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法國的克洛德·貝爾納編著的,內容簡介:論實驗的推理、論以察與實驗、觀察與實驗的各種定義、依據觀察獲的各種定義、論研究者與科學研究、觀察者與實驗者;觀察的科學與實驗科學、實驗實際上的只是促成的觀察、在實驗推理上,實驗者與觀察者分不開等。
(法)克洛德·貝爾納 ·知識讀物 ·16.1萬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30輯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紀念特稿”,收有湯一介、李學勤、杜維明、安樂哲、施舟人、艾帝、王中江、丁四新等學者的文章,以紀念本刊創立二十五周年;二是“道教心性學專題”,收錄鄭開、張廣保、楊維中等學者文章七篇,展現了學界對道教心性學研究的最新認識;三是“黃老學專題”,收錄馮達文、陳麗桂、曹峰等學者論文九篇,期望藉助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的比對研究,多向度地呈現黃老學思想的復雜性和豐富性。
陳鼓應主編 ·中國哲學 ·32.2萬字
王海明著的《新倫理學原理》是一種新倫理學。它的軸心是至今西方認可未能破解的“休謨難題”——“應該”能否從“事實”推導出來——之答案。行為應該如何的優良道德,只能通過道德很終目的——增進每個人利益——而從行為事實如何的客觀本性中推導出來。作者將這個答案歸結為一個道德價值公式,認為從這個破解休謨難題的道德價值推導公式,能夠推導出倫理學的全部內容,因而可以稱之為倫理學公理。本書就是從這個公理推演倫理學體系的力作。
王海明 ·倫理學 ·57.7萬字
《心理學哲學研究(精)/維特根斯坦文集》是后期維特根斯坦所著的有關心理學哲學的研究結晶,其主要內容是根據其后期的新的哲學理解對哲學家們有關心靈、身體、世界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進行分析和批評,并對心理學家們有關心理概念的諸多理論進行哲學分析,指出其問題所在。
(奧)維特根斯坦 ·理論流派 ·25萬字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系著名歷史學家、臺灣中研院院士王汎森教授繼《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之后又一部力作。考察了中國近代思想中的“主義”“未來”“自我”、時間觀等議題,觸及近代中國心靈世界的革命與失落、啟蒙與困擾,及其與現實政治和社會運動間千絲萬縷的復雜聯系。王汎森教授進而對思想史的研究方法進行反思,提倡重視“思想的生活性”和“生活的思想性”,及它們之間的往復交織,以此擴大思想史研究的視野。
王汎森 ·中國哲學 ·25.2萬字
不同歷史時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對《資本論》的不同理解,揭示了《資本論》中的豐富內涵,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不同的解釋模式也意味著,對《資本論》的理解并沒有窮盡,重新閱讀《資本論》,總能開啟出馬克思哲學解釋的新空間。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資本論》再次成為學界的熱點。但在這新一輪的解讀中,或者拘泥于純粹經濟學意義上的討論,或者是從文獻編纂角度討論馬克思文稿的修改情況以及恩格斯的編輯作用。從思想闡發的總體水平來看,并沒有根本上的突破,可以說,對《資本論》的熱度主要停留在一種情感上,停留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反思的內在要求上,如何從《資本論》的文本出發,揭示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哲學批判,正是本書所要著力探討的主題。
仰海峰 ·馬哲 ·29.7萬字
中國哲學學科自20世紀初依西方哲學范式建成以來,始終面臨著方法論的困境,無論是在概念創造、研究路徑還是學科體制上,都未能取得創性性突破,從而也就無法化解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多維張力。因此,本書擬從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入手,試圖以“大哲學”概念為思想先導,以哲學教育為實踐基礎,打破中國哲學學科內外之間的多重壁壘,融實踐與智慧、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為一體,檢查當代中國哲學困境的方法論根源,論證哲學創新的方法論視野,并從方法論上探索實現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實現哲學創新性發展的可能性。
姚新中 ·中國哲學 ·61.7萬字
作者在清華大學多次開設“西方思想史”課程,深受學生歡迎;本書即由該課程的講義修改而成。全書共十二講,深入淺出地縷述了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而下,經中世紀神學奧古斯丁、文藝復興馬基雅維利、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及至近代各大思想流派之興起的西方思想史脈絡;同時,自現實關懷出發,觀照歷史,試圖為當下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提供一個更宏大、更具歷史感的思考背景。本書內容,是非常好的西方思想史入門讀物,適合零基礎學習,且具有激發興趣的作用。
彭剛 ·知識讀物 ·20.9萬字
本書以當代中國文化的視野和中西哲學的融合前景作為研究和觀照的出發點,從對“哲學”概念的理解談起,然后擴展至“文化觀”"心物論“”形上學"等角度,詳細討論了20世紀中國哲學方面具有創造性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馬一浮、梁漱溟、馮友蘭等學者對儒學的創新和發明,探索了現代中國哲學家在遭遇西方文化的沖擊時,努力發展具有中國性的哲學方面的經驗及得失。作者還對馮友蘭、熊十力等先生的理論發明,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改進意見。書中的每一篇針對所討論的話題,都提供了詳細的文獻材料,論證分析有理有據,翔實可靠。
陳來 ·中國哲學 ·26萬字
邏各斯是西方哲學的重要概念。其發端于古希臘哲學,并一直影響著西方哲學的發展。本書認為,雖然在現代西方哲學中,鮮有人直接提及邏各斯,但實際上邏各斯精神卻貫穿于現代西方哲學之中,構成了現代西方哲學的核心。因此,本書擷選了現代西方哲學中較為重要的一些哲學家或哲學思潮(你如尼采、現象學、分析哲學、實用主義等等),分析、闡明其與邏各斯之間的關系,以此揭示邏各斯在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地位與意義。
王昊寧 ·邏輯學 ·19萬字
本書是意大利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克羅齊的作品。本書是根據意大利1958年拉泰爾查出版社(巴里)的第十版《作為表現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的美》中的第二部分《美學的歷史》譯出的。本書梳理了古希臘—羅馬時代的美學觀念、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觀念、笛卡爾主義和萊布尼茨學派中的美學觀念、18世紀次要的美學學說、唯心主義的美學、美學的實證論和自然主義、美學的心理主義和其他近代趨勢等內容,并專章對維柯、康德、叔本華等哲學家及其思想進行了論述。
(意)克羅齊 ·美學 ·22萬字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樹,那么這棵樹不僅需要陽光、水分、大地的滋養,還需要自由、責任、榮譽、平等、秩序、集體等供靈魂成長、發育的養分。只有如此,這棵樹才能有茁壯的根系,才能健康地成長。一個人通過真實、活躍地參與某一集體的生存實踐而擁有一個扎根的狀態。但是戰爭、饑荒、貧窮、疾病、失業、異化的教育等等都會切除人們的根系,使人處于拔根的狀態。本書寫于薇依生命的最后一年,是她應戴高樂自由法蘭西內務部之約,為法國光復后如何進行建設而寫的一份報告。面對被戰爭拔根的法國人,薇依針對當時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思考。戰后的法國該如何建設,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黨派、法蘭西民族該如何扎根,薇依用激情澎湃的文字,給出了她的答案。
(法)西蒙娜·薇依 ·知識讀物 ·18.5萬字
本書研究批判性思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包括批判性思維的界定,批判性思維的多視角理解和共識,批判性思維在21世紀技能和教育使命中的地位,以美國為中心的批判性思維運動,批判性思維的蘇格拉底模型及其應用,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大學通識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評價以及對批判性思維的批判和反批判。
武宏志 張志敏 武曉蓓 ·思維科學 ·26.6萬字
本書系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新編中國哲學經典閱讀課程系列教材之一種,以《論語》為研究對象,運用社會科學的方法來探討其中所蘊含的儒家義理。本書從古漢語字義和使用習慣與現代漢語的微妙差異、相關禮儀制度以及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視角對《論語》進行了解讀,展示了其中所體現的古代世界的社會與思想,以及所提出的修德的境界與方法。本書認為,孔子不是思辨性的哲學家,而更像是一位建構社會基礎秩序的立法者以及文明規則的制訂者。
秦際明 ·中國哲學 ·21.9萬字
中國人一生要修的經典繞不開《論語》。《論語百句(增訂本)》精選百句,濃縮精華,從學習、交友之樂到修己、為人,到讀書、從政、治國,到仕隱、貧富、義利等,多角度為讀者闡釋解析《論語》的精妙。精心貫串的旁征博引,中外古今的思想在這里融匯,時時引發對當下的深思。較諸初版,本版增加了二十余篇,亦精心修訂舊版的若干文字,改換了部分引語,使之更恰切,也更精彩有趣。
傅杰 ·中國哲學 ·8.6萬字
本書闡述了西歐辯證思維發展的三個歷史形態,即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辯證法、以黑格爾為代表的概念辯證法和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唯物的否定性的辯證法。本書提出,這三個歷史形態體現了思維發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復歸于肯定的辯證歷程,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則是辯證思維前進運動的必然結果。
蕭焜燾 ·理論流派 ·11.5萬字
貝克萊用聯想來解釋人們關于現實世界事物的知識,這種知識本質上是簡單觀念(心理元素)的結構或復合,由人的聯想把它們結合到一起。貝克萊還用這種聯想的概念來解釋深度知覺。在他的《視覺新論》中,他研究了人們在只有兩個維度的視網膜上如何知覺到深處的第三維度的問題。他認為,人們知覺到深處的第三維度是由于經驗的結果,即視覺印象與觸覺和運動覺聯合起來的結果。運動覺則是眼睛在不同距離注視對象時由于適應動作而發生的動作,或者是在走向或離開所看到的對象時由于身體運動而發生的。換句話說,走向物體或伸手拿物體的連續感覺經驗與眼肌感覺形成聯想,便產生了深度知覺。因此,深度知覺不是一種簡單的感覺經驗,而是一種必須經過學習才能得到的觀念聯合。這是第一次用感覺的聯合解釋純心理過程。這樣貝克萊繼續發展了經驗主義中的聯想主義傳統。
(英)貝克萊 ·經典著作 ·5.8萬字
在西方的基督教教義中指出人的七宗罪——貪食、色欲、貪婪、傷悲、暴怒、懶惰、傲慢,是人類性格的深淵面,而施克萊在本書中提出了“平常的惡”的概念,認為殘酷、虛偽、傲慢、背叛和憤世嫉俗等,不過是淺灘暗礁,以充滿活力和野蠻的方式成為人類性格的瑕疵。施克萊從一批偉大的作家的作品的解讀——莫利哀和狄更斯的虛偽,簡?奧斯汀的勢利,莎士比亞和孟德斯鳩的憤世嫉俗,霍桑和尼采的殘酷,康拉德和福克納的背叛——揭示了惡的本質及其影響。她審視了它們的破壞性影響,及其對政府和公民的影響。
(美)朱迪絲·N.施克萊 ·倫理學 ·20.5萬字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是費爾巴哈的早期著作,是作者在廣泛深入地研究了萊布尼茨著作的基礎上寫成的,書中含有豐富的資料,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論點。列寧曾給予這部著作以很高的評價。中譯本的出版,不論對研究費爾巴哈的哲學思想,還是對研究萊布尼茨的哲學思想,都很有參考價值。
(德)費爾巴哈 ·知識讀物 ·24萬字
公孫龍是戰國后期著名的邏輯學家和辯士,其著作《公孫龍子》是先秦名辯學派至今尚存的唯一完整文獻。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立足于《公孫龍子》六篇文本,進行詳細校注、今譯、英譯和注疏,重新整理和編排順序,并運用文史互證等方法,探求公孫龍思想發展的軌跡,以重建公孫龍的思想體系。下編將公孫龍的思想分為邏輯學、語言學和一般哲學,分別結合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歐陸語言分析哲學和西方形而上學思想,進行了多學科的分析和對比研究。
王宏印 ·中國哲學 ·3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