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農民工群體城市公共文化權益保障機制研究”成果之一,主要研究了農民工群體進入城市后,公共文化全力的保障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保障農民工的公共文化權益。
趙駒 甘宇 ·社會學 ·12萬字
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動態管理機制研究。
朱恪鈞等 ·社會學 ·7.9萬字
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基于大數據的城市信用監測與評價體系研究(18YJC790117)”研究成果。本書聚焦于如何運用信用大數據對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行業領域進行科學監測評估,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信用評價理論與方法文獻綜述;信用中國知識圖譜(2014—2020);基于公共信用大數據的城市信用環境監測評價研究;基于網絡輿情大數據的城市信用治理成效監測評價研究;基于政務服務大數據的基層政府誠信體系建設監測;基于第三方大數據的行業信用風險預警研究等。
毛通 樓裕勝 ·社會學 ·7.1萬字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在世界范圍內都是扶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五年減少6800多萬的貧困人口,在世界減貧事業方面做出了新的貢獻。按照現行扶貧標準,截至2015年底,我國還有5575萬的貧困人口,其中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有近1000萬人,貧困程度很深,脫貧難度極大,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為此,黨中央決定,自2015年底繼續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確保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目標。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檢驗易地扶貧搬遷成效的關鍵之年,如何科學、客觀地評價各地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也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重要內容。本書選取典型易地搬遷安置區作為研究對象,以國產多源遙感數據作為數據源,從遙感動態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安置區信息提取、安置區實際入住率估算、安置區建設對城鎮化發展的影響及評價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白雅卿 李浩川 ·社會學 ·4.6萬字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努力下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大社會成員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全面、快速增長升級與文化產品短缺、公共文化服務不到位的結構性矛盾問題逐步凸顯出來。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逐漸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不再單純停留在數量、規模、效率層面,而是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能夠享受到更加充足、優質、公平、可及、共享的品質公共文化服務。政策在市場機制配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方面給出了清晰的思路和舉措,也標志著政府文化行政方式深入改革有了突破性進展。突出“以人為中心”,政策支持通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等手段,將公眾由公共文化服務的對象擴展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和內生力量,推動建設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新機制、面向公眾需求的表達機制和反饋機制、以公眾導向和公眾滿意度為核心的績效評價機制,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新的動能。同時,對繼續貫徹落實“互聯網”和媒體融合的轉型路徑,加快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和普及化,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提供了支撐。
劉敏 ·社會學 ·8.7萬字
本書作者娜娜曾在日本求學。在本書中,娜娜試圖從社會問題、風土人情、教育等多元視角中,挖掘中國人關于日本最感興趣或最令人吃驚的細節。仿佛拼圖一般,通過方方面面的細微內容的拼合,完整展現當今日本的現狀以及日本民眾的生活與情感,讓讀者以一種更新鮮、更輕松的方式了解這個一衣帶水的鄰國。
娜娜 ·社會學 ·8.4萬字
一九○四年,電車首次在香港的路面上出現,行駛至今已超過一個世紀,當中雖經歷了多次變革,但閑散的情調依舊。本書由張順光先生以簡明的語言、配合大量有價值的懷舊明信片和舊照片,將香港電車的歷史、經營之道及其他有關資料,圖像性地呈現眼前,資料豐富,趣味盎然,不單能滿足專業的電車迷,一般大眾讀者也定必感興趣。
張順光 ·社會學 ·1.3萬字
本書針對中國城市普遍存在的公共產品空間供給規模不足、服務品種和質量落后、空間上供求區位失衡失配等問題,采取“基于證據的實踐”的循證技術路線,在謹慎收集數據的基礎上,結合當前城市公共產品空間分布的實踐,力求客觀反映現狀,明智地預判趨勢,為科學制定城市發展策略以滿足城市居民需求、保障城市功能運行提供研究建議和學術支持。
陸軍等 ·社會學 ·16.2萬字
本書是一本由大學獨立編撰的、針對MSW(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優秀案例匯編,內容涵蓋了兒童服務、流動人口服務、女性服務、老人服務、家庭服務、社區服務、戒毒服務、減壓服務、社會組織建設的支持服務等多個領域。書中每一個案例都向我們完整地展示了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從需求評估、服務計劃到服務實施、服務評估。
彭華民主編 肖萍副主編 ·社會學 ·18萬字
本書將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政策達成度和達成效應進行探討,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首先,運用省級面板和OECD國家數據從單項公共服務供給、總體水平、財政支出和供需匹配四個方面,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與分布格局,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分別進行事實特征描述和國際比較。同時,借助CGSS微觀調查數據,對不同年齡群體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受益感知和評價進行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和新中國財政基礎理論,構建出一套目標是提升居民獲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務達成度評估體系,分別包括收入再分配效應、階層流動效應、公平效應和公共參與效應。最后,對上述四個影響效應分別進行實證檢驗、機制探討以及代際差異比較,并基于研究結果對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如何提高居民獲得感和實現代際均等化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熊陽 ·社會學 ·11萬字
本書是對海南公民道德素質的狀況進行跟蹤研究的第二本。本研究以2011年的調查數據作為對象進行比較分析,從中考察五年來海南公民道德素質方面的發展狀況。研究表明,經過五年的國際旅游島建設,海南在公民道德素質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具體體現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和個人品德等方面。同時,本書對公民的網絡道德狀況也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李遼寧等 ·社會學 ·13.5萬字
本卷選錄三○年代中期至四○年代末在香港出版的兒童作品,原始文本大多來自香港第一本綜合性的兒童雜志《新兒童》,以及報刊兒童版面和少量單行本。本卷作家主要為南來文人,像許地山、黃慶云、呂志澄、鷗外鷗、胡明樹、許穉人等。作品類型圖文兼備,涵蓋理論、詩歌、童話、故事、戲劇、寓言及漫畫,能展示香港早期兒童文學發展的面貌,而作品中所表現的兒童與童年,正反映在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成人對兒童、童年及兒童文學的理解。
霍玉英主編 ·社會學 ·20萬字
本書在闡明殘障人士社會保障中政府與民間組織開展合作的必要性、實踐現狀的基礎上探索了合作開展的可能路徑和方式,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對政府與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進行了解讀和詮釋,提出了合作關系的達成路徑、合作模式的八大要素和豐富多元的合作方式,并結合殘障人士社會保障的發展走向對政府與助殘民間組織的合作進程進行了初步的規劃。本書不僅拓展了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模式的理論研究,也能對政府與民間組織之間的合作實踐提供指導和參考,兼具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楊方方 ·社會學 ·16.8萬字
《獨抒己見》是二十世紀公認杰出的小說家、文體家納博科夫的自編文集,以《巴黎評論》《時代》《紐約時報》《花花公子》、BBC電臺等知名媒體的采訪為主體。22則訪談,11封致編輯的信,14篇文論,勾勒出鮮明而堅定的自我肖像。不同于其他小說作品,《獨抒己見》是一份真正意義上的自述;江湖上流傳的獨具納式風格的“毒舌”經典語錄,大多出自此書。納博科夫面對著媒體提出的種種刁鉆問題,如書名“strongopinions”所體現的,提出一系列堅定見解,談及生活、文學、教育、電影以及其他種種主題:“洛麗塔”如何險些付之一炬;對蝴蝶怎樣迷戀一生;什么是心目中最理想的旅行方式;翻譯和創作藝術的終極標準是什么……他毫不理會那些讀不懂他作品的庸眾,樂于宰殺那些他不認同的文壇神牛。讀者可以藉由這些火花四濺的文字,讀懂納博科夫,踏上他腦海中那座迷人、險峻而富于挑戰的精神島嶼。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社會學 ·16萬字
城鎮化發展到今天,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農民被城鎮化,放下鋤頭的農民進城難生存,手上無錢腳下無地;城市化成房地產盛宴,中小城市經濟未起房價先漲,養老社保醫療缺乏統一政策等等。作為人的城市化,農民如何進城,進什么樣的城,關注哪些因素,為什么不進城等;無法或不能進城的農民必然留在農村,新農村建設問題怎么搞等問題,如果不能理清,就無法了解農民這個城鎮化關鍵主體在城鎮化進程中的行為,無法理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的關系。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策略就必須從農村居民的城鎮化需求出發。本調查報告在研究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編制一套系統的調查問卷,選取了山東省濰坊市3000戶農民為樣本,聘請了三百多在校大學生,歷時三個月,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居民進城意愿進行面對面調查;運用統計分析技術與方法,對樣本居民的進城意愿、影響農村居民進城、不進城的因素進行分析,進一步歸納分析,認為人口統計特征、農村基礎設設施建設水平、對農村生活的評價、對城市生活的評價等從不同維度影響農村居民的進城意愿,但進城和不進城的影響因素比較集中,進城后的去向明確,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相對不受歡迎。最后提出了合理引導進城去向、進城人員類型、加強中小城市和重點鎮建設、加強技能培訓、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關注進城后可能出現的村落空心化問題等政策建議。
王廣起 呂貴興 周志剛 陳磊等 ·社會學 ·6.5萬字
本書以精準扶貧過程監測和精準脫貧成效考核評價為主要研究對象,借助比較分析、系統分析、案例分析等分析方法探索精準扶貧監測機制,創新精準扶貧監測思路和方法,明確精準脫貧考核評價的關鍵所在、構建精準脫貧成效考核評價系統研究框架,試圖構建精準扶貧監控制系統、創立精準脫貧考核評價標準化范式,以適應四川乃至全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背景下實踐工作推進的新要求
唐曼萍等 ·社會學 ·18.5萬字
本書分為綜合篇和案例篇。綜合篇中,以南京市2018年-2020年發布的獨角獸、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名單共422家高成長性企業為研究重點,從高成長性企業理論與測度、多層視角、“變”與“殤”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推動高成長性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案例篇中,在大量調研走訪企業的基礎上,對先進制造類、信息服務類、新型消費類、能源環保與大健康類高成長性企業進行了重點研究。每個類型選擇4-6家龍頭企業或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專題案例分析,深度剖析典型企業在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發展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以期對南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樣本啟示和決策參考。
鄭瓊潔 姜衛民等 ·社會學 ·16萬字
本書以廣東和廣西的跨區域經濟合作為案例,從實踐與理論兩個層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與合作提供了成功范式,對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內容涉及跨區域金融,貿易,科技創新合作等。本書不涉及政治敏感內容,不需報備,可以出版。
周麗 ·社會學 ·16.9萬字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與人之間進行社會交往,必須相互溝通、彼此說服。在此意義上,“通上下之志”的縱橫術更具普遍意義。本書不僅為縱橫家正名,恢復其孔子所傳“言語”科圣賢之學的本來面目,還超越兩千年的時空,對縱橫術進行了系統總結——由內圣而外王,從心力的培育到具體的說服理論,再到生動的說服案例,使失憶千載的縱橫之學終成完璧。對于身處二十一世紀“新戰國”大爭時代、信息時代的現代人來說,從商業到軍事,再到日常生活,溝通說服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說服術的修習,無論有意還是無意,都變得不可或缺。在此意義上,縱橫術是現代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若能舉一反三,有利于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成就自己的志向——本書是成就人生的必讀之書!
翟玉忠 ·社會學 ·13.2萬字
青年是“中國夢”的踐行者,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也是造就一代青年的過程。為更準確、更深入地了解浙江青年“中國夢”的特征,把握浙江青年對其認知和踐行的狀況,本書采取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不同社會身份的浙江青年關于“中國夢”的知曉、理解與認知,對實現“中國夢”的條件的認知與信心程度,以及對實現“中國夢”面臨的挑戰與青年人應有作為的認知進行研究。
王金玲 王平 姜佳將 徐文財 ·社會學 ·14.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