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會員

《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是西方社會學最經典的著作之一?!豆餐w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在社會學上的最主要貢獻是發現并深刻闡明人類的群體生活中兩種結合的類型:共同體與社會。滕尼斯認為,共同體的類型主要是在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之上的群體(家庭、宗族)里實現的,此外,它也可能在小的、歷史形成的聯合體(村莊、城市)以及在思想的聯合體(友誼、師徒關系等)里實現;他認為,共同體是建立在有關人員的本能的中意或者習慣制約的適應或者與思想有關的共同記憶之上的。血緣共同體、地緣共同體和宗教共同體等作為共同體的基本形式,不僅僅是它們的各個組成部分加起來的總和,而且是有機地渾然生長在一起的整體。與此相反,社會產生于眾多的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有計劃的協調,個人預計共同實現某一種特定的目的會于己有利,因而聚合一起共同行動。社會是一種目的的聯合體。社會也是一種“人的群體”,人們像在共同體里一樣,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處,但彼此之間不是相互結合,而是基本上分離的?!吧鐣摫焕斫鉃橐环N機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社會的基礎是個人、個人的思想和意志。在人類的發展史上,社會的類型晚于共同體的類型?!薄霸诮馁Y產階級社會里,社會的類型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現”。在農業宗法社會瀕臨瓦解、大工業文明席卷一切的19世紀末歐洲,滕尼斯這一發現具有相當的創見和預見性,由此也成為以后西方社會學的基本范疇和概念,并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中被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初版于1881年,至今在德國已有十多個版本問世,并被譯成英、法、意、日、匈等多種文字。中譯本根據1979年德文版譯出,此次再版譯者又重新進行了校訂。

斐迪南·滕尼斯 ·社會學 ·21.7萬字

共和國教育學70年:特殊教育學卷
會員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套叢書給我們提供了兩面鏡子,不僅帶你領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教育學的發展史,更能讓你清楚地看到,中國教育學人以前做了什么,現在還需要做些什么。本叢書系統梳理前人之思,深刻反思未來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明確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方向,推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教育學。按照教育學科發展的歷史邏輯,分階段、分專題、分學科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新中國教育學70年的發展成就,匯集了教育學界各個學科領域知名專家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叢書是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成果,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叢書的出版既是對共和國教育學70年發展成就的回顧,更是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的助推。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教育學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展望未來,新時代背景下中國教育學如何繼往開來,接力發展,需要我們很好地去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準確定位中國教育學的發展歷程和水平,明確未來的研究方向。該套叢書以國家重點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學發展研究”為依托,集合全國教育學科各學科專業領軍專家,作者隊伍強大。從學理層面來看,教育學史越來越凸顯其在教育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對中國教育學史的研究,既是為了鏡鑒現實,為了推動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又是為了推動我國教育學術的傳承和發展以及為了保存和傳播教育學發展的積淀。從讀者需求方面來看,研究和學習教育學的人需要很好地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史,明確自己研究的基礎和學科定位。

馬建強等 ·教育 ·33萬字

增長:從細菌到帝國
會員

增長一直是人類社會的一個不言而喻的、明確的目標。增長現象支配著世間萬物。小到微生物個體和群落,大到帝國、文明乃至星系,都處在動態的增長變化過程之中。在本書中,斯米爾帶領讀者回溯了從微生物的感染到動植物的新陳代謝、從早期農業的出現到帝國與文明的興衰等種種增長現象。在自然環境中,人類馴化了動植物,改變了它們的生長,使其成為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家禽、家畜和農作物的生長與它們處在自然環境中的祖先的生長截然不同,而這正是維持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關鍵基礎之一。相比之下,在由人造物和人類行為組成的環境中,增長現象更為可觀:技術革命和一系列新原動機的出現,將人類從依賴人力和畜力、增長緩慢乃至停滯不前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徹底改變了人口、經濟和文明的形態。然而,對任何增長來說,物質基礎都是不可或缺的?,F代社會的高速增長建立在大量使用經過億萬年才積累起來的化石能源的基礎之上,現代人類對地球上的其他資源的開發利用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在長遠的未來,我們能否一次次地通過技術手段,讓自己走上新的增長之路?技術樂觀主義者們或許對此深信不疑。但本書作者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保持謹慎態度。在一顆有限的星球上,無限增長顯然是荒謬的?,F代社會必須馬上采取重大措施,才能確保生物圈的長期宜居性。

(加)瓦茨拉夫·斯米爾 ·社科總論 ·43.5萬字

復現中的迷思:電視節慶儀式化傳播及其認同研究
會員

鑒于電視節慶儀式研究在中國電視學術史上的不完備狀態,本書以“電視節慶”為研究對象,以“建構主義”與“儀式傳播”為研究視角,以“社會認同”為研究目標,結合當前社會轉型期的時代語境,運用儀式研究、政治傳播學、文化研究等跨學科理論,深入研究電視節慶的話語生產、儀式化傳播與大眾認同問題。首先、文章進行了電視儀式傳播的思想史梳理,科學界定了電視節慶、儀式傳播與文化認同的內在關系。其次、關注特定歷史時期的電視節慶出場及其中國化經驗,本文以1958年以來具體的電視節慶文本為依托,更著眼于80年代以來的主要電視節慶,分析電視節慶傳播的組織模式與儀式形式。再次,從學理層面分析電視節慶儀式的工作原理、功能與作用機制,包括儀式情感在無意識認同中的重要作用。復次、采用點面結合的方式,研究電視節慶儀式傳播的目標、途徑與方法,即電視節慶欲達成何種認同、何種共同體,分析現有的電視話語、敘事框架與文化策略。最后、電視節慶認同的實際效果研究:分析電視節慶影響力不足、差異性認同的內外因素,并進行突圍的可能性分析。

陳文敏 ·新聞傳播 ·26.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日县| 开鲁县| 呼和浩特市| 宜宾市| 望城县| 同江市| 安顺市| 奉贤区| 巴楚县| 建阳市| 万山特区| 长武县| 广灵县| 嘉鱼县| 漳州市| 许昌市| 东方市| 托克托县| 淳安县| 兴化市| 山阴县| 博野县| 鸡东县| 定西市| 衡东县| 长岛县| 蕉岭县| 呼和浩特市| 长兴县| 策勒县| 济南市| 石嘴山市| 西贡区| 方正县| 美姑县| 临洮县| 唐山市| 宿迁市| 嫩江县| 石屏县|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