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密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外交家陸奧宗光關于甲午戰爭的外交回憶錄。書中記述了朝鮮東學黨事件發生后,日本發動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直至簽訂《馬關條約》的全部歷史過程,以及歐美各國對戰爭的態度,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的詳細經過。其中包括歐美各國圍繞中國和朝鮮問題展開的利益爭奪以及日本政府的各種決策內幕等內容,是研究中日甲午戰爭史和中日關系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日)陸奧宗光 ·史料典籍 ·16.1萬字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清醒劑;尤其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是現代中國人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本書搜集了大量的中國古代文獻(包括出土文獻),效法紀事本末體史書,圍繞中國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進行編寫,注釋力圖簡潔明了。對于學習者,特別是歷史學專業本科同學以及廣大中學歷史教師而言,是一部系統學習中國古代歷史的必備資料。
李凱 張子青等編譯 ·史料典籍 ·62.5萬字
本卷的《經史百家簡編》是《經史百家雜鈔》的精簡版。曾國藩在序目中有言:“咸豐十年,余選經史百家之文,都為一集,又擇其尤者四十八首,錄為簡本,以詒沅甫。”又稱:“茲別選簡本,僅得四十八首,以備朝夕吟誦,約而易守。”是曾國藩為方便自己及弟弟們讀誦而精選的文本。全書繼續沿用《經史百家雜鈔》的分類方式,其中韓愈的文章占了全書的四分之一,足見曾國藩對韓愈文章的推崇,“研窮經文,尤好昌黎韓氏之文”。
曾國藩 ·史料典籍 ·45.3萬字
本資料匯編主要對集中于地理總志、類書和地方志中的文獻材料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標點,而且材料較為系統,可以構成中國古代城市總體性研究的基礎,同時本資料匯編也可以作為某些個體和區域城市研究的基本文獻材料。本資料匯編第一輯共有五冊,主要包括有第一冊“《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城墻資料匯編”;第二冊“《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城墻資料匯編”;第三冊“《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廟學資料匯編”;第四冊“地方志城墻資料匯編(上)”;第五冊“地方志廟學資料匯編(上)。本資料匯編不是簡單的影印原始材料,而是在錄入的同時進行整理和標點,這為今后編制相關的檢索軟件奠定了基礎。
成一農編 ·史料典籍 ·38.2萬字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歷史是過去的人們的行為和現象,因此也在經濟學研究的范圍內。本書運用經濟學的原理和邏輯,來解讀歷史事件和歷史之謎,行文和作者已出版的著作一樣,力圖輕松,有可讀性但也不缺乏深度。全書由十余篇文章組成,比如《衣服的起源:人類為什么穿衣服?》《“同姓不婚”:同姓之人為什么不能通婚?》《妻妾成群:古人為什么堅稱“一夫一妻”制?》《黃道婆的恩澤:上海女人為什么家庭地位高?》《“仁”之別解:孔子的“仁”究竟是在說什么?》《奇怪的“定律”:“落后文明”為什么會征服“先進文明”?》《公田與私田:中國歷史上存在過“井田制”么?》等。
華說 ·史料典籍 ·10.4萬字
二戰盟軍三大文件之一,盟國核心戰略決策者回憶錄,從頂層設計角度看二戰。英國陸軍元帥、大英帝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主導了二戰時期英國的絕大多數重大戰爭決策,出席了戰時同盟國召開的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對贏得戰爭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二戰時期,除了美國負責的太平洋戰場之外,盟軍在歐洲、非洲、大西洋的絕大多數戰略規劃,都是布魯克直接參與、親手制訂的,有時候甚至是力排眾議堅持下來的。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間,艾倫·布魯克把每天的戰斗和生活經歷,以及一些重要的感想、評論都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具有極為寶貴的史料價值。由于其日記中包含了許多對丘吉爾、戴高樂、馬歇爾、艾森豪威爾等盟國首腦和高級將領的描述和評價,在發表后引發了巨大爭議。
(英)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 ·史料典籍 ·72.2萬字
《楊文公談苑》,宋楊億口述、黃鑒筆錄、宋庠整理,李裕民輯校。作者才高學博,見多識廣,所記內容包羅萬象,以人事、詩文為主,旁及科技、宗教、藝術、典章制度、經濟、民俗等,尤其收錄了大量宋人詩歌,極具參考價值。此書至明末散佚,輯校者據《說郛》、《宋朝事實類苑》、《事物紀原》、《政和本草》等書重輯,共得二百三十四條,七萬余字。《后山談叢》,宋陳師道撰,李偉國校點。全書六卷,對北宋史事人物著墨最多,于書法繪畫、筆墨紙硯、水利農事、佛徒道流以至奇聞異事等,亦有不少記載。以《適園叢書》本為底本,校以他本。
(宋)楊億 陳師道撰 李裕民 李偉國校點 ·史料典籍 ·7.5萬字
本書收録20世紀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間新發表的魏晉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國之始,迄楊隋之末(220-618),皆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及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兩書所未收者。全書分為魏晉十六國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志主下葬日期先后為序排列。墓志先列録文,后附疏證,注明拓片圖版和參考録文的出處,介紹現有研究成果,并對墓志所涉史事作簡單的考證和說明。
羅新 葉煒 ·史料典籍 ·32.5萬字
作為民國五大出版社之一的開明書店,在中國現代出版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在新文學出版、古籍整理、中小學教科書以及青少年讀物等領域貢獻巨大,因其作風嚴正,旨在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倡導新式思想和生活潮流,扶植新生作家,逐漸贏得了出版界和讀者的廣泛好評。《啟蒙·生意·政治:開明書店史論(1926—1953)》聚焦開明書店,充分利用各地檔案館、各出版社所藏檔案,當事人的日記、書信,報刊新聞時評,以及政府法令條文、開明人訪談等一手資料,采用敘事史的筆法,為我們再現了開明書店從1926年創辦,到1953年與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為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這一段歷時二十七年的嬗變歷程,為我們了解新中國出版體制的建立提供了細致而微的個案,“出版”本身豐富而復雜的歷史面相也在其中得到清晰的呈現。
邱雪松 ·史料典籍 ·16.4萬字
《資治通鑒故事》編著者文若愚。《資治通鑒故事》享有“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譽,這本由文若愚主編的《資治通鑒故事大全集》輯錄了原著中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篇章,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故事體編撰而成,便于讀者輕松掌握其精華,并從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拓展人生閱歷。
文若愚 ·史料典籍 ·53.6萬字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獻萃編》是新時代“一帶一路”文明文獻萃編中的一冊,該書通過古波斯和古印度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獻,使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古代印度和古代波斯的歷史,觸摸古代文明。印度部分主要引入《吠陀經》和佛經,憍底利耶的《政事論》,阿育王的石柱銘文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等史料來解讀古代印度文明史。波斯部分,主要通過古代希臘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的《長征記》和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波斯帝國國王的若干銘文,特別是大流士的《貝希斯敦銘文》等,還有波斯帝國時期的兩個商業高利貸家族(埃吉貝商家和穆拉樹商家)的銘文等為讀者介紹古波斯的文明。
周啟迪 沃淑萍編譯 ·史料典籍 ·37.6萬字
本卷的《求闕齋讀書錄》是曾國藩歷年的讀書札記。“求闕齋”為其書齋名。“求闕”二字源于他讀《易經》的感悟,他認識到“陰陽相生,一損一益”的自然之理,進而意識到“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闕”的本性,其時他“名位漸顯,而堂上重慶,門祚鼎盛”,“每以盈滿為戒,自名其書舍曰‘求闕齋’。”“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自然大道如此,何況人事?讀書錄分經、史、子、集四部,記載了他的研讀心得、考證和校勘等,多有獨到精辟的見解。;《求闕齋日記類鈔》收錄了曾國藩自咸豐八年到同治十一年二月去世時的日記,由曾國藩的同鄉王啟原進行分類編輯。主要分為問學、省克、治道、軍謀、倫理、文藝、鑒賞、頤養、品藻、游覽十類。為“修己、治人、道之大綱也”,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曾國藩 ·史料典籍 ·30.1萬字
本書系統描述了1927—1937年國民黨政府依靠警務力量對上海實現初步統治的經過,澄清了這十年間的很多歷史問題:如中央體制與地方勢力間的關系;秘密組織和犯罪集團在腐蝕國家機構中的作用;在日寇入侵和占領的壓力下上海政治組織的演變等……將上海市政、警政變遷與當時中國政治大背景有機結合,這體現出一個史學大家的宏觀視野。
(美)魏斐德 ·史料典籍 ·32.7萬字
本書收錄了《清朝文獻通考》(原名《皇朝文獻通考》)中的財經文獻,該《通考》由清代張廷玉等奉敕撰寫;后嵇璜、劉墉等奉敕撰寫,紀昀等校訂,成書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被后人收錄《十通財經文獻》,全書300卷,體例同《續文獻通考》,所載典章制度自清初至乾隆五十年止。
王文素等注 ·史料典籍 ·71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1898年戊戌變法仁人志士創建京師大學堂到1949年的老北大的歷史,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向讀者講述了北大是如何在那些風雨如晦的動蕩年代堅持辦學,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本書以時間為軸線截取了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以及既有標志性又有趣味性的人與事,收錄了許多珍貴的歷史圖片和資料文獻。書中或摘引名師語錄,或設有小序及專論,精心編排,以議敘相間、圖文交織的形式展現北大的精神,勾勒出北大人自強不息的傲然風骨。
肖東發 李云 沈弘 ·史料典籍 ·10.4萬字
作者在“張之洞檔案”的系統閱讀中突出地感受到,這批史料給今人提供了觀察戊戌變法的新角度:張之洞、陳寶箴集團是當時清政府內部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為主張革新的團體。從“檔案”中看到,張之洞集團及主要政治人物對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敵對態度,似可多維地了解變法全過程的諸多面相,并可大致推測康、梁一派的政治前景。以往的戊戌變法研究,經常以康、梁的說法為中心,而“檔案”中這批出自康、梁以外的材料,可以讓研究者站在康、梁以外的立場來看待這次改革運動。這批“檔案”材料數量較多,準確度較高,許多屬當時的高層機密,可以細化以往模糊的歷史細節,尤其是歷史關鍵時刻的一些關鍵內容。
茅海建 ·史料典籍 ·47.2萬字
《孫中山與日本關系人名錄》日文版以“廣泛收集、簡明扼要”為原則,對與孫中山相關的一些日本著名人物,主要擇錄其相關事跡,對于一般辭典未見收錄的人物,則盡量詳細,內容上也以與孫中山的關系為重點。該書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的一項成果,是三十年來日本學術界在孫中山研究方面一項引人注目的成果。該書2011年11月發行第一版,2012年發行增訂版,2014年又發行了增訂版的附錄。本書是對中日兩國學術界豐碩成果的一個回應,可以為兩國孫中山研究的更加深入發展提供基礎資料。本書由孫文記念館組織編輯。編寫者及參與協助收集資料總共八九十人,其中多是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老中青學者,如山田辰雄、狹間直樹、久保田文次等,都是日本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術權威、著名老學者(皆八十余歲),該書中譯本的出版,必將在日本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對于中日民間友好也會是一道亮麗風景。
孫文記念館編 ·史料典籍 ·14.6萬字
《撫東奏稿》是山東巡撫閻敬銘于清同治二年(1863)至五年(1866)間向清朝中央政府奏報的文件,內容涉及這一時期山東政治軍事、地丁錢糧、吏治民生、漕運漕務、災賑詞訟、雨澤糧價等各方面內容,是了解與研究晚清歷史的重要史料。閻敬銘是晚清著名督撫,也被視為理財能手。他在山東巡撫任上的種種作為,既是研究晚清時期山東地方事務以及中央與地方關系的重要史料,同時對于了解和研究他以后擔任戶部尚書,主管清廷財政的措施、方法以及作為,也極有參考價值。本次點校,系將近代史資料編譯室所存抄本與近代史所另存抄本核校,修訂錯誤,增缺補漏;重新編排次序。
(清)閻敬銘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議室點校 ·史料典籍 ·84.1萬字
本書以“一帶一路”所經行且在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古文明文獻為對象,并對之進行譯注、研究,以中國人的視角審視世界文明的源頭,展示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及輝煌成就,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楊共樂教授有關這個課題研究的階段性重要成果。叢書覆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主要古代文明地區的重要文獻資料,選擇了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獻,收錄了大量經實地考察采集得來的信息資料,因此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能夠幫助讀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古代歷史,觸摸古代文明。“絲綢之路”一詞出現于19世紀70年代,這一概念來源于學者們對客觀歷史的真實提煉和高度概括。從歷史上看,這條大道的建成并非一人之力,而是東西方眾多先驅共同開拓的結果。《古代絲綢之路文明文獻萃編》探尋古代絲綢之路的興起和發展,讓讀者更加了解絲綢之路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
武曉陽編譯 ·史料典籍 ·23.4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1942年日本占領上海租界后直到整個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開展的建立秘密黨支部等地下活動。以及上海解放初期人民政權對上海市政、警務系統和整個社會的一系列改造運動——如關閉地下黑市,打擊鴉片交易;鎮壓反革命,遣送難民,改造妓女、舞女和癮君子等等。同樣是新政權對大城市的治理,為何國民黨遭到失敗,而共產黨卻取得了成功?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獨到分析。
(美)魏斐德 ·史料典籍 ·12.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