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氣候變化引發的環境災害對人類的社會經濟生活正在發生著廣泛而持續的影響,特別是很大程度上依賴環境與資源的農業和農村生計,遭受氣候變化的威脅更為嚴重。本書通過云南和陜西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氣候變化背景下農作物變化、水資源短缺、農村生計安全風險增加、遷移類型改變等方面如何對婦女和男性產生不同的影響以及兩性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同的能力建設需求,討論了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框架內加強社會性別敏感性的必要性和措施建議。
孫大江 趙群 ·社會學 ·19.8萬字
網絡空間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博弈的重要場域,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具有重要意義。本書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網絡正能量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介紹了“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之榜樣、文字作品、圖片、動漫音視頻作品、專題活動的評選情況、評選活動的經驗,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對策建議,并進行了網絡正能量指數多領域事件分析。本書創新性地構建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網絡正能量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結合大數據進行了多領域事件分析,是對網絡正能量評價的一次有益探索,為實踐中引導網絡輿論、加強網絡治理提供了科學參考。
荊林波主編 ·社會學 ·8.5萬字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智能城市的發展背景、發展歷程,結合以往不同階段的城市信息化形態,對比、分析并歸納出智能城市的內涵、特征和主要價值。在智能城市定義和內涵的基礎上,本書系統地運用體系工程方法論,將智能城市這個研究對象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分解,從宏觀、微觀多角度展現智能城市復雜系統的邏輯構成、系統關聯、運行邏輯等。本書適合從事CT(通信技術)、IT(信息技術)、OT(運營技術)等各個領域的信息化人員,包括政府和企業信息化管理部門、信息化支撐部門、信息化業務部門的人員閱讀。
廣州杰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社會學 ·14.3萬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呈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居民家庭能源消費在不同地區、群體中卻呈現出差異化的分布狀態。這種差異化的分布狀態是經濟、社會、政策、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還影響著“節能減排”“平衡性、包容性發展”等相關能源政策的實施效果。本書以我國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為研究對象,探討地區間、群體間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的發展趨勢及其分布狀態,這不僅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的變遷歷史,更有助于我們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公平、合理分擔“節能、減排”責任,實現“發展責任全民共擔,發展成果全民共享”。首先,本書結合經濟、人口、資源稟賦等指標,對我國各省份居民家庭能源消費分布狀況進行測度;其次,結合國際能源署提出的“能源發展指數”以及“節能減排”新形勢下的“新能源發展指數”對我國各省份居民的家庭能源綜合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最后,分別基于因素分解分析、隨機前沿分析以及面板模型分析三種方式對我國居民家庭能源消費的驅動因素及其差異性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鄭佳佳 ·社會學 ·12.3萬字
本書分十個章節,主要包括:創造力的發展歷史;創造力的測量方法;影響個體創造力的因素;創造力的負效應;創造力與社會疏遠;中庸思維與創造力的關系研究;如何培育中國大學生的創造力;如何在組織中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如何在網絡時代激發個體的創造力;關于創造力的個案研究/實驗研究。本書是對近幾年來研究的梳理,內容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實證研究也比較嚴謹,而且對創造力研究新的領域(如互聯網與創造力,創造力的負效應)都有所涉及。
張光曦等 ·社會學 ·11.7萬字
中國的城市化過程方興未艾,一個顯著的標志是城市的公共服務系統越來越接納更多的外來有需求人員,以及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以打工的方式進入城市并嘗試與城市生活軌道鏈接。因此,本書除了繼續探討醫務和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的核心主題,還關注精神康復服務對象院舍服務和社區康復服務、醫務社會工作參與社區治理、小組工作對病患照顧者的專業介入等。此外,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融合也是本書的另一個核心主題。
張文宏主編 ·社會學 ·16.4萬字
本文集關注社會轉型中的基層組織化活動,希望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社會成員之間的公共關系怎樣形成及如何持續,比如,在什么條件下,經由什么動力和途徑,人們自發內聚并合作行動,以追求共同利益。
張靜主編 ·社會學 ·8.4萬字
本書是對一家棉紡織廠歷史的追溯和挖掘。作者使用工廠檔案、職工口述史資料、新聞報道和田野觀察得來的材料,嘗試從職工生產、生活、經濟、教育、醫療的交往以及社會記憶方面客觀描繪該廠的歷時變遷和職工的真實生活,討論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工廠改制給普通職工的生產空間、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帶來的變化,以及應對這些變化的方式和方法。
劉明 劉明 ·社會學 ·14.4萬字
2012年至今,本書已銷售300,000冊。作者在書中為《圣經·創世記》的“創世”提供了兩種解釋。圣經故事中的創世七天直到現在都沒能為人們所理解,因為之前的人們不具備必要的科學知識,無法對敘述的內容進行完整比較。如今,借助于最新的科學發現,任何人都能在圣經的詩句中追尋太陽系的演變。關鍵在于觀察者/講述者的位置。觀察者看到上帝制造的景象,站在人類和塵世的位置講述。這才是理解圣經敘述的關鍵所在。希望本書能夠在科學和宗教的鴻溝之間架起橋梁。(已有西班牙語和英文版本)
Fiberead 阿爾貝托·卡內內 ·社會學 ·4.7萬字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呈現集成化、智能化、協同化與服務融合等特征??萍假Y源作為向社會提供智力服務的科技服務業的知識性載體,是推動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基礎條件??萍假Y源分布分散孤立、多樣復雜,“資源集成與協同難”是制約其發展與服務的難點問題。為支持科技資源在服務實體產業過程中的按需搜索、分析、匹配、評價和優化等核心科技服務,本書重點論述分布式科技資源巨系統及其協同服務的思路、方法和技術。圍繞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的需求,以專業與業務科技資源分布式聚集為核心,本書重點研究分布式科技資源匯聚、組織、融合、協同服務的理論與資源巨系統的構建及部署,為城市群用戶提供一種科技資源分布式聚集與協同服務的新模式。
廖偉智等 ·社會學 ·6.1萬字
農村老人是社會養老保險最直接的受益人,增加農村老人的福利是社會養老保險的重要目標。因此,研究社會養老保險在農民層面的績效,分析社會養老保險對農村老人的福利效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诖?,本書研究以湖北省為例,采用實地調查數據,立足福利經濟學、生命周期、需求層次等相關理論,通過對農村地區社會養老保險的發展進行回顧,并對農村老人享受養老金狀況進行描述后,從經濟福利和非經濟福利兩個角度,綜合考察了當前農村地區社會養老保險對農村老人的福利效應,以求更清晰地認識當前農村地區社會養老保險實施所產生的效果,為農村地區社會養老保險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現實借鑒。
聶建亮 ·社會學 ·15.1萬字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職媽媽》,是一位人類學學者對全職媽媽社群四五年持續參與、觀察、記錄和思考的紀實作品,也是社會學及人類學筆記,真實呈現全職媽媽的境遇,思索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困境。反思和探索女性價值多元的可能性,回應一位全職媽媽的小心質疑:“難道我們女的就只能接受生娃帶娃養娃的命運?”回應她們流著眼淚發出的感慨:“這個社會怎么對全職媽媽這么不友好。”可能,我的這本書就要回答,女性可以身處更加包容的社會,可以擁有更多可能的選擇,并不需要被某種命運綁縛。
馬威 ·社會學 ·13萬字
從保障房建設數量及政府住房保障開支上看,住房保障是我國住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系統梳理了國內外住房保障制度發展現狀及實施效果,在此基礎上開展大量的數據收集整理工作,對全國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公租房準入政策和條件進行量化分析,運用基于加速遺傳算法的投影尋蹤模型構建起住房保障準入指數,用以反映城市住房保障水平;在指數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經濟地理數據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微觀數據實證分析城市住房保障發展對房價及家庭住房消費的影響效應,進而從明確“因城施策”邊界、重構激勵機制、提高城市住房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何春燕 ·社會學 ·8.4萬字
本書在對上海市養老機構的總體發展現狀進行寫實性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對全市和各區養老機構進行了綜合評價;不僅對不同類型的養老機構、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不同營利模式的養老機構進行了分析評價,而且將養老機構分布的地域空間分為內環線以內、內環線以外中環線以內、中環線以外外環線以內、外環線以外并進行了分析評價。此外,本書還對部分經營管理有特色、服務水平比較高的養老機構的典型經驗做了介紹和分析。
錢芝網 黃鋼 萬廣圣 ·社會學 ·17.7萬字
中國近幾十年來的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出生率的不斷下降導致了人口年齡結構不斷向老齡化方向發展,體現在適齡勞動力下降和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這將對未來養老金的發放造成很大壓力。故研究中國人口變動與養老金可持續性的影響效應及如何緩解養老金可持續性危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書即根據此問題而展開分析。本書主要分析經濟問題,適合從事與經濟領域工作和研究人員以及對此領域比較感興趣的讀者。
萬春林等 ·社會學 ·10.8萬字
農業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產出水平提升,相應地帶來農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面臨著供給總量規模擴張的低效運行,供給結構“軟”“硬”失衡困境和供給效能的邊際收益遞減困境。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和缺乏對農村居民文化需求的有效把握,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潛力難以激發、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的政治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價值分離,供給主體條塊化分散難以形成不同供給主體之間的協同供給加劇供需偏離。構建網絡化供給機制,發揮多元供給主體優勢,實行供給模式創新,供給決策的公共選擇機制以及滿意度主導的績效評價機制,多種機制共同運作,矯正供需偏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改革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力度,拓寬多種資金來源渠道,夯實人才支撐,加強審計監督等。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優勢,實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發展戰略,以需求導向實現精準供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供給,激發農村居民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在動力,充分發揮“兩個中心”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的作用,彌補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短板,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效能。
任紅梅 ·社會學 ·15.8萬字
本書為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項目“高危時代與人類文明轉型研究”。從現代危機入手,分析其類型、特征以及發展趨勢,全面認識現代各類危機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對人類的嚴重影響和危害;從工業文明的內在層次、內在邏輯深入分析造成現代危機的原因,對工業文明進行反思。在對現代危機認識和工業文明反思的基礎上,對文明轉型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研究,探尋現代危機的治理和人類文明出路,通過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橫向和縱向研究,來全方位認識和理解文明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出超越工業文明的新文明形態。
李中元 ·社會學 ·8.5萬字
中國城市貧困家庭的復雜多樣性及其面臨的多重脆弱性環境,內在要求城市反貧困政策實踐向可持續性生計目標轉變,向注重窮人資產建設與能力促進方向邁進,向跨部門、整體性、協同性的發展型社會政策機制轉變。本書基于實證研究,系統剖析中國城市貧困家庭生計維持系統的現實狀況及其存在的突出問題,澄清城市貧困家庭可持續生計系統建構的關鍵要素,并基于發展型社會政策理念,提出構建中國城市貧困家庭可持續生計系統的政策路徑。
高功敬 ·社會學 ·15.4萬字
本書以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推動的“志愿家庭行動”為研究對象,描述了“志愿家庭”的家庭特點、教育方式及構成特征,展示了“志愿家庭”的參與表現、親子合作和收益狀況,分析了“志愿家庭”的未來參與傾向及制約因素,探討了“志愿家庭行動”的推行特點及組織方存在的問題,比較了專業機構介入“志愿家庭行動”可能帶來的變化,并在分析導致家庭志愿服務發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破解困境的思路。
張網成 郭新保 ·社會學 ·13.4萬字
本書研究與探討可持續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的地位與作用;小城鎮發展與持續城市化的作用機制。研究與探討可持續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的地位與作用;小城鎮發展與持續城市化的作用機制。
李崇明 ·社會學 ·9.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