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共分8卷,精選出100余位《史記》中的典范人物,按照人物在歷史上的生活年代進行排序,共計90余篇,內容嚴格尊重原文記述,采用故事體與珍貴文物攝影圖片、彩色手繪圖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來講述史記人物的經典故事。
楊燕起主編 ·中國史 ·3.4萬字
《謝濤說大秦(貳)》以麻隧慘敗為起點,以《左傳》《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等正史作為基礎,以通俗的筆法講述了秦國從春秋末期秦國麻隧戰敗后隱忍沉寂到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這段歷史。其中,有秦桓公被迫蟄伏的苦悶,有秦哀公復楚的一線微光,有商鞅變法成功的喜悅,有大敗六國、一枝獨秀的驕傲……
昊天牧云 ·中國史 ·13.1萬字
清末民初的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一轉型時代,關注民族、國家和自身命運的讀書人為因應西潮掀起了種種思想革命和文化運動。作者通過對學生生活、教科書、“排滿”革命等問題的細膩考察,重塑清末民初讀書人的群體形象,嘗試挖掘這些讀書人當時生活、行動與心境的幾個側面,解說清末民初中國的變之深與變之痛。
瞿駿 ·中國史 ·15.6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7.6萬字
作為中國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吳晗先生對于明史的研究文字既鞭辟入里,又通俗易懂,是大眾讀者了解明代歷史的極佳版本。本書選取《明史簡述》《朱元璋傳》《明史(未完稿)》《讀史札記》等,并精選先生關于明代社會、歷史問題的其他史論文章,從政治、經濟、軍事三個角度歸納匯總,結合歷史背景、評述得失興亡,并配插圖。力圖使讀者以最小的篇幅,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明代歷史。
吳晗 ·中國史 ·11.2萬字
本書是內藤湖南在京都大學任教期間,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兩次演講的內容。1911年,正值清朝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從兵力、財政、思想三個方面,對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并對中國此后的命運進行了大膽而理性的預測。1915年,中國已進入民國時期,作者再度梳理清朝歷史,從政治談到藝術,縱橫經學、史學、文學,詳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詳,繪出一幅包羅萬象、與眾不同的清史全貌。聽內藤湖南講歷史,聽一段塵封的往事,得一種嶄新的領悟,展卷始知歷史竟還有這般讀法,研究原還有那般做法。
(日)內藤湖南 ·中國史 ·11.4萬字
《一讀就上癮的宋朝史》是一本關于宋朝歷史的通俗讀物,書中講述了自“陳橋兵變”宋太祖趙匡胤即位至宋仁宗“慶歷新政”失敗這段時期的宋朝歷史。《一讀就上癮的宋朝史》對這段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事件進行選材,以大量史料為依據,以正史為主、野史為輔,生動有趣地還原了這些對后世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作者通過幽默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將枯燥的史書講得趣味十足,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過程中,對宋朝那段歷史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
陳望北 ·中國史 ·14.1萬字
本書為杭州研究院《南宋叢書》之一種,為南宋文史通俗讀物。叢書第一輯三本將聚焦于杭州與南宋的關系,探討“作為南宋的杭州”以及“作為杭州的南宋”,再現南宋杭州的歷史場景,讓讀者更真切感受南宋杭州的魅力。本書將重點敘述作為杭城現象的南宋重大政治事件及定都臨安對杭州城的深刻影響。內容涉及南宋初年的杭州戰亂、南宋定都杭州始末、發生于杭州城的南宋重大事件、南宋時期的杭州城建設等,力圖完整呈現杭州城的南宋史事。
曾亦嘉 ·中國史 ·10.9萬字
隔葉的黃鸝,無聲的草廬,不見了先主老臣。王謝的家燕,秦淮的酒家,浪花淘盡了英雄。舊人七矣,新人復來。胡騎馳走,異族奔競,分地裂上各為上。太平乍現,變亂又起,行人徒生黍離悲。然而,分裂并小僅僅意味著動蕩與黑暗。廣袖翩翩,曠達傲世,名士風度令后人羨賞;建安風骨,樂府民歌,文章開一時新風。南十漸蹙,北風昂揚,洶涌的時代大潮,終會找到歷史的出口。
龔書鐸 劉德麟主編 ·中國史 ·17.5萬字
看半小時漫畫,通五千年歷史,用漫畫解讀歷史,開啟讀史新潮流。僅僅通過手繪和段子,陳磊(筆名:混子哥)就清晰地捋出了從中國人起源到西周的歷史脈絡:沒想到我們的祖先可能來自非洲;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夏朝就是一本人肉錯題集;西周分封制其實就是在玩斗地主……掀開紛繁復雜的歷史表象,略去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每一頁都有歷史段子,每三秒讓你笑翻一次。而手繪的傳說人物則是呆萌又可愛:燧人氏、伏羲、神農氏、黃帝、堯、舜、禹……這些人物全都和你我一樣,有優點和缺點,有朋友和敵人。他們在歷史關鍵節點迸發出的驚人能量鑄就了五千年的精彩中國史。翻開本書,半小時搞懂中華文明從何起源!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中國史 ·3.3萬字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史記》為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春秋》為現存最早編年體史書),按時間先后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內容以政治、軍事的史實為主,借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司馬光編著 ·中國史 ·5.1萬字
這本《中國近代史》是民國二十七年五、六兩月起草的。那時作者已辭去駐蘇大使的任務,還未恢復行政院政務處的職掌,在漢口有幾個月的安逸,于是趁機寫了這本小書,也是作者對我國近代史的觀感作一個簡略的初步報告。作者寫這本書,目的在于,如果能找出我國近代史的教訓,那對于抗戰建國就更能有所貢獻。主要包括《剿夷與撫夷》《洪秀全與曾國藩》《自強及其失敗》《瓜分及民族之復興》4個章節,從英國試圖打開與中國的邦交開始,記敘了那個年代的近代史,對現在研究那個時代非常有意義。
蔣廷黻 ·中國史 ·5.7萬字
《到宋朝打卡生活》是“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之一,以輕松活潑的敘述方式,描述了宋朝時期的民間社會生活百態。全書生動地展現宋朝人的日常飲食、防暑保暖、交通、住房、職業、旅游、文體活動,等等,像是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圖”。宋朝民間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有哪些特殊的風俗習慣,現代人對宋朝人生活的好奇,將在書中一一得到解答。同時,書中配有多幅精美的插圖,生動再現宋朝人的日常生活面貌。“課本來不及告訴你的古代史”叢書,囊括了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姓日常生活史,由深耕歷史學領域的寫作者執筆,以正史為藍底,以幽默生趣、易于閱讀的講史方式,還原各個朝代的不同社會風貌,生動呈現中國古代百姓生活的變遷和傳承。
朱真 ·中國史 ·9.7萬字
本書共分九章,內容包括:大國之痛——北京人頭蓋骨化石流失之謎、無頭騎士——皿方罍流失之謎、皇家的至寶——傳國玉璽流失之謎、烈火焚園——十二生肖銅獸首流失之謎等。
《時刻關注》編委會 ·中國史 ·15.6萬字
第一部始于《史記》作者司馬遷。從司馬遷的宮刑原由到李陵的家族“傳說”,引出了自隋至唐的王朝易代戰爭,以及隱藏于歷史背后的“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糾纏數百年的恩怨興替。本部以唐玄宗的安史之亂結尾。
唐島漁夫 ·中國史 ·7.9萬字
魏晉士人的獨特風姿及其精神面貌,史家稱之為“魏晉風度”。從思想史的角度,運用歷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方法,按照自成體系的理論框架(”兩次變革”說,四種模式說等),對”魏晉風度”進行了一番正本清源的總結和闡釋,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崩潰篇》,下編為《重建篇》。
馬良懷 ·中國史 ·11.2萬字
本書以人物和事件為中心,選取四十個題目,以講故事的方式,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從上古傳說時代起到作者所處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為止的中國歷史,堪稱一部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故事版《中國通史》。全書特別收藏二十八幅彩色歷史插圖,方便讀者參考。
湯蕓畦 ·中國史 ·10.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介紹了豐功偉績的鄭和、鄭和下西洋的背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鄭和下西洋的歷程等。《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中國史 ·2.4萬字
此書也許是第一部緬甸學者對當地華人寺廟與民間信仰研究的最新成果。全書擬分三篇。上篇追溯中國民間信仰傳播歷史、途徑、分布情況和奉祀的神祈及類型。作者以圖片介紹緬甸幾個重大城市(如仰光、曼德勒、丹老及其他市鎮)的華人寺廟覽勝(亮點有1965年被收歸國有的兩座廟:①曼德勒觀音古廟,目前經緬甸政府教育部允許廣東公司領頭正在修復。②政府歸還板庭梧市主祀王爺神明的護福宮,福建族群已重建該廟);中篇主要是寺廟社會活動及功能研究,華人寺廟對緬甸社會尤其是當地華人社會的影響;下篇主要是作者近幾年對緬甸華人民間信仰的研究成果(如泉州馬甲與仰光岱枝兩地以“興福尊王”王公信仰結緣,緬甸吳氏后裔反哺祖籍馬甲鎮的文章)。
(緬)杜溫 ·中國史 ·14.5萬字
話題不絕.增訂推出,將更整全的昔日游樂場面貌呈現眼前。著名攝影師梁廣福自八十年代起,走遍香港每個角落,四處拍下一幅幅的珍貴游樂場照片;“增訂版”除保留原書的珍貴游樂場相片,并增添現時仍然保留下來的傳統游樂設施圖片。
梁廣福 ·中國史 ·2.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