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運即是人運,大國方有大民。從新華社記者到著名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的腳步丈量了中國的每一寸山河,合作對象囊括了各個行業的風云人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歷萬端事,閱萬般人。《大國大民》正是脫胎于這段獨特的人生閱歷,每至一地,從歷史文化溯源,從身邊人物觀察切入,最終落腳于區域的未來發展。一部寫透中國人國民性格的力作,一部幫助理解中國歷史文化、風俗人情的閱世之書。
王志綱 ·民族學 ·22.2萬字
為什么我們不愛了?直擊當下情感關系病癥的社會學名著!這似乎是一個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時代,無論男女都可以自行定義自己的愛情樣貌,隨意選擇交往的對象。但更多的選擇,并沒有為人們帶來更高的情感滿意度。愛的前景正變得愈發不確定,經歷分手和離婚的人也仍然經歷著心碎……這既是一部關于“心碎”的歷史記錄,也是一部批判資本主義和消費文化的學術扛鼎之作。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思潛心二十年研究,結合社會學、心理學、哲學等相關理論資源,從大量文學作品、社交軟件、影視、訪談和咨詢中抽取出豐富的案例,為我們展現出現代社會如何影響了人們的情感結構和關系。
(法)伊娃·易洛思 ·社會學 ·23.8萬字
用經濟學視角解釋社會進化,用風險與博弈重新理解人類文明。一部具有宏大視野和學術突破性的著作。迷信、婚姻、家庭、宗族、商業、金融……為何生產率不能完全解釋文明進化邏輯?如何衡量文明是進步還是倒退?如何正確理解我們當下面臨的一些社會現象?……生產率和風險應對力是判斷人類進步的兩個關鍵維度,前者解決正常情況下的生活,而后者決定非常條件下的生存。在《文明的邏輯》一書中,作者以“人類與風險的博弈”歷程為線索,使用數據量化分析和文獻研究分析,通過人們所熟悉的創新、商業、金融等現象與歷史,用翔實的數據與資料分析探討文明演進背后的內在邏輯,創新性地提出衡量文明的新標尺——“風險應對力”(即應對風險的能力),以此來幫助我們更完整地解讀人類文明化進程,為認識、發展人類社會文明提供獨特視角。
陳志武 ·社會學 ·47萬字
本書論證現代民主的起源,品評馬基雅維利、霍布斯、洛克、盧梭等啟蒙思想家的意圖及其得失,考察當代美國心智與德國思想之間的聯系,批判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盛行的虛無主義及文化相對主義,揭示出民主政治之下高等教育的危機。
(美)艾倫·布盧姆 ·社會學 ·29.8萬字
《北大社科經典講座(套裝共3冊)》精心遴選了北大名師的經典作品,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編校成書,目前已有《北大國學講座》《北大歷史講座》《北大哲學講座》三本。《北大社科經典講座(套裝共3冊)》所選文章,皆為名師名作,如胡適、朱自清、梁啟超、張蔭麟、章太炎、辜鴻銘、蔡元培、聞一多、王國維等大師關于國學、歷史、哲學的精妙論道。北京大學百年傳承,中華文脈千載積淀,一卷在握,了解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國學常識。
胡適等 ·作品集 ·43.6萬字
《曾文正公家書》是晚清一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影響大、流傳廣的作品。首現于1879年,由李瀚章編撰、李鴻章校勘,由傳忠書局刊刻傳世,本書即以此為藍本,并把《曾國藩家訓》融其中去,針對原書中有疑問、錯漏之處予以校正,另外還汲取了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內容更精粹。另外,為了讓讀者方便閱讀,對曾國藩的思想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本書按照曾國藩一生重要的四個時期行了分卷:在京為官時期、鎮壓太平天國時期、鎮壓捻軍時期和辦理天津教案時期。與此同時,本書還附有吃宣統本的《曾國藩日記》,與《曾文正公家書》相呼應。
(清)曾國藩 (清)李瀚章 ·作品集 ·31.8萬字
如何培養成功心理?如何美化嗓音?如何使用態勢語?如何進行專題演講?如何掌握即興演講的技巧?如何提高論辯水平?如何進行求職面談?如何領會主持的藝術?該書用深入淺出的理論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回答了這些問題,告訴您如何通過訓練成為一個口才好的人。此次修訂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
孫海燕 劉伯奎 ·語言文字 ·30.6萬字
本書向讀者一一介紹什么是新聞精品,新聞精品是如何抓問題的,是怎樣進行訪問、觀察和調查研究的,是怎樣求新的;新聞精品的標題、導語、背景、結尾是怎樣寫就的;新聞精品的語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選擇和運用的;新聞精品是怎樣采寫典型報道、人物通訊、經濟新聞、會議新聞、批評報道的;新聞精品是怎樣進行長期積累和精心修改出來的,等等。《新聞精品是這樣采寫成的》第一版2009年出版以后,受到了讀者的歡迎與厚愛。近十年間,作者在繼續探索新聞精品形成的規律、特點過程中寫就了26篇文章,共計約10萬字,經整理補充進書中,并刪去原書中不夠精練的部分文章。
劉保全 ·新聞傳播 ·38.4萬字
入選中國教育報2016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入選中國教育新聞網“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只要掌握技巧,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權威媒體重磅推薦本書整理歸納出一套實用的教學手冊,清晰易懂又容易上手,能幫助新手教師更快進入狀況,快速提升教學效果;幫助老教師直達教育本質,沉淀教學精華;幫助學生發揮潛力,在未來擁有更多機會。全書在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教學案例中,為教師提供了62個操作簡便、高效實用的教學技巧,每章末均附有切實可行的培訓練習,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和反思他們的教學行為,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專注學習,發揮最大潛力。
(美)道格·萊莫夫 ·教育 ·24.3萬字
基礎篇以問答形式,闡述公文寫作中面臨的一般性問題,如寫作前的知識準備,寫作中對語言文字的運用、格式的規范,寫作后的修改潤色等等。同時,對常用公文如講話稿、調研文章、決策部署性文件、工作總結等的寫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進行專題分析。
謝亦森 ·語言文字 ·20.7萬字
世界著名未來學大師、未來學奠基人阿爾文·托夫勒在其奠定聲名之作《未來的沖擊》中指出,無論個人、組織或國家都會因變革太快而超載,成為未來沖擊的受害者。托夫勒大膽且反潮流地指出核心家庭將逐步破裂,一次性消費社會的興起,并預言逐漸實現的教育改革。發達國家今日所面臨的危機,乃是過去盲目地單向發展科技所致。倘若我們能借鑒其中,計劃性地全面發展和諧社會,不僅可以減少西方國家過去遭遇的危機,而且可以克服未來的沖擊。倘若能掌握問題的癥結,明智地控制變革速度和過程,我們便會轉危為安,化險為夷。我們不僅能夠生存下去,還能安身立命于變革的浪潮之上,重新掌握未來的命運。
(美)阿爾文·托夫勒 ·社會學 ·23.4萬字
《美德的起源》是對人類最基本的本能——互助與信任所做的細致研究。如果真如達爾文所說,進化實行的是嚴格的適者生存原則,那么人類為什么還要相互協作,形成復雜的有機社會?本書對人類信任與美德進行了饒有趣味的研究,并向我們展示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成果——個體私欲與互助并非絕不相容。實際上,人類的合作本能或許就是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私行為的一部分進化來的。互助協作能讓我們自己和他人都從中受益。正如作者所說:“社會之所以能夠運作,并不是人類有意使然,而是因為它是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人類秉性。確切地說,它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英)里德利 ·人類學 ·21.1萬字
在如今這個年代,成為精英意味著什么?卷學歷,刷簡歷,從事光鮮的工作,以拼命加班為榮,精心擇偶以培育優秀的下一代……“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這句話足以概括精英社會的現狀。努力就會成功嗎?也許。但歷經萬難成為人上人后,頂層的生活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安逸。昂貴的教育投入和工作所帶來的人格異化與時間饑荒,是成為精英必須付出的代價。在本書中,耶魯大學教授丹尼爾·馬科維茨從精英身份出發,揭露了20世紀中葉以來優績主義給美國帶來的階層分化與結構失衡。美國生活的一條公理是:一個人的優勢或成就理應來自個人的能力和努力,而非世襲的地位和身份。但恰恰是這種主導社會的優績主義教條(而非對其的偏離),打造了新的特權的集中和傳遞機制。馬科維茨運用海量數據揭示了優績主義的內部機制和后果:中產階層的工作崗位邊緣化,收入停滯,與勞工階層逐漸趨同;精英則通過壟斷教育資源和高薪職位積累大量的財富,同時自身陷入競爭和內卷的困境。這是一個社會流動口徑收窄、結構趨于病態的局面,一個對所有人都無益的陷阱。作者呼吁,美國應該降低教育的競爭激烈程度,讓中等技能的勞動力重新回到經濟生產的中心。
(美)丹尼爾·馬科維茨 ·社會學 ·39.6萬字
本書根據我國英語專業大學生所處的漢語語言和文化環境,針對他們英語學習中出現的重要問題,提出一種較新的英語學習理論和方法--利用漢英對比學習英語。本書系統闡述了這種方法的依據、思路、具體步驟及需注意的問題,并對英語學習所涉及的各個層面的漢英對比進行了較詳細的論述。本書的宗旨是幫助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樹立漢英對比意識,熟悉漢英對比知識,掌握漢英轉換規律,最終達到克服漢式英語、掌握地道英語、提高準確表達英語能力的目的。本書采用師生對話的形式,體現了師生平等討論的親切氛圍,使理論問題的闡釋深入淺出,易于為本科學生所接受。
張培成 ·語言文字 ·31.9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項目,主要內容是從學校生活主體的兒童的視角關注學校管理應該如何改進與創新,并結合項目實施的經驗,給與學校管理如何改進與創新以實際的指導,可與已出版的《愛生學校與學校管理》成為姊妹篇。
毛亞慶主編 ·教育 ·28.1萬字
別出一格的人類學著作,堪比一部杰出的小說。一部極具革命性的“貧窮文化”自白書,曾入選《時代周刊》“近十年最佳圖書”,引發“墨西哥史上最為激烈的一次公共辯論”。《桑切斯的孩子們》講述了墨西哥城一個貧困家庭的故事,目的是向讀者們呈現,在經歷社會和經濟巨變的拉美大城市中心區的貧民窟,住在一居室的出租屋里長大成人到底是怎樣一番景象。奧斯卡·劉易斯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讓讀者對一個普通家庭進行更深層次的查看,每一個家庭成員會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講述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這種多人自傳體的方法也易于減少調查者的偏見,并同時為讀者帶來情感上的滿足和理解。因為人類學家在直接和受訪對象接觸時能夠體會到這樣的滿足和理解,可在充斥了專業術語的人類學專著中卻很少傳遞出來。自1961年初版以來,《桑切斯的孩子們》被公認為深情而直白地講述了貧窮所帶來的極大不公。瑪格麗特·米德說它“是對人類學的一次杰出貢獻——并將永遠如此”;路易斯·布努埃爾說,制作出如此忠實于這部原著的電影將是他職業的“頂峰”;菲爾德·卡斯特羅說它“具有革命性”,“價值超過五萬份政治傳單”。
(美)奧斯卡·劉易斯 ·社會學 ·41.2萬字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講全,此套書通過邏輯、寫作、修辭、文化等多個方面,帶領青少年進入中華文化的廣大天地,初步了解中華文化的點點滴滴,在編撰過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使人們在輕松愉悅中閱讀!
謝普主編 ·語言文字 ·41.3萬字
《基因傳》罕見地完整講述了基因理論的起源、發展和未來,按照時間順序和故事情節展開,是一部反映基因發展史的傳記。《基因傳》也是一部科學家們在探究基因奧秘的過程中攻堅克難的故事,像偵探小說一樣,以科學家們不斷遇到的新問題為線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淺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論的脈絡,又真實記錄了科學家們的合作與斗爭、成功與失敗。《基因傳》也講述了基因理論被政治歪曲利用導致的歷史災難和教訓,以及基因技術與制度、文化、倫理、道德的沖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糾葛,有歷史進退,《基因傳》是一部有溫度的、敘事高超的科普通識讀物。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無限接近生命的真相,當我們能夠掌控和改造人類基因時,“人類”的概念也許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后人類時代正在來臨。《基因傳》所講的故事,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基因傳》出版后,迅速高居亞馬遜榜單,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華盛頓郵報》《西雅圖時報》年度好書。
(美)悉達多·穆克吉 ·人類學 ·36.9萬字
順應當今社會熱點:人口問題,人口創新、人口與經濟、國家創新能力、教育等問題的關系。本書將詳細分析人口如何影響創新力,而科技創新能力又將決定國家的經濟、軍事和政治的能力。本書的基本的框架可以用以下的模型來描述:人口數量*人口質量*(內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創新力==>國家競爭力。本書詳細分析人口規模效應,分析老齡化如何影響整個社會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討論城市化對于創新的影響。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會如何影響創新力?對吸引創新型人才會有多大優勢?通過這個框架模型,解答中國經濟現狀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提出未來針對中國的人口政策預測和建議,其中包括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議。
梁建章 ·社會學 ·23萬字
錢穎一是“文革”后第一屆大學生,畢業于清華大學。2006年,在美國留學和任教25年后,他回到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至今10年。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錢穎一總是與中國改革同行,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當改革大幕初啟,他遠渡重洋,探尋現代化之道,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學者;當改革如火如荼,他頻繁回國講學,為改革建言獻策;當中國呼喚更多杰出人才時,他放棄國外一流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回國投身教育事業。《大學的改革》是錢穎一過去10年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擔任院長,過去15年在中國教育領域不懈耕耘的實錄。
錢穎一 ·教育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