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立足于《巴黎手稿》展開研究,提出了一個關于早期馬克思的新解釋,即馬克思是在《巴黎手稿》中完成了從早期馬克思向成熟時期馬克思的轉變。這一新解釋在國內尚屬首次提出,極具創新性,對于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本書研究過程中吸收了目前國際上最新的文獻學和手稿研究成果,對于國內的手稿研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韓立新 ·馬哲 ·43.2萬字
本體詮釋學思想是成中英先生最富有創建性的思想之一。《本體詮釋學》(一)主要從本、體、知識與價值的分判、本體與詮釋的關系、本體詮釋學的核心內涵等方面闡發了本體詮釋學的精髓含義,分析了在本體詮釋學觀照之下的中國哲學、東方哲學與西方哲學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特征、內涵,并預示了交融互通的前景。本書在附錄部分收錄了成中英先生的“人生哲思”3篇,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成先生思想發展的歷程。
成中英 ·邏輯學 ·27.5萬字
《儒家哲學的本體重建》一書基于對儒家哲學融會貫通的理解,系統地詮釋了儒家哲學,并給予其理論性架構,旨在儒家哲學的本體重建。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儒家系統的重建、重釋以及與現代性的關系等問題。第二部分討論了孔子、古典儒家與宋明理學的相關哲學課題。第三部分則討論當代新儒家的一些重要觀點與發展方向,代表了成先生在儒家哲學方面的重要研究。
成中英 ·邏輯學 ·33.5萬字
本書聚焦于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重大理論問題,圍繞“解讀馬克思主義的新視角”“文化與哲學”“哲學要與現實對話”“專業、職業與信仰”四個主題展開論述,重在解決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全書重申并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自信、自強、自尊,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和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增強自尊的資本和自信的底氣;同時要關注社會現實,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進程。本書體現了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強烈的擔當意識、宏闊的思想境界、深厚的理論功底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陳先達 ·馬哲 ·30.3萬字
本書試圖將孔、老、墨、莊、孟、荀、商、韓八子重要著述對于上述各種問題的見解找出其各別的前提、假設,及其逐步推論的過程和邏輯,然后將其章節、片段分類整理,重新組合,以顯示出儒、道、墨、法四家政法理論的體系,幫助讀者看出其宗旨和目的。其次又將各別理論體系中一些特點和疑點標出,供讀者進一步考究。最后并將那些理論與近世流行的若干學說作一比較,希望可以使讀者多一點反思,勿以他人的糟粕奉作自己的圭臬。
張偉仁 ·理論流派 ·31.8萬字
本書立足于儒家文化的理論視野,運用文獻研究法、跨學科研究法,以及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集體主義的歷史譜系,追問集體主義的“問題化歷史”,具體闡述了集體主義的原始起源、邏輯形成、歷史構象、文化表征、教化方式、近代型變和論域延展等問題,較為完整地闡釋了傳統社會“個體與集體”的理論型構與內在關系,有力回應了集體主義的歷史不在場觀點,巧妙駁斥了認為中國傳統社會不講個體利益的片面觀點。
陳云 ·中國哲學 ·27.5萬字
《以賽亞·伯林自由理論研究》整體結構嚴謹合理,體系完整,材料豐富,論證翔實。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梳理了伯林思想發展的過程和背景及國內外關于伯林思想研究的現狀。第二章研究了伯林的歷史觀,在分析了歷史決定論的歷史形態和產生根源之后,從決定論與自由選擇、決定論與責任兩方面批判地研究了伯林的歷史決定論。第三章研究了伯林的自由觀。作者將馬克思與伯林在自由觀上的異質性作為比較性研究的討論平臺,首先指出了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這兩種自由概念的劃分并非伯林首先提出,消除了在這一問題上的一些誤解,進而分析了伯林形成兩種自由概念過程中兩個階段(即“自由”與“浪漫”、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的自由觀念。第四章研究了伯林的價值多元論思想,分別從價值多元論對自由主義的辯護與背離兩方面進行了相關理論的探討。最后兩章分別從兩個角度闡述了如何超越伯林的自由理論。
劉明賢 ·理論流派 ·21.4萬字
在當代英美哲學中,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和影響。哈維、卡利尼科斯、施韋卡特、馬爾庫塞、伊格爾頓、弗洛姆、柯亨、威廉斯、羅默、吉登斯、福斯特、詹姆遜等當代英美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提出了比較系統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倫理思想維度在當代英美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了極大拓展。他們從馬克思、恩格斯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哲學著述中吸取倫理思想智慧,對英美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存在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環境問題等進行倫理審視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壟斷資本主義的不合道德性和西方人在壟斷資本主義下的道德生活狀況,并就如何消解壟斷資本主義的不合道德性以及如何改善當代西方人的道德生活狀況建言立論,從而使他們的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在當代英美哲學園地里占據了重要地位,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生活特別是道德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
向玉喬 ·倫理學 ·20.7萬字
本書依據新文獻和新視角,對張載理學展開新探索,還原其作為天人哲學和道德價值哲學的真相。全書分三編。上編“張載理學思想研究”,內容包括《中庸》對張載理學建構的特別影響、張載天道論對道家思想資源的借鑒與融通、張載心性論和命運論、張載“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以禮為教”——張載教育哲學的主題、張載對自然秩序與道德價值的思考、張載的反佛思想與理學進路等。中編“張載理學著作研究”,內容涉及對通行本《張載集》整理的評價、《正蒙》之主體發生學、張載經典詮釋的原則及其意義、《西銘》綱要和《西銘》的現代詮釋等。下編“張載理學影響研究”,內容涉及張載關學與二程洛學的學術關系、朱熹的《西銘》詮釋模式、明代關學學者馬理實學思想、張載關學的現代詮釋等。
林樂昌主編 ·中國哲學 ·26.4萬字
本書集中討論了對馬克思哲學的人類學哲學這一新的理解,從馬克思對人類學-哲學的開創、到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本質特征,從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生態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到這一哲學對人的生命倫理的關懷,以及向較實際的生命、生存、生態領域的深入,而這些正是當代世界所關心的問題。這些既是一些單篇論文,又圍繞解釋馬克思人類學哲學這一新的理論以及它的應用這一主題而展開,并結合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思潮提出了作者們自己的看法。全書文風統一,從不同方面切入共同的主題。
苗啟明 林安云 ·馬哲 ·25萬字
《附錄和補遺》第2卷是“補遺”,有31章400節和15首詩歌,其中新翻譯的篇目15章,全譯的篇目8章,青年時期的詩歌是首次翻譯。全書60多萬字,他在第2卷的目錄上注明“就多個話題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統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對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的補充,包括哲學及其方法、自在之物與現象、倫理學、哲學與自然科學、生存的虛無與痛苦、自殺和宗教等內容;后16章從意志哲學的視角闡述了他對現實生活和人生諸問題的看法。“補遺”體現了他讀書之淵博,思考之深廣,是圍繞意志哲學在客觀世界的各種表象的分析和評論的交響曲。他以詩歌為封筆之作收尾是有特別考慮的。第2卷名篇薈萃,除《人生的智慧》廣受贊譽外,叔本華還有一些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文風雄辯、短小精悍的名篇,這些名篇都在第2卷中。比如,《論判斷力、批評、贊揚和名聲》《論閱讀和書籍》《論學者和博學》《論寫作和文體》《論自為的思考》《論宗教》,等等,當然也包括背負罵名的《論女人》。這些名篇是意志主題的變奏曲,所涉題材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妙趣橫生,富有教益,偉大的思想從心而出,偉大的思想家是人類的燈塔。在《附錄和補遺》中,他的悲觀主義不再質疑人類存在的價值,而是對苦難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愜意的亮色。他試圖以優雅的方式展示人類的生存,讓苦難的生活有了些溫暖和留戀。在這里,他以放松的心態,嘲諷和詼諧的口吻談論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夾縫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這就是節欲苦行,自我修煉,孤身獨處。解脫苦難的方法是審美體驗、悲天憫人、禁欲和自我否定。這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可以讓逃離意志的人獲得救贖。第2卷是獻給世人的哲學,也是廣泛傳頌的文學佳作。
(德)阿圖爾·叔本華 ·西方哲學 ·46.5萬字
此書對馬克思的《資本論》進行全新的解讀,包含認知性和建構性兩方面內容。就認知性內容來說,作者嚴格區分了體系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作為既定總體的資本主義,而非從簡單商品生產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歷史發展過程,所以,我們應以體系辯證法解讀《資本論》,就建構性內容來說,作者認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并不清楚他是如何利用黑格爾的,我們應借助黑格爾《邏輯學》的體系辯證法來重建馬克思《資本論》的邏輯結構。此書對于馬克思著作所進行的重建,有助于讀者重新理解馬克思著作的邏輯結構,具有重大理論價值。
(英)克里斯多夫·約翰·阿瑟 ·馬哲 ·20.4萬字
在700年間,人文主義蓬勃發展,誕生了一批代表著人類在哲學、文學、藝術、教育領域的代表人物與人類英雄,但在這些光環的背后,當我們深入他們的生活細節與人生軌跡,會發現其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普通人如何過好一生的典范:用理性探究的精神,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希望,永遠追尋個體價值的實現。作者從海量西方古典文獻中搜集了大量的一手檔案資料,憑借文采斐然的語言,將700年人文主義哲學大師們的精神與生活實踐描寫地深入淺出,讓我們可以身臨其境地回望一代又一代大師走過的路,其中的哲思與幽默十足的生活與歷史細節為當代年輕人的困境給出了極具價值的指引。
(英)莎拉·貝克韋爾 ·知識讀物 ·26.6萬字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以“三大批判”為主體的龐大而完整的主觀唯心主義體系,給哲學界帶來了一場天翻地覆的“哥白尼革命”。《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魯士王家科學院本(通稱“科學院版”)為底本,全部直接從德文譯出,原文為拉丁文的則直接從拉丁文譯出。本卷包括康德前期重要著作如《自然地理學課程》、《證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證據》、《關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一位視靈者的夢》等。
李秋零主編 ·經典著作 ·30.6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同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年發表的文章,外加其他文章。特設“尼采/海德格爾研究”“德國現代哲學”“德語詩學與文化研究”“比較思想與文化”等欄目。
孫周興 ·西方哲學 ·24.4萬字
本書是國內系統研究懷特海過程哲學的第一部學術專著。作者主要依據懷特海的原著,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和參照系,全面概括和闡述了懷特海過程哲學的基本特征、主要內容和廣泛影響,深入探析了懷特海過程哲學的范疇體系、基本原理(過程原理、攝入原理、相關性原理和創造性原理等)和觀點,揭示了這些原理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同時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其存在的理論不足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本書由中美學者共同完成,對中外文化交流溝通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楊富斌等 ·西方哲學 ·42萬字
所謂“名家”,就是指以探討名實關系為核心,注重對名詞概念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提倡“控名責實”學說為其基本特征的學術思想流派。名家學派的創始者為春秋末期的鄧析,此后相繼形成了三個基本學派:宋尹學派、惠施學派和公孫龍學派。從這三派的學說內容和各自所具有的基本思想傾向來看,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別稱為人文主義、科學主義和邏輯主義。本書的宗旨就在于通過對名家學說的分析,對名家學派的理論貢獻和不足做出實事求是的公正評價,擯棄被傳統觀念強加于名家的種種誹毀之辭,以求還名家的真實面目。
張新 ·中國哲學 ·20.1萬字
2016年7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美學研究所在京共同舉辦了第一期“中國美學暑期高級研修班”。與會者聚集在香山腳下,共同聆聽,熱烈討論,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為他們共同的名字。本書收錄的27篇論文,選自研修班學員提交的個人成果。它們涉及美學和藝術理論的諸多方面,有著較為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既代表了研修班學員個人的收獲,也記錄了中國美學界一次富有意義的學術集會。
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美學 ·23.8萬字
陸王心學自南宋陸九淵創始,至王守仁集大成,中經南宋楊簡,明代陳獻章、湛若水等重要代表人物,形成一個中國古代特有的以儒家倫理道德學說為核心的龐大而嚴密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到了明朝末葉,陸王心學盛極而衰,進入一個低潮期。明朝末年,人們對于“空疏無用”的陸王心學失去信心,開始不斷進行反思,于學術界出現了一股強大的經世思潮。明末清初,隨著“國破家亡”,于思想文化領域內,王守仁心學崩解,學術界出現了一股“由王返朱”浪潮。由此,王守仁心學成為眾矢之的,挾擊王學、推尊朱子成為一時之風氣,最終程朱理學被定為國是。在這一思潮之后,清初一些學者開始從各自不同角度對王學流弊進行深刻思考、批判和修正,謀求新的學術出路,以期找尋出一條可發展之路。因此,陸王心學并沒有成為絕學,在清初諸陸王學者們的不斷努力之下,使得陸王心學依然按其內在邏輯向前發展。
楊朝亮 ·理論流派 ·28.3萬字
曾國藩是清世由文人而入武侯的第一人,雖身處亂世,卻中正莊嚴、克己復禮,嚴格以理學精神修養自身,勸諭家人。《曾國藩家書》以儒家理學精神為根柢,充分體現了儒學的道德追求與現實抱負,堪稱儒者安身立命之范本。《曾國藩家書》讀本精選家書中的重要篇章,重新編輯分類,以修身、勸學、孝悌、處事、為政、治軍為大類,根據文中主旨另擬標題,在基本解釋的基礎之上,對文中核心意義加以延伸和闡述,以方便當代讀者更好地理解曾國藩在清代政治風云變幻之下,所寫家書的意義和價值。
袁曉晶編著 ·中國哲學 ·2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