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魏晉名士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他們身處黑暗、動蕩的政治時局中,既縱情山水、狂放不羈,又在矛盾和惶恐中委屈求全、飽受煎熬。他們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實踐是一場痛苦、崎嶇的苦旅。本書以魏晉年間的時代更替為敘述順序,綜合各種正史、野史材料,以政治世態的變遷為展開邏輯,詳盡敘述了曹魏末年到東晉中期約120年間共五代名士(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渡江名士、江左名士),縱橫交錯地勾勒了名士們的人生際遇與才情風貌。
蕭華榮 ·隨筆 ·19.2萬字
本書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它以記述一個小人物生死與檔案的文字,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4萬字
《歷史的驢友》是熊召政先生的歷史散文集,共收文80余篇,分祝福中國、炎帝的力量、踏遍青山人未老和依舊的青山四輯。內容有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貌的記錄,有對歷史和古人的追懷,有對當下文化的探討,也有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體現了作者進取的文化追求、積極的歷史觀及有所擔當的人文情懷。
熊召政 ·隨筆 ·13.3萬字
該書從歷史線索和邏輯線索相結合的角度出發,以綜合為輔、個案為主的方法對清代《左傳》學所做的梳理,大致揭示了《左傳》學從清初復興到主要以訓詁考據方法為研究手段的《左傳》考據學的興盛,再到在今文派和國粹派推動下逐漸向近代轉型的發展歷程,反映了清代《左傳》學明顯的階段性特點和主要成就。
孫錫芳 ·隨筆 ·13.4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溫故》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憶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溫故》的內容大體包括以下三方面:1.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2.以歷史的審視與反思;3.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2.7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3萬字
《百弊放言》以民國初期的社會史實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門,下至妓院賭場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圖、營私舞弊、為非作歹的種種丑惡行徑。書中雖以揭示黑幕遮蓋下舊中國社會各界的種種弊端為主旨,但也收錄了許多看似荒謬離奇,實則確有其事的丑聞。作者用犀利的文字,獨特的眼光,層層揭露,逐一曝光,使今日的讀者認清了作弊者的丑陋嘴臉,了解了其作弊時的鬼蜮行徑,并更加深入地認識了昔日的社會。
王鈍根 ·隨筆 ·22萬字
《希臘城邦制度》是顧準關于希臘歷史的讀書筆記,雖然未及完稿便不幸離世,但其深刻見解仍廣受贊譽。該書以城邦制度為核心,探討了古希臘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揭示了城邦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特性和重要性。顧準通過比較研究和獨立思考,對希臘城邦的興起、發展及其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展現了希臘歷史的多元性和復雜性。該書不僅是對古希臘歷史的一次深度挖掘,也是顧準獨立思考和學術探索精神的體現,對于理解古希臘文明和城邦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顧準 ·隨筆 ·10.5萬字
本書依托全國政協文史資料選擇廣州解放前后重要歷史人物口述文章整理編排而成。全書共分五章,分別從國民黨政權難逃廣州市的亂象、解放軍廣東戰役三路大軍解放廣州、地下斗爭、國統區第二條戰線和廣州國民黨黨政部門起義接管與解放后方面,以第一人稱親歷口述的視角詳細展示了廣州解放前后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活動。
劉未鳴 韓淑芳主編 ·隨筆 ·17.9萬字
《澠水燕談錄》,宋王辟之撰,韓谷校點。全書十卷,內容涉及政事、官制、文儒等諸多軼聞掌故,凡北宋名臣,均有記述,頗具史料價值。以涵芬樓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并以《皇宋事實類苑》等有關筆記史料參校。《西塘集耆舊續聞》,宋陳鵠撰,鄭世剛校點。全書十卷,近四分之一篇幅論述柳宗元、蘇軾等唐宋文賢六十余人的詩詞作品,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所記典章制度、士林習尚亦較有史料價值。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為底本,與《四庫全書》本和明紅格殘鈔本對校,同時參校《叢書集成》、《舊小說》等本及《宋史》等書。
(宋)王辟之 陳鵠撰 韓谷 鄭世剛校點 ·隨筆 ·8.9萬字
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這投影,既非上帝的恩賜,也不是什么神做的手腳,而是源自人類將自己與動物區分開來的那個重要特征——記憶。歷史的投影有過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渺然足跡,所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時間之流,不舍晝夜,不僅把已經發生的,而且終將把正在發生的以及行將發生的一切,都裹挾而去,統統融入歷史的投影。最早意識到這投影價值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至圣先師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歷史既是人類活動的歸宿,更是面向未來的智慧之源。談到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表述則更加直截了當,他說:誰掌握了歷史,誰就掌握了現在。
本書論述的對象,包括魯迅、胡適、顧頡剛、羅家倫、易君左、丁玲、洪深和徐悲鴻八位作家(藝術家)。這八位作家,身份各異,有的是學者,有的是作家,有的身兼數任;有的大名鼎鼎,有的鮮為人知。他們的人生軌跡,有的終老于大陸,有的飄零海外;其創作,或專注于啟蒙,或傾心于個人興趣,新舊雜陳,公私有別,詩文書畫,各體兼擅……總之,他們難以一言以蔽之。作者選取的研究角度是一般研究中不太注意的方面,包括他們鮮為人知的人生經歷和個人興趣、嘎嘎獨造的藝術創作、特立獨行的人格風范等,為讀者呈現出這幾位藝術家不為人熟知的“別材”與“別趣”。
張向東 ·隨筆 ·17.8萬字
《拉鐵摩爾與邊疆中國》一書所收文章包括以拉鐵摩爾的生平經歷為縱線的階段性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紀的上半葉其在中國的邊疆考察和其著作在中國的傳播。更為重要而集中的討論則在于跨越歷史學、民族學、地理學等學科的邊疆理論、區域史、比較史、中國學等方面。
唐曉峰 姚大力等 ·隨筆 ·12.1萬字
本書以紀實性為主,通過事件、人物、故事來描述中國李莊,文化抗戰的港灣。該書集思想性、資料性、可讀性、故事性、傳播性于一體,從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展示了李莊文化抗戰的豪邁景象,為傳承中華文化命脈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羅鳴 ·隨筆 ·14.6萬字
在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我的舅舅,也就是讓我愛上讀書與繪畫的引路人,他答應要帶我一起到鹿特丹悠久的圣勞倫斯教堂的塔樓頂上,展開一次終生難忘的探險之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隨筆 ·29.8萬字
《溫故》是一種陸續出版的歷史文化讀物。每年出版四輯。《溫故》以今天的視角來追懷與審視過去,并為當下的生存與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種參照。所謂“溫故而知新”。本書表達了對人類以往生存狀態的追懷;對歷史的審視與反思;對歷史文化遺跡與遺留文本的重溫。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歷史的投影有遠有近,遠的如原始祖先邁向文明的渺然足跡,近的如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我們需要溫故,是因為我們的健忘,從溫故中而知新則是我們溫故的目的。從《溫故》中,細心的讀者都能感悟到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溫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溫故而知新”,雖平白如話,卻如醍醐灌頂……
書中收錄的53處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文化景區、考古遺址、古城古鎮、宮殿城堡、宗教遺跡、工業遺產,從維色麗河谷到馬耳他島,從迦太基遺址到龐貝古城,從陶伯河上的羅騰堡到科英布拉大學城,從伊斯坦布爾清真寺到阿旃陀和艾羅拉石窟寺,不僅展示了各個文化遺產的現狀,更加講述了它們的歷史,典故等等,并在后面附有參觀游覽攻略。因此它既是游記,追蹤歷史過往、抒發真情實感;又是一本工具書,供那些熱愛旅游,并想在旅行途中有所收獲的人們參考閱讀。
高山云 ·隨筆 ·20.6萬字
劉瑞琳主編 ·隨筆 ·1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