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以組織、發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匯編、新資料或特藏文獻等)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蹤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前沿狀況、反思學術史經驗、前瞻未來動向。本書是第一輯,分為“十年前瞻”高峰論壇、特稿、專題:《古本戲曲叢刊》與戲曲文獻研究、特約訪談、新著序跋、前沿思考、會議綜述七個專題。
劉躍進 ·文學評論 ·16.5萬字
書以漫談的隨筆形式,分析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各種問題,包括《幸與不幸》《門第傲人》《六朝情結》《魏晉風度》《人貴有自知之明》《雜覽和雜學》《理法與才氣》《勝者王侯敗者賊》《正途和異路》《船到碼頭車到站》《何吝之有》《好名之累》《金錢、才藝和門第》《全在綱常上做工夫》等篇,非評點而有評點的趣味,非考證而有考證的深度,非史學而有史學的嚴肅,不拘一格,拒絕程式,縱橫捭闔,涉筆成趣,如戲曲之有打諢,武術之有醉拳,書法之有狂草。一卷在手,使人忘懷得失,陶醉其中。
張國風 ·文學評論 ·12.1萬字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屬于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水滸傳》問世后,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水滸中的眾多人物,也受到歷代人們的月旦臧否。本書是作者多年思考、研究的結晶。全書以隨筆漫話的形式,分天罡篇、地煞篇、諧趣篇和泊外篇四部分,對《水滸傳》人物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李劍冰 ·文學評論 ·18.6萬字
本書是對于文學批評基本原則的整體的系統的思考。本書分為上編、中編、下編三部分。上編,為文學批評要論,對文學批評的重要問題簡要論述,作為對文學批評的基本看法,是文學批評原則討論的基礎。中編,為文學批評原則總論:對什么是文學批評原則,文學原則與文學批評原則的關系,文學批評原則的歷史形成,文學批評原則的意義與特點,體系與構成等方面,在總體上加以論述。下編,為文學批評原則分論:對文學批評的三十六條具體原則如公正原則、尊重原則、善意原則、整體原則、修辭原則等,展開論述,便于讀者的具體認識和靈活運用。
姚楠 ·文學評論 ·27.9萬字
該書通過分析金圣嘆對通俗小說的評點,既分析了金圣嘆評點本身的獨特社會和文化背景與特征,也分析了金圣嘆的評點對于明清時期通俗小說經典化的重要意義。本書內容主要分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章從地域文化的視域研究金圣嘆所處的特定文化語境,即他所面對的各種文化資源、社會需求、流行的價值觀念、占主導地位的思維方式等等,力圖準確地把握其小說評點話語系統的產生、存在及其意義。第二章主要研究金圣嘆小說評點的形式批評,即金圣嘆對于小說敘事理論的建構。第三章著重探討了金圣嘆小說評點的政治批評。第四章著重研究了金圣嘆小說評點的文化意義,將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貫通起來,以整合以上的論述。
吳子林 ·文學評論 ·28.3萬字
這是一本古典愛國詩詞的鑒賞集。本書依照時代先后與文體特征,主要分為“先秦詩歌”“漢魏六朝詩歌”“隋唐詩歌”“宋詩”“宋詞”“元明清詩歌”六部分,每部分皆選編當時最有代表性的愛國詩歌。就時代而言,又以盛唐、南宋與晚清這三個時代所選詩歌最多。愛國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三千年來的愛國傳統一脈相承,其對于今天的讀者依然很有教育意義。
陳旭編著 ·文學評論 ·10.9萬字
李之儀因《卜算子》(“君住長江頭”)而鳴世,他是蘇軾文人集團的一員。曾因入蘇軾幕府而罷官,又因為范純仁作遺表、行狀,被逮入獄。晚年謫居當涂。李之儀一生輾轉南北,游歷豐富,曾融入元祐詩歌創作的洪流,與蘇軾文人集團的諸君相唱和應答。晚年定居當涂,以蘇軾門人的身份受到青年學子的仰慕。該書以翔實的史料,闡述了北宋文學家李之儀的生平及與蘇軾、秦觀等人的交游情況,論述了李之儀的學術思想、文學思想,對其樂府詩、古體詩、律詩和絕句的藝術特點和影響置于北宋詩風的大背景下做了細致的鑒賞與分析,既見出時代風氣,又闡釋其個人特色,突出他在田園詩、詠史詩等方面獨開風氣的特色。對李之儀的詩論,以其詩、信札、題跋等有關論述為基礎,結合宋代詩話的記錄和李之儀詩作本身的特色,進行了全面論述。李之儀在《跋吳思道小詞》中提出了詞“自有一種風格”的看法,表現了堅持詞的特質的詞學思想。他的詞作,該書考辯史實,涵詠其藝術特色,做了深入分析。
韓華 ·文學評論 ·12萬字
美國公眾的良心,永遠的知識偶像桑塔格著名批評文集。當代文藝批評的經典之作,文藝青年引經據典的寶藏之書。本書是桑塔格最著名的批評文集之一,收錄了作家1972至1980年間發表的最重要的批評文字,凡7篇。作家在書中懷念古德曼,談論阿爾托的“殘酷戲劇”,分析卡內蒂的宗教性,論述巴特的審美意識,品味本雅明的惆悵詩意,縱論里芬斯塔爾和西貝爾貝格的電影。文集標題(書名)取自書中一個同名篇目,源自星相學,照該篇傳主本雅明的說法,土星是“一顆充滿迂回曲折、耽擱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氣質”來描述以本雅明為代表的這類思想家的精神風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還深入評論阿爾托、巴特、卡內蒂等她本人引為榜樣和同道的思想家、藝術家的作品、鮮明地描畫出他們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對他人的評論由是亦成為她本人的一種精神自傳。
(美)蘇珊·桑塔格 ·文學評論 ·12.5萬字
“用事”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常見藝術手法,詩人通過引述過往之“故事”,與詩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語義類比,委婉傳達自己的心志,形成典雅、含蓄的藝術魅力。大量古代詩學著作對用事的定義、地位、規則和接受闡釋等問題作了長期探討,形成了豐富的理論資源。本書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和闡釋,對古代詩學中語焉不詳、模糊含混的用事諸概念進行了明晰辨正,初步清理、重構出古代詩學用事觀念的體系,凸顯它在中國古典詩學和美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進而嘗試探索中國詩學一些基本規律和重要傳統,并為理解賞析杜甫、李商隱、蘇軾和黃庭堅等古代詩歌名家的用事藝術提供理論借鑒。
馬強才 ·文學評論 ·25.4萬字
本書為初中生閱讀輔導類書。以經典名著為閱讀材料,通過填空、閱讀理解、寫文配圖等形式,讓學生加深對經典名著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鍛煉寫作和表達能力。內文配有插圖,精致活潑,能夠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
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 ·文學評論 ·3.1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中國文學發展歷史、民族與民間文學、香港與臺灣文學、神話與傳說、詩歌與文賦、散曲與曲詞、小說與散文、寓言與小品、筆記與游記、楹聯與碑銘等內容,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知識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中國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蕭楓主編 ·文學評論 ·15.5萬字
本書是武漢大學教授吳根友在對清代著名文人畫家鄭板橋的人生與作品進行研究后創作的文化隨筆。全書共分為九章,分別從鄭板橋的生平、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士人理想及對后世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而富有創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現了鄭板橋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對文學、藝術的卓越追求,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士人文化與士人風骨的繼承與創新,能為后人了解、研究鄭板橋提供有益的參考。
吳根友 ·文學評論 ·14.4萬字
《異鄉人的國度》精選了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M.庫切寫于1986至1999年間的26篇文學評論,是作者的首部文學評論集。庫切開篇便提出“何為經典?”之問,并在艾略特、巴赫和赫伯特的作品與觀點中尋找答案。他接下去就笛福、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8、19世紀文學大師,以及里爾克、卡夫卡、穆齊爾等現代主義德語作家進行深入討論。同時,還剖析了博爾赫斯、布羅茨基、戈迪默、奧茲、拉什迪、萊辛等20世紀文學巨匠。庫切的文學評論相較其他評論更具歷史感。
(南非)J.M.庫切 ·文學評論 ·24萬字
該成果以《文心雕龍》對先秦兩漢作家、作品、文體、審美范疇所做的批評為研究對象,細致梳理和爬梳了《文心雕龍》的相關論點,并結合先秦兩漢的文學、文體實踐進行考索和辨析,選題精當,視角獨特,有一定創新意義。成果以專題形式匯集了《文心雕龍》對每一問題的論述,稽考細密,勾稽全面,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有所推進。
高林廣 ·文學評論 ·31萬字
本書以1972年至1977年公開發表的小說為整理、研究對象,強調整理小說篇目、校對發表時間及版本、考察作者身份、劃分小說題材等基礎工作的重要性,主張依靠第一手材料接近文學現場、考察歷史細節,從而將對七十年代文學的研究引向“微觀”研究。全書分上、下編:上編對七十年代文學的研究意義與方法進行討論,依據大量史料細述關于七十年代小說的“故事”,試圖繪制七十年代文學的地形圖;下篇對七十年代的文學期刊、小說篇目進行了整理、匯編和說明,以期為其他相關研究提供資料支持。
李雪 ·文學評論 ·17.6萬字
美國猶太作家善于從表現空間規范的性別、族裔、階級、倫理等審視自身存在或民族的空間生存狀況,他們將自身的空間體驗和猶太民族的空間變遷以小說敘事的形式參與到小說主人公空間身份的建構之中,揭示了猶太主人公在異族空間條件下從個體走向主體之成長的復雜與艱辛。本書主要借用梅洛-龐蒂的身體空間理論、列裴伏爾“空間三一”理論以及福柯的空間權力理論探討美國猶太成長小說中猶太主人公在美國社會空間關系中從個體走向主體的空間生成過程和生成機制。
寧云中 ·文學評論 ·6.2萬字
《新詩講義》為廢名抗戰前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所開“現代文藝”課的講稿,有油印本,題為“新詩講義”,后由黃雨提供所藏付印,易題“談新詩”。包括對《嘗試集》《揚鞭集》,以及冰心、郭沫若、沈尹默等人的現代新詩的賞析等。要講現代文藝,就應該先從新詩講起,首先就是光榮的《嘗試集》。即是說從新文藝創作本身上考察,不是注重新文學運動怎么起來的。廢名的詩具有散文化傾向,往往是興筆所致,揮灑自如,行乎當行,止乎當止。同時,廢名的作品又與其禪學思想相關,不同時期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也是因其禪學思想轉變的影響。
廢名 ·文學評論 ·6萬字
本書由葉嘉瑩先生親自參與、指導,與安易女士共同撰著。全書將王國維詞按發表時間的次序排列,即:甲稿的61首、乙稿的43首、《觀堂集林》之《長短句》中新增加的3首、《觀堂集林》之《苕華詞》中新增加的8首,共115首。每首詞均有葉嘉瑩先生細致講評。另外,開列了王國維詞各種版本附錄于書后。還將69家作者的86種有關王國維詞的文章或專著,以發表時間為先后次序,并列表附于書后,以供讀者參考。
(加)葉嘉瑩等編著 ·文學評論 ·38萬字
本書收錄了吳趼人點評過和編輯過的作品,考慮到吳趼人評點過的作品很難見到,同時為了幫助讀解吳趼人的評點,本書全部保留了原文,校以《新小說》和《月月小說》所載,并加以新式標點。這些作品包括偵探小說《毒蛇圈》,二十三回;《新庵譯屑》九十題九十四篇譯作;彈詞小說《賈鳧西鼓詞》;寫情小說《情中情》,五章,未完;《新庵諧譯初編》一、二卷,卷一收錄《一千零一夜》《漁者》兩篇,卷二收《貓鼠成親》《狼羊復仇》等十五篇。
(清)吳趼人 ·文學評論 ·21.7萬字
《讀與被讀》是首都師范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俄羅斯文學權威學者劉文飛解讀評論世界文學經典名著的全新學術隨筆集。本書論及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喬伊斯、川端康成、納博科夫等十一位世界文學大家及其代表作。作者基于對經典文本的精研細讀和對作家生平的查究梳理,每篇文章提煉一個焦點并圍繞它展開剖析講評,或鉆研人物形象,或探討文學屬性,或談論思想、生存等嚴肅話題,或從建筑、顏色等細節解構經典,十一個主題生動、新異、豐富、深刻,縱橫開合,蔚為大觀,是世界文學愛好者的思想盛宴。
劉文飛 ·文學評論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