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大多數哲學作品都將自己的內容定格在其理論介紹上,試圖研究學派的邏輯性和實體性,而本書《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則更多地將關注點鎖定在斯多葛主義哲學的實踐應用上。斯多葛哲學是古羅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藝術能讓我們減少焦慮,釋懷過去,能讓我們更好地對付羞辱、悲傷、衰老,坦然地面對聲名與財富的誘惑,還能徹底治愈折磨現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癥——對生活無休無止的不滿足感,讓我們的內心歸于從容和安寧。
(美)威廉·B.歐文 ·知識讀物 ·15.1萬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女人來說更是如此。只有得體的妝容和形象,才能是自己看起來更精神,也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本書主要講述了女人如何對自己進行化妝和形象設計,來提高自己的魅力和身體健康,讓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饒蓉蓉 趙艷俠 許美霞 文靜 ·美學 ·10.4萬字
本書從宇宙論、人生論、知識論三方面對我國古代哲學做了梳理,重點考證了先秦各家流派的師承、變遷痕跡及次遞演進的脈絡。因其方法和見解的創新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被譽為“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雖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為后世哲學史家開出全新的境界。
胡適 ·中國哲學 ·16.8萬字
20世紀的德語哲學家中,對現代基督思想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哲人,非舍勒莫屬。在現代思想的論域中,舍勒走出了一條超逾教派立場的神學言路,直接把握、描述、闡發基督信仰中的福音原則(即個體性的位格之愛),在上帝論、啟示論、基督論、信仰論、教會論諸論域重新確立位格之愛的優先地位,進而重建自然神學,將基督思想的本質質素注入哲學、倫理學和社會學,顯明了基督教思想在現代性思想語境中的活力。
(德)馬克思·舍勒 ·邏輯學 ·17.3萬字
舍勒認為,就認識的全部發展史而言,人們都是先對認識對象產生愛或者恨,之后才通過知性來對它們進行認知、分析和判斷的。因此,無論對于所有各種理論認識和思維來說,還是就所有各種實踐立場而言,愛和恨在情感行為的集體范圍內都是最原初的行為方式,它們還使理論生活和實踐生活統一起來,并且能夠使這兩者永遠保持統一的狀態。此一話題在歐美學術界曾引起強烈爭鳴,相信也會引起中國讀者濃厚的興趣。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7.3萬字
本書是西美爾從生命體驗的角度審視形而上學的佳作,分為生命之超驗、轉向理念、死亡與不朽以及個體法則,認為死之所以讓生命沉淪,似乎是為了讓生命內容的永恒性釋放出來。當不朽性成為眾多有深刻思想之人的渴望時,它的意義就是自我能夠徹底擺脫個別內容的偶然性。作者充滿睿智的思考,無疑對現代社會反思現代病具有針砭之功。
(德)格奧爾格·西美爾 ·理論流派 ·15.1萬字
舍勒不僅是現象學運動中的“施魔者”,也是現象學社會學的開創者。在采納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同時,合勒就自覺地致力把胡塞爾的現象學哲學與韋伯、桑巴特和特洛爾奇的歷史社會學結合起來。在他審視資本主義的市民世界觀及其倫理和由此引導出的生活秩序時,現象學與新興的歷史社會學已經結合起來,不少思考更是在與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論和韋伯的比較宗教社會理論的論爭中形成的,其理論意義可想而知。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3.9萬字
在“本質直觀”的天賦上,舍勒獨占魁首。根據舍勒的理解,現象學是一種獨特的直觀行動,把握最原初的實際現象,而非從既有理論引導出來的現象。從基本情感現象學分析出發,舍勒向具體的基本價值感現象推進,分析同情、怨恨、害羞、懊悔、受苦感,恭順感,廣為論者稱道,這些分析與他關注的現代人心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失序問題絲絲相扣,讓人嘆為觀止。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6.1萬字
文化是當今哲學關注的熱點,文化問題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文化自信中的傳統與當代》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理論出發點,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文化及其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與中國道路、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及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熔文史哲于一爐,富有哲學的崇高、史學的深邃和文學的優美,對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陳先達 ·馬哲 ·13.6萬字
舍勒思想以其哲學人類學最富盛名,但舍勒為何要提出哲學人類學構想,其問題意識究竟是什么,并未得到恰當的把握。舍勒的整個思想建構是從現代性問題出發的,其哲學人類學構想亦如此。對人的觀念嬗變的關注,是舍勒的現代性思想的重要基點。憑著展開一種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綜合學術探索,旨在推出一種新的與市民時代有內在聯系的哲學,確立一種能埋葬市民時代的思想方法的規范性思想體系,這就是舍勒哲學人類學的遠景。
(德)馬克思·舍勒 ·理論流派 ·15.6萬字
舍勒思想的確立是受胡塞爾現象學激發而作的《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此書是與胡塞爾《邏輯研究》和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鼎足而立的現象學三大經典之一,實際構成了從《邏輯研究》到《存在與時間》的思想軌跡。針對康德之形式先天論,舍勒試圖論證“情感先天論”,認為情感是個體生活及其倫理行為的基本質料。不同于胡塞爾,舍勒強調,現象學是實事的現象學,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倫理現象。
(德)馬克思·舍勒 ·西方哲學 ·15萬字
本書系萬俊人先生近年來在《讀書》《文景》《倫理學研究》等期刊雜志上發表過的書序及其他學術文集。行文優美,兼具詩意和學術性,重申了當代境遇下的倫理學、政治哲學的意義。作者持守學者與學術的姿態,聚焦當下中國和世界的嚴肅問題,既有對政治哲學、美德倫理、人生哲學等公共話題進行的深入思考,又有對鄉愁、家國的體認。書中飽含了作者對學術的熱忱情懷和對文化的深沉擔當,這本關于政治與倫理的佳作無論對于哲學從業者還是理論愛好者來說,都具有很重要的啟發意義。
萬俊人 ·倫理學 ·14.9萬字
《孟子》是記錄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孟子在中國儒學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突出地位,后世“孔孟”并稱,以孔子為“至圣”,以孟子為“亞圣”。孟子的人性理論、民本思想、教育思想等,都對后世影響巨大。
陳蒲清注譯 ·東方哲學 ·17.3萬字
臨近deadline,還在迷迷糊糊兜圈子?工作不得要領,一番折騰后又回到原點?話在嘴邊卻怎么都說不出口?滿腦子朦朧的想法卻遲遲無法動筆寫企劃案?很多人都會面臨這種工作困境,但至于怎么改變卻總是找不到好辦法。這本書教你的就是把心中想法落實到語言和實踐中的具體做法-----零秒思考。
(日)赤羽雄二 ·思維科學 ·6.9萬字
《我和你》通過探討“我和你”與“我和它”兩種關系范疇,區分出經驗世界與關系世界,對西方近代以來的哲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關系存在于兩個能動的主體之間,不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而是兩個主動主體的相遇和對話。本書觀點對人文社科各個領域都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
(德)馬丁·布伯 ·經典著作 ·9.2萬字
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古人所面臨的倫理上的兩難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當有趣的問題。諸如親情與國法孰先孰后;法律條文是否應該向全社會公開;敵人陣營里的起義者是否應該受到我們的熱情接納;一切的侵略戰爭是否都是非正義的;在利益足夠大的時候,見利忘義是否才是唯一合乎道德的選擇……全書以學貫中西古今的現代視角反觀古代中國社會,敘述旁征博引卻流暢自然,直抵觀念核心而不晦澀難懂。即便是最普通的讀者也能看懂全書,在妙趣橫生的文字中尋蹤索跡,從中洞悉真知灼見,體會到智慧與思辨的趣味。
熊逸 ·倫理學 ·17.8萬字
在《中國哲學史大綱》這本著作中,胡適對我國古代哲學做了系統的梳理,重點論述了老子、孔子、莊子、墨子等人或流派的哲學思想,闡釋了中國哲學史的發展脈絡和流變。它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具有科學精神的中國哲學史。一出版,即引起轟動,多次重印,至今仍然有很重要的影響、是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經典著作。
胡適 ·知識讀物 ·16.8萬字
理學興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與元明清時代,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可以說是唐代以來儒學思想的主流,它的影響力已經遍及整個東亞。此外,理學與古代的哲學與佛學也有很大關系。本書是呂思勉先生在上海滬江大學講《中國哲學史》課程時手編講義的基礎上,又結合了著名理學家的重要學說兼及其對社會風俗之影響寫作而成。全書簡明扼要地闡述了理學發展的過程,是廣大國學愛好者了解理學及其重要流派、觀點等的好讀本。
呂思勉 ·中國哲學 ·17萬字
《儒學六講》是國學大師梁啟超為一般讀者講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讀物,代表了梁啟超儒學研究的精髓。《儒學六講》系統講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兩千五百年中儒學的起源、變遷、繼承、演化和影響,介紹了孔子、董仲舒、程頤、程顥、張載、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儒學代表人物的學說主張,幫助讀者了解儒學各個流派在不同時空內的流衍變化。《儒學六講》以梁啟超在清華國學院講課稿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讀者了解儒家哲學和中國文化不可不讀的一本經典讀物。
梁啟超 ·東方哲學 ·11.5萬字
《寬容》是荷裔美國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所著的一本宗教歷史普及讀物。《寬容》一書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作者用生動又智慧的筆觸描述了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新事物是如何產生,如何被舊勢力打壓,以及如何與世間的不寬容做斗爭的。《寬容》全書共三十章,按時間順序分為四個部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以及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一個特定的人物或歷史事件為主題,如蘇格拉底之死、宗教裁判所、十字軍東征等,講述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發生過的寬容與不寬容。這是一部西方宗教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人類文明進化史。
房龍 ·西方哲學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