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日本著名漢學家、“最后的碩學”白川靜先生代表作之一,深入解讀漢字體系及文化系統(tǒng),揭示漢字的文化意涵。日本著名漢學家白川靜,通過對甲骨文、金文資料的縝密分析,建立了完整的漢字體系及漢學文化系統(tǒng),在文字研究領域影響巨大。全書按照神話、詛咒、戰(zhàn)爭、宗教、歌舞等主題,系統(tǒng)解讀漢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學功力,深度追蹤古人的思想觀念,生動描繪漢字的誕生過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價值。
(日)白川靜 ·語言文字 ·13.6萬字
本書專門為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量身打造,選取了述職報告和企劃文案這兩個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最常用、最需要的文種,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職報告和企劃文案文種的行文結構、寫作流程及寫作要求;介紹了如何巧妙安排結構,如何規(guī)范用詞,如何言簡意賅行文等方法;并選配了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一線中的大量實用規(guī)范例文,內容翔實而具體,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指導價值。
張保忠 ·語言文字 ·14.7萬字
《裸猿》50周年紀念版,以動物學家的眼光,剖析人類的動物性。現存的猴類和猿類共有193種,其中的192種全身長毛,唯一例外的物種是一種全身裸露的猿類,即人類。莫利斯把人類稱為“裸猿”,作為動物來研究,從起源、性行為、育兒、探索與游戲、爭斗、覓食與進食、梳理與安撫等方面探討了人類的生物行為。面對這些基本的問題,裸猿的反應是什么?他的反應與猴類和猿類的反應有何異同之處?他在哪方面有獨特之處?他的奇特之處與他的演化過程有何關系?我們的基因不僅影響我們眼睛的顏色,以及我們的解剖特征,而且在決定行為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每一種動物都從行為模式的繼承中獲益;沒有理由認為,人會有所不同。
(英)德斯蒙德·莫利斯 ·人類學 ·13.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小學數學學習的特點、中學數學學習的特點、初中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初中物理學習的特點、初中生學習物理的方法、初中化學學習的特點、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高中生學習數學的方法、高中物理學習的特點、高中生學習物理的方法、高中化學學習的特點等內容。
李澤國編著 ·教育 ·11.7萬字
《格調:社會等級與生活品味》等級是什么?為什么約翰·肯尼迪在電視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時一臉吃驚地沖他的朋友說:“這家伙一點沒檔次?”等級是刻意忽視也無法否認的現實存在,不僅體現在容貌、衣著、職業(yè)、住房、餐桌舉止、休閑方式、談吐上,也不僅僅是有多少錢或者能掙多少錢。等級是一系列細微事物的組合,很難說清楚,但正是這些細微的品質確立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評判等級的標準絕非只有財富一項,風范、品味和認知水平同樣重要。作者通過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觀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機智幽默的文筆,將美國社會中的社會等級現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對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細致入微的對比,引人發(fā)笑又富于啟發(fā)性。書中對美國社會的諸多描述無不折射出當下中國的眾生百態(tài),因此本書也可作為觀察中國社會的一面明鏡。《惡俗:或現代文明的種種愚蠢》廣告惡俗?追隨名流惡俗?帶手機參加聚會也惡俗?到底什么是惡俗?惡俗與糟糕有何區(qū)別?跟愚蠢又有什么關系?如本書所說,惡俗就是弄虛作假、裝腔作勢卻恬不知恥;是餐館、酒店、電影、電視、大學等各個領域充斥著的虛偽、俗艷和無知;是以丑為美、以假為真、以淺薄為深刻、以愚昧為智慧。本書延續(xù)了《格調》的毒舌寫法,通過無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現出現代文明社會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商業(yè)欺詐時代最大的特點——惡俗,并剖析了惡俗的本質、根源和未來,尖銳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雖然極盡嘲諷之能事,作者之意卻不在于諷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喚醒大眾、反省大眾文化,本書因此稱得上是一部警世諍言。
(美)保羅·福塞爾 ·社會學 ·24.7萬字
在本書中,你可以學到準備演講和發(fā)表演講的一些基本要素,還可以學習如何搜集和組織演講所需的信息;如何在演講開始5分鐘內吸引住聽眾;如何在演講中加入一些實例、趣聞軼事、數據以及如何做類比,以令你的演講更有意義;如何勸說聽眾接受你的觀點;如何利用身體語言深化演講效果。你還將學到,何時以及如何利用幽默的力量;該怎樣結束演講,并確保聽眾能記住你所闡明的觀點并行動起來。
卡耐基 ·語言文字 ·16.6萬字
時光在筆尖一經雕琢,便能卸下沉重的憂傷,留一樹芳華無論多么洶涌的不安和飄搖,流進指尖,均可化為涓涓細流我們都可能有隱秘的憂郁、傷痛、焦灼、黑暗與困惑,或許不足為外人道,只是在或云淡風輕、或悲喜交集的心境中,聚成內傷,灼蝕著我們的心靈乃至人生,成為禁錮我們的困境。也許我們不能妙筆生花,也許我們筆頭的文字略顯滯澀,也許我們的故事沒有那么曲折離奇,或許我們寫下的,也只是寥寥數行字,但是表達性寫作依然是一種表達自我最為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從以往的痛苦和創(chuàng)傷中獲得療愈;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理解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失敗和挫折;養(yǎng)成更好的習慣;找到新的人生動力;過上更加自信、平衡和健康的生活……可以說,寫作是交流,是自我發(fā)現,是創(chuàng)造、是靈性溝通和自我表達!書寫,亦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享有的自由,是一種永恒的人生修養(yǎng)。內心渴望的成長與蛻變,就在流淌的文字里。《寫作即療愈》就像一個充滿激勵的向導,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指引你獲得新生。
(英)埃利森·凡倫 ·語言文字 ·11.6萬字
本書作者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常常被漢字最初的美麗形態(tài)所打動而深感震撼。這本書從個人的視角精選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語,詳細講解了每一個詞語的來源,講解了與此詞語有關的古代社會的生活形態(tài)、日常禮儀和文化常識,帶領讀者回到歷史現場,尋找中國文化的根。
許暉 ·語言文字 ·13.4萬字
本書的很大特點是有實例有論述,不因有論無證而無操作性,也不因有證無論而沒有內涵。從理論上,講述了演講與口才的重要性、提高技巧的途徑和方法;在實踐上,指導讀者如何進行各種類型演講前的準備工作,如何掌控聽眾的情緒,如何處理現場的突發(fā)狀況,如何在日常、職場、情場、商場中游刃有余,說好難說的話等。同時還以生動具體的事例向讀者展示了同陌生人、上司、客戶、朋友和愛人的溝通藝術,以及在求職面試、求人辦事、談判調解、宴會應酬等場合的說話藝術。本書融知識性、趣味性、理論性和實用性于一體,是一本的演講與口才方面的專業(yè)書籍,既可以給這方面的愛好者提供借鑒,也可以給專業(yè)人員提供參考,尤其是開設語言課程的院校的學生,更值得一讀。
達夫 ·社科總論 ·28.2萬字
為什么工作中有一些人比其他人做得更好?這個簡單的問題幾乎困擾著每一個職場中人。現在,在經過5年對5000名管理者和員工的研究,伯克利大學管理學教授莫滕·T.漢森有了答案。他總結了“七大卓越工作法”,任何一個希望最大化收獲時間紅利和績效的人都可以應用。盡可能做減法,只做必要的加法,然后沉迷其中重新設計工作,顛覆現狀刻意練習,循環(huán)反饋讓激情和使命感發(fā)揮指數效應事實勝于雄辯,成為有說服力的強者開會的目的就是辯論,如果是分享或者發(fā)布消息,應該選擇發(fā)郵件打破封閉,合理協作
(美)莫滕·T.漢森 ·社科總論 ·14.9萬字
中小學生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要從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yǎng)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良好習慣。
李勇編著 ·教育 ·6.2萬字
本書是專門為西班牙語剛入門或基礎較弱、急于開口說西班牙語的讀者量身定制的一本實用西班牙語速成工具書,能幫助他們輕輕松松快速掌握簡單西班牙語。全書分為四大部分,將日常必需單詞、日常生活用語、情景應急口語全部覆蓋,第四部分附錄對西班牙國情、節(jié)日、習俗和美食做了介紹。這是一本即翻即用型的便攜工具書,是赴西班牙語國家學習、生活、工作、旅游和購物的好幫手。
云心叢書主編 肖云逸本書主編 ·語言文字 ·4.5萬字
傳統(tǒng)社會對現代社會來說意味著什么?是充滿沖突與混亂的蠻夷之地,還是盡享田園生活的世外桃源?但無論如何它離我們并不遙遠,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傳統(tǒng)部族社會的社會實踐要比現代國家社會更久遠,它在如何組織一個人類社會的問題上,已經進行了成千上萬次自然的實驗。普利策獎得主賈雷德?戴蒙德在新書《昨日之前的世界》中就一探傳統(tǒng)社會的生活方式能為現代社會帶來哪些啟示。在新幾內亞部落生活了近50年的戴蒙德通過對部落社會生存環(huán)境、生活習俗、行事方式的觀察、記錄來剖析人類社會的演進,這本書就是他多年研究的結晶。戴蒙德在書中再次展現了他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從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生理學、營養(yǎng)學和演化生物學等角度剖析區(qū)域劃分、戰(zhàn)爭沖突、人際關系、養(yǎng)育孩子、對待老人、應對危機、宗教信仰、語言習得、健康膳食這9個方面,全面、生動地展現了傳統(tǒng)社會最核心的生活方式。這9個代表傳統(tǒng)社會的小切面也同樣主宰著今日世界,因此,值得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參考和借鑒。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現代人往往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人際關系疏遠、社會分配不公、憤世情緒高漲、社會沖突不斷、身體亞健康、盲目崇拜流行文化等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桎梏,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該回顧人類祖先的原始生活方式,追溯那些曾經幫助人類完善自我、建立文明與有序社會的良好根基,而這就是“昨日之前的世界”。相信每個想要關心人類社會演變歷史和未來趨勢的讀者都不會錯過《昨日之前的世界》。
(美)戴蒙德 ·社會學 ·28萬字
★醫(yī)文本相通,名醫(yī)解名著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特邀嘉賓,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客座教授羅大倫博士繼暢銷書《道德經說什么》之后,又一溫故知新系列佳作。★從積極心理、健康、國學三方面深度解讀現在,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莫名焦慮,卻對《弟子規(guī)》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屑一顧,誤以為是在培養(yǎng)孩子奴性,殊不知,《弟子規(guī)》是一本成就孩子一生積極心理的奠基石。為什么有人會對《弟子規(guī)》的教育理念產生誤會呢?因為前人詰屈聱牙的解讀,更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好多人打小都不知道何為真正的規(guī)矩,也不明白守規(guī)矩對自己的好處。所以,成年后為人父母,也在自覺不自覺地培養(yǎng)不懂規(guī)矩,將來活得同自己一樣價值觀混亂,成不了大器的孩子。《弟子規(guī)說什么》從積極心理、健康、國學三方面深度解析讓家長和孩子讀《弟子規(guī)》的好處。不僅讓孩子懂規(guī)矩,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也讓家長知道好好做父母、做夫妻、做子女的智慧。現代人生活、工作的不如意、身心的失常,幾乎全是從性情失調而來,這根源于少兒時期的教育紕漏,如不懂規(guī)矩,各種心態(tài)、性格培養(yǎng)的不成熟。本書通過逐字逐句解讀《弟子規(guī)》,用貼近生活的實例告訴您,在規(guī)矩里的自由,可能因保護而完整;如果放任自由,則可能會帶來傷害。
羅大倫 ·語言文字 ·10.9萬字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于時間管理的書,更是一本告訴我們如何生活的書。本書告訴你一種張弛有度、不焦慮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你到底在忙什么?為什么只有你在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多到不停加班的管理人員;既想兼顧工作又想為帶娃而奮斗不止的職場媽媽;工作與生活沒有界限的自由職業(yè)者;公司員工越來越多但業(yè)績越來越差的發(fā)愁的創(chuàng)業(yè)者。本書通過對社會高效率現狀,和自身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的分析,告訴我們行之有效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讓你能夠更好地兼顧生活和工作,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日)知琳 ·社科總論 ·7.6萬字
《社會的惡與善》是一部談論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短文合集,全書分四輯,主要是結合中外歷史的事例和典故議論社會文化現狀。文字輕松,話鋒犀利,有時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作者的溫潤平和。各篇的思路和行文風格大體一致,作者嘗試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談論現實問題,希望能借此幫助人們更加清楚看到社會的惡與善,但是決不希望人們因為看見和感觸到惡變得心情沮喪和悲觀。
彭小瑜 ·社科總論 ·18萬字
自20世紀50年代以降,尤其是70年代以來,“信任”研究成為社會科學領域中的重要議題。在不少文明社會本身均走向現代化的前提下,許多學者不約而同地發(fā)現了研究信任問題的重要性,而中國社會在現代化的道路中也出現了信任方面的種種問題。如何理解“信任”的含義,不同學科的學者給出了各式各樣的定義和分類,但很難達成共識。《中國人的社會信任》一書源于作者從自身多年研究的“關系”議題而衍生的思考。此書在其所建立的“關系向度理論”基礎上,對中國人社會信任的發(fā)生與運行軌跡進行了理論性的、歷史性的和現實性的探索。
翟學偉 ·社會學 ·24.5萬字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寧先生用傳統(tǒng)學問訓詁解讀中國烹飪飲食文化,從飲食名稱、烹飪原料與調料、烹調方法、炊食器具講到文化傳統(tǒng),看漢語的博大精深如何詮釋中華美食豐富多彩、源遠流長,看“絕學”訓詁如何“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走出書房方寸之地,走進市井人間煙火。
王寧 ·語言文字 ·5.3萬字
本書為教師教育“課證融合”教材叢書之一。本系列叢書在現有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全面、有機地融入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內容,并輔助以互聯網+技術。本書將傳統(tǒng)的“教育基礎”課程固有的知識框架結合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內容,進行整合重組,從“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學校的產生與發(fā)展“教育與社會發(fā)展”“教育與人的發(fā)展”“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德育”“中學教師”“班級管理”10個方面進行知識介紹。每章設置“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導引”“章節(jié)正文”“本章小結”“知識結構”,并配上相應的習題和模擬試題。本書的內容除了保證課程體系的完整、科學、合理外,同時作為教師資格考試的備考教材,方便學生學習、掌握考試內容,了解考試特色。
傅建明 ·教育 ·28.4萬字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第2版)》全面闡述了一套系統(tǒng)的養(yǎng)成教育方法,是作者經過八年的養(yǎng)成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的一個總結和理論提升,同時注意到讀者的需求,行文盡量通俗易懂。因此,《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第2版)》既是教師和父母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助手,也是學生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幫手。《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第2版)》經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的審定,被列為全國養(yǎng)成教育實驗學校(幼兒園)的通用教程。《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第2版)》由兩篇組成:上篇主要介紹養(yǎng)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內容以及習慣培養(yǎng)方案;下篇側重介紹與學生當前學習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習習慣,突出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在校學習的習慣以及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內容詳實、豐富,兼具理論性、可讀性及可操作性。
林格 ·教育 ·33.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