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明朝創造過無數輝煌,為何在最后的60年里迅速崩塌?崇禎帝一生勤奮,為何沒能挽救明朝的頹勢?明末名將眾多、軍隊龐大,為何被人口僅數十萬的女真打得節節敗退?李自成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滅亡明朝的?本書回望明朝最后60年的困局,從朝堂之亂、遼東之困和農民起義這三條主線展開,剖析明朝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重危機和應對之策,揭示明朝的內外矛盾,反思明朝滅亡的原因,以全新的視角解讀這段興亡史。
無心鏡 ·普及讀物 ·19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00多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案例集”。本冊講述了隋亡唐興之間的事件,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擊潰陳軍,俘獲陳后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在國內一面鎮壓地方叛亂,一面招撫突厥。宮廷內,晉王楊廣用計使楊堅廢黜太子楊勇,并在楊堅病逝后,順利即位。楊廣登基后,數次出游,開鑿永濟渠,三征高麗,耗費國力,最終引起叛亂。楊玄感、李密、李淵等先后反隋。最終隋恭帝禪位,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翻開本書,從隋亡唐興的歷史變革中,學會如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華杉 ·普及讀物 ·19.2萬字
我們每天都在接受新知,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多了解一點點歷史、多學習一點點文化。每當我們置身歷史場景,耳旁都是金玉珠璣的回音,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讓我們回味也讓我們深思。中華千年的歷史浩繁宏大,而古今中外的典籍更是汗牛充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盡覽文明精髓、通曉自然山水,對于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若能夠有所選擇地閱讀最有價值的文化、最想知道的歷史,與最想瀏覽的古跡,無疑是讀者心之所向,而這也正是寫作本書的初衷。
孟飛 呂雙波編著 ·普及讀物 ·13.2萬字
秦朝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部分史料已經散佚,許多史實已無從考證。但在《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中,李開元教授基于田野調查、出土文物和考古發現,糅合史學、考古學、醫學以及法學等多元學科視角,運用吊線跟蹤、混合洗牌等刑偵手法,大膽推測、小心求證,穿越千年迷霧,偵察你所好奇的有關秦始皇的一切。復活被嚴重誤讀的秦國歷史,還原被歷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對秦始皇及其周圍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場、政治活動和秦代宮廷政治網絡做了全面的勾勒,從而使得如謎的秦朝歷史,有趣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開元 ·普及讀物 ·18.1萬字
這是一本歷史類讀物。這本書從陳壽的《三國志》入手,在尊重史料的基礎上,解讀《三國志》中不易被人發現的細枝末節。作者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詳解陳壽語焉不詳的表述,發掘歷史的細節。競對,即競爭對手,三國是未來三百年亂世的開始,各方勢力登臺,競逐天下,蒼生飽受苦難。但那個時代也不乏仁人志士,他們想為時代找到出路。他們是對手,偶爾也是知己,正因為有“他們”存在,有對手、敵人的存在,才讓這個時代變得精彩紛呈。這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注重結合史料,歷史人物的每一句對話,每一個故事,作者都會貼心地標注原文出處以及原文內容,保證了本書的可讀性和權威性。這本書共有十五個章節,包含了讀者耳熟能詳的風云人物,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也有相對“小眾”的歷史故事,比如第十三章《浮華大案:是誰試圖悄悄攫取皇帝的人事任命權?》,讀者既容易對本書產生興趣,也能汲取到新的知識。
杜茹慧 ·普及讀物 ·9.4萬字
1907—1909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英國女作家在中國大地上展開了一場壯游,她以一個外來者的視角記錄當時的中國社會與中國人,寫下十九封長信向遠在英國的友人介紹自己在這個東方大國的經歷與見聞。在上海登陸后的第一站,她去了山東芝罘,為接下來的中國之旅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北京開始,她的旅行正式啟程,經京漢鐵路前往武漢,西進四川盆地,接著又獨自一人前往河北和山西,隨后南下南京,經杭州返回上海。這趟歷時兩年的旅程全程約合兩萬里,在羅安逸的筆下,街頭巷尾的販夫走卒、引領新潮的進步人士、清王朝崩潰之際的達官顯貴紛紛躍然紙上。在辛亥革命的前夕,傳統的時代正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瓦解……
(英)羅安逸 ·普及讀物 ·14.5萬字
《蔡東藩中國通史·明史篇(插圖版)》是根據著名小說家蔡東藩的《明史通俗演義》改編的青少版讀物。全書通過對明朝主要歷史事件的描述,較好地為青少年講述了明代發展史,并從中揭示了明代衰亡的歷史規律,使人們從中領悟興國之道、治國之道。內容囊括了文學、史學、哲學等學科。行文語言生動、流暢簡約、通俗易懂,有極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和學習實用價值。書中根據場景繪制了精美的畫面,用可愛傳神的漫畫形象、豐富活潑的背景氛圍,將知識性、娛樂性和故事性完美結合,讓青少年在趣味閱讀中了解歷史文化,激發學習興趣,打下良好基礎。
蔡東藩著 張弛編 ·普及讀物 ·13.5萬字
作為動漫迷的你,一定對《秦時明月》中天問、非攻、淵虹、巨闕等名劍十分熟悉,可你知道古代名劍的真實模樣嗎?作為國學愛好者的你,一定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事跡如數家珍,可你知道荊軻刺秦為何功敗垂成?秦王劍為何一直拔不出來?千古無二的霸王項羽使用什么兵器?我國有長達數千年的冷兵器戰爭史,其中更有一些刀劍槍戟,它們與那些傳奇的帝王、英雄一起,改變了歷史,為詩人所歌頌,在詩詞中流傳。昔日古龍先生筆下的百曉生作《兵器譜》為江湖人物排名,但畢竟皆為虛構。本書從歷代詩詞中精選了歷史上那些真實存在過的傳奇冷兵器,為您解讀詩詞的同時,解讀英雄們的心路歷程,講述風云變幻的壯闊歷史。
趙震 ·普及讀物 ·9.2萬字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代。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公元589年,隋朝滅南朝陳,短短的369個年頭里,經歷了三國時期、西晉時期、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其中僅有37年是大一統的。群雄爭霸,戰火連年,三十余個大小王朝,興滅繼絕。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文化被刻上了分裂割據的烙印,但它依然煥發出絢爛奪目的光芒。上至王侯將相,下至群雄女郎,生逢魏晉南北朝的亂世,想要安身立命,必得有智囊傍身。他們的智慧,歷經千秋萬代仍熠熠生輝。
龍人編著 ·普及讀物 ·13.7萬字
秦漢是秦朝和漢朝兩個大一統王朝的合稱,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漢獻帝被迫禪位于曹丕,秦漢時期一共歷經421年。這四百多年風云變幻,你方唱罷我登場,涌現了難以計數的人杰。功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輔佐劉邦開創漢家天下的“漢初三杰”,以談笑左右天子的東方朔,收復西域的班超,解決東漢王朝危機的鄧綏……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巾幗謀士,他們都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譜寫出一篇經久不衰的歷史傳奇,啟迪后世之人。
龍人編著 ·普及讀物 ·9.8萬字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明史》,講述了從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共276年的帝國興衰。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再現了明朝朝的興衰成敗,既是一部歷史教科書,也是一部生動的文學作品。對于讀者而言,閱讀此書不僅能增長歷史知識,更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普及讀物 ·9.3萬字
本書敘述了從商朝到東漢前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是一本獨具一格的經典通史讀物。作者依據自己的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了較為嚴格的選擇和取舍,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各朝代重要的事件,著力敘述中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全書內容豐富,不僅講述王朝更迭、政治興衰、社會變遷,也描述文化發展、商業經濟,還介紹地域民俗、大眾生活,可謂包羅萬象。作者文史兼長,用文學化的語言將一部國史寫得優美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處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使讀者既能享受歷史之美,又能領略文學之妙。
張蔭麟 ·普及讀物 ·17.5萬字
《蔡東藩中國通史·后漢篇(插圖版)》是根據著名小說家蔡東藩的《后漢通俗演義》改編的青少版讀物。全書通過80余個故事,并配以100幅插圖,生動講述了從王莽篡漢到三國鼎立近二百年的歷史故事,內容囊括文學、史學、哲學等學科。行文語言生動,流暢簡約,通俗易懂,有極強的故事性、可讀性和學習實用價值。書中根據場景設計繪制精美畫面,用可愛傳神的漫畫形象,豐富活潑的背景氛圍,將知識性、娛樂性和故事性完美結合,讓青少年讀者在趣味閱讀中了解歷史文化,激發學習興趣,打下學科基礎。
蔡東藩著 孫宇天編 ·普及讀物 ·15.5萬字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元史》講述了元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到1368年明軍攻占大都、元朝滅亡的壯闊歷史。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并且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其政治制度、文化科技、民族融合對后世影響深遠,但民族壓迫、階級矛盾與軍事擴張的失敗最終導致其覆滅。元朝的興衰,既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碰撞的縮影,也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篇章。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普及讀物 ·8.8萬字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前漢》講述了前漢(西漢)從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的壯闊歷史,前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期穩定的大一統王朝,其政治制度、經濟成就、文化繁榮和疆域拓展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之一。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普及讀物 ·10.4萬字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后漢》講述了后漢(東漢)(25年—220年)時期的歷史往事。后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由西漢宗室劉秀建立。新朝末年(公元23年),綠林赤眉起義爆發,劉秀趁勢而起,于25年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今河北柏鄉縣)稱帝,沿用“漢”為國號,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即漢世祖光武帝,其統治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后漢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其政治制度、經濟成就、文化繁榮和科技發明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盡管后漢后期陷入動蕩,但其歷史地位仍不可忽視。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普及讀物 ·9.2萬字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兩晉》所講述的兩晉歷史(265年—42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分為西晉(265年—316年)和東晉(317年—420年)兩個階段,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是中國歷史由統一走向分裂、民族融合加速的關鍵時期。兩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時期。西晉的短暫統一未能化解內部矛盾,最終因內亂和外族入侵而覆滅。東晉偏安江南,雖延續了晉朝國祚,但始終未能恢復中原。然而,這一時期也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階段,為南北朝及隋唐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普及讀物 ·9.9萬字
《蔡東藩少年中華史:唐史》所描繪的唐朝史(618年—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鼎盛時期,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對外開放,塑造了中華文明的黃金時代。盡管中后期陷入藩鎮割據與宦官專權的困局,但其制度創新、文化成就與民族融合為后世留下寶貴遺產,堪稱中華文明發展的里程碑。
蔡東藩著 文斐改寫 ·普及讀物 ·10.9萬字
宋、遼、金(960年——1279年),是中國封建經濟由盛轉衰的一個時期。封建生產方式傳播到遙遠的邊疆,三百多年間,涌現出多個并存的民族政權。宋朝再現大唐之盛,遼國、金國、西夏曇花一現后,先后在侵略戰爭的硝煙中走向了消亡。王公諸侯以宏才大略定天下,謀士出謀劃策行江湖廟堂,武將縱橫捭闔詭道平四方,文臣用滿腹經綸安邦利民,女子智出良策奇謀,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開卷有益,細細品讀,亦能悟得自己的智慧人生。
龍人編著 ·普及讀物 ·11.6萬字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北伐攻占大都,歷時98年。明朝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基立業,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經歷了276年。清朝,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從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起,到公元1912年,袁世凱誘逼末代皇帝溥儀遜位,共296年。從元朝到清朝,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經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也有無數能人智士登上歷史舞臺,用智慧書寫了自己的故事。
龍人編著 ·普及讀物 ·1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