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楊耕教授的自選集,選摘了曾刊登在《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報刊上對楊耕教授的介紹、訪談,收集整理了他的一些學術自述和演講稿。全書分為“學術自述”、“思想介紹”、“理論對話”和“哲學演講”四個部分,以一種縮影的形式展示了楊耕先生的哲學之旅、學術之旅乃至人生之旅。楊耕先生還是一位資深的出版人,他曾擔任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書中也能讀到他關于大學出版之路的思考,關于整個出版行業的觀點和態度。
楊耕 ·邏輯學 ·25.8萬字
隨著全球生命倫理學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興起,生命倫理學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一門“顯學”。提出“道家生命倫理學”是這個時代一項全新的極具挑戰性的理論建構工作。本書在對當代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問題進行全面反思的基礎上,系統性地論證了構建“道家生命倫理學”的基本定位、哲學基礎、核心價值、原則建構與現代轉型,對當代生命倫理學實踐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展開了“道家式”批判,并對這種理論建構所存在的內在缺陷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與揚棄,以圖重構道家生命倫理思想,為現實生命倫理問題提供一種“道家式”的解決方案。
李紅文 ·倫理學 ·22.2萬字
本書以哲學史為背景,充分借鑒心理學、社會學等經驗科學理論,深入研究了直覺的本質、結構、價值,并重新審查了理性、邏輯、辯證法等基本哲學范疇。本書認為,理性根本上就是直覺,因為直覺才是那個思維中的“自我之原始同一性”或者說“絕對同一”即無條件同一性。絕對同一否定一切的前提和預設,直接、整體、結構性地面對生活世界,最符合辯證法革命的、批判的本性。而且,直覺是實踐的前邏輯,以直覺為基本思維方式的辯證法,就是實踐邏輯的辯證法即實踐的辯證法。以直覺辯證法批判應然的和實然的生活世界,可以提醒我們回歸真正的生活世界,從自我束縛中解放自己,消除自我異化,實現人的本質。
李海濤 ·馬哲 ·24.5萬字
在近代中國,“自然”和“人”是兩個其含義發生深刻變化的核心概念,它們既保留著中國古典思想傳統的含義,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是時代變遷和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產物。本書系統全面地梳理了“自然”和“人”這兩個概念在不同的哲學家、思想家那里的不同意義,細致入微地探討了它們的意義在近代中國不同時期發生的各種變化。
王中江 ·中國哲學 ·40.7萬字
在先秦時期的思想觀念中,“義”是一個再普通再常見不過的德目了,任何關于它的話題似乎都已經是老生常談。不過,在這個司空見慣的“義”字身上,卻隱藏著中國古代政治觀念起源的關鍵信息,蘊含著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形成的最高準則。在先秦時期的諸多社會領域內,“義”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華夏文化認同產生了深遠影響,構成了中華民族最為典型的文化基因。
桓占偉 ·倫理學 ·22.9萬字
本書由八篇論文組成,分別闡述了隱喻與符號學、修辭學、語義學、詩學和詮釋學的關系與理論。作者系統介紹了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柏拉圖以及西方近代哲學家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一直到現代語言學家對隱喻的看法,并從詞匯、句子等不同角度對隱喻這一千古之謎作了深入細致的探討。
(法)保羅·利科 ·西方哲學 ·26.7萬字
本書內容有三:一者分析陽明心學核心要素對佛教禪學的吸收,揭示了陽明心學與佛禪間密切而又復雜的關系;二者對王氏詩歌創作的動態性變化特點予以條分縷析,分別表現了以禪入詩、儒禪交融、講學詩與佛禪結合的特點;三者嘗試對陽明詩歌宗教美學境界進行概述。
侯丹 ·中國哲學 ·23.1萬字
《十力語要》凡四卷,主要內容為門人節錄匯編熊十力先生論學書信,以及記錄熊先生語錄,另外還有少量短文、傳記等,并由熊先生親定。于1935年開始分卷單行,后匯集成書,于1947年收入湖北十力叢書印行。《十力語要》作于熊十力精力旺盛、哲思暢達之中前期,匯集了熊先生論學的精華,為《新唯識論》之外的又一代表作。
熊十力 ·東方哲學 ·28.5萬字
本書立足馬克思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理論,以不同社會形態中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關系的比較描述為基礎,對“人的現實”即特定社會時期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一致性關系問題予以研究。從學理層面探索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一致的實踐路徑,現實層面上對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推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金建萍 ·馬哲 ·23.1萬字
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對漢代、宋代易學研究發展狀況的梳理,進而試圖把握易學演變的規律和發掘易學的核心思想或內在精髓。在書中,作者提出,在漢代象數派為何與表現宗教巫術的占卜糾纏扭結在一起?漢易的象數之學究竟是怎樣走到窮途末路,終于為王弼的義理派的易學所取代的?宋代為何又掀起了一個易學研究的熱潮?宋易有哪些進一步的發展?通過問題的逐步解決和對漢宋易學的深入探討,作者提出了易學的內在精髓。很值得的研究易學和對易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余敦康 ·中國哲學 ·43.6萬字
本書全面具體地勾勒、描畫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邏輯體系。通過細致的思想史考察,系統厘清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與發展的背景及脈絡,剖析其歷史邏輯;通過深耕文本,系統闡釋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本質特征、理論基石與重心,回應學界對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誤解及爭論,剖析其理論內涵;科學評價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貢獻與不足,挖掘其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意義。
鄭偉 ·西方哲學 ·22.7萬字
本書是著名哲學家、易學大家余敦康先生關于易學的歷史文化與易學的現代價值的入門性讀物。《周易》的思想精髓與價值理想,《周易》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功能,《周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周易》與中國政治文化、倫理思想的關系,這些易學中的根本性問題唯有在本書作者這樣的大家處理起來才舉重若輕。書中關于易學對于今天每一個現代人的生活智慧、易學的管理思想的精到討論,也使易學本身的日用性得以道破;書中對易學史的脈絡以及現代中國哲學家對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則凸顯了歷史的厚重與延續。
余敦康 ·中國哲學 ·22.2萬字
阿蘭·巴丟(AlainBadiou,1937-)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之一。本書簡述了巴丟哲學思想的淵源,并通過關鍵詞方式把握其哲學基本思想;分析了巴丟文藝思想與其哲學思想的內在關系;以其文藝思想的核心術語“非美學”為切入點,闡釋了“非美學”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含義;梳理了巴丟“非美學”的文藝解讀方式及其“介入”當下的當代藝術批判。
畢日生 ·美學 ·24萬字
《意志哲學》運用現象學和象征學的方法,探討了意志與非意志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罪錯性問題,是保羅·利科現象學研究時期的代表作。該書以兩卷的形式出版,即《意愿與非意愿:意志哲學(卷一)》《有限與有罪:意志哲學(卷二)》(卷二含《可能犯錯的人》《惡的象征》兩冊)。在《可能犯錯的人》中,保羅·利科運用現象學方法描述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易錯性”特征,以及由此導致的意志結構的問題。在《惡的象征》中,保羅·利科運用象征學方法研究惡的可能性如何進展到惡的現實性,也即由易有過錯到犯有過錯的過程是如何可能的。作者將詩、夢、神話、宗教史料、習俗等圈進思想領地,探討了褻瀆、有罪和惡的起源與內在體驗。
(法)保羅·利科 ·理論流派 ·36.9萬字
本書從韋伯命題及相關科學史論述出發,圍繞文藝復興哲學代表人物皮柯·米蘭多拉展開,檢討“世界的除魔”這一現代性特征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發端。皮柯通過揭穿占星術的魔法星,第一次賦予人自我塑造的自由;同時他又主張魔法,將人理解為自然的沉思者和操作者。既魔化,又除魔,表明了現代性生成的復雜機理,也提供了反思現代世界誕生的契機。
吳功青 ·西方哲學 ·25.5萬字
《馬基雅維里主義》主要內容: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輯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種。現繼續編印第十輯。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紙型,譯文末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
(德)弗里德里希·邁內克 ·理論流派 ·39.1萬字
承續尼采譜系論的傳統,威廉斯將哲學與歷史融會貫通,發掘了人類對真理關注的緣起。從現代社會中在珍視真理、呼吁真理的同時又懷疑真理、貶斥真理的矛盾態度出發,他討論了真誠及其價值所在。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物,有可能恰恰是偶然的,在為此憂慮的同時,他仍然為真理辯護,為這一理性對象、這一文化價值辯護。他定義了真理的兩種基本美德:準確和誠實,前者旨在發現真理,后者旨在講述真理。他描述了兩種美德得以呈現的多種心理形式與社會形式,并由此發問:今時今日,我們怎樣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美德?
(英)伯納德·威廉斯 ·西方哲學 ·25.2萬字
分析哲學是20世紀最主要的兩大哲學流派之一,自摩爾、羅素以來,大師輩出,經典產品層出不窮,可以說,整個改變了西方哲學的面貌。本書是探討20世紀分析哲學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著名的分析哲學家,在書中詳盡地考察了從摩爾、羅素、維特根斯坦到蒯因、克里普克等大師的哲學思想,對其在哲學史上的主要貢獻做了極其精彩的分析,對其論證中的不足同樣做了犀利的批評。可以說,本書必將作為一部經典的哲學史而流傳后世。第二卷通過如下哲學家或學派來解釋分析傳統在接下來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里的演變:首先是后期維特根斯坦和英國的日常語言學派,然后是威拉德·馮·奧曼·蒯因在科學啟發下向自然主義的轉變,以及這種轉變與唐納德·戴維森的語言理論的融合,最后是索爾·克里普克對必然性和先天性的概念重構,這種重構改變了分析哲學的軌跡。正是這個時候,分析的傳統背離了關于哲學的語言觀念,并回歸到把邏輯和語言作為哲學理論化的有力工具的早期視野中去。盡管關于哲學的語言視野失敗了,但我們在理解哲學各個領域的核心問題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進展。第二卷講述了上述故事,而它的“尾聲”部分勾勒了二十世紀結束之際哲學專業化的多元化新紀元。
(美)司各特·索姆斯 ·理論流派 ·34.6萬字
北京大學哲學系創辦面向全國以及整個華語世界的哲學學術出版物《哲學門》,書已入選CSSCI來源集刊(集刊類),本次以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為研究專題,收錄了景建峰、劉崧、呂明恆、賴區平等學者原創文章,同時還輯錄了李振東、吳功青、侯杰耀等學者的文章。
王博 ·邏輯學 ·25萬字
本書從思想史和理論史角度重新認識嚴復的變譯實踐,通過語料庫,考量《天演論》的變通策略,探討變譯大師嚴復的達旨術研究的軌跡,以此論證達旨術是變譯的策略,信達雅是變譯的思想。通過嚴譯《天演論》與全譯語料對應,例證“信達雅”的真諦,推定達是信達雅的軸心,達旨術的靈魂,達旨術與信達雅呈一致性關系,變、通、達三者具有內在關聯,以求嚴復變譯思想系統化,建立嚴復變譯思想體系。將嚴譯定位于文化之譯,將其翻譯思想定位于變譯思想。識得嚴復變譯思想的精髓,為百年來嚴復翻譯思想正本清源,以便推動當今中國翻譯理論研究。目錄如下:第一章重識嚴譯思想;第二章嚴復變譯思想實質考;第三章嚴復變譯思想來源考;第四章百年辨難、辯難與研究。
黃忠廉 ·中國哲學 ·2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