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分新聞傳播學理論、新聞史、報刊法制史及新聞法制史四個板塊,力圖在“史學”觀照下研究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有關問題,是作者十多年思考和探索的結晶。作者對知識傳播學、華文世界傳播倫理、臺灣地區新聞事業起源時間、中國報刊法制史研究、中國新聞史階段劃分新標準、中國少數民族新聞史研究趨向、中國古代新聞法制起源時間、孫中山對《民國暫行報律》之態度及中國新聞法制近代化嬗變等提出“一家之說”,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倪延年 ·新聞傳播 ·22.4萬字
蘇聯、俄羅斯聯邦均為多民族國家,在民族人口結構上與我國有較多的相似性,我國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也深受蘇聯的影響。本書是作者20多年來對蘇聯、俄羅斯民族問題研究的集成,既有對具體民族人口、語言狀況的介紹,也有對相關理論、政策的探討。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實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蘇聯時期的民族政策,本書對這些政策出臺的背景、內容、實施情況及產生的影響等均有較為詳盡的論述,可為我國的民族理論、制度和政策提供參考。
何俊芳 ·民族學 ·22.6萬字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講,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熟人社會”成為人們描述中國鄉村社會性質的經典理論模型。然而,當前中國鄉村社會性質已經發生了顯著變遷,亟須多維度揭示、深描、解釋這種變遷,并從理論上進行提煉、概括。本書以“從熟人社會到半熟人社會”這一判斷為總綱,構建了一個綜合性的“社會—結構—文化—價值”的分析框架,并從風土民俗、階層分化、人際關系、價值觀念、鄉村治理五個方面分20個專題深入探討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變遷。
陳柏峰 ·社會學 ·30.3萬字
《人性理解論》是英國經驗論哲學的代表作。洛克對真理的執著、以事實為據、對情感持疑以及他的忍耐力都在這部著作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在書中,洛克提出了第一性的質與第二性的質、簡單觀念與復雜觀念的學說,論述了知識的本性、形成、等級和范圍等問題。
約翰·洛克(John Locke) ·語言文字 ·28.4萬字
《肯定性咨詢法》是對性與性別少數(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進行肯定性心理咨詢的指導用書,適合心理咨詢師作為職業工具書,也適合其它心理學專業人士與愛好者學習。《肯定性咨詢法》提出的肯定性咨詢法,是在去污名的基礎上,幫助性與性別少數者自我悅納,并且處理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的指導書。對下面這些針對性與性別少數咨詢中常遇到的問題逐章深入展開,詳細論述:自我認同咨詢、出柜咨詢、伴侶關系咨詢、伴侶暴力咨詢、職業咨詢、性咨詢、物質濫用咨詢、形婚咨詢、同妻同夫現象咨詢,等等。
方剛 楊志紅 ·社會學 ·27萬字
兩漢是經學昌明與極盛時代,因此探討漢代經學與其他學術門類包括文學的關系,漸漸成為交叉研究的熱點。本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了經學與文論的關系:第一,在前經學時代和漢代的比較視野中論析漢代經學與文論的文化場域和話語規則。第二,論述文論空間里的漢代經學書寫,探討“五經”文本在漢代授受、流傳、整理、研究活動中所包孕的文學思想。第三,分析經學視野中的漢代文論敘述,即依經立義圣化言說方式和意義建構方式下的漢代騷評、史論和賦論。第四,以《毛詩序》之尊廢的學術演進和《詩大序》之風喻與詩教傳統為例,闡述漢代經學與文論的賡續影響。最后,揭示漢代經學與文論的意義生成規則——依經立義在中國當代文論建設中的方法論意義。
張金梅 ·語言文字 ·29.2萬字
為了完整體現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實踐,針對年輕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全面收集梁啟超給兒女的書信、家庭講學文錄、自述和對親人的懷念等,精心編校,書前有詳細的前言、導讀,每篇書信、文章均有背景介紹,并對所涉人物、難懂詞語加以注釋。
梁啟超著 彭樹欣選評 ·教育 ·22.9萬字
本書包括的19篇論文,是從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召開的“國家治理理論與問題研討會”60多篇參會論文中遴選出來的,反映了國內研究國家治理問題的主要方面,如國家治理的基本理論、國家治理與依法治國、國家治理與經濟政治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國家治理與反腐敗、國家治理的研究方法等。文中大多采用“問題導向”方式研究國家治理能力,通過分析改革開放實踐中廣受關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此表明如何在某個方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閱讀本書,有助于了解當前國內研究國家治理問題的總體狀況。
張明澍 田改偉 陳海瑩 ·社科總論 ·22.3萬字
本書主要探究了在清末民初這一中國社會由傳統向近代轉型的歷史時期,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闡釋了職業教育與實業教育的關系、職業教育思想的演變及其與職業教育體系的初步形成,歸納總結中國近代職業教育的特點、功能及其在晚清社會的地位。同時,對中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對于我們進一步研究中國近代以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推動當代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吳國榮 ·教育 ·25.2萬字
隨著各高校逐步放開專業碩士的招生名額并加大培養力度,越來越多的考生加入管理類及經濟類聯考大軍。以管理類聯考考生為例,用“多得一分,干掉萬人”來形容其考試的嚴峻程度一點也不夸張,而寫作(包括論證有效性分析及論說文題型)在300分的初試總分中占到了65分的分值,又由于其主觀性很強,所以是考生的一大痛點。目前已有的參考書籍多從理論的角度進行闡述,考生在實踐中無從下手,本書主要針對管理類及經濟類聯考綜合考試中的寫作科目進行備考指導,從寫作的大綱基本要求,到每一種文體的行文思路、行文的基本技巧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多種方法都是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首次對外發表的,以期實實在在地幫助考生在寫作過程中既保證質量和深度,又保證速度。
張乃心編著 社科賽斯教育集團主編 ·語言文字 ·20.1萬字
本書以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分配標準為切入點,將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分配中的角色厘定為三類:作為標準制訂者的政府角色;作為資助和補償者的政府角色;作為供給者的政府角色,基本能夠對政府角色進行系統地分析。
杜瑞軍 ·教育 ·22.9萬字
該書按國資委要求制作。本書收錄了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國資委青年理論研究會開展的2014年讀書心得征文比賽特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文章。這些文章圍繞所讀書目,結合青年自身工作和生活實際,暢敘感想。文章內容豐富,主題鮮明,貼近時代,資料翔實,具有積極的啟迪思路、開闊視野、評品作品、共同提高的作用和價值。
國資委青年理論學習研究會 國資委直屬機關團委 ·教育 ·30.8萬字
本書是專門譯介國外歐亞內陸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刊物,目的是通過精通各類外語的專業譯者的努力,為國內相關學者提供國際學術界在該領域所發表的重要文獻和最新成果。本輯為第四輯,收錄的譯文有《南俄的辛梅里安人和斯基泰人(公元前7—前5世紀)》、《匈奴源流考》、《古代的城市和草原:從日德蘇遺址看古代塞人和烏孫的定居生活及農業》、《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石槨:一件新發現的入華粟特人葬具?》、《東回鶻帝國摩尼教史新開展》、《王汗的訴狀:記錄成吉思汗崛起故事的最早可復原性蒙古史料》等。
余太山 李錦繡主編 ·語言文字 ·21.3萬字
《城市史研究》創刊于1988年,是目前國內唯一的城市史研究專業刊物,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2012年中國城市史研究會會成立后,正式成為該會會刊。作為城市史研究的品牌和陣地,《城市史研究》已經得到國內外同行學界的廣泛認可,在各大圖書館和高校研究基地均有收錄,刊物文章多次被轉載和引用,2012年被收錄入中國期刊網,并在人大復印資料《歷史文摘》專題轉載。
張利民 ·社會學 ·21.2萬字
教師專業成長力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積極勢頭與專業潛能,是導致教師專業發展現象的一切內在力量合成,是透過教師專業發展表象去思考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新視角。優秀教育家的成長不單單是專業知能的量增,更是其內在專業成長力的迸發與飆升,教師專業成長力理論無疑能夠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體制“深改”與機制創新提供一枚全新的理論基石。本書從教師專業成長力的原點概念分析入手,堅持理論研究與案例研究兼顧、系統分析與焦點探討并行、政策研究與課程支持共進的原則,緊密聯系免費師范生專業成長力培育實踐,對教師專業成長力的培育路徑、課程建設與實踐經驗等問題進行了有理有據、有聲有色的探討。本書無疑是一部視野開闊、觀點新穎、視角獨特的教師教育研究力作,必將為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注入一股清新的理論氣息。
龍寶新 ·教育 ·23.3萬字
書稿以李紹明為個案的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史研究,最主要的分析對象是李紹明的口述訪談材料以及他的學術作品。文章雖涉及人物的人生歷程,但卻不是人物傳記研究,因而不涉及對人物的是非功過作價值判斷。嚴格說來,這項研究毋寧是“對一位人類學家進行的人類學研究”(theanthropologyofananthropologist)。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分析這位新中國培養出來民族研究者的學術人生,去理解具有“人類學中國特色”的20世紀50、60年代中期的民族學或者民族研究形成的過程、特征、得失及其影響。
伍婷婷 ·民族學 ·22.8萬字
本書共分兩個部分,上卷是陜西分社簡史,依照國家重大歷史時期和分社發展的不同階段,按時間先后或專題進行敘述,上限由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后紅中社西安分社成立寫起,下限至2016年12月,時間跨度為80年。80年來,新華人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繼往開來,奮勇向前。下卷為“作品集萃”收入陜西分社多年來采訪的新聞作品近200篇,作品記錄了陜西省各個歷史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變化,以及科研成果和建設成就等。
李勇 邊江 ·社科總論 ·27.2萬字
本書為社科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的一本,作者研究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現實問題,通過本書可以了解中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深刻變化及其在社會學方面的研究與成果。
陸學藝 ·社會學 ·34.1萬字
本書是一項基礎性的研究,旨在闡明10-13世紀特定的民族、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下陸上絲綢之路貿易史的演變過程。盛唐之后陸上絲綢之路的演變狀況是中外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客觀地再現這段歷史可以彌補絲綢之路研究史上的薄弱環節,其在學術上的意義和價值是十分重要的。本書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歸納與整理,將以宋朝、西夏、遼等政權與西方的交往分為幾個研究板塊,以貿易線路、貿易方式、貿易主體等內容為研究線索,在勾勒出10—13世紀陸上絲綢之路基本狀況的同時,力圖在整體上把握絲綢之路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研究呈現出系統性和完整性。
楊蕤 ·民族學 ·24.8萬字
本教材是北京市精品教材。以國際化的視野,充分考慮了當代政務、商務管理活動的發展情況,以及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辦公自動化、無紙化環境下的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活動的特點,內容涵蓋文件寫作的新特點和新要求,使教材內容凸現時代特色和學科前言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認真細致地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文和文件寫作活動典型案例,并對其進行立體化的全面剖析點評,展現其優缺點,以便學生理解和課后深入自主學習。教材針對每一章節精心設計實訓項目,通過文件寫作活動現實中的情景再現以及典型案例設計來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以有效提高學生公務文件寫作的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該書聯合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共同編寫,不僅可作為高校教材,而且可作為公務人員培訓教材使用,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楊霞 ·語言文字 ·3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