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秦漢史》是呂思勉先生“四部斷代史”的第二部,寫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該書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漢史最基本的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該書將漢朝政治歷史分為十一個段落,既作了全面系統的敘述,又能抓住重點進行比較詳細的闡釋。其對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均有重要參考意義。
呂思勉 ·中國史 ·60.9萬字
1911年,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集中體現了其管理思想與研究成果,引起了當時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泰勒所倡導的科學管理制度被稱為“泰勒制”,激起了當時人們研究和發展科學管理方法的熱情,許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隨者并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做出了很好的貢獻。在漫長的管理理論發展史中,這本書被認可為是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它標志著一個全新的管理時代的來臨,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廠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邁進了一大步。也在其后百年中激勵和啟示了無數的管理者。時至今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直被奉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經典。
(美)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中國史 ·5.5萬字
《謝濤說大秦(壹)》以秦嬴崛起為起點,以《左傳》《史記》等正史作為基礎,以通俗的筆法講述了從伯益輔佐大禹治水到秦穆公成為西戎霸主這段歷史。這其中,有秦嬴作為夏商兩朝貴族的輝煌,有周天子式微后秦嬴作為救駕功臣崛起,有秦國與中原諸侯的糾葛,有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驕傲……
昊天牧云 ·中國史 ·12.6萬字
本書是以《新周刊》400期特刊為基礎,重新增補了未發表的八十年代專題訪談,以及全景式的生活文化經濟資料。魂在八十年代,頭腦在九十年代,身體在新世紀。這是中國人的三段論。八十年代回不去了,正因為回不去,才越發地想家。靈魂,故鄉,一代人的愛與怕,都糾結在一個繞不開的時空節點上,全面盤點系統整理八十年代的中國,一部屬于中國人的斷代史,全新的八十年代辭典,帶您重回熟悉的八十年代,采訪400位八十年代的啟蒙者,藝術家,企業家,學者,八十年代與80后真誠對話,重新審視一個時代與它的潛在影響,八十年代是否會成為中國人面對現實困局的新動力?
《新周刊》 ·中國史 ·24.7萬字
《大國速度:艱難起步》為第一部完整講述中國鐵路發展史的作品。由近代史一線學者馬勇、李冬君、端木賜香攜手誠薦,以極簡、嚴謹、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近代史上鐵路發展經歷的艱難起步、苦難輝煌,以及高鐵時代,該書為大國速度系列第一冊。知過去,才能懂未來。中國鐵路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走上世界之巔。歷史不容忘卻,看一部中國鐵路的近代史,才能真正懂得此間意義。
楊紅光 ·中國史 ·11.9萬字
本書為系統研究庾信家世、生平仕歷、思想之作,并對其作品做了嶄新的解讀。本書對庾信研究有三大貢獻:第一,通過細密精辟的考證,訂正了倪璠所作庾信年譜的一些錯誤。第二,通過內證和典故詮釋厘定了《哀江南賦》《枯樹賦》等作品作于庾信入北初期,而非暮年所作。第三,對《哀江南賦》《小園賦》等作品思想主旨進行新的解讀,認為這些作品并非表現鄉關之思,而是希求仕宦、抒發牢騷之作。
魯同群 ·中國史 ·22.6萬字
本書分為“浴火重生”、“重整舊河山”、“奠基立業”、“走自己的路”、“曲折中前進”、“歷史大轉折”、“世紀跨越”、“科學發展”、“筑夢中國”和“奮進新時代”共十編,選取了開國大典、和平解放西藏等近二百個歷史瞬間,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新中國七十年這幅波瀾壯闊、絢麗多彩的宏偉畫卷。“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回顧走過的路,是為了更好地前行。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的輝煌成就,已經成為我們的寶貴財富,并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劉金田主編 ·中國史 ·63.2萬字
中國政治精英利用鴉片戰爭之后的一系列戰敗編織了一整套飽受外族剝削、欺侮為內容的“民族敘事”和“歷史建構”。但在中國經濟崛起的背景下,持續強化“悲情敘事”正在將中國從世界大環境中孤立。馬勇從現代化視角出發重塑中國近代史,一方面重新評估外國資本在近代中國的功過是非,理清世界走進中國的路徑及客觀效果,另一方面剖析在現代化沖擊之下,中國走向世界的艱難過程。
馬勇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是蔣廷黻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經典之作,曾產生過廣泛的影響。蔣廷黻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稱蔣廷黻“執中國近代史研究之牛耳。”《中國近代史》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書中沒有枯燥的考據,沒有歷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沒有多少對具體歷史事件的描述,都是他以他獨到的見解,對近代歷史的透徹分析。本書貫穿了中國19世紀四十年代鴉片戰爭到20世紀抗日戰爭前的近百年的歷史,是一部了解中國近代史的必讀書。
蔣廷黻 ·中國史 ·15.9萬字
本書以1927—1937年間中國歷史上重大事件為線索,敘述近代社會在這段錯綜復雜的特殊時期,南京國民政府在完成名義上的統一中國后,從實施訓政、實行憲政到強化軍事、國防、教育、經濟基礎的種種努力和嘗試,中共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實行農村武裝割據、創立蘇維埃共和國、發展壯大紅軍的艱難歷程。書稿以翔實可信的史料反映這一時期中國歷史舞臺上兩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蘇維埃政府)、兩個黨(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曲折交涉,再現了自“九一八”事變后兩黨政策的轉變、中共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國共合作的實現這一清晰的歷史脈絡。
楊奎松 ·中國史 ·44.1萬字
《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兩部通史”之一。全書分兩部分,上冊分專題敘述了社會經濟、歷史制度及學術文化的發展情況,下冊則按歷史順序講述了政治史的變革。體例較為特殊,與先生其他通史類著作明顯有別。該書最初由開明書店在1940-1944年出版,短短幾年內多次重印,在當時受到普遍歡迎。其與《白話本國史》可并稱呂先生最重要的通史著作。
呂思勉 ·中國史 ·36.5萬字
他是大一統思想的確立者、“皇帝”稱號的發明者、中央集權制的開創者、萬里長城的修筑者、“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創造者……秦始皇,這個謎一樣的男人,究竟留下多少爭論與迷思?大秦帝國,這個輝煌卻短命的王朝,在歷史長河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本書以秦始皇之謎為切入口,全景展現了大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農業、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可以說,一部秦始皇,就是半部中華文明史。
(日)陳舜臣 ·中國史 ·6.6萬字
明清時期是我國書院發展的鼎盛階段,也是其變革和改制時期,其原因和這一時期士大夫的動向密切相關,因此,研究明清時期士大夫和書院的互動關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闕如。因此,本項目選題具有較高的原創價值。本項目對明清時期士大夫和書院互動關系問題進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統的論述,并且探討了明清時期朝廷和地方社會的關系,中央集權的演變軌跡以及社會變革時期士大夫階層的動向,這些均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書稿主要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對士大夫的歷史、書院的歷史、士大夫和書院互動關系的變遷進行簡述。第二部分對明朝以前的士大夫和書院互動關系進行回顧,旨在揭示明清時期士大夫和書院的互動是歷史發展的延續和必然。第三部分是研究明清時期士大夫對書院發展的作用,主要從創辦修繕書院、捐俸捐廉、籌措經費、參與書院管理、營造書院文化氛圍和推動書院改革改制等方面展開論述。第四部分是探討明清時期書院對士大夫階層的影響,包括為士大夫培養后備人才、士大夫價值觀形成等方面。最后是結語與思考,是對項目研究成果的總結。
趙連穩 ·中國史 ·25.7萬字
本書真實地重建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發現、發掘的詳細過程,并以之為線索,全面探尋秦始皇一生的功過、大秦帝國的興衰,以及珍貴文物出土后所引發出的一連串恩怨與問題。本系列是岳南創作生涯中最嘔心瀝血、又最令其本人滿意的作品,它不僅重現大秦帝國的風姿,再一次燭照了一段輝煌壯闊的歷史,而且從人類廣袤的大背景去闡述一種雄渾瑰麗的文明。其通篇一貫的深刻洞見和胸襟穹張的雍容氣度,令人震動而嘆服!
岳南 ·中國史 ·33.5萬字
本書薈萃了北京大學人文學科眾多優秀學者的研究成果,在借鑒前人研究心得的基礎上,力求在理論、觀點、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尤其致力于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在系統論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的同時,圖文并茂地展示出各個時期文明豐富多彩的面貌,著重敘述了各個時期文明的亮點、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展的規律,是一部具有當代意識和前瞻性、多學科交叉綜合的中華文明史。
袁行霈 ·中國史 ·138萬字
近代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為在世界上,一切的國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強,不能者必遭慘敗,毫無例外。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蔣廷黻以獨特的內政與外交并重的視角,將中國近代歷史變遷凝練在一條主線、四大主題中,為讀者提供了洞悉中國近代史的整體性視角。
蔣廷黻 ·中國史 ·21.4萬字
全書分兩編,第一編總論明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明史體例;第二編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歷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南明之顛沛七部分,對明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評述。全書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考證翔實,具有極高的學術深度,在明史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為現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孟森 ·中國史 ·24.2萬字
《話說中國大歷史》,六卷本圖文對照,全景展示中華文明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中國各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線索,將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清亡的歷史進程立體凸現,內容涵蓋中國歷史發展的全軌跡。專題、補充閱讀,吸收大量國內史學最新研究成果,使讀者既欣賞到精彩的歷史故事,又能真切感受到歷史的進步與更替。版面設計更加體現可讀性強,圖文并重,檢索便捷之特點;三千余幅精美圖片,全彩印刷,呈現歷史文化的高端品味。
李學勤 ·中國史 ·84.5萬字
馬王堆下一個被挖掘的洞穴內,突然竄出蛇狀的藍色火焰,傷及院務處長,工兵部隊緊急出動,探測炸彈未果。鬧劇過后,意外發現古墓……本書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在湖南長沙發掘馬王堆漢墓的曲折歷程以及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所引發的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作者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在考古發掘過程和相關歷史背景、人物事件之間自如切換,為讀者展現了風云變幻的歷史畫卷。
岳南 ·中國史 ·33.4萬字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12卷的中譯本。主要論述國民黨定都南京以前的歷史。本書分12章,分別由費正清、費維愷、安德魯·J內森、詹姆斯·E謝里登、陳志讓、計華茨、李歐梵等亨譽世界的著名學者撰寫,反映了國外中國史研究的水平與動向,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書后還附有詳盡的書目和論述各章有關資料和論著的書目介紹。
(美)費正清編 謝亮生等校注 ·中國史 ·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