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作者運用美國社會學家“非預期結果”這一現代社會學理論,圍繞“為什么好政策變成了辦壞事”這一核心問題,對這場史無前例的“變法”進行了具有現代意涵的解讀。作者充分運用史料,闡述了王安石變法的背景、理念、經過和結果;更采用了社會學的綜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變法涉及的人的問題、制度問題與政策環境的問題,探究變法政策在基層的執行效果及其反饋,解讀變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徐富海 ·中國史 ·32.7萬字
本書“研究篇”從賦予言說以意義的文學性閱讀出發,梳理《使清日記》所載內容,研討柳原前光的中國觀察和中國認識,從文學發生學角度分析日記的文本生成,并從一個側面呈現晚清社會、近代中日關系以及兩國殊途分野的近代化進程。“校注篇”對《使清日記》寫本錄文并斷句標點,校記其中的衍字、脫字、誤字、旁注、謄錄空白等,據上下文和邏輯關系改正書頁混亂情況,對中日重要人物、節點事件以及難解字詞的含義、詩文的用典出處等予以箋注。
聶友軍 ·中國史 ·23.2萬字
本書從君主支配、道學的政治理論與實踐兩個議題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態的特點。上篇先從史料中提煉了“樞機”與“委托”兩種中國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進而用“雙重委托”概念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將道學政治理論分為“明明德”“新民”兩截,分別探討其對南宋政治實踐的影響。
方誠峰 ·中國史 ·22.4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的資料有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和《蔣中正“總統”文物》全宗,以及一個附錄。《外交部》全宗檔案是“搜集日本違法行為資料提交國聯調查團”(第一卷到第六卷);《蔣中正“總統”文物》全宗檔案是收集全宗內有關“李頓調查團”的檔案;附錄是《日寇侵略之部編案紀要初稿(合訂本)》之“貳、沈陽事變”。
陳海懿 常國棟 劉齊 ·中國史 ·29.6萬字
《明清史評論》(第二輯)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所編,一年兩輯。本輯共收錄文章15篇,包括江南研究專欄10篇、專題論文1篇、博論擷英2篇、學術動態2篇。作者均為當今明清史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名家、專家,文章既聚焦于熱點論題,也有新的發現與開拓,代表了當今學界有關這一領域特別是以江南為中心的明清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編 張海英本輯執行主編 ·中國史 ·19.4萬字
本書研究對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作者從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入手,梳理了北宋晚期紛繁復雜的政治演變過程,試圖理解中國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質。首先全書圍繞宋代“士大夫政治”這一大主題,說明其多層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實踐中逐漸異化的過程。其次從技術與觀念的層面,說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現的彈性與多元性。
方誠峰 ·中國史 ·30.4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上下五千年》都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至今暢銷不衰,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本書以時間為序,精選中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中華上下五千年,下篇為世界上下五千年,在保證各自歷史完整與延續的基礎上,簡要勾勒出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生動再現人類歷史的波瀾壯闊與風云變幻,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窺斑知豹,進而揣摩與品味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體例編排上,本書注重各歷史事件及人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同時設立了“相關鏈接”,簡要介紹歷史背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對正文進行有效補充,使讀者能對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一目了然。本書通過全面的內容、凝練的文字、精美的圖片、科學的體例、全新的設計等多種要素有機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解中外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幫助讀者從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使其能夠深入地了解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翟文明 于海娣 ·中國史 ·91.6萬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一經問世,便因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讀者喜愛,成為我國發行量最大的歷史類讀物之一。《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的內容,圖文結合,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同時,《中華上下五千年大全集》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分為華夏起源、中原爭霸、九州一統等7個篇章,使讀者能從中華五千年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并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了解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于海娣 黎娜 ·中國史 ·48.6萬字
中華民族有著忠實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使得我國在數千年文明發展過程中能夠保存下大量的歷史資料,把中國史學主干的二十五史連貫起來,可說是中國完整歷史的總集。研讀二十五史,除了可以豐富史學知識,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社會發展與國家興亡的規律、經驗和教訓,尋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標。本書甄選中國最重要的25部史書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按照各部史書的時間順序分為25個章節,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闡釋中國歷史,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發展歷程。科學簡明的體例、豐富精美的圖片、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元素有機結合,幫助讀者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考察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翟文明 ·中國史 ·55.7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間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這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夢華編著的《中國通史》的初衷。
夢華主編 ·中國史 ·46.1萬字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風云人物,無數令人稱嘆的歷史事件。為了幫助讀者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中國歷史的進程,豐富知識儲備,宛華等精心編撰了這部《中華上下五千年》。全書分為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州一統、離析與交融、乾坤變幻、王朝更迭等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地講述了中國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發展歷程,為讀者提供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應該知道的歷史知識。
宛華主編 ·中國史 ·45.8萬字
本書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為“孤島”后,為適應當時大學的教學需要而編寫的。通過敘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且行文通俗流暢,為文化史中難得的佳作。為適應當時的教學需要,相對簡略,然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
呂思勉 ·中國史 ·5.5萬字
呂思勉 ·中國史 ·5.3萬字
19世紀末的最后十年,晚清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敗?內部變革、外部戰爭、思想碰撞、外交壓力……一部全球視角的晚清史。19世紀末的清帝國嘗試通過自上而下的變革應對危機,卻連續失敗,并在世紀末導致一場國家參與動員的義和團運動。與此同時,東亞格局徹底轉換,中國遭遇日、俄直接壓迫,西方各國在清廷的不斷失敗和排外浪潮下重新審視對華關系。改革派或流亡海外,或圖謀下一場新政,革命者則徹底來到歷史舞臺的中央。李禮以全球史視野重述中國近代史,從清廷皇室、高官、士紳、變革派、革命家、拳民到歐洲皇帝、外交官、教會、傳教士、軍人、記者的全景視角,描述了全球視野下甲午戰爭前后的動蕩中國,揭示了19世紀最后十年的戰爭、變革和失敗。
李禮 ·中國史 ·24.7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世界為背景的、中外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文明史論著,集中體現了劉家和先生的基本治學理念,破除西方中心論,把中國史放到世界史中,并給中國史以應有地位。本書選文九篇,共分三輯:第一輯是以探討古代中國文明特點為主要任務的中外古史比較研究的成果;第二輯是從史學史和史學理論的意義上對世界歷史所做的比較研究;第三輯則是從方法論上對于古代中國文明與世界歷史研究所做的理論反思。本書收錄了劉家和先生在古代中國文明與世界歷史的比較研究上最有代表性的成果,為未來的文明互鑒和融通作出了寶貴探索。
劉家和 ·中國史 ·14.8萬字
《中國史綱》是青年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簡明讀本,原為張蔭麟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對史料進行了嚴格的甄選,并融入了自己的歷史觀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以講故事的方式敘述了歷代社會的變遷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思想性格,深入淺出地勾勒出從殷商到東漢的歷史畫卷。因書中沒有繁瑣的引證和考據,非常利于學生閱讀,因而被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陳夢家譽為近代“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
張蔭麟 ·中國史 ·14萬字
正始,是曹魏第3位皇帝曹芳使用過的年號,起于240年,止于249年。正始十年即249年,這一年四月曹芳下詔改年號為嘉平,正始十年只存續了3個多月。不過,就在這約100天里發生了許多大事,影響到之后幾年、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歷史。本書聚焦于正始十年(249)前后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探察司馬懿父子發動高平陵政變的前因與后果,在不放過歷史細節的基礎上總結歷史的經驗與教訓。本書無意為司馬懿父子翻案或“洗白”,而是關注他們身上的時代烙印,分析矛盾性、復雜性的成因及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南門太守 ·中國史 ·17.5萬字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戰爭不斷、烽煙四起的時代。三國,一個智計并出、連橫博弈、合合分分的時代。這是一部宏觀全景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權威專業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見解獨到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生動有趣的歷史讀物。南門太守耗費30多年時間遍查史籍、分析史實,親訪百余處三國遺址遺跡,用正史的筆觸、全史的概念,幾易其稿,撰寫的皇皇巨作,為讀者講述三國的歷史真相!本書從東漢末年開始寫起,包括宦官亂權、何進被殺、董卓入京、酸棗會盟、獻帝西遷、董卓被刺、王允誤國、獻帝東歸、易京失守、席卷江東、征伐陶謙、轅門射戟、袁術稱帝、青梅煮酒、呂布被滅、袁術敗亡、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潼關之戰、劉備入川等內容。其中,赤壁之戰僅是一場遭遇戰、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孫權而非諸葛亮等歷史事實,歷來被文學藝術夸張虛構。本書從史實出發進行正本清源,還原歷史本來面貌,給讀者講述真實的三國歷史。
南門太守 ·中國史 ·31.6萬字
故宮無與倫比的宮殿氣象,歷經600年風霜,依舊熠熠生輝。故宮的建筑、藏品、人物三者及其他元素的互動、演繹,成為故宮600年的歷史。本書共100講,分六個章節,以時間為經線,以故宮為場景,將大故宮600年歷史從頭細細道來,分別講述明代故宮、清代故宮、民國故宮和新中國故宮四個時期的歷史。原作銷量40萬冊的珍藏版,本次調整為大開本全一冊,進一步全面完善書中文字,保持經典版本、經典設計,精雕細琢,全新亮相!隨書彩插《十二美人圖》《朱瞻基行樂圖》,附贈的明清皇帝檔案,便于讀者翻閱、攜帶。
閻崇年 ·中國史 ·28.8萬字
朱元璋率領群雄平定江南,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一方面,他勤政愛民、修養生息、編戶齊民、推行科舉、治貪打黑,使明朝漸漸步入正軌,煥發出勃勃生機;另一方面,他晚年喪子,為了子孫后代能夠穩坐大明江山,故意制造胡藍之獄,殘暴屠戮功臣。本書以史料為基礎,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向讀者講述朱元璋治理下的洪武時代。朱元璋到底有沒有“火燒慶功樓”,誅殺開國功臣?常遇春為何會暴死軍中?徐達和劉伯溫是不是被朱元璋毒殺?本書力圖解開歷史謎團,詳細講述“明初四大案”的前因后果和朱元璋的八次北伐,讓讀者了解洪武時代,了解真實的朱元璋。
清風明月 ·中國史 ·2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