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時間順序為經線來組織章節,順敘張教授學術成長和科研事業開展的過程,主要分為如下階段:中小學教育時期、抗戰(大學)時期、海外游學時期、北醫一院時期、北醫三院創建之初、“文化大革命”時期、改革開放之初、投身“試管嬰兒”事業。將學習科研、社會背景、師生親友、思想轉變等各方面的內容分別插入各時期中,盡量靈活組織。
王傳超 陳麗娟 ·女性人物 ·13萬字
朱自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詩人、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畢生盡瘁于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堅持新文學運動的方向,鍥而不舍,嚴謹治學,辛勤筆耕。他在揚州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從這里邁開了他人生旅程的第一步。為此,江蘇省政協和揚州市政協文史委編輯此紀念他的史料專輯,以表達揚州人民對朱先生的緬懷之忱。
江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揚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文學家 ·16.8萬字
本書是當今杰出的創新者之一斯蒂芬·沃爾弗拉姆(StephenWolfram)為數學、物理學和計算科學史上的“群星”所寫的傳記。他以獨特的個人視角講述了科學和技術史上的有趣人物,及其思想和成就,其中一些人甚至與他有過精彩碰撞。作者從他與理查德·費曼的回憶到與喬布斯的碰撞,從圖靈的工作如何釋放幾代人的創新力,講到艾達·洛夫萊斯在計算史上的真正影響,將讀者帶入思想家和創造者們的思想和生活,并將書中故事與自己的興趣、見解和經歷結合在一起,以獨到眼光透過歷史審視了偉大思想背后的動力,解讀科學發展、創新的規律,以及后世能汲取的啟發。
(美)斯蒂芬·沃爾弗拉姆 ·人物合集 ·11.3萬字
1945年,范旭東溘然長逝,蔣介石和毛澤東中止重慶會談,一同前往憑吊,毛澤東親筆書寫挽聯“工業先導,功在中華”。范旭東用幾口鐵鍋建造了第一個精鹽廠,第一個辦起制堿廠、燒堿廠、硫酸銨廠。他崛起于荒原,奠基了民族化工業。
莫玉 ·政治人物 ·15.6萬字
本書披露了很多前所未聞的新鮮史料,深入探索了丁玲曲折復雜的心路歷程,是作者十余年來研究丁玲的總結性著作,代表了當前國內丁玲研究的成果。
李琦 ·女性人物 ·13.3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自傳作品,由《吉本回憶錄》和《吉本書簡》兩部分組成。書中記述了吉本看似平淡無奇卻又蘊藉厚致的一生,重點是其如何通過一己努力在學術上取得巨大成就。同時,吉本與啟蒙運動代表人物的交往及其對當時法國大革命的看法,今日讀來也饒有興味。
(英)愛德華·吉本 ·自傳 ·15.2萬字
本書分上下兩卷,收錄了季羨林兩個重要人生階段的日記,上卷即引起巨大關注的《清華園日記》,記錄了作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的兩年(1932年8月—1934年8月);下卷則是近年首次整理出版的留德歸國后的日記,在時間上接續《留德十年》,記錄了作者學成回國、受聘為北大教授并組建北大東語系的時期(1946年9月一1947年10月)。
季羨林 ·自傳 ·19萬字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統治末期的一個沒有任何顯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農家。如果沒有戰爭的發生,朱可夫可能會成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過一生,除了家人外,不會被其他人記得。然而,由于沙皇擴軍參戰,朱可夫不可避免地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朱可夫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僅用了25年的時間就從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長為名垂軍史的偉大元帥,走過了光輝的戰斗歷程,在世界戰爭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由于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立下顯赫戰功,朱可夫曾經四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兩次獲得勝利勛章,此外,還獲得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以及多枚外國勛章。
黃海 ·軍事人物 ·8.9萬字
本書以自傳體的形式,描述了作者以上山下鄉為起始的曲折的人生歷程。書中,作者按時間脈絡,記敘了本人在農村勞動和生活、嫁給農民的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親歷。繼而,從地震脫險到回城,從當工人到成為中學英語教師,從教學生涯的輝煌到退休后愈發奮進,一幕幕躍然紙上。本書還通篇貫穿了作者婚姻家庭和情感生活的真實記錄,其情節細膩感人。作者以親身的經歷,演繹了那個特定的年代知青們在困苦中磨煉,在逆境中自強,在奮斗中崛起的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故事。
曹淑玫 ·自傳 ·7.9萬字
本書是英國著名思想家切斯特頓為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所寫的思想傳記經典。切斯特頓不拘泥于平鋪直敘的生平記錄,而是以愛爾蘭人、清教徒、進步派、評論家、劇作家、哲學家六個形象概括了蕭伯納一生的幾個面向,鞭辟入里地分析了蕭伯納所受的時代影響和他本人的思想,也對柏拉圖、莎士比亞、斯威夫特、叔本華、尼采等人和進步主義、超人哲學、女性主義等思想做了簡要評論,其中有些觀點富有爭議性。切斯特頓與蕭伯納是同代人,也有過論戰與交往。作者稱:“大多數人,要么贊同蕭伯納,要么理解不了蕭伯納。我是唯一能理解他但不贊同他的人。”蕭伯納是一個進步主義者,而切斯特頓正好相反是一個尊重經驗、傳統與常識的人。二者思想的交鋒在書中時時閃現。
(英)G.K.切斯特頓 ·文學家 ·10.8萬字
他是披荊斬棘的劍客,舞動寶劍,斬碎明月的光;他是筆墨丹青的詩人,將崢嶸歲月,盡賦筆下。不懼風雨,不畏人言,在亂世飛舞的塵埃中,不沾紅塵煙火。他就是詩仙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放浪的天才,凡人的悲喜。通過品讀詩仙李白的人生,了解唐朝的歷史。作者文筆優美,情感細膩,將古典詩詞賞析和傳記故事巧妙結合,用簡練清朗的筆法,娓娓道來詩仙李白的一生。李白出生在萬邦來朝的大唐盛世,在賀知章眼中,李白是“謫仙人”;在杜甫的筆下,李白是“飲中仙”。作者用優美靈動的筆觸將盛唐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一生娓娓道來,從李白富于傳奇色彩的身世講起,童年入蜀、青年出蜀,兩次婚姻,李杜友誼,壯年干謁,老年流放,客死他鄉……一點點地展現了一個自由不羈,卻在現世中處處碰壁的飽滿詩人形象。既有史學家的嚴謹,又有文學家的才情,深入淺出地帶你領略盛唐的斑斕世相并走進李白驕傲又落寞的內心世界。
凡先生 ·歷史人物 ·10.1萬字
我們總認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間存在著一些矛盾,卻因為這種想法失去了許多生活的樂趣。我們浪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至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生活。電力和機器,金錢和商品,只有作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時,才是對我們有益的。它們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美)亨利·福特 ·財經人物 ·18萬字
李琬若將自己在美國四十多年生活和參政經歷真實地告訴自己的同胞聽,就是因為她同時愛著兩個“祖國”,而她的兩個“祖國”之間卻對對方真實的東西了解得實在太少,太片面。
何建明 ·政治人物 ·18.5萬字
本書是《當代嶺南文化名家》叢書之一種,分為“鄭南傳略”“眾說鄭南”“鄭南作品”三部分,見證著名詩人、詞作家鄭南的潛心創作紅色歌詞曲的多彩人生。
鄭南 朱明編著 ·藝術家 ·10.5萬字
林語堂之于我們,是一種濃重的情結,就像村上春樹之于日本,米蘭·昆德拉之于捷克,卡夫卡之于奧地利。他們既是本國的,又是世界的。那一抹微笑或是自得,或是青澀,或是疼痛,或是幽默,都已隨著文字的變遷深深地植入人們心中,不擇水土地生根、發芽、長成。
李世化 ·文學家 ·11.1萬字
本集收錄徐鑄成先生晚年所撰寫人物傳記二種之一。《哈同外傳》先于1982年間在上海《新民晚報》上連載,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出版。學林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徐鑄成傳記三種》,將兩傳收入。哈同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上海灘上的“聞人”。徐鑄成先生為他立傳,既是普及歷史知識,也是撥開迷霧,重述史實。“外傳”則是以史實為基礎,“加了一點‘浪漫主義’的手法”,“添上一點夸張的描述”。這也是作者的探索和嘗試。
徐鑄成 ·歷史人物 ·10.8萬字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被譽為英國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倫敦肯寧頓區的一個牧師家庭。其祖父羅伯特·蒙哥馬利是軍校出身,19歲時被派往當時被英國殖民化統治的印度任職,他不但驍勇善戰,而且冷靜機智,當印度發生起義時,羅伯特憑借沉著的心理素質和巧妙的智慧很快就平息了事端,這讓英國國會對他大為贊賞,將他提升為旁遮普省的副省長,直至羅伯特·蒙哥馬利以爵士爵位返回英國為止。
洪曉然 ·軍事人物 ·9.1萬字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浙江海寧人,被公認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近兩百年來僅有的兩位大師之一(另一位為陳寅恪),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是“中國現代學術的奠基人”,是深受魯迅、胡適、梁啟超、陳寅恪、朱光潛推崇的國學大師,他的“人生唯美三境界”傳遍大江南北。然而生不逢時,最后卻悲劇性地選擇了投湖自殺,選擇了為國學和封建王朝殉葬,令人唏噓。他的一生也折射出那個時代的劇變,他的命運就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命運。
慕成雪 ·歷史人物 ·10萬字
少年時代流連邵氏片場,不經意間成為成龍的第1位助理后,陳德森立志當上電影導演,自此,臨時演員、場記、副導演、編劇、策劃……每一個崗位都留下他的足跡,歷練10多年后,方有機會執導人生第1部電影。從處女作《我老婆唔系人》,到嶄露頭角但備受爭議的《晚9朝5》,因發生傷亡意外而跌落人生谷底的《神偷諜影》,與成龍大哥破冰的《特務迷城》,為彌補心中缺失的父愛而拍的《童夢奇緣》,經歷三波九折才拍得成、登上事業高峰的《十月圍城》等等,新書《把悲傷留給電影》一一細數拍攝期間鮮為人知的內幕,包括在拍攝《衛斯理傳奇》的過程中,兩次跟死亡擦身而過!影視路上星光熠熠,本書將披露更多不為人知的背后交情,例如作為成龍大哥香港第1個私人助理,為何后來會沒頭沒腦積了20年恩怨?大家會在字里行間發現陳導演淚腺發達,感性的他熱心助人,經常參與善舉,他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用具備療愈能量的電影去回饋社會。當各位閱讀完他的自傳后,望能對周邊弱勢社群更加關照及伸出更多的援手。
陳德森口述 林敏怡筆錄 ·自傳 ·10.2萬字
本書共分六部分,通過生動真實的案例著重反映了顏貽意(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和他的團隊如何從最基本的廠房建設和技術改造抓起,一直到最基礎的質量管理、產品更新、營銷互動和跨出國門。這位“草根創業家”和他的團隊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況下,50年的勵精圖治,初步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邁上了一家制藥企業所應擁有的資本大循環、國際大循環通道,與國內外著名的制藥企業,齊頭并進、爭先恐后。本書試圖揭示“企業家精神”的要義,以此映照“誠意藥業”的明天依然要靠實業、要靠“工匠精神”去贏得更加遠大的未來。本書由大量當事人的口述和回憶構成故事線,顯得真實感人。而作者則化身為“如意君”,以解說的方式出現,以點評的形式露頭,顯得新穎別致。
吳逢旭 吳文匯 ·財經人物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