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與集團下屬公司五洲傳媒合作的中英文版圖書,在以前出版的《名家講唐詩》的文本寄出上,新增圖片近80幅,重新編輯排版,新增了葉嘉瑩先生的文章《唐詩的源流》一篇,為國內外對唐詩有興趣和喜愛研讀唐詩的讀者,提供一個精良的圖文并茂的唐詩選本。所選都是唐詩研究名家,質量上乘。
《文史知識》編輯部 ·文學評論 ·7.4萬字
本套書系的特點是全景展現,縱橫捭闔,內容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語言通俗,明白曉暢,圖文并茂,形象直觀,古風古韻,格調高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欣賞性、知識性和延伸性,能夠讓廣大讀者全面觸摸和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中華兒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創造未來中國特色的先進民族文化。
韓喻編著 ·文學評論 ·7.1萬字
本書主要從中西比較詩學的視角,對20世紀以來英美漢學家的漢詩英譯文本作了點面結合的研究,探討了漢學家的漢詩英譯同他們的文化身份、審美主體性、翻譯認知能力、重構能力和解釋能力之間的關系。職業漢學家、翻譯家大都注重翻譯的忠實性,把翻譯作為文學分析的一種手段,為文學研究服務。詩人翻譯家則更注重漢詩譯文的文學風味,因此,翻譯呈現較大的變異性,有時近乎創作。兩類翻譯家的翻譯批評也不能依據同一標準,要考慮各自的翻譯目的和翻譯特征。總結他們的翻譯思想、策略、傳播和接受,對中國文學“走出去”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魏家海 ·文學評論 ·18萬字
西方文藝思潮和流派名目繁多,興衰更迭,文藝理論著作層出不窮,幾乎每個時代都出現過影響深遠的文藝理論家。既為文藝理論家,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指導及至主宰著當時的文壇。此書既不是論文也不是小說,而是一部藝術作品。一塊小瑪德萊娜蛋糕,牽引出絲絲縷縷、連綿不絕的無意識回憶,然后筆鋒一轉,尖銳犀利。作者強烈抨擊權威批評家圣伯夫批評方法的機械和錯誤,及因此造成的對當年法國文壇所有文學天才的輕視與誤讀。全書既有抒情的敘述,又有理性的思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映照。書中有近半篇幅筆調與《追憶逝水年華》相似或呼應,是作者思想精華的濃縮,為后來的文本主義和結構主義批評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法)普魯斯特 ·文學評論 ·17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由八大山人的“涉事”概念談起,從多個方面探討八大山人的精神理路和繪畫哲學。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3萬字
一把經典名著的入門之鑰,一場現代婚姻家庭的反思之旅!本書是作者對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讀書心得和個人闡釋。作者圍繞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一名句出發,按原著的情節順序梳理了書中各個家庭的關系,分析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結合諸多學者的評論,對托爾斯泰在本書中展現的婚姻觀、家庭觀、貴族觀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力圖跳出傳統的解讀視角,從家庭社會學的角度對這一經典文本做出新的闡釋。
林鵠 ·文學評論 ·9萬字
《允許愛情消失》是一本文學研究和賞析類作品集,通過《包法利夫人》《巴黎圣母院》《傲慢與偏見》等十多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為案例,探討這個時代應有的愛情觀。有人戀愛腦,幻想“霸道總裁愛上我”;有人卑微忍讓,無條件去愛對方;有人委曲求全,“低到塵埃里去”。這樣的單向關系,造就了愛情中的痛苦折磨。杜素娟以簡·愛、愛瑪、斯佳麗等文學史上經典角色為載體,探討了這個時代的愛情觀。愛情不是必需和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尺碼,這個時代的女性不能跪著愛一個人。面對愛情,可以允許它消失,這樣才能保持邊界和底線。
杜素娟 ·文學評論 ·14.2萬字
本書依照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游戲“飛花令”的行令規則,精心選取了70余位詩人的106首含有“湖”字的經典古詩詞,每首詩詞后均配有相應的注釋、簡析、背景和名家點評,帶領讀者在書香墨海之間開啟一場唯美動人的詩詞文化之旅。本書編排合理,圖文并茂,是一本融知識性、審美性、文化性于一爐的大眾類文化讀物。
素心落雪編著 ·文學評論 ·8.9萬字
本書“休閑”特色突出,內容豐富,視角獨特,文風輕快,語言優美。所選唐詩以人生內容為線索,分為“游山玩水”“吟風弄月”“琴棋書畫”“飲酒品茶”等十四類,多為表現詩人曠達樂觀、高逸清遠、怡情遣興、消愁滌煩等生活情趣之作。鑒賞文字則重在玩味作品中最重要的意蘊,并結合當今社會生活現象,以今人的情感和生活經歷,去體驗、揣測古人的創作情境,使讀者在相對輕松的閱讀氛圍中獲得某些人生啟示和“休閑”閱讀的快感與享受。
李敬一主編 ·文學評論 ·5萬字
本書系林庚先生于1936至1937年在國立北平師范大學講授新文學課程的授課講義,原是著名學者羅根澤教授的舊藏,近年才被發現整理而為世人所知。講義是對當時剛剛逝去的新文學的“現場”總結,簡約而完整地記錄了抗戰之前新文學的發展樣貌,堪稱中國新文學二十年的即時反思錄。這部完成于八十年前的講義,也凸顯了林庚先生作為一位文學研究者和現代詩人的雙重視角,提供了一系列原生態的文學圖景,洋溢著彌足珍貴的新鮮氣息和元氣淋漓的現場感。
酉堂 ·文學評論 ·6.9萬字
近代著名詩人學者俞陛云為家中孩童授課所寫的啟蒙讀物,觀點獨特,品評精到。
俞陛云 ·文學評論 ·9.9萬字
聞一多先生一生,歷經詩人、學者、斗士三個階段,最后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詩篇。聞一多創作的詩篇,發展了屈原、杜甫創作中愛國主義傳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以及社會批判的性質。本書選取了聞一多先生關于詩歌的論述,以幫助我們了解動蕩年代中文人的思想歷程。有人評價聞一多的詩,是他的藝術主張的實踐。他的大多數詩作,猶如一張張重彩的油畫。他不僅喜用濃重的筆觸描繪形象,渲染氣氛,尤擅于在大膽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中變幻種種不同的情調色彩,再配上和諧的音節、整飭的詩句這些優美的藝術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詩成為一幅完整的藝術品。但有時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樸與自然美的光華。可以說,聞一多的詩開創了格律體的新詩流派,影響了不少后起的詩人。
聞一多 ·文學評論 ·6.4萬字
本書是一部名家賞析先秦文學經典著作的文學普及讀物,詳細解讀了先秦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及經典作品,包括諸子散文、《詩經》、《論語》、《戰國策》、《山海經》等,以及莊子、孟子、屈原、宋玉、李斯及其作品等,作者均為專力于文學研究與欣賞的學術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吳小如、王富仁、褚斌杰、陳貽煒、張叢林、張永鑫、李時人、金啟華、劉毓慶等。所輯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響力,曾得到廣泛好評的優秀賞析文章,被賞析文章,亦為公認的名篇,引導讀者從更寬泛的背景、更專業的角度欣賞文學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賞先秦文學的普及讀物。
吳小如等 ·文學評論 ·16.1萬字
《題寫名勝》是商偉“重讀唐詩”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學術講座的基礎上整理寫作而成,從詩歌內部進入批評分析,注重文本細讀,不落古典文學研究的窠臼,集中體現了作者融通中西、多年沉淀的見解和學識,既能著眼于具體個案,探索重建中國古典詩學的可能,也能從耳熟能詳的唐詩作品入手,闡發新意,給廣大喜愛唐詩的普通讀者帶來啟發。
商偉 ·文學評論 ·9.2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辟混沌”“轉動靜”“抹煙霞”“弄惡墨”等方面去感受石濤繪畫中超出文人畫規范的“躁”氣及其內在邏輯。
朱良志 ·文學評論 ·2.9萬字
本書稿主要研究目標是通過兩岸文學語言比較深入認識大陸、臺灣文學語言發展各自的特點,同時通過對漢語文學語言的兩個主要支脈的研究,深入認識中國文學語言發展的整體特點,從這個角度出發,本項目分出了三個板塊:首先是大陸與臺灣個體文學語言比較研究,這個部分從小說、詩歌、散文三個方面對兩岸文學語言的發展做了較深入的比較。
張衛中 ·文學評論 ·16.8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十九世紀英國文人的詞語焦慮與道德重構研究》的結項成果。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正經歷著“現代化”過程,經歷著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面對前所未有的變革,文人在思考道德時,意識到了彼此之間在理念、概念和詞語上的分歧并不斷論爭,導致了思想和話語層面眾聲喧嘩的狀態。他們對詞語的無序狀態可能造成的危害深感不安。這種焦慮不僅出現在用詞語思考和寫作的時候,還出現在對詞語本身進行反思的時候。本書分析了這種“詞語焦慮”的表現和原因,通過對關鍵詞語和代表人物的個案研究,還原道德思考的社會史和思想史語境,指出文人重構意義體系的嘗試也是轉型時期抵制種種焦慮并重構道德的手段,反思現代化過程中倫理建構和文化調整的困境與出路。
喬修峰 ·文學評論 ·17.6萬字
白話文興起時,經典白話文名家,諸如胡適、朱光潛、朱自清等人,無不有深厚的古文基礎,故其文字簡明曉暢,白而有味。古文基礎對提高文字表現水平的作用,在這些名家身上,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本小書就是想展示一下古文的魅力及其對提高寫作水平的不可忽視的作用,期待更多的讀者認識、了解古文的價值。《絕妙好文——文言名篇講析》擬與此前出版的《絕妙好詩》相配,是一本古文鑒賞普及讀物。
孫靜 ·文學評論 ·11.9萬字
《紅樓夢》,是成書于清代乾隆年間的一部章回體古典長篇小說,曾用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首。本書是針對《紅樓夢》一書中,主要人物在小說創作中的剖析。
李海維 龐敬合編著 ·文學評論 ·11.7萬字
《走進大文豪的家》從一些廣受歡迎的作家的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作家周圍的事物包括房屋對他們寫作的影響。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隱居在英格蘭西南部時的住所,伊夫林·沃晚期作品《舊地重游》中的原型——伍斯特郡的鄉間別墅,莎士比亞童年時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小鎮的木頭小屋,還有激發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靈感的東薩塞克斯郡內的小花園。通過探索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建筑,了解那些鮮活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英)尼克·錢納 ·文學評論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