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一生一次的人間之旅,你有沒有想過理想生活的模樣?是攜一人白首浮生共度?還是孤身前行浪游天涯?我們總有某個時刻,想逃離身邊的人和事,踏上旅途,去尋找另一個自己。去和過去的自己重疊,與現實里不曾釋懷的傷痛、背叛告別;去和遠方的自己問候,前行時的疲憊迷茫、困頓焦慮得以安放;去和未知的自己相逢,發現尋尋覓覓的理想一直就在身旁。原來,你想活成的樣子,你向往的生活,以及你所愛的人,都是人間理想。
大檸 ·現當代隨筆 ·13.1萬字
本書是趙珩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首次集中筆墨,追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于東四二條時期的生活,以記敘人物為主,兼及社會見聞與北京風物,具有深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也自有一種社會風俗史的價值。全書約二十萬字,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家事,從曾祖一輩到祖父定居北京講起,回憶家中老輩親人、個人少年時光以及周圍的生活場景(隆福寺、王府井、東安市場等)。下篇主要描寫家中往來的親友、學界師友(如宋云彬、賀次君等)與形形色色的客人(如張君秋、溥佐、奚嘯伯等),展現了當時北京文化界部分中上層人物的生活側面。
趙珩 ·現當代隨筆 ·15.7萬字
本書由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親力親為自行篩選而成的自選集,也是“老頭兒生前最看重的集子”(其子女語)。書中收錄的主要是短篇小說,也包括少量詩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匯于此書,可謂全面展示了作家本人的心血之作。
汪曾祺 ·現當代隨筆 ·33.2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的學術和文化領域方面成果的結集,44篇,共25萬字,全書內容歸屬史學與文學類,落墨于“文史之間”,以深入淺出,明白曉暢為特色。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并以某一篇名作為小標題。一、“守望”:收文12篇,是關于中外史學的一些思考,而側重對西方史學的思考。但述史體例大多文學化(散文化)了,屬學術隨筆之類。二、“無花果樹下”:收文12篇,這些篇什集中反映了這一兩年作者“不務正業”,屬于跨界于散文創作而又情系學術的一些文章。三、“長相憶”:收文8篇,散文體裁,多為對士林交游往事的追憶。四、“讓克麗奧走向坊間”:收文11篇,含括近年來的書評、序文等。
張廣智 ·現當代隨筆 ·16.1萬字
茹志鵑、王安憶是當代中國文壇中鮮有的母女作家。她們在文壇具有持續且深遠的影響力。一九八三年她們應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其后又到美國東、西岸講演和旅行。沿途兩人分別記錄下各自所見所聞所想。她們筆下不單是對異域風光的描繪,更有對美國社會各種層面之“我見”;對美國華人世界特別是留學生的刻畫,及與作家和文友交誼的抒描。時移事往,書中的人事早已成為一份珍貴的歷史紀念。茹志鵑、王安憶母女訪美,路程雖然一樣,但由于彼此閱歷迥異,所生發的感想不盡相同。于今視昔,很少有一本書可以同時照見中國當代文學兩代重要作家的心路,且是通過記錄芝加哥的霓虹、沃爾瑪超市的速凍牛肉、櫥窗里的針織衫、牛仔褲等瑣碎卻貼膚貼肉的文字得來。這樣的文字無意間,也映射出彼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歷史的后見之明使得書中母女兩人視角的反差頗具深意。
茹志鵑 王安憶 ·現當代隨筆 ·24.6萬字
《再忙也要很浪漫》是一部輕松、靈性的小品文,作者游乾桂談人生、談生活,在對日常生活的反思中思考人生和生活應該怎樣過。那即是,再忙,也要很浪漫。作者思考了生活中很重要的幾個內容:工作、金錢、時間、住房、旅行。他認為:人生只有工作,是不可思議的事。工作不該只是為了錢,更大的意義在于精神生活。而對于金錢,他的態度是:該花則花,能省就省,急與不急,重要與不重要,需要或者不需要,沒有模糊空間,只因一個浪漫。
游乾桂 ·現當代隨筆 ·7.7萬字
《留白:秋水堂文化隨筆》收入了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十二篇關于文學閱讀、文化批判的文章?!渡袂分械〉穆贸蹋菍﹂喿x的象征;但丁的向導,是前輩詩人維吉爾。在《留白》里,田曉菲教授亦開啟了一場閱讀之旅:從《紅樓夢》《金瓶梅》《牡丹亭》《十日談》等古典文學,到金庸的武俠小說、艾柯的歷史小說,以及作為文本諦視的《大話西游》《弗里達》等電影作品?!读舭住返拿恳黄恼露际情喿x的產物,傳達出作者對當下活生生的社會文化和現實的關懷與思考。
田曉菲 ·現當代隨筆 ·13.4萬字
本書為文化散文隨筆集,既有作者赴明尼蘇達州工作交流中的所見所思所感,其中包括對社區大學的了解,對博覽會的欣喜,對博物館之旅的驚喜;也有對明尼蘇達州人文、地理、歷史的梳理與介紹,呈現了明尼蘇達州的部分面貌,為讀者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明尼蘇達州提供了信息。書中也不乏作者對生活及人生的感悟,在觀照異域文化后的文化反思。
王云 ·現當代隨筆 ·10.1萬字
《好嘴楊巴》是馮驥才經典小說精選集(插圖新版),包括《俗世奇人》短篇精華作品15篇以及中篇經典作品《三寸金蓮》,分為“俗世奇人”和“怪世奇談”兩個部分,以天津衛獨特的人物、世態和風俗為題材,寫俗世百態、風土人情,語言極富特色?!痘ㄏ铩肥邱T驥才先生的經典散文精選集(插圖新版),全書圍繞“用心生活”主題,收入58篇精選經典散文,《挑山工》《珍珠鳥》《花臉》等29篇入選全國不同版本語文教材。讀馮驥才先生的散文如讀教科書中的范文,其景其情其思皆能引人入勝。
馮驥才 ·現當代隨筆 ·26.3萬字
本書是一本以節氣為綱介紹草木風物及時令美食的生活美學之書。具體介紹了二十四節氣對應的草木,從植物引申到風物、美食、手藝,倡導遵從自然規律生活,遵從自然中衍生出的生活智慧。由自然風物出發挖掘相關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藝、時令雅趣,分享本真的生活方式,書寫節氣文化傳承的智慧與美好。
殷若衿 ·現當代隨筆 ·8萬字
眾所周知朱自清散文寫得出色,尤其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他多描寫個人及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間的人倫之情,具有濃厚的人情味,以寫景為主的抒情小品文、論說文和游記的藝術成就也很高。朱自清一生寫了120余篇散文,本書選取了40篇文章并按寫作年代加以編排,不僅著眼于其前期作品,還把視野延伸到其中后期作品,這樣就能對朱自清散文的藝術個性,以及他在中國現代散文史的地位,有一個大致準確的定位。讓大家了解朱自清散文藝術風格前后期的變化。若讀者通過本書能夠引發出對朱自清人與文的興趣,而去通覽他的其他作品,那么,編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朱自清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本書作者以一個造紙科技工作者的身份,介紹自己學習、研究“造紙學”的經歷,包括60余年的工作心得、體會和感悟。全書分為:我學造紙、我愛讀書、我喜畫畫、我攢資料、我上講臺、我做研究、我寫文章、我搞收藏、我看書單、我作檢討、我當編輯、我取筆名、我坐書齋、我很平常、我與宣紙共十五個部分。此外,還有三個附錄及一篇跋文。本書的讀者對象:造紙及相關專業(印刷、包裝、商務等)院校的師生,企業的年輕職工,旅游部門的人員等。
劉仁慶 ·現當代隨筆 ·13.3萬字
本書由作者新近寫就的散文結集而成。涉及文學、歷史、人物、個人游歷、早年回憶、社會諸象等眾多方面,按內容分為四輯。既有《“一九四九”三棱鏡》等通透的文藝評論,又有《韓寒游臺灣》等老辣的世情“微言”;既有《眷村與眷村文化》等這樣深沉的個人記憶,又有如《宗教與人生》等淳凈的宗教感懷。
王鼎鈞 ·現當代隨筆 ·15.6萬字
《徒·途》旨在傳達出對于8090后年輕人旅行與生活的某種意義,盼與青年人共享之,而其中作者入藏的種種經歷與感悟也希望有某種寓意體現出來。旅途在別處,心情也掛在他鄉,無論足跡有多遠,感受有多深,當歲月將當初旅途的興奮和新鮮逐漸冷卻,再回首便只剩淡淡的唏噓。路途中所有遇見過的人和事,最終都落格到身邊人,從此不再跟旅途有關,而僅僅是跟“愛”有關。
町原 ·現當代隨筆 ·9.8萬字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者處在不同境遇里的人,對人生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如同我們看到的這幅地圖,在那些事業有成人的眼中是一個地球村。在許多年輕人的心中,是一個有待去探尋的神秘世界。而對于在甘南卓尼縣一三岔路口我遇到的那位老太太來說,恐怕就不會有什么想法了。曾經處在同一屋檐下苦樂與共的人們,當地球繞著太陽公轉了若干圈之后,有人志得意滿、飛黃騰達,有人卻依然不得不為一日三餐而勞思。
董瑞祥 ·現當代隨筆 ·17.8萬字
本書通過幽默有趣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把技術開發、程序員求職、項目管理、創業思路、軟件行業商業運作、職業轉型、自我修養等各個方面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在開心地讀故事的同時,還能學習到很多實際的技術知識和職場知識。本書可供即將踏入IT行業的大學生、身在囧途中的程序員以及IT管理者閱讀。
沈逸 ·現當代隨筆 ·14萬字
直指現實,嬉笑怒罵,陳丹青首部言論集。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選后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表達之間的談話困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了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后,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陳丹青 ·現當代隨筆 ·15.6萬字
一本會唱歌的書,作家歌手鐘立風2004—2014的迷人斷想和短歌彈撥。本書是作家歌手鐘立風的一本圖文短篇集,收錄了他從2004至2014年間的短句雜感,以及10篇長文,均是作者關于藝術、文學、愛情、夢境、旅途、過往的追憶與思索。36幅充滿靈性插畫更賦予全書一種冥想與詩意的氣息。
鐘立風 ·現當代隨筆 ·7.2萬字
本書按時間順序,敘述中國散文發展的過程,著重于散文文類演進過程和軌跡的描述闡發,凸現了中國散文歷史發展歷程和特點,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中頗具特色的專題史著作。本書一方面概述秦漢的史傳之文與諸子之文、兩漢辭賦與六朝駢儷之文、唐宋古文、明清八股文及近代散文的發展歷史,一方面又突出中國散文史上的一次次論爭,如六朝的文筆之爭、唐宋的古今之爭、清人的駢散之爭、近代的文白之爭,行文雖高度濃縮,卻也多角度地體現了散文兼及文與學、駢與散、審美與實用的特征,反映了作者獨到的眼光與見識,是一部適宜大眾閱讀的學術普及著作。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16.4萬字
本書是“北大學術講演叢書”之一種。作者李歐梵為現代文學研究和批評界著名的學者,作者以輕松自如的方式談論了這幾年的學術前沿問題,如現代性、文化研究、人文精神、都市文化等等。從晚清以來文學中的現代性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到現代性與整個中國現代文學的關系,以及對上海和都市文化的探討,作者在這幾篇文章中呈現了自己對許多前沿問題的思考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作者的這些思考大多以講座的方式來呈現,生動迷人,不像別的大文章那樣,把一個固定的觀念交給讀者,我們隨時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路、探究問題的方式、包括他的困惑。應該說,這些文章具有提綱挈領的意義,這些文章中的命題和思路,在作者其他的專著中得到了周密的論證和延展。
李歐梵 ·現當代隨筆 ·1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