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當時為讀書人的啟蒙讀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鐫版印刷。書名“古文觀止”意指文集所收錄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學習文言文至此觀止矣。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此次請專業學者對每篇文章做了詳細注釋,并附有題解。注釋準確,釋文明瞭,是學習古文的重要參考書。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古代隨筆 ·38.2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創作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獨居瓦爾登湖畔的記錄,描繪了他兩年多時間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該書崇尚簡樸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光,內容豐厚,意義深遠,語言生動。這次出版采用唯美精致設計風格,針對小資白領人群,精準定位,滿足特定層次讀者的特定審美需求,填補我社外國文學名著在這一方面的空白。
(美)亨利·戴維·梭羅 ·外國隨筆 ·20.4萬字
本書以收羅完備,箋證有據,資料豐富著稱,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此次《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推出“簡體版”,在保持繁體版的各項箋注釋讀內容、專名線標點等基礎上,寄望于以較易進入閱讀的簡體橫排形式,使更多的讀者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正統解讀,領略其中的優質精髓所在。
(宋)李清照著 徐培均箋注 ·古詩詞 ·29萬字
韓愈,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郡望昌黎,稱“韓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稱“韓吏部”;又謚曰“文”,稱“韓文公”。韓愈一生追求仕進,早年求舉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陳寅恪先生《論韓愈》一文認為韓愈“卒開后來趙宋新儒學新古文之文化運動”,成了“唐代文化學術史上承前啟后轉舊為新關捩點之人物”。倡導"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從理論到實踐,全面實現了文體、文風和文學語言的根本革新。以文為詩,奇崛高古,獨創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絳《西清詩話》),與孟郊詩一起創中唐詩壇的韓孟詩派;從詩歌的發展歷史看,與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認為“實唐人之開宋調者”(錢鐘書先生《談藝錄》)。
孫昌武選注 ·古詩詞 ·31.9萬字
《夜航船》是一部來自三百年前的“百科全書”,也是張岱這個文人眼中的大千世界。從天文地理、四方星象到三教九流、古往今來,或嚴肅,或幽默,或正經,或玩笑,無所不包,讀來令人欲罷不能。1665年,六十九歲的張岱為自己寫下墓志銘,其中并未提及《夜航船》。1689年,張岱卒于九十三歲。《夜航船》從此湮沒。三百年后,塵封抄本現身于世,輾轉入藏寧波天一閣,《夜航船》重現天日。
(明)張岱著 張雪健點校 ·古代隨筆 ·26.9萬字
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清朝學人,原名孫洙,字臨西,一字答西,號爵塘,晚號退士。祖籍安徽休寧,生于江蘇無錫。譯注者史良昭、曹明綱、王更林,均為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
(清)蘅塘退士編選 史良昭 曹明綱 王根林譯注 ·古詩詞 ·22.5萬字
形美、意美、音美,美得沉醉的雙語唐詩宋詞詩經詩畫集。詩家的不朽,鑄就300卷唐詩的風骨流韻,詞宗的風華,寫盡300闕宋詞的紅塵煙雨。詩三百,思無邪,這里還有詩經三千年回蕩的濤聲云滅。古詩英譯:中國翻譯泰斗,許淵沖教授親自翻譯,將詩歌與語言文化密切聯系。他用畢生精力致力于文學翻譯。希望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詩文賞析:化解字句難點,細細剖析典故,浪漫唯美的語言,帶領讀者走進詩的國度。深度解讀:時代背景、歷史典故、現代價值……每首詞都有其獨有的意義,值得品味和閱讀。詩人小傳:詩人們傳奇的人生經歷,讀詩也讀人,不僅能讓讀者輕松讀懂詩,還讓讀者了解詞背后的故事和詩人生平。難字注音:將詩歌中的重點難字加上拼音,讓讀者們輕松閱讀無障礙。有聲音頻:數百卷詩文隨書流韻,讓讀者沉溺在故紙堆中,傾聽金戈鐵馬,俯瞰江山如畫。生動插畫:精細雅致的古畫,于翰墨丹青中勾勒出詩情畫意。三位著名作家執筆,兩種語言的韻律融合,數百位詩人的傳奇人生,上千卷詩詞的風骨流韻,千年前的故世風華。長安古道、煙雨江南、天山明月、大漠孤煙……唐詩中有江山如畫、金戈鐵馬;云中錦書、紅箋無色、小窗幽夢、故人萬里……宋詞中藏著兩宋文采風流,經風雨而妖嬈,歷歲月而彌香;有匪君子、青青子衿、南有喬木、山有扶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詩詞,是傲視古今的中國文學巔峰,不讀,則不知中國文學有多美。
陸蘇等解析 ·古詩詞 ·45.2萬字
本書選錄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作家高適詩129首、岑參詩132首,詳加注釋,對以往注本中的注釋疏漏頗多匡正。所選作品既較集中地反映出唐代邊塞詩的奇異風貌,又從不同側面體現了高、岑二位詩人的創作概況。前言論述了兩位詩人創作的異同和邊塞詩興盛的歷史條件。
高文 王劉純選注 ·古詩詞 ·22.7萬字
本書從文學角度對中古道教仙傳進行系統探賾鉤沉。其一,在全面鉤稽考辨中古道教仙傳基本文獻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中古道教仙傳從兩漢形成,到魏晉至隋朝成熟,至唐五代繁榮的嬗變歷程,并總結各期仙傳的特征;其二,結合宗教學、文化人類學、敘事學等相關理論,對中古道教仙傳進行跨學科研究,涉及仙傳體例、故事類型、敘事主題、原型、母題等;其三,歸納抽繹出中古道教仙傳的道教史和文學價值,對推進道教與文學之關系研究,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張玉蓮 ·文學理論 ·25.1萬字
《毛詩箋》,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陳才整理。《詩經》又稱《詩》《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相傳孔子刪定《詩經》,子夏以“文學”名,長于治《詩》,后由荀況傳于毛亨。漢武帝時《詩經》被列為官學,其中以齊、魯、韓、毛四家為著,毛即毛亨。毛亨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東漢時鄭玄箋《毛詩》,一般稱鄭《箋》、《毛詩箋》或《毛詩傳箋》。本書以宋巾箱本《毛詩故訓傳》為底本,參校以日本足利學校本《毛詩正義》、五山版《毛詩詁訓傳》、清仿相臺五經本《毛詩》、清武英殿本《毛詩注疏》和阮元校刻的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本《十三經注疏》之《毛詩正義》。至于經、傳文字,通校以段玉裁《毛詩故訓傳定本》和竹添光鴻《毛詩會箋》。本書校勘,適當吸收了阮元《校勘記》的部分成果。本書標點,適當參考了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漢全書》本《毛詩詁訓傳》、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繁體標點本《毛詩正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詩注疏》。
(西漢)毛亨 ·古詩詞 ·25萬字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多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變化,小到兩只螞蟻的爭斗,無不栩栩如生地再現于梭羅的生花妙筆之下,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現的人生真諦。
(美)梭羅 ·外國隨筆 ·29.5萬字
有唐一代,詩人們在浙東七州秀美的山水之間往來穿梭,流連忘返,吟詠不絕,不但留下了一千多首詩歌,而且塑造了一條詩意的文化古道——浙東唐詩之路。南開大學教授、唐詩之路研究會會長盧盛江從《全唐詩》《全唐詩補編》《會稽掇英總集》等文獻中輯錄與浙東,特別是與其人文風光相關的唐、五代詩詞,按作者生年先后編成《浙東唐詩之路唐詩全編》一書,并簡要介紹作者的生卒年代、籍貫或出生地、是否曾游浙東以及何時曾游浙東等情況。本書為目前所見最為全面的浙東唐詩之路唐詩集,是浙東唐詩之路研究的基礎性、資料性著作,預期將會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參考文獻。
盧盛江編撰 ·古詩詞 ·26.3萬字
南北朝文學史是文學研究整體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本書上起劉宋,下迄隋代,共分為27章,對南北朝時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體文學演變進行了細致描繪和深入分析。本書兩位作者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均是這個領域的著名專家,著述豐厚,蜚聲海內外。本書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闡述南北朝各體文學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較豐富翔實,敘述比較準確充分,力圖科學地、全面地評價作家、作品,從而闡明各種文學現象形成的歷史過程及其繼承和發展關系。
曹道衡 沈玉成編著 ·文學理論 ·35.7萬字
1964年以后,毛國瑤輯抄的150條批語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且已滲透至紅學研究中最為核心的議題(《紅樓夢》成書與版本源流、脂硯齋與畸笏叟關系、八十回后故事等)。經本書作者逐字校勘這150條靖藏本批語,輔以計算機技術處理、分析,且實地走訪調查,證實所謂“靖藏本”出于蓄意偽造,并揭示其作偽的來龍去脈及產生的影響。靖藏本證偽后,剝離其影響,作者重新對脂硯齋與畸笏叟的關系、身份,《紅樓夢》版本源流等重要問題做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高樹偉 ·文學評論 ·23萬字
李白一生留下詩文一千余篇,最權威的便是宋朝母本(一字未刪,連原稿錯字都保留標注了)。本書原貌重現宋敏求、曾鞏編定的《李太白文集》(除了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進行了注音注義注典故(畢竟是唐朝詩文,有閱讀門檻),補全宋蜀本未刊詩文67篇(還是太全面了)。唐宋八大家之曾鞏考訂次序,標注李白一生游蹤(誰不想看李白的朋友圈定位呢)。我們還整理了歷朝歷代對于李白詩歌的諸多評論(堪比古代版彈幕)。希望幫助讀者更全面、更深入地欣賞李白的作品。
李白 ·古詩詞 ·28.4萬字
《中國古代散文探奧》是一部研究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學術論文自選集。選入的25篇成果,大都見于《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期刊,或為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旨發言。書中內容涉及散文淵源流變、基本理論、創作史實、經典作家、民族特色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國古代散文的博大精深與藝術創造,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見解。作者詳細考論了散文的產生并不晚于詩,散文概念在南宋典籍中廣為使用,并非“泊來品”;提出以音樂性為標界確立散文研究范圍,論證賦與駢文均屬散文范疇;散文經典大都與中華民族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密切關聯;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呈現出特點鮮明的九大階段;認為宋代是散文創作的巔峰期。作者重點考察了宋代散文以體派衍傳為演進模式的繁榮景觀與“以人為本”的深厚人文底蘊,深入分析宋代散文體裁樣式的開拓與創新、北宋前期散文的流派與發展,深入討論了歐陽修文道觀生成與“眾莫能及”的創作實踐、蘇軾儒學思想“功與天地并”觀念與“萬斛泉源”的散文奇觀,詳細考察黃庭堅“以詩為文”將詩情詩趣運化于散文創作之中、李清照以寫詞的深情細膩與結構的謹嚴細密創造散文的深邃意境、辛棄疾“以兵法為文法”創造出氣勢磅礴視野闊大的散文新境界。著作還討論了中國古代散文史料與文獻的發掘運用,以及散文研究的價值引領與拓展趨勢。
楊慶存 ·文集 ·34萬字
《詩品》是第一部中國詩論著作,齊梁時代鐘嶸所著。《詩品》對自漢迄齊梁一百二十多位詩人分上、中、下三品進行品評,對詩人及其源流、體制,深從六藝溯流別,故思深而意遠。其中的詩學史觀、詩歌發生論、詩歌本質論、詩體論、創作論、詩歌美學,以及《詩品》的歷史批評法、比較批評法、裁判批評法、摘句批評法、本事批評法,都垂遠百世,沾溉后人;對中國文學理論、詩歌理論,以及日本和歌理論的發展,都產生重大影響,具有奠基詩學的意義。《詩品箋注》以現存最早的元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書考索》本《詩品》為底本,參校明正德以后海內外所存五十余種版本,校勘字詞糾正錯訛,注釋典故旁征博引,精切詳贍;箋說細讀文本,對文中所見之批評方法進行理論總結;詩例列舉詩歌原文,使理論與創作關聯,詩歌與品評互釋。本書既是注釋之書,亦可視為研究之書。
(南朝梁)鐘嶸著 曹旭箋注 ·文學理論 ·21.7萬字
本書是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在西南聯大求學期間撰寫的日記,由許淵沖生前親自整理、批注和修訂,一字未改。全書完整呈現1938—1946年間西南聯合大學師生南渡北歸的壯闊歷程。透過許淵沖細膩的筆觸,可以觸摸中國教育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學府——西南聯大最真實鮮活的樣子。本書是許淵沖借給我們眼睛和耳朵,讓我們穿越回那個非常年代,像真正的聯大學生一樣上課、考試、娛樂、戀愛,零距離領略錢鐘書、朱自清、聞一多這些大師的風采,八卦他們的逸聞。本書特別增加了人物索引,讓用戶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八卦。許淵沖以親歷者視角記錄的不僅是個人的青春,更是一個民族在最黑暗時刻守護文明火種的精神史詩。這本日記中,最令人動容的便是日記中呈現的“戰火中的讀書聲”。當戰火將長沙燒成火海,西南聯大的學生頂著敵人的炮火轉移。當日軍頻繁空襲昆明,聯大師生從廢墟中撿回書本,在跑警報的間隙堅持求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些在生死邊緣迸發的學術堅守,印證著戰火中淬煉出的文化脊梁。日記特別收錄30余幅的老照片、手稿信札,將那段“剛毅堅卓“的歲月立體還原。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學生,造就了最棒的西南聯大。就讓這本日記帶我們重回那段傳奇歲月,具體感受下什么叫中國大學的天花板。
許淵沖 ·現當代隨筆 ·24萬字
《國語》文獻研究,主要探討《國語》文獻的性質、史料來源、編撰意圖、版本、注本、韋注特點、舊注輯佚以及《國語》與相關文獻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嘗試形成相對系統化的成果服務于學術界。研究立足文獻學視角,兼用語言學、考據以及對比的研究方法,論證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引起學界的借鑒和討論。
張居三 ·文學理論 ·25.8萬字
具體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學:審美與歷史視域》,主要圍繞文學的“審美”與“歷史”展開論述,文學之所以未曾被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覆蓋,“審美”的存在無疑是一個重要理由。而強烈的審美愉悅訴諸感性,但審美經驗不僅是幾件藝術作品帶來的心理潮汐,而且可能轉換為另一種歷史認知。當然,所謂的歷史認知包含不同的視角與觀念。審美的介入就是與這些視角與觀念形成積極的對話,這個對話過程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第二部分是《古典與現代:敘事及其虛擬空間》,相對于古典文學的典雅內斂、“溫柔敦厚”,當前社會大眾更樂于享受敘事文類提供的傳奇、懸念、曲折跌宕,現代“敘事學”也遠遠超出結構主義的理論視域而擁有更為豐富的內涵。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如此強勁地介入當代敘事,互聯網正在制造各種新型的敘事話語,因此,當前文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第三部分是《闡釋:開放與邊界》,闡釋學的現代轉折涉及的核心問題即“開放/邊界”,文學批評又是闡釋之中一個特殊的分支,并且因為闡釋獲得進入歷史縱深的路徑。這部分主要從文學批評的視角出發,圍繞“開放/邊界”反復論辯,因為如何闡釋終將涉及精神的塑造形式。
南帆 ·文學理論 ·3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