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網絡表演是指以現場進行的文藝表演活動等為主要內容,通過互聯網、移動通訊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實時傳播或者以音視頻形式上載傳播而形成的互聯網文化產品。本書將引導網絡表演探索健康、向上的傳播內容,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網絡表演,從而促進我國網絡文藝繁榮發展。
范周 ·語言文字 ·12.4萬字
傳統的對外漢語課堂在媒體、新媒體的挑戰下,越來越遭遇到對學生吸引力弱化的危機。新一代的學生,在電視節目“娛樂至上”環境中熏陶,在新媒體碎片化學習方式的浸染下成長,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他們感到教學節奏乏味、教材枯燥、測評方式單一、課堂活動稚化等問題。如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創新,以回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教學宗旨的時代考驗?對外漢語教學中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他們都以吸引受眾為旨歸。目前有不少電視漢語教學類節目,如《漢語橋》《世界青年說》《快樂漢語》等節目,都有不俗的收視率。本研究,著眼于這些電視節目收視率因素的發掘,從節目傳播漢語的理念入手,獲得漢語課堂新變的借鑒。
邱睿 ·語言文字 ·19.2萬字
《廣州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是語言生活綠皮書系列叢書,反映廣州語言生活狀況。全書包含四部分:工作篇、領域篇、專題篇和資料篇。第一部分工作篇介紹廣州市語言文字工作(2008-2017)、廣州市中華經典誦讀。第二部分領域篇介紹廣州市領域語言生活,有《公共場所語言文字使用情況》《傳統核心城區街巷命名及其理據》《城市商業區商店標牌用字情況調查》等。
屈哨兵 ·語言文字 ·12.2萬字
《漢字字形與理據的歷時互動研究》以典型字形為出發點,充分挖掘漢字各階段的形體細節。共時與歷時相結合,尊重字形實際,注重相關字形的系聯,在完整演變鏈條上和漢字結構體系中細致比較。全面觀照字形調整變化的具體情形,深入探究演變中的各種影響因素,思考字形與理據的歷時互動。
譚飛 ·語言文字 ·24.5萬字
《漢語風》(ChineseBreeze)是一套大型中文分級泛讀系列叢書。共8級60余冊。旨在幫助學生在輕松閱讀中增強對中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叢書的讀者對象為中文水平由初級(大致掌握300個基本詞)到高級(掌握3000-4500個常用詞)的大學生和中學生,以及其他中文學習者。本書為第2級第4冊。小偷黃小明很會偷東西,但是他只偷有錢人。大學新生夏雨的錢包被偷了,他幫助夏雨要了回來。有一次,黃小明偷了一個特別有錢的人,這個錢包給他帶來了大麻煩!黃小明不知道該怎么辦,夏雨幫了他。黃小明愛上了夏雨。并且在夏雨的影響下,黃曉明決定重新開始。故事情節曲折,語言自然,生詞率低,詞匯實用、反復重現,適合作為留學生的漢語讀物。
劉月華 儲誠志 ·語言文字 ·2.5萬字
本書從語言生態的五個方面展開研究:基于生態的語言接觸、融合和演化研究;語言社會使用情況的量化研究;語言生態資源數據庫研究及建設;不同國家和地區民族語言認同研究;地區性語言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經貿活動和地區安全的語言保障研究。
邵宜主編 ·語言文字 ·11.4萬字
本系列是一套圖文并茂的故事書,用作者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和在學校學到的話題密切相關。每個故事后配有練習。所配插圖畫面精美,生動有趣,適合15歲以下學習漢語的孩子閱讀。
(新西蘭)Victor Siye Bao 曾凡靜 ·語言文字 ·98字
本書由《古代字體論稿》和《漢字書法心得》兩部分組成。《古代字體論稿》是啟功先生的第一部專著,其創作緣起是作者在讀書時注意到,一些漢字在文獻記載中的字體名稱和實物上的字體形狀存在差異,他便用文獻與實物互證的方式,精選了近百種極具代表性的字體實物圖片,對這些差異進行梳理和探討。作者以深厚的學養,從文字學、考古學角度梳理了漢字字體的發展歷史,廓清了很多復雜的學術問題,又以他特有的幽默筆觸,對復雜的問題進行了生動的講解,便于讀者全面了解漢字發展的歷史。《漢字書法心得》則討論了書法學習中的具體問題,內附多幅作者手跡,便于臨習和鑒賞。
啟功 ·語言文字 ·4.7萬字
本書從理論探討與事實分析兩個部分,對漢語中的預設觸發語進行了全面梳理。理論探討部分明確了預設的定義,闡述了預設的語用性質;界定了預設觸發語,并分析了預設觸發語的特征;事實分析部分對漢語動詞、副詞、連詞等預設觸發語的語義特點和觸發預設的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重點分析了“后悔”、“還”、“反倒”、“即使”、“何況”、“況且”等預設觸發語的語義、語境和表達功能,以期給讀者帶來一定啟發。
季安鋒 ·語言文字 ·10.7萬字
本書是專門譯介國外歐亞內陸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目的是通過精通各類外語的專業譯者的努力,為相關學者提供國際學術界在該領域所發表的重要文獻和成果。
余太山 李錦繡主編 ·語言文字 ·15.4萬字
《勵耘語言學刊(第35輯)》,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半年刊。本輯收論文凡20篇,分為4個欄目:文字學研究、音韻和方言研究、訓詁和詞匯研究、語法研究,涵蓋了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等領域。本刊已被遴選納入CSSCI集刊收錄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1.1萬字
本書分別從《齊民要術》的語言、詞匯、語法、諺語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第一章概述了《齊民要術》語言的專業性、口語性和地域性的三大特點及其語料價值。第二章是《齊民要術》的詞匯研究。包括常用詞研究,同義詞研究,新詞和新義研究,以及疑難詞語考辨研究等。第三章探討《齊民要術》的語法和句法研究。分別以《齊民要術》中的量詞、連詞、介詞、副詞為例,分析了中古時期漢語語法的特點,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揭示出了漢語語法的發展變化規律。第四章《齊民要術》的諺語研究共整理出《齊民要術》中的農諺、民謠123條,對每條采用了先解字、再翻譯、后解義,力求使每條諺語和民謠通俗易懂。本書依托于濰坊科技學院農圣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平臺成書。
高玉婷 ·語言文字 ·21.5萬字
作者在海外檔案館深入挖掘了一批未被歷史學者使用過的關于馬禮遜生平、詞典編纂以及出版的原始文獻,勾勒出詞典作者的漢語學習、詞典編纂的背景過程及出版的歷史。為了以古鑒今,本書解析了世界上第一部針對以英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詞典的需求及相應的設計特征,結合漢字、漢語文化譯義等方面的翻譯實踐,以具體個案來指導21世紀外向型漢英學習詞典的編纂。
楊慧玲 ·語言文字 ·21萬字
《編校之鑒》是本審讀指錯文集,書中所指出的問題均出自某些邏輯混亂、硬傷累累的“學術專著”或“研究成果”,本書梳理了章節架構,重點查閱了書中所指差錯的原始出處,并對收錄內容進行了更為細致的檢查與核對。
黃占寶主編 ·語言文字 ·23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成果,對五四時期英詩漢譯各主要流派譯家們的譯詩活動進行深入系統的詩學批評研究,這有助于我們更客觀地審視和評價五四時期的詩歌翻譯活動,有助于我們更理性地認識和了解中國詩歌翻譯規范的形成原因及其對中國新詩的建構性影響,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揭示文學翻譯的本質。本書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紹研究背景和意義,第二章論述詩學與詩歌翻譯的關系,第三章概述五四時期的西詩漢譯活動,第四章考察詩歌譯者作為審美主體在詩歌翻譯過程中對選材及詩歌形式方面的詩學操縱,第五章對本書進行了簡要綜述。
文珊 ·語言文字 ·14.5萬字
《云南近代方志詞匯研究》以云南近代方志材料作為第一手資料,并輔以實際調查結果,對其中的物產資源類詞、基礎產業類詞、民俗文化類詞及少數民族詞匯做了較為細致的搜集、整理與研究。書稿運用傳統訓詁學與音韻學的研究方法,借助現代語言文字學理論,對云南近代方志方言詞語的歷史來源、語音演變、歷史層次劃分及云南方言與云南文化的關系做了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書稿注重探尋詞匯歷史演變規律,并注意與大型工具書或辭書進行比勘對照,因而對云南地方文獻、工具書或辭書編撰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念穎 ·語言文字 ·21.6萬字
本書是《中國語音學報》的第11輯,第1輯至第3輯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從第4輯起移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本書由社科院語言所承辦,是中國語音學界最重要的發表平臺,標志著語音學的最新成果。本期有大量實驗語音學成果,包括對吳、粵等漢語方言的語音學分析。語音學在網絡科技等領域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主要內容有《普通話多焦點的語音實現》《發聲類型對聲調感知的影響》《德宏傣語長短元音聲學及感知研究》《能量包絡和音長對普通話聲調感知的影響》《平調的音高邊界》等。本期以“語音感知”為主題,在語音感知領域做了新的探索。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辦 ·語言文字 ·16.5萬字
本書以歷時原型語義學為研究框架,探索漢語“破”類動詞的歷時概念變異。歷時原型語義學整合了原型理論、歷時語義學以及詞匯范疇化,基于原型概念結構從外延和內涵兩個層面探討詞匯的歷時概念變異。“破”類動詞是表征分離狀態變化事件,即物體由完整狀態進入不完整狀態的詞匯范疇。既往研究基于不同理論視角從共時層面論述了“破”類動詞的句法和概念結構,但是對該類動詞的概念邊界仍存在爭議。基于歷時原型語義學,本書將“破”類動詞的概念結構研究由共時層面擴展到歷時層面、由句法層面擴展到多維概念層面,旨在揭示這類詞匯范疇的概念變異路徑及深層認知機制。
杜靜 ·語言文字 ·8.6萬字
語綴現象在漢語研究中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致于在分析很多語言現象時常會出現棘手的難題,而且這一句法單位的缺失也使得跨語言的比較研究缺乏一個合理的基礎。本研究從西方對語綴經典、核心的理論闡述出發,完善了關于語綴性質、分類和鑒別標準等問題的已有理論,將語綴概念全面引進漢語研究,并從共時和歷時兩方面分析了漢語中的若干語綴個案,為相關現象的研究提供了更合理且更具普遍性的解釋方案,同時填補了理論和材料上的諸多空白。
董思聰 ·語言文字 ·13.2萬字
本書是2018年度中央電視臺“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高中、大學組的比賽實錄的內容概述與分析,另外包括2019年的參賽指南等內容。
《決勝“希望之星”》圖書編委會 ·語言文字 ·6.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