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關于城市研究的最新著作。在本書中,作者將經濟與歷史完美對接,揭示了城市的興盛與衰退、它不為人知的運作方式,以及它如何為人類提供最大的福祉。最終,他雄辯有力地向我們證明:城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寄托著人們對未來最美好的希望;高密度的城市生活不僅有利于保護環境,而且能夠帶來創新與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要精心培育和維護自己的城市,否則將會自食基果。
(美)愛德華·格萊澤 ·社會學 ·27.9萬字
本書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之一,主要是對閑蕩于街頭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的關系加以觀察,并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美)懷特 ·社會學 ·29.1萬字
《性別打結》是一部出版于1997年的性別社會學著作,其影響卻延續至今。這本書定義并闡述了父權制的概念,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者艾倫·約翰遜作為社會學家、教育家,同時也是“父權制中的既得利益者”,將自己的學術研究與切身感受結合,從男性視角解構父權制,剖析“男性既享有特權,又對父權制感到無能為力”的矛盾現象,強調避免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最小阻力路徑”是消除性別不平等的關鍵,從而撬動我們習焉不察的社會結構。這本寫給男人與女人共同閱讀的行動指南詳述了普通人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改善性別矛盾,鼓勵每個人在生活中消除性別對立的戾氣,增進兩性之間的相互理解,推動性別和解,在自己和他人身上種下改變世界的種子:“我們必須找到辦法,讓男人和女人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問題的一分。”
(美)艾倫·約翰遜 ·社會學 ·25.2萬字
她們原本住在云南或廣西,未成年或成年不久就被拐賣、拐騙到山東、浙江、江蘇、安徽成婚,成為異鄉人。作為國內第一部被拐賣、拐騙婦女口述訪談實錄,本書較全面、深入地呈現了拐賣人口現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進一步了解國內跨地區被拐賣拐騙人口,深化相關研究,推進“反拐”行動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基礎性資料。
王金玲主編 姜佳將 高雪玉副主編 ·社會學 ·24.1萬字
順應當今社會熱點:人口問題,人口創新、人口與經濟、國家創新能力、教育等問題的關系。本書將詳細分析人口如何影響創新力,而科技創新能力又將決定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政治的能力。本書的基本的框架可以用以下的模型來描述:人口數量*人口質量*(內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創新力==>國家競爭力。本書詳細分析人口規模效應,分析老齡化如何影響整個社會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討論城市化對于創新的影響。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會如何影響創新力?對吸引創新型人才會有多大優勢?通過這個框架模型,解答中國經濟現狀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提出未來針對中國的人口政策預測和建議,其中包括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議。
梁建章 ·社會學 ·23萬字
世界著名未來學大師、未來學奠基人阿爾文·托夫勒在其奠定聲名之作《未來的沖擊》中指出,無論個人、組織或國家都會因變革太快而超載,成為未來沖擊的受害者。托夫勒大膽且反潮流地指出核心家庭將逐步破裂,一次性消費社會的興起,并預言逐漸實現的教育改革。發達國家今日所面臨的危機,乃是過去盲目地單向發展科技所致。倘若我們能借鑒其中,計劃性地全面發展和諧社會,不僅可以減少西方國家過去遭遇的危機,而且可以克服未來的沖擊。倘若能掌握問題的癥結,明智地控制變革速度和過程,我們便會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我們不僅能夠生存下去,還能安身立命于變革的浪潮之上,重新掌握未來的命運。
(美)阿爾文·托夫勒 ·社會學 ·23.4萬字
隨著改革的推進,社會流動性加速,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集聚到了社區。社區已成為政府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須臾不可少的好幫手。當前社區建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處理不好,解決不當,勢必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些都向當下的社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把城鄉社區服務納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寫入黨的綱領性文件。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社區如何做好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等諸方面的工作。
朱進編著 ·社會學 ·26.9萬字
本書從社會工作的概念及發展歷史入手,系統介紹了社會工作的方法、社會工作實務及未來社會工作的發展趨勢,內容翔實,操作性強,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習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社會工作機構的實操工具書,還可以作為從事社會工作的專業人士及熱心社會工作人士的研讀材料,適用范圍廣,可讀性強。
張樹哲 趙志航 ·社會學 ·29.5萬字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馬克斯·韋伯著名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韋伯提出了一個知名的論點:新教教徒的思想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宗教教徒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務,尤其是經濟成就上的追求,但為什么新教教徒卻是例外?韋伯在該書中論述宗教觀念(新教倫理)與隱藏在資本主義發展背后的某種心理驅力(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關系。韋伯列舉了新教、清教、加爾文教等教徒生活、學習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得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成功與新教盛行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新教入世禁欲主義倫理為資本主義企業家提供了心理驅動力和道德能量,從而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得以興起的重要條件之一。
(德)馬克斯·韋伯 ·社會學 ·32.4萬字
熊貓,作為眾所周知的中國國寶,世人皆愛其憨態可掬;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這一珍稀動物,在它所生存的狹窄空間里,面臨著怎樣的艱難和危險。而更少有人知道,在它們孤獨無望無言忍受的日子里,有著怎樣的愛恨悲歡和生老死傷……作者曾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組織的“熊貓項目”。從1980年開始,在四川臥龍山區進行了長達4年的熊貓研究。他觀察到了熊貓各種動人的真實生活,同時也目睹了無知愚氓貪獵熊貓的可怕行為。他用詩人般的筆觸,深情地描繪了這一奇特世界的美麗和哀傷;并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這項史無前例的“熊貓項目”及其內情。夏勒還描寫了在當時的中國做科研時所遇到的科學家、老百姓以及各種生活中的小故事,在他娓娓道來的平靜語氣中,可以讓現在的讀者感覺到各種觀點的交流、撞擊。
(美)喬治·夏勒 ·社會學 ·21.7萬字
用經濟學視角解釋社會進化,用風險與博弈重新理解人類文明。一部具有宏大視野和學術突破性的著作。迷信、婚姻、家庭、宗族、商業、金融……為何生產率不能完全解釋文明進化邏輯?如何衡量文明是進步還是倒退?如何正確理解我們當下面臨的一些社會現象?……生產率和風險應對力是判斷人類進步的兩個關鍵維度,前者解決正常情況下的生活,而后者決定非常條件下的生存。在《文明的邏輯》一書中,作者以“人類與風險的博弈”歷程為線索,使用數據量化分析和文獻研究分析,通過人們所熟悉的創新、商業、金融等現象與歷史,用翔實的數據與資料分析探討文明演進背后的內在邏輯,創新性地提出衡量文明的新標尺——“風險應對力”(即應對風險的能力),以此來幫助我們更完整地解讀人類文明化進程,為認識、發展人類社會文明提供獨特視角。
陳志武 ·社會學 ·47萬字
《社會學教程(第3版)》是社會學概論性質的教科書,也是社會學的入門書。《社會學教程(第3版)》從人與社會、社會結構、社會過程與社會變遷幾個角度介紹了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和基本理論。《社會學教程(第3版)》涉及的主要論題有:社會及其構成、社會化、社會互動、社會群體、組織與管理、社區及城鄉發展、社會分層、社會制度、社會問題、社會控制、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等。《社會學教程(第3版)》力圖從社會學理論和我國社會發展的兩個角度介紹相關的社會學理論和知識,并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實踐進行理性的思考。第三版在基本保持第二版總體結構的情況下,對全書進行了修訂,其中增加了“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一章。新版強化了與現代社會變遷相關的某些知識,對社會網絡、互聯網、虛擬社會、風險社會、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發展戰略等內容做了介紹。
王思斌 ·社會學 ·31.8萬字
《百日危機》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類的中國災難文學的力作,因具有“備忘錄”和“啟示錄”的雙重意義而格外受到關注。作者不是為了簡單地宣傳鐵腕治非典的官員、抗擊SARS一線的醫護人員、為找到對付病毒而嘔心瀝血的科學家以及為公眾講述抗擊SARS一線真相的新聞記者,而是把他們還原成具有職業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圖傳達的是危機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層的生存境況,用文字做成警鐘,提醒人們“悲劇常常重演”的危險存在。
柳建偉 ·社會學 ·24.1萬字
來自臺灣最重要的理性聲音,用100個故事,100個觀念,呼喚一個開放的中國,一個開放的未來。楊照從千頭萬緒的故事和現實中提取出一百個關鍵概念,如協商、和解、法律、制度、身份、記憶、媒體……對于我們理解社會的本來面貌有著提綱挈領的引導作用。今天這個時代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開放時代,充滿各種不同的要求、利益和經驗,如果沒有獨立的人格,沒有努力的方向,或者沒有任何準備,將無法適應我們理想中的那個未來,而書中的這些故事,或許可以成為我們努力或避免的方向。
楊照 ·社會學 ·23.3萬字
作者系國內著名的分層研究學者,此書不僅對國外分層理論進行了詳細介紹,而且還結合中國分層實際進行了分析,對于分層研究的學者以及希望了解中國社會分層狀況的人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李強 ·社會學 ·29.1萬字
全球家暴咨詢先驅者班克羅夫特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與研究經驗,結合實際案例,對家暴者和家暴行為進行全面剖析,力圖幫助讀者全方位、科學性地認識家暴,祛除大眾普遍的錯誤認識,給予家暴受害者切實可行的建議指導,為困境中的人提供基本指南。
(美)倫迪·班克羅夫特 ·社會學 ·21.5萬字
《重返美麗新世界》是英國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晚年最重要的社會學論著,也是其內容最精簡、信息量卻最龐大的作品。赫胥黎在《重返美麗新世界》中親自解答了幾十年前小說《美麗新世界》出版后社會輿論的眾多疑問;對比了《美麗新世界》與喬治·奧威爾《1984》的異同;精確預言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在政治、環境、科學等問題上將要面臨的眾多難題,并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分析了包括:民主社會中政府對公民的欺騙、集權社會中專制對人民的統治、新興毒品對未來人類社會的操縱、各類娛樂項目對21世紀普通人思想的控制等重要問題,并預言了未來社會的發展。而他的這些預言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多數竟然已經成真……
(英)阿道司·赫胥黎 ·社會學 ·21.4萬字
資本主義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上曾孕育各種類型的社會形態,本書首版問世之際,石油危機爆發,在西方發達工業社會盛行的管理資本主義盛極而衰。丹尼爾·貝爾認為一種與工業化社會不盡相同的社會形態正在露出端倪,于是撰寫了這本以未來學形式呈現、同時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系統分析能力的社會學經典之作。貝爾以系統思考、趨勢分析以及社會結構之中軸原理為工具,不但明確指出當時剛剛在美國露出萌芽的“服務業即將取代制造業”以及“對知識的匯編整理正消解資本所有權的社會影響”兩大趨勢是“后工業社會”即將到來的前兆,更進一步詳盡闡釋、分析了它們將對三大社會結構中軸產生的影響。
(美)丹尼爾·貝爾 ·社會學 ·35.4萬字
《支配社會學》原為韋伯《經濟與社會》一書第2卷第9章“支配社會學”的前六節,所討論的是“正當性的支配”,可與第7節“非正當性的支配——城市的類型學”作一對比。本書從支配的類型及其功能形態出發,深入探討官僚制支配、家父長制支配、家產制支配、卡理斯瑪支配、政治支配和教權制支配等形態。在對人類歷史上所曾出現過的權力支配形態的敘述與分析之后,韋伯借助對教權制的分析,從而跨入宗教與政治交會的領域,研究這兩種支配的交互影響,并進一步探討其與近代民主政治的關系。
(德)馬克斯·韋伯 ·社會學 ·34.2萬字
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遭遇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四架波音客機被劫,先后撞擊世貿中心雙塔和國防部五角大樓,從而導致3000多人喪生和數千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同一天,知名雜志《紐約客》啟動了一項龐大的計劃,旨在完整揭示基地組織與9·11事件的來龍去脈。于是,《紐約客》記者勞倫斯·賴特受命出發,踏上了漫長的報道之路。2006年,賴特回家了。隨他一起回來的,是一份歷時5年、長達500多頁的深度報道。那么這一次,這個關于恐懼、陰謀和野心的故事,離令人不安的真相之間,又有多遠……
(美)勞倫斯·賴特 ·社會學 ·3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