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小康社會建設的艱難探索,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宏偉目標、發展理念與動力、堅強保障等方面對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研究。本書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問題與對策有機結合,是一本全面系統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著作,對于進一步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趙軍主編 ·社會學 ·14.9萬字
也許我已淡忘了你的模樣,卻留下了似曾相識的印象……本書將日常生活現象與心理學實驗研究較好地結合起來,關注現實社會性關系與結構信息的熟悉性再認這一心理學課題。書中圍繞似曾相識現象的格式塔熟悉性假設展開,從關系認知的視角出發,較為系統地分析了單個客體表象、單個概念、多個概念間關系的內隱結構信息在熟悉性加工中的作用,充實了再認記憶研究的內容。
趙廣平 ·社會學 ·14.9萬字
上篇一方面從專業角度探討了我國鄉村兒童閱讀發展的背景、現狀和推廣意義,同時介紹了相關的學術調查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基于時光益讀2022年在全國30多個自然村開展的2732份問卷調查,從年齡、性別和閱讀環境等角度分析了鄉村兒童在閱讀方面的差異,為制定有針對性的鄉村兒童閱讀教育方法和對策、推進偏遠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推動全民閱讀等提供了扎實的數據支持。下篇由時光益讀團隊成員、老師撰寫,呈現了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時光故事。這些故事融合了兒童閱讀現狀、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以及閱讀推廣者對閱讀事業的反思。讀者可以通過這些故事,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和思考“鄉村兒童閱讀推廣”事業。
深圳大學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編著 ·社會學 ·14.9萬字
可持續發展目標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過上健康的生活,促進他們的安康。人的健康是一個綜合性問題,與多種社會、經濟、環境因素有關。本書概述全球健康問題的發展現狀,不同發展水平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探討促進人的健康的主要途徑和相關政策措施,結合中國具體國情,針對霧霾等一些突出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和政策建議。
尹慧 ·社會學 ·14.9萬字
《城市史研究》創刊于1988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2012年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會成立后,正式成為該會會刊。作為城市史研究的品牌和陣地,《城市史研究》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學界的廣泛認可,在各大圖書館和高校研究基地均有收錄,刊物文章多次被轉載和引用,2012年被收錄入中國期刊網,并在人大復印資料《歷史文摘》專題轉載。
張利民主編 ·社會學 ·14.9萬字
本書主要采取單個案例研究的方式,以仁懷市醬香型白酒產業的發展為例,進行實證研究。同時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仁懷市醬香型白酒產業的發展,確定仁懷市醬香型白酒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從而構建起核心競爭力,更好的面對市場,迎接市場的挑戰,提高仁懷醬香型白酒在中國白酒業的市場地位,在茅臺的帶領下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郭旭 周山榮 ·社會學 ·14.9萬字
本書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三農人才政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關注了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制定過程本身。本書選取了近年來運行較為成熟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這一典型政策案例,運用托馬斯·戴伊提出的過程模型理論,對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制定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深入、全景式的分析。通過分析,本書認為當前中國三農人才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中國三農人才政策在制定過程中應進一步借鑒法治思路。
孫大偉 ·社會學 ·14.9萬字
本書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代表處聯合成立的課題組關于“建立統一的投資性福利體系,實現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咨詢報告及相關背景報告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即“建立公平可持續的社會福利體系研究”“歐洲社會福利體系演變:從有限覆蓋的碎片化體系走向覆蓋的一體化體系”“本著整合、協調和公平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的多樣性: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的經驗”。
貢森等編著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系統敘述了科學家對黃石國家公園里的野生動物開展研究、進行保護的歷史過程,深人分析黃石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等管理政策發生的重大轉變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全面透視科學家在黃石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為我國的國家公園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借鑒。
王俊勇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對繳費率、替代率、退休年齡等養老資源供需參數指標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并對養老保險制度運行過程中的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參量指標設置不規范、運行理念缺乏整體性和統籌性以及投資環境不利于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等問題做出基本判斷。通過分析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運行機理,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數學模型,模擬不同參量條件下的養老資源供需平衡效果,進而提出養老資源供需動態平衡實現路徑。
胡耀嶺 劉娜娜 王媛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對我國的互聯網行業進行了深度剖析,結合大量生動案例探討“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巨大沖擊,展望互聯網行業格局的發展方向,并講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校友創業、擇業的故事,道出“互聯網+”時代下創新與創業的玄機:站在互聯網風口才能贏得未來。本書面向正在從事或將要投身互聯網行業的管理人員和在校大學生,希望了解“互聯網+”的傳統行業讀者,以及所有對互聯網感興趣的人群。本書亦可作為高校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教材(教師可聯系作者索取教案)。
崔勇 ·社會學 ·14.8萬字
要真正理解人與人的互動,信任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但信任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種預期還是實際發生的行為?在當前社會問題高發的背景下,是不是這個社會已沒有值得我們信任的人群或制度,如果有,他們又是誰?隨著“熟人社會”轉向“陌生人社會”,嵌入在人們社交圈內的各種資源(社會資本)呈現何種變化,它們會如何影響人們對陌生人的信任度?并且,外在的結構性資源(如戶口、住房、工作單位等)在這種影響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這些深受關注的問題,都將在本書中通過嚴謹而生動的分析一一予以回答。
鄒宇春 ·社會學 ·14.8萬字
《黑猩猩的政治》是一本暢銷四分之一個世紀的跨學科的經典之作,它的科學發現不僅震撼了動物學界,而且它又是一本深受政治家、企業管理者、社會心理學工作者歡迎的人文讀本,因為它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通過我們的近親黑猩猩,洞悉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和行為。本書詳盡敘述了黑猩猩群體之中圍繞著權力和性行為所展開的競爭和聯盟,得出了這種行為不是出于本能,而是智慧的驚人結論。我們從阿納姆的黑猩猩的行為舉止中,能讀出馬基雅維利的狡詐權謀,并領悟德瓦爾耐人尋味的結論:政治的起源比人類更古老。2007,本書年被哈佛大學100位教授共同推薦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經典圖書之一。
(美)弗朗斯·德瓦爾 ·社會學 ·14.8萬字
近年來,國內逐漸興起了對歐洲社會質量理論的討論。本書在介紹歐洲社會質量理論的基礎上,討論了當前我國存在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并對公眾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但對社會的評價和滿意水平不高的現象進行了分析。本書還通過實證數據,對當前我國的社會質量進行了指標化評價,從社會經濟保障、社會凝聚、社會包容、社會賦權四個層面討論了我國社會質量的整體水平。
崔巖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多角度展示了社交技巧在各種情況下的應用,例如,怎樣打通自己的心理障礙,邁出大大方方與人交往的第一步;怎樣打開話題,讓對方愿意進行溝通和交際;怎樣促進雙方深入交往;怎樣通過小細節揣摩交往對象的心理活動,抓住對方的心理變化;怎樣低調做人和處世,來應對不利的局面和成功解決突發事件,從而排難解紛,轉危機為轉機;怎樣擴大交際范圍,為自己積累人脈資源;怎樣在交際活動中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程亮編著 ·社會學 ·14.8萬字
近年來,隨著網絡輿情傳播環境的深刻變化,突發事件輿情導控逐步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公共管理話題。本書選擇風險治理這一視域,從多維的角度以及相關的前沿理論出發進行分析,從泛化的規律中歸納出相應的特點,立足實踐建構相關的應用模型,努力為復雜輿情認知奠定基礎,為政府進行相應的風險治理提供先導服務,為提升風險治理成效提供可靠保障。本書希望能夠在這一亟待加強的研究領域探索更好的路徑,以豐富和拓展中國的社會治理理論,為中國社會治理轉型貢獻力量,展中國社會的治理理論。
蔣瑛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共八章內容,開頭和結尾分別論述了五大發展理念對于我國“十三五”時期新的實踐發展的必要性和意義,中間六個章節分篇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涵和實質,以及如何以改革助推五大理念落地生根。本書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在詮釋“五大理念引領中國”這一深刻命題的基礎上,展現了“中國號”航船在新理念精準制導下走向新征程的發展方向。能夠幫助廣大讀者更好領會五大理念的內在聯系,從而促使五大理念得以更好地貫徹落實。
洪向華主編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面向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公共管理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以社會保障業務工作過程為主線,從社會保障的工作基礎、社會保障的分類實務、社會保障工作流程和爭議處理多個方面進行介紹,以最新頒布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為依據編寫,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主要內容包括社會保障管理體系、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社會優撫、社會福利、社會救助與補充保障等。
劉磊編著 ·社會學 ·14.8萬字
本書秉持性別平等觀念,以時事、電影、戲劇、文學作品等為文本,透視和分析當今社會流行的各種性別觀。其特點在于,從學術視角點評流行文化,以流行文化啟迪學術研究,文字出入于學理和感性之間,不拘泥觀念,不隨意評判,以溝通、對話之姿,訴求更廣闊的性別言說空間。性別之思,又不限于對男女平等、婦女解放之路的探求。多元性別、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概念,讓“性別”的內涵得到了擴充,讓“思”的廣度也得到延展。讓流放在規范世界之外的他者回到主體位置,這是在邏輯起點上撬動不平等的基石。性別之思,脫離不了身處的時代,對于個體來說,肉眼所見的一切,網絡新聞、影視劇、文學作品、交往的人、發生的事……無不是時代的投射。透過這些鏡像,可以看到“性別”是何等深刻地融入到了生活世界的運轉邏輯之中,而懷疑與叛逆也在悄然發生。以“性別”之眼透視社會,探尋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的問題”,這就是“思”的追求所在。
馬姝 ·社會學 ·14.8萬字
社交媒體的出現讓網絡環境更加復雜,網絡已不再完全虛擬,而是匿名和實名共存,這使得新媒體環境也變得復雜。不同人群在現實生活、網絡匿名和網絡實名三種環境下出現了不同的“意見表達”情況,他們在不同環境下“意見表達”的差異和“意見表達”的多重影響因素顯現出沉默螺旋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復雜性。
常寧 黃京華 ·社會學 ·1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