的3個機制,即價值觀擴散、價值觀同化和受共同結構性因素的影響。東南亞國家華人主要通過價值觀擴散對當地族群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從而在兩個群體間形成共享價值觀。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華僑華人將發揮“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基于廣泛的比較研究,我們可以通過可能的路徑和方式來培育、傳播共享價值觀,這將有利于學術知識的創新,也將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
王嘉順 ·倫理學 ·15.5萬字
本書在對日本近代關于“公德”的政令文件、學界研究資料等進行搜集、整理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并研究了日本近代公德的流變根據,厘清了日本近代公德水平快速提升的學術理論依據及實踐經驗,為更好地理解我國近代哲學家的道德論,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對于我國的公德建設也將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史少博 ·倫理學 ·13.6萬字
哲學家拉斯·弗雷德里克·H.史文德森對邪惡現象進行了哲學審視。他結合來自哲學、文學、心理學、神學和科學(生物學),以及流行文化對邪惡現象的觀察,介紹了從古至今哲學家們關于邪惡的思想,抽絲剝繭,試圖從復雜性中解析出邪惡的根源和本質。什么是邪惡?我們如何抗擊邪惡?從古至今,神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是如何看待邪惡的?在現代和后現代社會,我們如何對邪惡定性?思考關于邪惡的概念能為我們理解自身帶來何種貢獻?史文德森認為,我們的知識盲點讓我們對邪惡存在著錯誤的論斷,認為它是一個神學、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甚至是哲學的主題。實際上,邪惡應該是在道德和政治領域處理的具體問題。我們既可能是邪惡的受害者,也可能是作惡者。只有將邪惡視為人性的一面,我們才能理解并打擊它。
(挪)拉斯·弗雷德里克·H.史文德森 ·倫理學 ·11.6萬字
人生匆匆,人亦渺小,作為女性,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緊張的生活節奏、復雜的人際關系,想要獲得輕松、快樂的生活,就必須善待自己。《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女人先對自己好一點》旨在啟發女性讀者善待自己,輕松、快樂生活,幫助女性提升思想境界和內在的修養。學會善待自己,給自己的心打開一扇窗,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來,讓每位女性朋友都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田安麗 ·倫理學 ·10.5萬字
《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以孔子與其門人曾參談話的形式,以孝為中心,對孝的含義、作用等問題加以闡述,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全書共分十八章,將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士——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為五個層級,而就各人的地位與職業,標示出其實踐孝親的法則與途徑。“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孝行為道德的根源,《孝經》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論述孝道的書,強調敬老養老,重視血緣親情,對規范人倫秩序、調節人際關系、促進家庭和諧、維持社會穩定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大戴禮記》中的《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記載著曾子對孝道的論述,本書輯為《曾子論孝》。《孝經曾子論孝》讀本分原文、注釋、譯文、解讀等部分,對原典的主要內容做了全新解讀。
韓星編著 ·倫理學 ·7.7萬字
《二十四不孝(TAXI夜話)》主要內容:“百善孝為先”是古代中國的普世倫理觀;同時,古代人對于普及這種美德的教養手段,也做了傳播“二十四孝”故事這種最佳的優選。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用來做少年兒童的啟蒙教材、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了《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建筑物和手工藝品上的木雕、磚雕和刺繡上,隨處可見二十四孝題材的精美圖案,孝道的普及和弘揚成效極大。如今,《二十四不孝》的作者康乾繼承發揚了這一優良傳統,并用二十四個不孝的故事做為素材對照顯示“孝”的光輝圣潔美德。
康乾 ·倫理學 ·11.8萬字
本書人生路上活得要大氣,不要有太多的患得患失,也不要太計較自己的得與失,以一份平靜的心情來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戰。本書闡述了“舍”與“得”的人生哲理,這世間所有事情,皆在得失之間,做人要大氣,就在于敢于舍得。所謂“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敢于舍去,才會有新的獲得,比起失去的,可能反而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鄭斌編著 ·倫理學 ·8.9萬字
生活中,所謂的一帆風順都只是我們美好的愿望,我們都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苦難、折磨,然而,真正的成長就是殘酷的,只有經歷昨天的洗禮,才有今天欣慰的笑容。本書以心態調整為主線,帶領生活中正在遭遇生活折磨的人們領悟幸福的真諦,進而獲得心平氣和、從容不迫的心態,改善命運、遠離厄運、得到福氣。
沈莫塵 ·倫理學 ·8.8萬字
青春是短暫的,有限的青春里,我們每個人都要拓展生命的廣度,趁著大好時光揮灑熱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斷拼搏和努力,才應該是青春的代名詞。本書是一本溫情勵志讀物,它立足現實,告訴那些正值青春的年輕人,一定要離開安樂窩,要為夢想拼搏,并指導我們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實現青澀到成熟的轉變,從而實現人生目標,收獲幸福的人生。
李凡編著 ·倫理學 ·8.3萬字
本書獻給獨立、有智慧、追求個性的都市淑女。貼合當下都市女性生活與工作中的真實場景、以新鮮、有趣的視角與文字來解讀女性關心的細節問題。涵蓋個人形象、交友、通勤、通訊、物欲、個人修養,涉及30個與優雅有關的話題,是一本貼心、有趣、實用的淑女生活指南。
李一 ·倫理學 ·6.3萬字
倫理學的本質是關于道德問題的科學,是道德思想觀點的系統化、理論化。或者說,倫理學是以人類的道德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本書以倫理學為學科視域,分公共倫理與公共治理、西方倫理思想與現代文明、中國傳統倫理與中國精神、共同富裕研究等幾個主題板塊,集結數十位在倫理學領域深根的學者就元倫理學問題、文化自信中的倫理蘊意問題、《共產黨宣言》中的倫理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德問題、高等教育中個體與國家關系問題等面向進行了深入探討。
李建華主編 ·倫理學 ·9.8萬字
本書全新的觀點與實證經驗,支持你徹底從受害者的泥濘中爬出來,以完全不同的愉快游戲的姿態,讓你的直覺、靈感帶領你用天賦才華去創造你偏好的人生。每個人都有獨屬自己的天賦才華,唯有用天賦才華去創造,才能過上偏好的人生。你的天賦才華,可能是你的眼睛能吹熄蠟燭;可能是你內向到一星期不說八句話……你偏好的人生也許是成為一名默默無聞的中醫,也許是一名不知嚴肅為何物的體育老師……《創造者》或許令創造者你眉毛胡子煥然一新。反正,生命無意義,你賦予什么意義,將過什么樣的人生。你賦予你的人生怎樣的意義呢?
鄒中香 ·倫理學 ·4.4萬字
ThisbookrevealsthedevelopmentandtraceoftheChinesevaluesfromtraditionalsocietyuptonow.ItfocusonthepresentvaluesofmodernChinesepeople,anddiscussesthecontentofChinesevaluesinpolitical,economic,culturalandsociallife.Inthisbook,theauthorexplainsthecorevaluesofChinese,especiallytheirvaluesonlife,harmony,ritual,justice,intelligence,progress,beauty,andherebyrevealsthespiritualityandbeliefofmodernChinese.
宇文利 ·倫理學 ·4.1萬字
本書從責任、忠誠、敬業、態度等四個方面對責任勝于能力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深刻剖析,為從各種職業品質方面加強員工責任意識提供了行動方案,對提升員工責任意識、工作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溫夢 ·倫理學 ·55.8萬字
偽善對現代道德生活的毀滅性打擊在于,它中斷了倫理道德的辯證發展,因而致使良善生活目標成為虛無,使傳統形而上學向上向善的社會歷史觀受到顛覆。作為一個現代性問題,偽善同現代社會轉型的價值重構與秩序重塑的觀念、思想資源緊密結合,但這并不是說現代啟蒙思想資源就不值得辯護,果斷割棄或舍棄就可以解決問題。偽善的重審需要重返道德啟蒙時期,重啟古典道德哲學資源。這不是“鄉愁式”的浪漫主義批判,祈求回到本真性的自然生活;也不是“后現代式”的自我消解,在回避、躲避崇高中尋求自我安慰。求善的基礎在于求真,而求真的現代人的精神實踐歷程,經歷了從知性到理性,從實踐理性到辯證精神,從善惡兩極到揚善抑惡的過渡。偽善的形而上學回溯與再審,揭示出偽善既是道德的最大敵人,它“中斷”了人們向善的可能;同時也是倫理道德發展的中介環節,揭示了道德生活的辯證法,展現了人類走向真善、至善的歷史過程。
王強 ·倫理學 ·27.2萬字
本書始終堅持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原則,在對西方德性倫理傳統的歷史樣態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從思想學理和社會結構轉型的角度探究了西方德性倫理失落的原因。在西方倫理思想的演進軌跡中,效果論將德性工具化,義務論中的義務高于德性,而權利論則遮蔽了德性。本書從社會結構轉型的視角分析了德性倫理傳統式微的根本原因,對以麥金泰爾為代表的社群主義“回歸共同體以拯救現代道德”的觀點作了合理的批判。在思考如何超越德性倫理與規范倫理對峙這一問題上,從現代性精神理念入手,對規范倫理與德性倫理各自的理論限度做了討論,探索出了一條超越德性與規范對峙的思路:從制度倫理走向德性倫理。
胡祎赟 ·倫理學 ·18.7萬字
本書以高技術風險與風險社會的關系為立論基礎,認為發展納米技術最大的問題是其風險的不確定性。發展納米技術,必須采取有效方式應對其風險。在深入分析審視納米技術的健康風險、環境風險、社會風險與軍事風險及其倫理問題基礎上,借鑒責任倫理的思想資源,提出規避納米技術風險的倫理建議,即強化各倫理主體的責任意識,建立風險共擔而又責任明確的責任體系。基于這一認識,全書分為三部分共七章。第一章為第一部分,從理論層面對高技術風險及其倫理規約進行探討,為納米技術倫理問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第二、三、四、五、六章為第二部分,采取“總—分”的結構對納米技術的風險與倫理問題進行具體探討;第七章為第三部分,主要探討納米技術的風險管理與責任共擔問題。
劉松濤 ·倫理學 ·3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