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唐史通俗演義,上下冊共一百回,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從武后稱帝到開元盛世,從安史之亂到朱溫篡唐,精彩演繹二百八十九年唐朝興亡歷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唐代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列國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2.3萬字
本書作者用一年多的時間,行程十萬余里,尋訪北宋留存至今的碑刻、摩崖、寺觀、遺址,探訪重大歷史事件、著名戰役發生地,并以此為脈絡,形成另一種視角的宋史敘述。本書既記錄文物遺址的現狀,也關注現代生活的市井煙火,兩下對照,生發出對滄桑變遷的深沉感慨。在尋訪和考察中,發現被傳統歷史敘述遮蔽的細節,探索重構宋史敘述脈絡的可能。
吳錚強 ·中國史 ·10.3萬字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史曲折而厚重,其問發生的歷史事件、出現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使得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很難找到讀史的入門之徑,對中國歷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清晰地了解歷史,感悟歷史,是李碩主編《畫說中國》的初衷。
李碩 ·中國史 ·9.6萬字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如何演變為如今的博物院的?在演變過程中,是誰在為它謀劃未來,想盡辦法保存其中的文物珍品和歷史遺存?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它和它的歷任掌門人又經歷和見證了哪些歷史?這正是本書作者章宏偉要回答的問題。從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到1949年間,風雨飄搖中的故宮見證了李煜瀛、莊蘊寬、趙爾巽、江瀚、王士珍、易培基、馬衡七位掌門人的智慧與勇氣。在文化政治的大變局中,他們和千千萬萬有識之士為保護故宮和中華珍貴文化遺產,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本書配有一百多幅重要的珍稀歷史圖片,書末“圖說”部分配有三十余幅彩圖,呈現故宮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意蘊。
章宏偉 ·中國史 ·18.9萬字
本書是內藤湖南在京都大學任教期間,于1911年和1915年所做兩次演講的內容。1911年,正值清朝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從兵力、財政、思想三個方面,對清朝何以走上末路做出了精辟深刻的分析,并對中國此后的命運進行了大膽而理性的預測。1915年,中國已進入民國時期,作者再度梳理清朝歷史,從政治談到藝術,縱橫經學、史學、文學,詳人之所略,略人之所詳,繪出一幅包羅萬象、與眾不同的清史全貌。聽內藤湖南講歷史,聽一段塵封的往事,得一種嶄新的領悟,展卷始知歷史竟還有這般讀法,研究原還有那般做法。
(日)內藤湖南 ·中國史 ·11.4萬字
本書收錄著名歷史學家楊筠如專論九品中正制的著作,并包含附錄4篇。其中《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對九品中正制產生的原因、內容、利弊及其與門閥制度的關系作了初步探究,是我國近代學者研究九品中正制的開山之作。在20世紀上半葉,隨著西學東漸,中國學者對六朝土族的認識,開始超越清人“江左士族無功臣”的表面歸納,開始著手從制度、婚宦等方面入手,疏理相關史料。附錄中,收錄了已故經學大師何廣棪的所做的楊君茹事跡系年,可以使讀者對楊筠如先生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
楊筠如 ·中國史 ·10.3萬字
圖書描繪了自1100年正月徽宗趙佶繼位起,到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南北對峙的歷史,展現了北宋帝國由盛而衰,急轉直下,最終滅亡,以及南宋軍民步步抵抗,最終立足江南偏安一隅的全過程。全書共九章,分別介紹了趙佶繼位,宋聯金抗遼,第一次汴京保衛戰,靖康之恥,南宋建立,金兵南下,川陜大戰,金國聯齊伐宋,宋朝反攻,南北對峙等情節。本書敘事宏大,架構嚴整,筆法平實,從客觀的角度,將北宋滅亡時軍民拼死抵抗的慷慨悲歌娓娓道來。上演了一幕幕或令人拍案而起、發盡上指,或令人椎心泣血、扼腕嘆息的歷史活劇??坍嬃怂位兆谮w佶、宋高宗趙構、李完顏宗弼、李綱、張浚等一眾鮮活的形象,描繪了北宋末年朝堂奸臣輩出禍國亂政、君主目光短淺軍事屢屢失敗、愛國軍民拼死抵抗金兵等情節更能引發讀者關于治亂興衰的深刻思考。
覃仕勇 ·中國史 ·16.3萬字
本書共分九章,收錄36篇文章,著力于為清代中前期政治史研究,主要利用官書、傳世文獻、滿漢文檔案、奏折等,討論清入關前的幾次重要歷史事件、清代政治制度變遷、核心政治人物、儲位繼承、奏折制度的演變、文治得失、邊疆治理、史料考訂,以及作者對清史的地位和纂修清史的思考。作者長于考證,于浩瀚的檔案和文獻中細致爬梳,揭示了許多重要而幽微的課題,顯示出清史研究的魅力。而《治史訪談錄》和《業師鄭天挺先生傳略》兩文,講述求學治史之甘苦,非常耐讀。
白新良 ·中國史 ·37.4萬字
作者這兩年專于明末弘光朝的寫作?!逗诙矗汉牍饧o事》寫了十個專題。這一本寫人物,有末代皇帝朱由崧,弘光樞臣史可法,稱為“明代蘇武”的左懋第,以兵變致南明解體的左良玉,目為南京禍根的阮大鋮,秦淮河畔苦悶的青春叛逆群體,大思想家黃宗羲,少年天才夏完淳,傳奇說書家柳敬亭,“遺民現象”的典型徐枋等……他們的身份,涉及帝王、武人、士大夫、學生、妓女、藝人、學者、隱士、起義者,覆蓋了當時社會多個層面。
李潔非 ·中國史 ·28.9萬字
呂思勉先生畢生致力于中國古代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是20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本書對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價值,是史學愛好者及歷史研究者不可不讀的圖書之一。
呂思勉 ·中國史 ·36.2萬字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收入作者20篇論文集,主要是作者關于中國近代史若干宏觀問題的思考,中國近代史分期問題、理論方法問題、鴉片戰爭問題、早期現代化問題、終日關系問題、反侵略認識問題。
張海鵬 ·中國史 ·34.5萬字
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大幕揭開,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的終結,計有120余天。這120天雖然轉瞬即逝,但也驚心動魄,濃縮了3000年封建王朝、300年大清帝國分崩離析的最后記憶。本書是對清朝最后120天的史實重建,以清宮檔案等一手史料為基礎,沿著清政府獲知武昌起義的時間鏈條,勾畫其覆滅前的歷史光景。作者從多個維度細致而具體地交代了武昌起義后的清政府在軍事、財政、外交、中樞運轉上的應對得失,再現清廷從匆忙處置到無奈退位的歷史進程,用具象化的寫作還原了辛亥革命這個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重大事件。
劉江華 ·中國史 ·36萬字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室研究室集體承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項目(2004-2008)的最終成果(課題主持人為李長莉)。六位撰寫者均為研究員,在相關研究領域有多年學術積累,并有前期研究成果,如曾出版編年本末體三卷本《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本書定位為學術精品書,為近代社會生活史領域的權威之作、精品之作。內容概要:記述自明末、晚清至1949年間,伴隨中國社會的近代化變動,人們的衣食住行、社會生活、風俗習尚、文化娛樂等諸方面的變遷軌跡,既考察近代百余年間社會生活的總體變遷軌跡,又重點考察各個時段突出的社會生活現象,并加以文化分析,夾敘夾議,論述結合,揭示中國社會近代轉型過程中,近代社會生活變遷的社會文化意義。
李長莉等 ·中國史 ·64萬字
“北京人”化石的失蹤,是被盜,還是被毀?是沉入海底,還是早已化作了塵煙?這個謎團久久地在人們心中困擾、翻騰著……1929年,北京周口店發掘出來的“中國北京猿人”頭蓋骨轟動了當時的世界,被譽為“整個地球人類的震撼!”但極其荒唐的是,在歲月煙塵霧土中委屈了50萬年的“北京人”僅僅面世了12個春秋,便又突然神秘失蹤……半個多世紀以來,此謎一直困擾著世界各國的人類學家,困擾著人類,但人類沒放棄過對“北京人”的尋找。作者經過艱難尋訪,以長篇紀實文學記錄下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發掘、轉移、失蹤、尋找的全過程。
岳南 ·中國史 ·25.7萬字
漢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奠基時期,共經歷了四百多年,分為西漢和東漢。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西兩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的制度,為中國后世歷朝歷代制度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漢朝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擁有強大的實力,在思想、文化、藝術、科技方面也成果豐碩。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大家暢游大漢王朝的歷史長河,領略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朱真 ·中國史 ·10.9萬字
“歷史不能忘記系列叢書”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專為廣大青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主題出版系列讀物,旨在讓青少年藉此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面貌,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本書是叢書的一個分冊,主要介紹趙一曼、趙尚志、楊靖宇、佟麟閣、趙登禹、高志航、范筑先、馬耀南、李林、張自忠、節振國、謝晉元、馬本齋母子、左權、戴安瀾、李家鈺、彭雪楓、柯棣華、姚名達、八女投江、膠東十勇士等熱血沃中華的英勇事跡。
張麗 ·中國史 ·12萬字
本書以作為國家政務運行基層組織的縣司為研究對象,從人員構成與屬性、職能范圍與政務內容、機構地位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梳理唐代不同時期縣級政務運行機制的變化,其落腳點或關注面是唐宋間國家治理體制和國家形態的轉變。
趙璐璐 ·中國史 ·16.9萬字
《古史探微》收錄了楊寬先生主要的散篇論著,匯編為《古史探微》,從土地制度到行政制度,從年代到文獻,從神話到諸子,論題亦甚豐富。所錄皆楊寬先生關于古史研究方面學術價值較高、最有代表性的論文,涉及先秦及秦漢政治、經濟、學術等諸多方面;尤其是楊寬先生對古史神話傳說的研究,被日本學者高度評價為從疑古派中出現,充分攝取釋古派的方法和成果,努力開拓“新釋古派”的“新境地”。
楊寬 ·中國史 ·51.5萬字
本書的作者是一百多年前在中國居留并深諳中國文化的西方人。他以外人獨有的視角和眼光打量、考察著這塊神秘的土地,并以生動形象的語言紀錄下他們的觀感和驚奇。通過海外人士對中國的描述,可以使中國人可以更直觀和清晰地回眸清末民初那一段充滿創傷的歲月,了解那段歷史下大眾的生活。本書從"義和拳運動"事件著手,對整個事件的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分析這個抗擊外敵運動的前因后果,從中國人民的特性出發分析這一事件,為了解當時的中國提供了全新角度。
(美)阿瑟·亨德森·史密斯 ·中國史 ·34.4萬字
由《三家分晉》《秦并六國》《豪杰亡秦》三篇組成,記敘了春秋末年到秦王朝末年的歷史?!度曳謺x》主要敘述春秋末年晉國公室衰微后,新興封建勢力趙、魏、韓三家戰勝勢力強大的智氏,最終瓜分智氏土地,形成三家分晉的歷史過程?!肚夭⒘鶉分饕獢⑹銮貒ㄟ^商鞅變法強盛后,采取巧妙的斗爭策略兼并六國、統一天下的歷史過程?!逗澜芡銮亍分饕獢⑹銮赝醭y治時期,焚書坑儒,大興土木,施行暴政,各路豪杰奮起推翻秦王朝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