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魯迅生前,關于魯迅的研究性專著不多,李長之的《魯迅批判》是一部很有特色的魯迅研究的專著。全書除序外,共有五章,從“魯迅之思想性格與環境”的關系說起,分析了魯迅“精神進展上的幾個階段”,然后重點考察魯迅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最后歸結到“魯迅之本質”,構成一個嚴密而完整的體系。本次特別增加了上世紀后寫的關于魯迅的一些新的文章,如談魯迅的翻譯、魯迅美學思想初探、文學史家的魯迅、魯迅和嵇康等。
李長之 ·名家作品 ·19.1萬字
《日子不慌不忙,我們來日方長》本書共分為七章,精選季羨林、沈從文、老舍、朱自清、史鐵生、張曉風等名家經典隨筆散文,共同回憶我們生活中經歷過的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經歷,讓逐漸迷失在生活中的人們重新發現身邊的溫情與陽光。時光總是過的很快又很慢,讓我們一起追隨名家的腳步共同品味生活中的苦痛時刻與溫暖瞬間,找到努力奮進的力量。《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分為5個部分,40篇文章,分別從對時間流逝的坦然、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對社會現象的看法,對真實自我的表達,對人間真情的熱愛,傳遞出季羨林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季羨林等 ·名家作品 ·18.7萬字
抗戰爆發后,豐子愷離開他的精神棲息地“緣緣堂”,開始了四處躲避戰亂的日子。他先后在湖南、四川、廣西等地流浪,他稱之為“藝術的逃難”。本書收集了豐子愷1938-1939年于抗戰期間的日記,從一篇篇日記,讀者可以還原豐子愷在抗戰期間如何在流亡之中堅持藝術救國,堅持真善美的生活態度,并且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用漫畫的形式描繪國難國恥,激勵國人抗戰。隨書收錄豐子愷創作的幾十幅漫畫,向我們全面呈現戰時中國民眾的生活與精神。
豐子愷 ·名家作品 ·10.1萬字
豐子愷先生是現代著名文學家、漫畫家、翻譯家和藝術教育家。他的散文,無論是二十世紀早期的創作,還是二、三十年代及晚年的創作,都是“小中見大,弦外有余音”。豐子愷的散文題材十分開闊,有從普通小事抒發對人生的思考,寫出富有人生哲理的感悟,比如《翦網》《漸》;有體現人世間真善美的,如《大賬簿》《阿難》;有描寫童真童趣的兒童生活的,如《兒女》《從孩子得到的啟示》《華瞻的日記》。豐子愷是現代文學中的一個富礦,隨著時間推移,他作品中的藝術價值愈得到彰顯。
豐子愷 ·名家作品 ·16.2萬字
《名作欣賞》雜志創刊于1980年,以鑒賞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培養文學和藝術欣賞趣味、提升人文素養為宗旨,以發表名家賞析名著的經典之作為特色。雜志聞名于全國文化界、文學界、教育界,無數讀者說,我們是看著《名作欣賞》長大的,許多業已功成名就的學者更是說,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在《名作欣賞》上發表的。這些文章如一泓泓清泉沁入我們的心田,成為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也為許多作者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創刊三十余年來,《名作欣賞》獲得過無數榮譽,是全國唯一以鑒賞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為內容的大型期刊,曾蟬聯首屆、第二屆、第三屆政府最高獎一國家期刊獎,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叢書薈萃《名作欣賞》雜志三十余年精選篇章,將四百余篇名家所寫的賞析中外文學名著的經典文章,以古今中外為經,以文學體裁為緯,分門別類編輯成書,共十二分冊。《明清文學名作欣賞》為分冊之一。吳小如、梁歸智等所著的《明清文學名作欣賞》所輯篇目,從兩萬余篇文章中精選而出,名家行文,觀點鮮明,功底深厚,語言生動,不拘一格,有很強的閱讀性和欣賞性,值得珍藏。
吳小如 梁歸智 ·名家作品 ·16萬字
《寫作生涯回憶》是現代文化名人張恨水的自傳,主要內容有:壹兒時舊憶、我做小孩的時候、看燈有味憶兒時、舊年懷舊、家珍一聯、吹鼓手、我的三位古人先生、我家不換春聯、清明哭二弟、故鄉的小年、桃花扇、貳生活雜感、舊歲懷舊、我與丹翁、我與《晶報》、清涼古道等。
張恨水 ·名家作品 ·14萬字
本書是郭沫若憑借遠古的文獻資料和甲骨文、金文的地下發掘,通過對經史的刻苦鉆研和實物考證,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進行寫作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通過對《周易》、《詩》、《書》、甲骨文和彝銘的研究,獨辟“草徑”,確立起了全新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郭沫若 ·名家作品 ·6.9萬字
《話里有畫,王蒙說》分為“生活的藝術”“好的人際關系”“我的處世哲學”“讀書又解人”“遐思”五個篇章,精選王蒙散文談人生哲理、處世哲學、文學評論和妙語短文,將“人民藝術家”王蒙幽默的智慧經驗、思辨的世事體悟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呈現給讀者。王蒙豐富傳奇的生活體驗,立體多彩的人物性格,對人生和世界的獨到見解,對散文寫作真誠自由的理念,使每一篇作品都至真至純,至俗至雅。本書的亮點還在于創意人物水墨畫家彭長征根據王蒙著作和演講中的箴言金句,所創作的40多幅水墨漫畫;每幅作品都源于王蒙的妙語金句,文字與漫畫虛實相形,妙趣橫生。
王蒙 ·名家作品 ·8.3萬字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一直無法參透人生,而那遠大的志向又重壓著我,令我無比苦悶。”本書是日本自然主義文學先驅國木田獨步的短篇小說杰作,收錄包括《武藏野》《富岡先生》《畫的悲哀》等在內14篇作品。國木田一生只有短短三十七年,創作了幾十篇短篇小說和大量詩歌。他在世時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卻在小說集《命運》剛開始收獲大量好評時就染上了肺結核,匆匆離世。國木田的這份遺憾與理想終究難以完滿的形象也充斥在他作品之中,在風云變幻的時代,無法獲得任何的主人公只能“獨步”于山林,將自己交付于都市郊外的豐富自然之中,這反倒成就了國木田生動而獨特的風格,他的作品歷經百年,讀起來仍令人感到清新、自由,在寂寥之中傳達著率真。在一個風云變化、機遇充沛的時代,國木田被動又主動地與熱鬧的世界保持著距離,像一個失意的隱士,又像一個睿智的哲人,他面對過渡時代的心境變化在今天依然能帶來無限共鳴。
(日)國木田獨步 ·名家作品 ·12.4萬字
本書是周作人早期自選散文集,分三輯,共56篇散文。所收文章多為山水小品和隨筆,風格恬淡。其中“自己的園地”“綠洲”接近文藝批評,“茶話”則屬于雜感隨筆。“綠洲”意趣盎然,其手法為作者此后隨筆創作多所沿襲;“自己的園地”則是作者此階段文藝思想的一面鏡子,少數議論散文表達了作者對文藝問題的獨到見解。
周作人 ·名家作品 ·9.6萬字
《米開朗琪羅傳》是羅曼·羅蘭“名人三部曲”之一,創作于20世紀初,也是傅雷的經典譯作之一。米開朗琪羅擁有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強大力量。在他之前,佛羅倫薩的藝術天空是沉悶的、缺乏活力的,他的出現如疾風驟雨般吹散了籠罩其上的陰云。在他之后,米開朗琪羅的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在羅曼·羅蘭著,傅雷譯的《米開朗琪羅傳(精)/傅雷譯著小全集》中,作者高度贊揚了米開朗琪羅的藝術成就,并對其內心世界進行了剖析,從而使一個平易又超凡脫俗,且具有無與倫比藝術天賦和創造力的米開朗琪羅展現在讀者面前。
(法)羅曼·羅蘭 ·名家作品 ·6.8萬字
《又是一年芳草綠》是老舍先生的散文精選集。全書分為“處處是故園”“又是一年芳草綠”“物是人非”“神的游戲”四輯,全方位展現了老舍散文的精華。老舍作為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幽默大師、語言大師,他的散文無論寫人、寫景、寫情、寫事,感情真摯,且耐人尋味。只要看看他是怎樣描寫小動物的,怎樣描寫孩子的,怎樣滿心歡喜繪聲繪色地描繪一切他感興趣的家庭瑣碎的,你就知道他有多么熱愛生活。閱讀老舍的散文,給你人生的力量,熱愛生活的勇氣。
老舍 ·名家作品 ·9.9萬字
《雅舍小品·三集》是梁實秋“雅舍”系列作品中的一個品種。收入散文37篇,內容皆為尋常生活的際遇,如《排隊》《喜筵》《搬家》《看報》《喝茶》《飲酒》等。梁實秋隨意拈來身邊瑣事,以現實際遇起筆,又能跳出成見,得到一番獨到的見解,使人會心一笑。梁實秋的文章精致優雅、幽默有趣,自成一家,給人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其中,《燒餅油條》《懶》《饞》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本書能啟發讀者以審美的、樂觀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
梁實秋 ·名家作品 ·7.2萬字
選集收錄了老舍先生《我這一輩子》《不說謊的人》《敵與友》《民主世界》等十二篇作品,書中語言文字輕快幽默,易于讀者理解又不乏深刻,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又心生悲涼。“無幽默,不老舍。”這部選集從多方面展示了老舍先生對舊時代底層人民的關懷,揭露了當時社會現實的沉重和冷酷,引出了無數讀者對時代命運的思考。《我這一輩子》描寫了一個舊時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以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時代的大悲劇。作品文筆生動,富有濃郁的“京味”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具有極為鮮明的藝術個性,比較全面地展示了老舍在小說創作領域的藝術成就。《我這一輩子》是老舍先生創作于1937年抗戰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說,是老舍首個創作黃金時期的壓軸作品,格外具有挺拔于時代的進步氣息。
老舍 ·名家作品 ·7.8萬字
《吳伯簫散文》是《中國現當代散文典藏》之一種。《中國現當代散文典藏》是匯聚20世紀以來中國散文史上“名家、名作”、由權威編委會選定、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校訂的一套中國現當代散文“權威定本”,共約80種。該叢書主要以大學生和學者為讀者對象。每個入選作家選編一本書,每本書字數在20萬字上下,選文按照寫作時間排序,并按照內容分成類似“談讀書”“懷人”“寫景”等小輯排列。每本書前綴編委會、出版說明、導讀,內文附黑白插圖。吳伯簫是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曾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散文創作自成一格。
吳伯簫 ·名家作品 ·18.4萬字
《青青邊愁》是余光中的第六本散文集,所收幾乎為作者中年時期在香港三年的作品。海峽兩岸版本稀缺,幾近絕版。書中內容共分四輯。第一輯為抒情散文,筆風雋美,是學生寫作之典范。第二輯為小品雜文,涉獵文學、舞蹈、民謠、詩作等,文藝話題信手拈來。第三輯為文學批評,看余光中如何評價戴望舒、聞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國初期作家。第四輯五篇為書評,被評的五本書或為詩,或為小說,或為翻譯,或為英文著作。余光中青年時期第yi次去香港,時局混亂求學不成,一年后母親將他帶回臺灣。二十七年后再來香港,伴他的是妻子和四個女兒,哀哀母親,早已火化。昔日的失學青年,變成了講臺之上的大學教授,早生華發,人生如夢。從臺灣北望中原,是為鄉愁;從香港北望中原,是為邊愁。三年易逝,而文字承載的記憶永jiu地存留下來。余光中用他廣博的文筆,寫下精妙絕倫的質樸篇章,集成這部為學界和讀者深深喜愛的《青青邊愁》。
余光中 ·名家作品 ·12.9萬字
本書是“中國好書獎”獲得者肖復興的散文作品集,重點收錄入選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高考語文閱讀試題的精彩篇章。我們都想快進到夢想中完美的人生節點,要風光無限,要年少有為,要驚艷四座,要閃閃發光地登場。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段無限拉長的灰暗時光,其中的艱辛痛苦不可言說,只有悶頭努力,才能一點點接近那個光彩的自己。肖復興的文字在平凡中透著光芒,可以在沉悶低迷的生活里撕開一個口子,給精疲力竭的人一個通風的窗口,在無聊的日子里,搜集生活中藏起來的驚喜,積攢希望與力量。當我們覺得未來遙不可及時,自己也要比別人堅持得久一點。
肖復興 ·名家作品 ·12.6萬字
《靈魂的巢:馮驥才精讀》是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代表作品集,收入馮驥才散文和小說經典近40篇。馮驥才的散文筆觸細膩,自然流暢,情趣盎然,富有哲理,本書收入《花臉》《珍珠鳥》《挑山工》《快手劉》《黃山絕壁松》《捅馬蜂窩》等31篇散文佳作。馮驥才是著名的小說家。本書收錄他的8篇小說。其中包括《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泥人張》《蘇七塊》《張大力》《認牙》《黃金指》6篇經典,此外,還收入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和曾在央視《朗讀者》欄目中朗讀過的作品《老夫老妻》。
馮驥才 ·名家作品 ·9.1萬字
《經典常談》是朱自清先生在1942年為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學生寫作的一部普及讀物,八十年來廣為流傳,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門指南。在這本書中,朱自清先生以通俗流暢、深入淺出的文字,提綱挈領地解讀了《說文解字》“四書五經"、《戰國策》《史記》“諸子百家”、《楚辭》等國學典籍,博采眾長,見解精辟,持論客觀公允。
朱自清 ·名家作品 ·11.8萬字
《跟大師學寫作系列》是一套專門為青少年精心編輯的叢書,遴選了多位現代文學大師“寶庫”中適合青少年閱讀的作品,循循引導孩子在文學的海洋里遨游,在大師的精神世界里汲取養分。《春的色彩》收錄了老舍、朱自清、張恨水關于春的描寫的散文作品,包括《春風》、《春》、《大明湖之春》、《北平的春天》、《春來憶廣州》。
老舍等 ·名家作品 ·5737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