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錢鍾書研究文庫”叢書之一?!妒Z》系錢鍾書于1932年陰歷除夕與陳衍(石遺)的一次談話記述。內容為對當時一些文苑翹楚、詩壇名流的文品、人品、性情、愛好的直言不諱的評騭,也不乏對這些學者、文人道德的臧否鑒衡。由于各種原因,直到20世紀末才得以影印面世。因為全篇錢先生用文言寫下,加上時隔多年,當時的文壇翹楚、詩界健將對于當下的一般讀者來講,已十分陌生。為此,香港作家林行止建議劉衍文教授寫寫《石語》,于是有了本書稿。
劉衍文 ·文學評論 ·17.2萬字
中古文學中詩歌與歷史的關系十分微妙、錯綜復雜。詩、史互見的情況較為普遍,詩歌中常常出現歷史敘述或歷史典故,復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被高度壓縮到語言精練的詩歌中去,比如詠史詩和懷古詩;同時,歷史和敘事文學中不時引詩、賦詩。這些詩歌在敘事文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功能,豐富了敘事方法和手段。例如,《史記》《漢書》《世說新語》《本事詩》中均征引了為數可觀的詩歌。另外,詩歌、歷史二者水乳交融,有時彼此依賴,很難分開,增加了中國文化的厚重感。比如,杜甫的詩歌記載了當時的歷史,可以詩證史,以詩補史之失載。鑒于詩歌和歷史之間的重要互動關系,本書邀請中外學者就中古文學中的詩與史展開論述,寫作論文。
張月 陳引馳 ·文學評論 ·19萬字
有趣又好讀的詩詞入門讀本。在故事中與風雅詩意重逢,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孩子的審美,用唐詩宋詞奠定一生的國學根基。這是一本寫給青少年的詩詞經典課外讀物,輯錄了上古神話傳說、名人典故、寓言故事等,讓小讀者在了解詩詞中常見的典故外,充分理解詩人的所思所想,體會詩詞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內核和時代精神,感受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郁海彤 ·文學評論 ·12.9萬字
本書是自由撰稿人劉朝飛寫的一部關于《山海經》的文化隨筆集。本書關注《山海經》尤其是《山經》部分的名物問題,重點是這部多談怪物之作中的平實內容,將經典中的神奇之物和生活中的常見之物聯系起來,參考《莊子》等道家文獻及其他古典文學作品,挖掘《山海經》中名物的文化意義和審美內涵。分析了中國本土博物學與西方舶來博物學、日本“妖怪學”的關聯與差異,提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博物學的觀點。
劉朝飛 ·文學評論 ·7.6萬字
司湯達經典戲劇課,解讀莎士比亞戲劇和拉辛悲劇。讀懂拉辛和莎士比亞,是了解歐洲文學的基石,王道乾經典譯本,備受王小波推崇,絕版多年之后,再次出版。《拉辛與莎士比亞》是一八二三年與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對學院古典主義論戰的兩本小冊子的合集,是司湯達的重要理論著作,也是法國現實主義文獻之一。莎士比亞與拉辛分別作為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代表,象征了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美學觀點與封建貴族舊藝術的對立。司湯達在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現實主義的藝術原則,為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發展開辟了道路。本書還增收了司湯達《旅人札記》(選)、《意大利繪畫史》導言、《阿爾芒斯》前言,以及司湯達一部未完成小說《呂西安·勒萬》的序言等。
(法)司湯達 ·文學評論 ·15.5萬字
全書三十多篇文章,由堯舜禹講至清末,體例以時間為序。錢穆以“史”及“人”的標準衡量文學,在講稿中針對具體朝代和文學流變,提出許多新創見,并對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些重大分歧及誤解作出了考證和解釋。師從錢穆多年的葉龍,把60年前的課堂筆記加以整理,搜遺補漏并加上注釋,編成本書。
葉龍 ·文學評論 ·12.4萬字
這是一本古典詠懷詩詞的鑒賞集。本書所選詩歌表現出詩人對實踐意義、生命價值、個人境遇的深切感慨,力求以此窺探出其對自我最真實的認識和定位。這些詩歌正面刻畫了詩人的心懷,呈現了詩人極高的藝術才華,正是這樣豐富而優秀的創作,證明了心靈世界也是值得深入刻畫的角落,細致地陳述隱秘的內心也可感動讀者之心,同樣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
呂文秀編著 ·文學評論 ·11.2萬字
《語文雜記》針對許多常見的問題,以隨筆形式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國古代有講究用典的傳統,但現代人對于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將無同”是什么意思?“莫須有”指的是什么?我們常說的。一不作,二不休”意思是“不作不休”嗎?為什么還要安上個“一”和“二”呢?我們日常生活司空見慣了的一些說法是否就是正確的?報刊上經常能夠見到的“情況基本屬實”的說法對嗎?口語表達與書面語有什么不同?文學和語言有什么樣的關系……雖然每篇札記一般只有幾百字,但涉及面廣,包括語法、語義、修辭、正誤等方面。呂叔湘先生在自序稱“其中有些篇是僅僅起了個頭,要深入下去還有大文章可做”。本次出版的《語文雜記》,還收入呂叔湘先生的另一部“小書”——《未晚齋語文漫談》(1991)。書中的文章,最初是為《中國語文》雜志所寫,共計29篇。這些文章亦同《語文雜記》中的文章一樣,海闊天空,無拘無束,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將二者置于一書,想必會得到讀者的首肯吧。
呂叔湘 ·文學評論 ·10.6萬字
古語說得好:“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中國歷史上,曾經涌現出無數著名辯才,他們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而“一言可以興邦”。這些杰出的雄辯家,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話?;仡櫲祟惿鐣l展的歷史,就會發現,答辯在社會發展和人的自身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為了向廣大讀者提供一個廣闊的雄辯天地,為了讓廣大讀者的答辯有一個質的提高,編者編了這部《賢士的答辯文書》,把歷朝歷代的杰出雄辯家的答辯文書加以歸類、篩選,精選出最優秀的文章。入選的這些答辯小文,條理清楚,論理透徹,文筆簡潔優美,讀來膾炙人口,意味深長,堪稱千古佳作。在選編過程中,編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參考了數種版本,力求做到囊括古今所有雄辯家的最佳原作。
秦榆 ·文學評論 ·19.7萬字
兩大東方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的古典文學中都有代表性的“神猴”,印度神猴是著名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中國神猴是著名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印、中神猴故事也流傳到泰國,并深受泰國百姓的喜愛和推崇。本書從民間流傳和文本流傳兩個方面入手,以兩個神猴在泰國社會文化中的影響為線索,相互交流的現狀為重點,對印度哈奴曼、泰國哈奴曼以及“中國哈奴曼”——孫悟空三者進行比較研究,以期找到他們形象演變的軌跡。
(泰)謝玉冰 ·文學評論 ·14.9萬字
《出口成章》是老舍先生在1963年編選的集子,它的副標題是“論文學語言及其他”。書中收錄了他在1955年至1963年5月之間寫成的22篇文章,其中包括書信和講稿等各種形式。這是老舍先生自編的唯一一本標明論著的集子,足見他對此書的重視。
老舍 ·文學評論 ·10.1萬字
本書為作者在近年發表的魯迅研究講稿和學術論文基礎上整理條貫而成的魯迅研究專著,較為集中地體現了作者在相關課題上的代表性成就,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和前沿性。其中關于《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祝福》《傷逝》《鑄劍》等經典作品的細讀,關于《野草》《朝花夕拾》“整本書”及魯迅文學的思想底色、經典價值、后續影響等難點問題的研究,關于課堂教學及文本細讀的理論與方法的討論等,都具有重新打開文本、激活領域、引領風氣的作用。本書的出版,將使作者在相關領域的成就更為可見,對于引領新時代魯迅文學閱讀和普及亦將產生積極影響。
張業松 ·文學評論 ·16.5萬字
巴什拉一貫將夢想和詩的意境滲透于思想中,在本書中他進一步將現象學方法引用到想象及詩學中來。他強調想象和形象的認識論價值,認為他們是開拓未來的:任何一次意識領悟都是一次意識的增長,一次光明的增長,一次心理連貫性的加強。巴什拉在研究中采用了當代精神分析的成果,然而,他的思想更接近榮格的深層心理學,為了深入探索人類的心靈,他進入到人類幽遠的童年時代,即遠在科學出現以前感性與理性合一的年代。他思考煉金術,思考古代哲學思想中鮮為人知的各個方面:比如陰陽二元性的學說,關于宇宙基本元素水、火、氣與土的物質想象。巴什拉筆下陰柔陽剛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引導我們領略魅力無窮的夢想的詩學。
(法)加斯東·巴什拉 ·文學評論 ·13萬字
《大學》是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本書則是作者以普通人的視角,對《大學》進行的解讀。作者從一位普通百姓的視角,重新注析解讀了《大學》,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講明了在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上的哲學思想,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本書的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部分,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戰國)曾參原著 劉強編著 ·文學評論 ·9萬字
一個是古代清新情詩貴公子,一個是民國浪漫愛情一哥,雖然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的出生的背景、對愛情的看法、深入骨子的浪漫、結局命運都有相似之處,但兩人也有他們獨有的個人特色。當徐志摩遇見納蘭容若會說些什么呢?他們會成為哥們還是相看兩相厭呢?本書給你講述納蘭容若和徐志摩的傳奇的一生,從他們的詩詞來解析他們的對于愛情、友情的看法和處理方式,對生活、對未來、對理想的不同態度,從徐志摩新月派詩歌和納蘭容若有鮮明特點的詞進行碰撞,來講述他們的相似之處和獨有的魅力。
曾入龍 ·文學評論 ·10.8萬字
從張悅然的“藝術情結”到黃錦樹的“青年狂想”,從林棹筆下的烏有之蛙,到張怡微、路內小說里的舊日工廠,24篇深入淺出的閱讀札記,帶我們走出文學批評的框限,在當代中文小說的多樣面貌中尋獲嶄新的驚喜。
劉欣玥 ·文學評論 ·15.2萬字
布克獎評審的閱讀書單,深入剖析200年來73部文學經典;英國學者、作家、布克獎評審約翰·薩瑟蘭及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撰稿團隊帶領我們踏上一次精彩的旅途,除了《悲慘世界》《尤利西斯》等大眾熟知的經典,還發掘了一系列在此之前不為我們所熟知的經典,是文學愛好者不可錯過的閱讀指南。是一本旅行手冊,也是一部時間機器: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作家筆下的作品既擁有地理位置,也擁有歷史上的時間位置。本書既像一本旅行手冊,可以用來規劃自己的文學之旅,也像是一部集合了同一座城市不同景象的時間機器,帶領我們穿梭于歷史長河。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典,揭開經典誕生的秘密。書中的文學景觀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風景,它們不僅僅是“故事背景”,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書所涉及的作品都是在這些地域特點基礎上產生。對于每個熱愛文學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次富含啟示的文學課。打開這本書,就像進入時光機器,你可以回到經典誕生的地方:巴爾扎克的巴黎、菲茨杰拉德的紐約、伍爾夫的倫敦、海明威的西班牙,還有奧爾罕·帕慕克的土耳其……這是一本地理學與文學的跨界之作,它獨辟蹊徑,從地域的角度重新解讀經典文本,梳理近二百年來的世界文學思潮,講述在不同文學思潮下、不同地域里,不同作家處理文學素材的差別和特點。讀者可以從中更直觀地了解作品與作者的關系,掌握世界文學的基本知識,發現經典誕生的秘密和價值。
(英)約翰·薩瑟蘭 ·文學評論 ·13.3萬字
《詩經》反映了怎樣的上古社會生活?為什么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竹林七賢”怎樣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風氣?……我們都該知道點。
王力 ·文學評論 ·17萬字
玉帝為什么派孫悟空看管蟠桃園?曾經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為什么打不過許多妖怪?唐僧第一次取到的為什么是無字之經?為什么筋斗云正好也是十萬八千里?何為云路,又何為本路?……《西游記》貌似存在著諸多謎團,但其實背后隱藏著深刻的哲理。本書并非“大話”或“戲說”,而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著重感悟《西游記》的人生意蘊,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得到啟示,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經典著作的力量。
孫衛衛 ·文學評論 ·8.4萬字
本書共分我的留言、方家留言兩大部分,主要收錄了《中國當代微型文學作品選》序、《法與情的鎖鏈》序、《高天厚土》序等文章。
高耀山 ·文學評論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