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洛夫喬伊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所倡導的觀念史理論運用于具體的觀念史研究的代表性論文的匯編。在書中,作者進一步探討了浪漫主義、進化主義、自然主義以及尚古主義等觀念。這部文集涉及思想史、哲學史、文學、歷史乃至造園藝術等諸多領域,論題廣泛,征引繁復,充分體現了作者以尖銳的批判精神,在多元世界探索“可理解性的”學術特色。
(美)洛夫喬伊 ·專業史 ·24.3萬字
本選集收入本人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發表的論文二十余篇,按研究主題分組編排,第一組為宋代礦冶業方面的論文,主要涉及宋代礦冶業技術、礦冶業機構與管理政策、生產與經營等內容,其中多篇文章因只在論文集中刊出,讀者搜尋受限。第二組為宋代金屬制造業方面的論文,主要探討了宋代兩大官營手工業機構都作院、文思院的設置、管理、生產職能。第三組為宋代礦冶業突發事件與政府應對方面的論文,探討了礦山的自然災害與人為因素導致的礦難事件及政府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第四組論文為其他各種文章,包括讀書筆記、勘誤等雜作。
王菱菱 ·中國史 ·24.3萬字
正德帝身后無子,由興藩世子朱厚熜繼皇帝位,是為嘉靖帝,文武百官請其入繼大宗,作為嗣子,改認堂伯弘治帝為父,而稱生父為叔,自此引發震動朝堂長達二十四年的“大禮議”。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鎮壓伏闕抗議的言官群體,導致左順門血案;編纂《明倫大典》,構建皇權正當性的理論文本;編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殺士人“為王者師”的政治理想;不斷變更國家禮法,名為“恢復祖制”,實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鞏固自身皇權;又為操控群臣,大張閣權,幾易首輔,朝廷政治風氣日下,為黨爭愈演愈烈創造了條件。本書通過“大禮議”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異變,尤其是圍繞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廟的問題,嘉靖君臣唇槍舌劍,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將生父稱宗祔廟,也達成了皇權重塑、小宗變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卻動搖了以“禮”為主的政治文化體系,皇權私化,名分禮秩混亂,導致了明中葉政治動蕩、君臣沖突、社會失序的危機,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潰瓦解。
尤淑君 ·中國史 ·24.3萬字
20世紀初,是一個躁動與不安的年代。自從以機器與大都市為代表的工業文明出現以來,各殖民大國及其利益集團,就開始了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新的角力。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同德、日、美等新興國家在爭奪資源和殖民地上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尖銳也使各國統治不穩,于是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矛盾。
張卉妍 ·世界史 ·24.3萬字
《歐洲的擴張1415—1789》是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威爾伯·科爾特斯·阿博特所著世界史重磅力作,全景呈現了15世紀至18世紀歐洲現代文明的誕生與擴張,精彩講述了現代歐洲興起的多維歷史,揭示塑造現代世界的核心力量。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從地理大發現到海外殖民,從民族國家興起到資產階級革命,持續四百年的歐洲擴張運動開創了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范式,深刻影響了現代世界的形成。伴隨這場運動所帶來的“進步”,分割世界的各類屏障被打破,現代文明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世界。這是一部歐洲擴張史,也是一部現代世界形成史。
(美)威爾伯·科爾特斯·阿博特 ·世界史 ·24.3萬字
本書是作者周中堅先生多年來研究廣西歷史、西南地區發展及北部灣經濟圈等問題的成果結晶。作者以唯物史觀作為觀察歷史的出發點,尊重客觀歷史,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以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為研究問題的切入點,詳細論述了廣西的歷史及現狀,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港口建設與旅游開發,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全面而完整的廣西。本書不涉及疆域歷史沿革、邊界等問題。全書共分為廣西歷史文化、廣西沿海、廣西沿江、廣西交通、廣西生態、廣西開放等幾個部分。本書所收入的文章均曾公開發表或者在學術研討會上宣讀過,其中有多篇文章在當時曾產生較大影響和積極反饋,對經濟、文化領域的建設發展有啟發意義,如《北部灣經濟圈構想》《開發魅力獨具的西江風光走廊》《努力使廣西躋身于航運強省之林》《廣西沿海地區的共性與個性》等。其中個別構想或者建議在今日看來可能會有點時過境遷之感,但在當時皆屬創新之想,于今人亦有啟發。書稿所收入不限于學術論文,亦有作者的雜談與感想,可讀性強。
周中堅 ·史學理論 ·24.3萬字
由于《國民黨高官敗逃臺灣真相》(第一部)出版后,深受廣大讀者歡迎,而篇幅所限,該書僅收錄國民黨去臺高官8人,現應廣大讀者要求,精選在大陸時期地位最為顯赫,與蔣介石關系最親近,或最微妙,因此也最富爭議的赴臺高官10名,推出《國民黨高官敗逃臺灣真相》(第二部)。
楊帆 ·普及讀物 ·24.3萬字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06年創刊,是一本有較高學術質量的不定期學術集刊。本輯為第二十二輯,收錄論文十五篇,分“專稿”“經子研究”“史學研究”“文獻考證”“名家學述”,為眾多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政治、經濟、社會、風俗禮儀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見解深刻,頗有新意。
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輯委員會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主要是章太炎與劉師培的文章選集,內容圍繞近三百年學術史展開。書前有羅志田的導讀,書末附有鄧實、樊少泉的三篇文章。“近三百年學術史”這個題目,梁啟超和錢穆各有專著論述。二書一直都是清代學術史的權威參考書。其實,二人有明顯的傾向性,所論未必公允。本書的出版,可以幫助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這段學術史。
章太炎 劉師培等 羅志田導讀 徐亮工編校 ·中國史 ·24.3萬字
“空間”是現代人文學最基本的范疇之一,在各專業領域歷來不乏深入的研究。本書以“‘空間’還有多少空間”為標題,邀請當下活躍于環境史、城市史、人類學、藝術史、考古學、政治史、歷史地理學等領域的十余位青年學者撰文,呈現當下“空間”研究的多樣性,探討各領域間呼應、互動與合作的可能性。依照問題意識與研究路向,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聚落、自然與文化的互塑”“圖像中的空間呈現”“畫土分疆與王朝治理”“信息流動、話語表達與權力空間”以及“葬域的多重結構”。編者、作者希望與讀者探討的,既是“空間”研究的空間,也是人文學本身在現代世界中的空間。基于這一主題的開放性,以上五部分的劃分乃至每一部分內部的順序,在閱讀時都是可變的,請讀者依照興趣自由探索。
高波 胡恒主編 ·史學理論 ·24.3萬字
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3歲,她是商人之女,被術士袁天罡相面后驚為“天下之主”;25歲,她入宮十年,從太宗的病榻上了太子的床榻;27歲,她身陷尼寺,卻成功地與新皇藕斷絲連;31歲,她放手一搏,贏了你死我活的皇后爭奪戰;36歲,她代高宗掌政,不知不覺地將權力轉入自己手中;59歲,她獨攬朝政,一手翦除皇族集團,一手培植新貴勢力;67歲,她應百官之請登基稱帝,開始了14年女皇時代;82歲,她退位禪讓,被政敵尊為“則天大圣皇帝”,治國開啟盛唐序幕,身后留下無字豐碑。
王曉磊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選取南宋從治世轉入衰世的宋光宗、宋寧宗兩位帝王作為研究對象,從內禪鬧劇、慶元黨禁、對外戰事、權相專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南宋中期的政治社會問題,也剖析了光、寧兩朝的南宋不由自主地走向衰微的歷程和原因。本書認為,南宋歷史走向的逆轉正是定形于光、寧時代,南宋皇權的一蹶不振和權相的遞相專政始于這一時期,嘉定初年爆發的紙幣信用風潮標志著南宋社會經濟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開禧北伐的潰敗和嘉定之役的支絀預示了南宋在即將到來的宋蒙戰爭中的敗局,而嘉定時期理學官學化的前兆折射出統治階級在社會危機面前,向新的統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
虞云國 ·中國史 ·24.3萬字
一七八九年,法國王室瀕臨破產,糧食歉收,物價飛漲,民怨沸騰。國王路易十六宣布召開全國三級會議,時隔一百七十余年,教士、貴族、平民三大等級齊聚一堂,共議國事。貴族米拉波伯爵以平民代表的身份進入議會,他用極具說服力的演講和壓倒性的魅力為自己贏得了“革命的獅子”的美譽。第三等級平民代表羅伯斯庇爾、平民律師德穆蘭等人也紛紛嶄露頭角,為追求各自心中理想的法國奔走呼號。在重振法國的道路上,他們所面對的是三大等級之間的重重矛盾和法國國王的優柔寡斷……
(日)佐藤賢一 ·普及讀物 ·24.3萬字
這是一部與書寫相關的工藝史,重點介紹了羅馬字母書寫的發展過程,內容圍繞書寫和印刷字體,以及紙質和數字文件這兩個大的方面展開,另外還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現方式。書寫不單是語言的記錄,它是一種關于形式和內容的生態,在文明發展和傳承、個人自我表達和修養,以及人與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今天,新的書寫工具和文字載體不斷涌現,文字書寫正處于重要的轉折點。在西方歷史中,這種轉折只出現過兩次。一次發生在古代晚期,犢皮紙書取代了古本手卷;另一次發生在15世紀晚期,古騰堡印刷術改變了歐洲圖書制作技術。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書寫的前世今生,以自由塑造人與書寫的關系,推動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書中,作者梳理了書寫史上變化和發展的每一步,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包括:字母表的發明;羅馬晚期紙莎草紙卷改為手抄本;中世紀讀書和書寫的傳統;各種書體的演變與發展;古騰堡印刷術的發展;印刷工業化;現代主義如何影響書寫;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與文本數字化;等等。
(英)埃萬·克萊頓 ·世界史 ·24.3萬字
《明朝簡史》原書名為《明史講義》,是孟森先生1931年到北大任歷史系教授兼主任,講授明朝歷史時的講義稿,是當時印發給學生的教材。在當時頗受歡迎。全書分兩編:第一編總論,為總結性的說明文字;第二編分為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歷之荒怠、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南明之顛沛七部分,對明朝歷史進行了全面論述,并加以精準點評。孟森先生治史嚴謹,善于發現疑問,然后便大量查證史實,深入探索,求明真相原委。所以,這本《明朝簡史》是比較貼近歷史真相的,極具史料研究價值,被公認為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孟森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敘述了從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非洲到當代非洲的歷史,探索了歷史與文化的關系,著重分析復雜歷史事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發展對歷史的影響。通過在歷史視野下對非洲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諸方面的綜合考察,來反映非洲歷史發展的生動性和文化的豐富與完整性。作者在實地考察基礎上,把實際感悟與對中外文獻發掘相結合,細節性地展現了非洲歷史文化風貌和非洲人的價值觀、審美觀與民族性,以有助于人們更全面了解非洲社會。
程舒寧 ·世界史 ·24.3萬字
北宋年間,傳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動亂,王朝中樞與地方官府由此展開怎樣的合謀與博弈?建立南平軍,重新布局西南邊陲軍事重鎮,特殊地緣條件下,宋朝開啟了怎樣的文化大整合?度正不遠千里尋找朱熹,李處和在戰爭年代“獲利百倍”,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圖景,反映了當時怎樣的多重生存之道?本書為新銳歷史學者黃博力作,在獨特的時空坐標上尋找巴蜀的復雜性,權力關系的再書寫,透視兩宋王朝的邊緣與中心。
黃博 ·地方史志 ·24.3萬字
甲午慘敗,洋務派李鴻章失勢,變法派康有為上位,然而變法圖強最終以宮廷政變收場,學習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別政治的決斗場,無論是慈禧太后、保皇黨、滿清權貴,還是親西方勢力、義和團,所有人都被裹挾其中,輪番登場。最后八國聯軍借護衛使館之名兵臨北京城下,動蕩混亂的大清朝局終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
黃治軍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意在通過對契丹早期史料的檢討、批判,從微觀(史實考證)、中觀(研究方法)、宏觀(總體認識)三個層次,對契丹早期史料加以再認識;并以此為基礎和出發點,深入契丹/遼本身,尤其是其統治集團阿保機家族對于契丹歷史記憶的塑造,進而嘗試對契丹建國前史進行一定程度的復原探索。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文本批判,下篇為史實重建,結語部分則以契丹早期史為例,討論其在史學研究中的典型意義。書末附錄對百年以來契丹早期史研究中的問題更新與范式轉換,進行了總結。
苗潤博 ·民族史 ·24.3萬字
本書以晚清州縣行政為研究對象,借助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為分析工具,以州縣政府職能為基本框架和主線,分析晚清兩湖地區州縣行政運作和演變,包括司法職能的變動、社會治安管理模式的演變等。厘清兩湖地區州縣變革的具體情形,及其對州縣行政的影響,并作出合理的解釋。
劉彥波 ·專業史 ·2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