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敬天與崇祖是儒家二大信仰支柱,天論是儒家學說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儒家兼具學術與宗教雙重品格,本書通過對先秦兩漢儒家天論的梳理,意在揭示儒家敬天與崇祖同本共源,其內涵都來自以“生生”為核心的宗法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敬天思想有著超越學術義理層面的宗教性本質。
石磊 ·中國哲學 ·11.6萬字
本書以各種文獻資料為基礎,參考現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在分析中國哲學天、人概念的基礎上,回顧了張載以前天人關系的發展歷程。以此為背景,從“天人合一”的基礎、必要性與可能性、內在途徑、外在約束、最終歸宿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張載的“天人合一”思想,并將張載以后古代學者對“天人合一”的發展做了進一步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天人合一”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指出現代人在哪些方面誤解了“天人合一”,以及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
蒲創國 ·中國哲學 ·15.1萬字
主要是從語言角度入手處理哲學問題的,這些雜駁的哲學問題包括:詞語和命題的意義是什么?什么是理解和意謂?邏輯和語言的關系是什么?數學到底有沒有基礎?人的意識狀態該如何得到表達?是否存在一種私人語言?意向性的本質是什么?……維特根斯坦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為這些古老的哲學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解答,其緊張的思想分析和逼問開創了一種名為“日常語言分析”的哲學派別。
(英)維特根斯坦 ·經典著作 ·17.7萬字
《康德書信百封》從康德遺留于世的300多封信中選出100封書信,根據年代先后按照編年史順序排列。康德書信是康德哲學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包含了康德對自己思想體系的許多重要的說明和解釋,形成了康德哲學著作的一個重要補充,而且以動態的方式再現了康德哲學思想形成的過程。同時,它們也是康德生活與事業的忠實見證人。此外,《康德書信百封》的附錄部分收錄了康德三篇重要的論文,即《關于一種出自世界公民意圖的普遍歷史的觀念》《回答一個問題:什么是啟蒙》《重新提出的問題:人類是否在不斷地向善進步?》。
(德)康德 ·西方哲學 ·16.9萬字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物品的身影。可以說,我們的所有活動都跟物品有關。作者鮑德里亞試圖對種類繁多的物品加以區分,并勾勒出一個物品的層級與體系。對于那些資金有限又想占有奢侈品的人來說,分期付款或者信用貸款則是一種福音。過去先積攢財富,再購買奢侈品的模式被拋棄了,靠預期收入先行占有奢侈品的做法廣為流行。物品變成了一種消費能力的符號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出于自由選擇的購買因為消耗了未來預期的收入和生命而使人變得不自由。于是,人們生產物品、消費物品,最終卻被物品所奴役,被物品背后的資本所奴役。
(法)讓·鮑德里亞 ·西方哲學 ·15.4萬字
《泰阿泰德》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作品,處于從中期對話錄向晚期對話錄過渡的階段。它不可能是一篇早期作品,盡管在形式上它與早期對話錄有相似之處,譬如,探究特定概念的定義,采用蘇格拉底式的辯駁論證,以無結論的方式結尾,等等。
(古希臘)柏拉圖 ·西方哲學 ·6.5萬字
《孟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也是研究孟子生平事跡及其學說最重要的資料。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本書是南懷瑾先生關于《孟子·離婁篇》的講記。從《離婁》這篇開始,屬于《孟子》的下半部,這下半部發揮孔子思想的精神,具體而微,并且深入又廣闊地闡釋了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主要闡述君道、臣道、師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識分子立身處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則,也就是所謂的倫理之道、人倫之道。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18.7萬字
《孟子》這本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孟子生于戰國時代,他繼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終為人倫正義,為道德政治奔走呼號。所以在《孟子》書中所記述的,不僅是為政的原理準則,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養的基本。《萬章》是《孟子》一書七篇中最短的一篇,但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篇。孟子與萬章師生二人,針對許多話題,展開連串針鋒相對的妙問妙答,問答犀利又充滿禪機,內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數千年來炎黃子孫心中的疑問。南懷瑾著述的《孟子與萬章》將《萬章》與《禮運篇》、《論語》等儒家經典相互發揮,闡揚儒家學說精髓,并將其中的哲理、甚至整個儒家學說與其他學說、教義進行比較,分析《孟子》對人類文化的深遠影響。
南懷瑾著述 ·東方哲學 ·7.2萬字
梁漱溟新儒家法律思想是梁漱溟試圖以返本開新的方式重新確立儒家法律思想價值取向的統治地位,解決近代中國社會秩序失范問題的法律思想。它是梁漱溟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文化思想的產物。該專著研究了梁漱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在作者的博士畢業論文修改而成(導師為重慶大學程燎原教授),大部分章節已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其中有CSSCI來源期刊,也有參加全國法理法學會、憲法學會的入選論文。
尹華廣 ·中國哲學 ·13.6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哲學中的神秘主義及其相關問題,對儒家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格物、慎獨以及一些重要文本如《大學》《五行》提出了新的闡釋,對于儒學的一些重要問題如思孟五行、良知論的來歷進行了新的探討。基于這些討論,對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如如何認識宋明理學,如何認識玄學與理學中《老子》《周易》并重的問題,如何認識哲學與禮法的關系,以及中國哲學何以如此樣貌,都提出了自己的判斷。
陶磊 ·中國哲學 ·15.5萬字
本書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指導下,以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范疇——政治平等為研究對象,嘗試對政治平等的概念內涵、歷史沿革、生成根據、價值體系進行深入的理論探析,力圖描繪出人類政治平等思想的歷史圖景,并揭示出政治平等的理論特征和生成邏輯。在此基礎上,本書寄希望于在政治平等的理性研究和反思中構建實現社會主義政治平等的理性維度,為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實踐提出有益的理論依據。政治平等的問題是體現個人與國家、國家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問題,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規范里研究政治平等問題,它的目的是為當代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有益的理論依據。政治平等在當代的價值向度關乎人的生存和人的發展。從本書的立論基點出發,在中國社會發展中體現出政治平等的主體訴求,包括從人的至善生活到善治政府的訴求、人的主體意識彰顯的訴求和人與社會基本和諧的訴求。基于此,本書嘗試提出當代中國無差異共識的政治平等維度,包括憲政的民主治理、公平與效率的博弈、構建學習型政府,從而在政治平等的理性研究和反思中構建一個自由、平等、民主、進步和文明的理想社會。
鄧玉函 ·馬哲 ·18.8萬字
該書試圖在完全遵從經典作家本意基礎上,通過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還原、創新和發展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力圖找到一種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最喜聞樂見而又最能貫徹經典作家本來意圖的理論詮釋,同時對長期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身上的種種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進行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本書還運用創新的理論對老百姓最為關心的社會領域中的各種社會現象、社會問題加以合情合理解釋,重點是運用創新發展了的唯物史觀理論對中西方在各個社會領域中的價值觀加以對比分析,揭示其中的產生根源,使廣大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中西方的種種差異產生和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產生的自然環境、人文背景、社會根源以及各自的優缺點,正確對待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杜絕各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干擾,避免陷入種種厚此薄彼的錯誤觀念。
盧雙喜 ·知識讀物 ·16.8萬字
民族自決權問題是備受關注的敏感問題。民族自決權思想研究中的不同詮釋,導致民族自決權實踐紛爭不斷。列寧對民族自決權思想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和闡發,不僅成功地解決了俄國復雜的民族問題,而且推動了歐洲和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對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撥開纏繞在民族自覺問題上的種種迷霧,對正確解決多民族國家民族自決權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書梳理了民族自決權思想發展演變的歷史,分析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理論淵源和時代背景,總結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主要內容。通過列寧、威爾遜和斯大林民族自決權思想的比較,更為翔實地闡述了列寧民族自決權思想的內涵、實質和意義。
陳娥英 ·馬哲 ·19萬字
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些基本命題研究。這些基本命題涉及“實踐與人的理論研究”,“階級與資本理論研究”,“社會發展模式研究”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理論教育新探索”這一部分,除了關于社會工程研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思想以外,主要是針對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問題的思考所形成的一些學術思想。
王宏波 陳建兵 ·馬哲 ·18.8萬字
本書以《周易》六十四卦為序,先對每一卦的易理進行解讀,然后把易理結合作者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思考,闡發人生哲學,很多安身立命、為人處世之道非常實用,發前人之未言,很值得我們閱讀、借鑒。
田學斌 ·中國哲學 ·8.3萬字
本書深入闡述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內涵及其對中國哲學的影響,主要涉及《老子》的思想、與儒墨等家的關系,也討論了楚簡《老子》的主要思想。本書曾是《老莊新論》一書的部分內容,此次單獨出版,共分為四個部分。即:老子其人其書、戰國楚簡《老子》及道家古佚書、老子論述、附錄(先秦諸子引用《老子》重要概念舉例)。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2.2萬字
本書匯集了作者從1995年到2011年撰寫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會關懷”和“老莊的人文思想”兩個主題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獨到的哲學精神,闡發了作者對道家人文情懷的詮釋。本書文筆優美,見解卓絕,深入淺出,是一部大氣磅礴的力作。
陳鼓應 ·中國哲學 ·11.5萬字
本書重點研究了王陽明居黔時期形成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主要觀點,探討這些觀點的形成原因、具體內容及意義;同時,對王陽明《五經臆說》之殘篇進行研究,以期對陽明思想有更為全面的把握。從王陽明被貶赴黔起,到離開龍場止,盡可能地弄清王陽明居黔活動的相關歷史問題,如赴黔時間、居黔時間、離黔時間及原因,在龍場及貴陽的講學情況、在龍場的生活狀況、被貶時龍場驛的情況,試圖最大可能還原王陽明的居黔活動狀況,以期對王陽明心學思想的形成原因有更為清楚的了解。
趙平略 ·中國哲學 ·18.7萬字
《中論》,又稱《中觀論》或《正觀論》,與《百論》《十二門論》合稱三論宗據以立宗的“三論”,撰成時間約相當于三國魏明帝時,題為龍樹著,后秦鳩摩羅什譯,四卷。本書系印度中觀派對部派小乘佛教及其他學派進行破斥而顯示自宗的論戰性著作,主要內容是闡發“八不緣起”和“實相涅槃”,以及諸法皆空義理的大乘中觀學說。本書據《大正藏》所收鳩摩羅什譯本,逐偈講解,疏通文意,闡明義理,并對一些關鍵性的佛教術語做了重點闡釋。
王孺童 ·東方哲學 ·18.5萬字
本書為陳鼓應編集的體現殷海光晚年生命境遇和學術思想轉變的一本重要著作。匯輯的內容包括殷海光晚年思想記錄(《病中沉思》、《病中語錄》),殷海光遺囑,遺稿(《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生平記錄(陳平景《殷海光先生傳記》、陳鼓應《殷海光先生晚年紀事年表(1966—1969)》),聶華苓、徐復觀、王曉波等友人學生的紀念文章,以及殷海光晚年與陳鼓應的若干封通信(影印件)等。這些篇章不僅讓人對殷海光的人格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反映了他文化觀的轉變。
陳鼓應 ·東方哲學 ·1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