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著名學者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詞作為文學樣式之一,唐宋兩代是詞的創作最繁榮的時代。本書則是對唐宋時期經典詞作的選注,總共選入的唐宋詞312首,唐五代詞56首,北宋89首,南宋167首。在作品的去取上,首先注重思想內容較好、藝術成就較高、情調基本建康的作品,并兼顧到各個流派、各種風格的代表作,使讀者對這一時期的詞作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古詩詞 ·24.1萬字
本書為清代蘅塘退士編選,是影響較大、流傳廣泛的唐詩選本。本書入選詩作按詩體編排,包括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樂府詩歌等。入選作品具有代表性,包含了唐朝重要的詩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昌齡等人的經典詩作。這些詩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頓挫,范圍相當廣泛,且又膾炙人口。文中除了對詩歌的主題進行闡述外,還附有注釋,方便廣大讀者理解與閱讀,同時為今后的讀者研究古代詩歌文化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蘅塘退士 ·古詩詞 ·7.9萬字
一派天真,宛轉自然,重回詩歌的黃金時代。在《詩騷百句》中,復旦大學中文系邵毅平教授精選《詩經》《楚辭》辭句,將其文學地位、美學風格及其對后世的影響娓娓道來。
邵毅平 ·古詩詞 ·6.8萬字
本書由備受北大學子追捧的張一南老師全面導讀、注釋、賞析。開篇是蘇軾傳記做為導讀。讓你在詩人的故事中理解詩詞,和詩詞背后的溫涼。精選詩人一百五十首傳世佳作,以生平年譜為線索進行排序。每首詞輔以簡析及注釋,生僻字有注音。傳記導讀和詩詞簡析相結合的形式,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詩和詩人的一生。
(宋)蘇軾著 張一南編校 ·古詩詞 ·3.8萬字
蘇東坡作為一代大文豪,詩詞文俱佳,他的作品在他在世時就已馳名遐邇,廣為傳頌,從北宋末南宋初年開始,編刻蘇東坡詩詞文集就已蔚然成風,各種注本也陸續出現,為研究蘇東坡詩詞文,了解相關創作背景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本書精選蘇東坡詩詞五百八十余首,基本能體現蘇東坡詩詞全貌及創作水準。精選精當而全面的有關蘇東坡詩詞的評論資料和背景資料,以幫助讀者更方便、更準確地理解和欣賞東坡詩詞。
曾棗莊 ·古詩詞 ·42.5萬字
本書囊括中國古典詩詞的各類相關知識,從詩詞起源、詩詞概述、詩詞基礎知識、詩詞格律、詩詞種類、修辭手法到詩詞的賞析都有詳盡的介紹,既適合初學者學習、鑒賞,也適合愛好者或專業人員進行專業的研究。
張小燕 陳佳 ·古詩詞 ·24.3萬字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又具有英雄氣概。其詞以豪放雄邁著稱,有詞集《稼軒長短句》。這本小書精選了詞人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評注者不僅對詞中生疏的語詞做了簡潔的注釋,還附有深入淺出的解讀,能夠帶領大家輕而易舉地進入辛詞的世界,領略辛詞的藝術魅力。
辛棄疾 劉揚忠 ·古詩詞 ·12.3萬字
慧極必傷,一言道不盡納蘭心思;情深不壽,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性德的詞清麗婉約,獨具特色。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價他說“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4.8萬字
詞的創作極盛于兩宋,歷代宋詞的選本眾多,清末朱村(上村民)先生編選的《宋詞三百首》以量多、面廣、精辟等特點成為其中的經典,本書即是近現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對《宋詞三百首》的箋注。書中的注解部分詳盡扎實、明白曉暢;評箋部分集歷代詞評,全面廣博;還包括每一位詞作者的生平小傳和相關評品。這些內容不僅能讓讀者理解和欣賞宋詞,更能領略到唐圭璋先生對宋詞的獨到心得,感受這位詞學大師的文化風致。
(清)上彊村民編 唐圭璋箋注 ·古詩詞 ·15.1萬字
本書是中國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夏承燾先生新選的《宋詞三百首》,集評、注釋、賞析部分經夏先生的夫人吳無聞女士、弟子周篤文先生及再傳弟子徐晉如博士共同完成。最早的《宋詞三百首》是清末詞學大師朱祖謀所選。由于朱祖謀選詞偏重其個人欣賞的風格,不能反映宋詞的全貌及多樣的藝術風格,更適合作為創作者摹習的范本,而不適合作為普通宋詞愛好者入門閱讀的普及性讀物,夏承燾先生生前,指導吳無聞女士及周篤文先生,新選了《宋詞三百首》的篇目。吳無聞女士為其中部分作品加了集評和注釋,后由周篤文教授、徐晉如博士共同完成全書的注析工作。本書選詞于豪放、婉約二途不存偏頗之見,基本反映出兩宋詞壇各種詞風。注釋評析,全從解詞心會詞意出發,故每見精警之思。
夏承燾選編 徐晉如 吳無聞 周篤文注析 ·古詩詞 ·23.6萬字
1、世人只知宋詞唯美,卻不知詞牌本身也是有著或悲凄、或壯烈的故事。本書以詞牌為題,收錄其下留傳千古的佳作,并將背后的故事一一道來,為愛詞人提供一個更加立體、動感的閱讀視角。2、細膩淡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最適合在悠閑的午后、安靜的夜晚細細閱讀。拋俗事困擾,帶著一顆閑適的心去古人營造的唯美世界里游歷一番,不僅是短暫的釋放,更是美的穿梭。3、宋詞是一朵情花。這本書里,不僅有男女之間的愛情,更是大情大愛的世界,親情、友情,男子心中建功立業的愛國之情,在這里展露無遺。一個詞牌,不僅可以展現哀婉纏綿,同樣可以表達萬丈豪情。
趙小巒 行云 ·古詩詞 ·9.7萬字
本書選取屈原、宋玉、賈誼、張衡、曹植、蘇軾等人的作品,盡量采取古籍版本,古代人名、地名和專用詞等仍使用原字,未改為簡化字,并按作者簡介、正文、注釋、點評形式來編排,旨在引導讀者自己去感受思索,從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中獲益。
華業 ·古詩詞 ·4.9萬字
本書精選李賀詩歌中的經典作品六十六首,每一首均由四個板塊組成:1.相關背景、典故的簡要介紹。2.詩歌原文。3.曉暢易懂的白話翻譯,與原文逐句對應,極便理解。4.重點字詞注釋。同時,書前有專家撰寫之長篇導讀,綜合介紹李賀的生平和成就,使讀者得到宏觀而全面的了解。全書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是學習、欣賞李賀詩歌上好的入門著作。
(唐)李賀 ·古詩詞 ·7.4萬字
神仙只不過在人間短暫逗留,便留下千古絕唱。或清婉,或豪氣,或嘆息,每一位詩人都有屬于他的符號。詩是詩人在經歷了世間百態,人生起伏,留下的訴說。
唐詩 ·古詩詞 ·7.7萬字
《李太白全集》為唐代李白撰,清王琦輯注。宋散文家曾鞏在前人輯李詩基礎上編成三十卷集,成李集定本。此后版本較多,互有參差。李白的一生、雖有隱居、任俠、求仙,但從他年輕時“遍千諸侯”到年老時的“請纓”,都是要為國家建功立業,熱愛祖國。“濟蒼生”,“安社稷”是他一生中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李白詩歌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是通過一種積極向上的理想來表達的,使他的作品具有明快生動、震撼人心的力量。
李白 ·古詩詞 ·13.3萬字
漢魏六朝時期文學空前繁榮,涌現了許多新文體、新思路、新風貌。本書從“才調更無倫”的賈誼至集六朝之大成的庾信,精選出名家50人,72篇文章,詳加注釋,精彩點評,所撰前言對漢魏六朝文的發展變化及其藝術成就,做了簡要的梳理和評述。
劉文忠選注 ·古詩詞 ·42.8萬字
焦慮時讀讀這些古詩,用禪意讓焦慮消失!禪是一種富于智慧的人生態度,能讓人以恬靜而歡喜的心情看待世間的一切。在本書中,我們將在復旦大學著名教授駱玉明的帶領下解讀和欣賞一系列體現禪理與禪趣的詩篇,通過閱讀本書消除緊張和焦慮,便能以樸素自然的心情、隨緣自適的態度,求得本應屬于你的完美的生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佛祖手中的金婆羅花、陶淵明手中的菊花,它只是可有可無的道具嗎?恐怕未必。花雖微渺,卻顯示著人世的美好。“你既無心我亦休。”愛情恨意,生死流轉,渺渺冥冥之中,不知是誰在何處埋下了最初的種子。愛有盡頭,恨也有盡頭。不能愛時便不愛,事已過去便不恨,不能死在愛與恨里,一切才有生機。翻開本書,這些古詩一讀就靜下心來!
駱玉明 ·古詩詞 ·6.5萬字
詞作內容渉及愛國言志,閨閣愛情,羈旅離愁,邊塞風光,詠史詠物,田園山水,民情風俗。或構思精巧,或詩情畫意,或地方特色,或寓義深邃,體現了宋代的歷史特征和宋詞發展的藝術軌跡。每篇詞作有詞人簡介,詞作箋注,詞作藝術分析。詳盡解讀,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顧玉婷 ·古詩詞 ·17.7萬字
吟誦經典陶冶情操采錄諸詞膾炙萬口《宋詞》是繼唐詩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清)上彊村民編 王學典編譯 ·古詩詞 ·18.4萬字
本書是解析《元曲三百首》的文學讀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讀本系列第二本。本書是對《元曲三百首》一書的譯注評,經作者畢寶魁和尹博數十年對元曲的研究,最終成文。本書在體例上,分為詩人小傳、原詩、譯文、注釋、輯評幾部分,力求準確、完整和精當。《元曲三百首譯注評》既可以作為高校選修課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元曲愛好者參考使用。
畢寶魁 尹博 ·古詩詞 ·3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