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現象學視域中的東西方心性思想研究
會員

《現象學視域中的東西方心性思想研究》以心性問題為主題,以現象學為研究視角,收集了19篇專題文章。其中,包括9位中國學者的11篇論文:陳立勝討論儒家思想,特別是王陽明哲學的4篇論文。中國臺灣學者李明輝1篇論文《再論牟宗三先生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上海古籍出版社劉海濱1篇論文《“致”良知與“信”良知——良知教的實修方法及其難點》。倪梁康1篇《觀·物——唯識學與現象學的視角》。張衛紅1篇《良知與自證分——以王陽明良知學為中心的論述》。張祥龍1篇《良知與孝悌——王陽明悟道中的親情經驗》。青年學者張任之、鄭辟瑞、朱剛各1篇論文。3位外國學者的5篇論文:瑞士現象學家耿寧2篇論文《人的平等》(討論平等與共同體),《什么是倫理上的惡》。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南麟2篇論文《革新倫理學:胡塞爾和孔子》《論由丁若鏞與費希特的對話所展顯的道德本能現象學》。瑞士伯爾尼大學哲學系教授馬愛德(EduardMarbach)《胡塞爾的發生現象學轉向——其方法在應用現象學中的可能性與局限性》。這些論文主要涉及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心性哲學與現象學的比較研究、中國佛學與現象學的對比研究,集中代表了中外心性現象學研究的最新趨勢。

倪梁康 張任之 ·理論流派 ·28.3萬字

天人五論(張岱年全集)
會員

《天人五論》是張岱年先生于1942至1948年間撰寫的哲學理論著作,包括《哲學思維論》、《知實論》、《事理論》、《品德論》、《天人簡論》五篇。其中,《哲學思維論》論述哲學的性質、哲學命題的意義以及辯證法的基本原則,《知實論》從感覺經驗推證客觀世界的實在性,《事理論》論述事物與規律的關系,《品德論》論述價值的標準與道德理想的基本準則,《天人簡論》則綜論人與自然的關系。該書是張先生重要學術代表著作之一,標志著其“綜合創新”的“新唯物論”哲學理論體系正式形成,也是張先生自己所鐘愛的“馳騁獨立思考”、“探索真理與至善”之作。本書撰寫于抗戰時期,因時代原因,擱置四十余年后方才面世,與同時期思想札記匯為一書,題為《真與善的探索》,由齊魯書社于1988年出版。此次出版,將“五論”作為專著單行,另收入《真與善的探索》自序及張先生1944年為前三論所作《近三年來所寫三稿之說明》。編校中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全集》所收為工作本,據《真與善的探索》進行校勘,并以張先生家屬提供的1953年秋謄清稿對校,訂正歷次排印中的文字標點訛誤,并核對引文,統一體例。附人名、書篇名索引,以供讀者查閱。<div></div>

張岱年 ·中國哲學 ·1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茌平县| 肇东市| 寿阳县| 宣武区| 惠水县| 舞阳县| 大丰市| 锡林郭勒盟| 井冈山市| 彭泽县| 安达市| 汉源县| 太原市| 滨海县| 四会市| 裕民县| 舟山市| 黔江区| 玉龙| 大安市| 盐津县| 东辽县| 武宁县| 逊克县| 通辽市| 偏关县| 石城县| 江西省| 榕江县| 周宁县| 天气| 神池县| 武胜县| 辉南县| 织金县| 隆林| 探索| 八宿县| 崇州市| 灌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