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文學傳播與接受論叢》(第四輯)包括文學傳播與接受理論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傳播與接受研究、中外文學相互傳播與接受研究等內容,既有對傳播研究的理論思考和整體格局的建構,也有具體的個案分析;既探討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及其特點,也探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傳播過程及其規律,同時還研究中外文學的雙向互動傳播及其影響。
尚永亮 譚新紅主編 ·文集 ·25萬字
本書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著名學者陳平原以“北京大學中文系”為中心撰寫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懷“往事如煙”,鑒賞“師友風流”,勾勒“另類系史”,以體現自家的“中文情懷”。書中追懷或描述的,多是作者接觸過的師友,以北大中文系為主,如吳組緗、林庚、樂黛云、錢理群、溫儒敏、夏曉虹等;擴展到整個中外學界,如王元化、錢谷融、王富仁等。以議論為主的第二輯、第五輯,話題集中在文學教育,可作為其他三輯的背景來閱讀。
陳平原 ·現當代隨筆 ·20.7萬字
福樓拜翻譯第一人,莫里哀翻譯第一人,創作、翻譯、評論、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譯文全集;匯集著名翻譯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譯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萬字,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學術意義;在國內翻譯界、文學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補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李健吾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評論家和文學研究者,在創作、批評、翻譯和研究領域都蔚為大家……
(法)福樓拜 ·名家作品 ·40.5萬字
《詩經》共收錄作品305篇,最初只稱為《詩》或“詩三百”,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向來被認為是中國古典文學之源,其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和多樣式的文學風格,對后世文學影響極大,被后人尊奉為五經之一。
沐言非 ·古詩詞 ·45.8萬字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教程》是一本介紹文學批評方法及其實踐案例的教材。本教材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實用性:每章都先介紹一種文學批評方法,以便學習者掌握該種文學批評方法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思想;然后,舉出兩至三個使用該種文學批評方法解讀文學作品、文學現象或文化現象的論文作為案例,以便學習者參照使用。
霍俊國主編 ·文學理論 ·25.2萬字
讀懂圣人曾國藩,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曾氏遺墨數千萬言,卷帙浩繁,內容駁雜。要從何處入手,才能效其為師為將為相,學其立功立德立言?曾國藩研究專家唐浩明耗多年心血,寫作出版了“唐浩明評點曾國藩”系列六冊,精選曾國藩家書、書信、奏折、語錄、詩文、日記并加以評點,帶領讀者認識一個可感、可嘆、可學的曾國藩。《治平之策: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奏折》從存世多達兩千多道的奏折中,精選了其中的44道進行翻譯和評點。奏折就是寫給中央的報告,曾國藩作為統領軍政要務的晚清重臣和一代文章宗師,其奏折有不同凡響之處,一時被譽為天下第一奏折。曾氏身為漢人,卻在危難之間被清廷委以重任;曾氏在衰朽王朝的絕境中立下不世之功,最終還能做到功成身退。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權力系統的復雜性,更可看出曾氏在復雜環境中為人處世的巧妙智慧。
唐浩明 ·名家作品 ·23.1萬字
《小說使用說明》是法國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亨利·戈達爾撰寫的一部20世紀法國小說發展史,初版于2006年。法國小說在20世紀經歷了非常特殊的變化過程。在此之前,小說往往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事,按照因果律安排情節,并努力營造文學摹仿現實的錯覺,這些原則尤其構成了19世紀最重要的歐洲小說的基礎。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一些小說家——例如伍爾夫和喬伊斯——開始對這種小說創作傳統提出挑戰。在法國,這一挑戰與20世紀每一代中的好幾位小說家相關。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就會發現,通過探索摹仿小說的對立面,這些小說家也構建了一種真正的發展潮流。這一潮流具備自身的發展邏輯、發展過程和發展進度,其中20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是它的兩個發展加速期。處于這一潮流中的作品盡管特點各異,但也表現出某個重要的共性。亨利·戈達爾的《小說使用說明》即關注了這樣一種革新性的批判潮流。本書共十四章,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通過種種形式創新來“反摹仿”的法國小說家及其代表作,清晰地呈現出二十世紀前七十五年中,法國小說所走過的一條反傳統路徑,并分析了這條路徑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通過這一分析,亨利·戈達爾揭示了小說創作的多種可能。
(法)亨利·戈達爾 ·文學評論 ·24.5萬字
第三卷收《黑格爾繹注》一書。此書按照《小邏輯》原書的順序,逐節進行闡釋。每節分為講解和注釋兩部分:講解部分主要是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和講解《小邏輯》同節的基本思想和內容。注釋部分采用“以黑格爾注黑格爾”和“集注”兩種方法:前者是就同一問題或同一術語,把散見在《小邏輯》其他各節以至黑格爾其他著作(包括一些尚無中譯的著作)中的有關資料和論述都搜集在一起,俾使讀者對某一問題、某一術語的理解能從多處得互相參照、互相發明之便,為此,往往為了一個注釋,要翻遍黑格爾的全集;后者則是引證一些現代西方黑格爾學者的論述和注釋來注釋黑格爾,作為理解黑格爾原著的參考。作者在《繹注》一書中所下功夫比《論黑格爾的邏輯學》更多。《繹注》一書對讀懂黑格爾這本晦澀難讀的著作有更直接的幫助。
張世英 ·現當代隨筆 ·32.8萬字
本書針對目前學界存在的文學期刊分類標準不一、種類繁雜的問題,從文學生產機制的角度,嘗試對文學期刊分類問題給以厘清,探討文學期刊與文學生產的內在關系,力求以較為豐富的史料給人以現代文學生產的現場感。
張新民 ·文學理論 ·26.5萬字
本書是一部以流派演變史為主的新型唐宋詞史。作者打破了“豪放”“婉約”等傳統詞論的二分法,從文化大背景切入,從時代精神和群體審美選擇的角度考察了各風格流派發展衍化之規律,全景式地把握了唐宋詞的流變過程:變作者個體研究為群體研究,對群體互動及各流派互相影響、滲透及競爭進行了深入的解析;作者考察了唐宋時期哲學、政治、宗教、社會習俗和民族心理等對詞人及不同的詞人群體的創作觀念和審美情趣的深刻影響,從而展現了唐宋詞百花爭妍、異彩紛呈的風格和流派形成與發展的歷史。
劉揚忠 ·文學理論 ·40.4萬字
《浮生六記》一書既是沈復作為一介書生對人生的快意告慰,也是他作為一位深情夫君寫給愛妻的綿長悼文,有閨房記樂,有閑情記趣,有浪游記快,也有坎坷記愁,即使顛沛流離,布衣蔬食,宿疾纏身,沈復夫婦也總能在花月詩酒間發現賞心樂事。《老殘游記》一書所寫為一個江湖醫生鐵英(也被稱為老殘)在游歷途中的見聞與作為。《影梅庵憶語》一書是冒襄關于愛與離散的淚筆記人之書,共四卷,一記作者與董小宛相識、相愛,終成眷屬的曲折過程;二記焚香品茗、花前月下的嫵媚時光;三記甲申之變后流離失所經歷的險難困苦;四記與姻緣相應的讖言和夢兆,全書哀感惋艷,瑣細真摯,卻也春光無限。
(清)沈復 劉鶚 冒襄 ·古代隨筆 ·39.9萬字
朱自清的詩,影響著一代人的心靈,帶給讀者一種藝術上的熏陶和精神享受。不僅感染了成干上萬的熱心讀者,還豐富了世界文學寶庫。他的散文造就了優美的意境,華麗卻不浮躁,為培養繁榮散文和文學青年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荷塘月色》、《背影》等都運用了詩意的心懷和豐富的想象力,在藝術和思想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樸實的作風。散文是文學殿堂中一種首要因素,是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揭露血淚的人生,充滿了革命精神。他被公認為新文學運動中成績優秀的散文作家,彰顯了充實而不做作的藝術生命力,為白話美文提供了典范,受到了廣大讀者青睞。
朱自清著 煙波主編 ·文集 ·22.6萬字
本書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文學理論與文學文本解讀,收錄了著者早期文學研究起步到當下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現代學者與研究路徑探析,收錄了著者曾經撰寫的一些有關現代學者訪談和解讀的文章;第三部分是寫作理論與文學創作實踐,收錄了著者當年從事大學中文系的基礎寫作課的講義。第四部分是理論儲備與學報編輯實踐,收錄了著者對文學研究之外關注管理學等學科資料。第五部分是學術著作與學界學人評論,收錄的是學界對著者及其著作的評論性文章。
李宗剛 ·文學理論 ·30.7萬字
本書以多樣化的敘事風格,展現了2012—2017年度大連市中短篇小說創作的高原景色。這些入選作品中的絕大多數都發表于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之后,又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權威選刊轉載,或被年度優秀中短篇小說選本收錄,這些作品中又有多篇作品,分別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小說選刊》雙年獎、《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獎”和遼寧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
張金雙主編 ·文集 ·42.9萬字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華文化的珍貴寶藏,是國學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認真品讀。由雅瑟主編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大全集》精選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韓愈39篇,柳宗元35篇,歐陽修32篇,蘇洵11篇,曾鞏13篇,王安石21篇,蘇軾32篇,蘇轍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實的注釋和精辟的鑒賞,以及后人的點評。《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大全集》力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使讀者盡覽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雅瑟 ·文學評論 ·38.4萬字
小寶說書自2014年開始講西游記,一共有兩個版本,2014版《大話西游權力的游戲》,全都是視頻。2017年底,出版《腦洞西游》共三冊。本書是在小寶說書的基礎上重新梳理結構,整理和擴展而成。本書作者腦洞大開,將西游記中的所有紛爭可以分成幾大塊:萬物之戰、人龍之戰、長生之戰樹人之戰、兵圍三島、蟠桃之戰、西方亂戰、靈山之戰、西天取經,完成取經計劃。本書腦洞大開,適合年輕人閱讀,給人一種新奇的感受,原來西游記可以這樣講。作者并不是隨便腦洞,而是能融合很多中國人的哲理觀和世界觀,還能解讀出人的心里,讀來會覺得“原來真的是這樣之感”。
小寶說書 ·文學評論 ·21.5萬字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復辦。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中文系首屆即1958級學生是承前啟后的一代,他們經歷了“大躍進”、大煉鋼鐵、“三年困難時期”等,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也使自己的命運、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本書為1958級學生的群體回憶錄,體量龐大,文風多樣。書稿內容既是個人自述,也是集體記憶,展現了這一群體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學習、生活時的重要事件,以及步入社會后的風雨人生,其中既有作者個人親身經歷,也有其所見所聞的人與事,是對難忘青蔥歲月的追憶。這些鮮活的記憶構成了暨南大學中文系歷史上厚重的一筆,也是暨南大學校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他們的筆為暨南大學留下了精神財富和歷史財富,將激勵一代代暨南人勇于開拓、積極進取,用青春的活力、踏實的腳步,繼續譜寫暨大人的華彩樂章。書稿言語質樸,飽含深情,著重于贊頌師生誼、同窗情,以及此段求學生涯對個人社會經歷之影響,雖著眼于小兒女,一笑一淚卻印證著大時代,有獨特的紀念意義、存史價值。
黃卓才 主編 ·文集 ·32.7萬字
藏傳佛教文化不等于藏族文化,但藏傳佛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的交叉研究,也許是解決學科領域某些疑難問題的最佳切入點。本書以作者對藏傳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積淀為依托,解決了藏族史詩《格薩爾》研究中源頭的許多疑難問題。作者認為,史詩《格薩爾》中不僅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內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史詩的圓形結構。在藏族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廣大的《格薩爾》說唱藝人以及藏傳佛教界宗教人士,共同為史詩的搜集、整理、保護和傳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丹曲 ·文集 ·20.2萬字
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程志前與求官者李士廉、張介夫等人,搭乘德國人的汽車前往西安,落腳在了城內的旅館“小西天”之中。在小西天之中,李士廉、張介夫了解到程志前與多名陜西高官有關系,于是對志前進行巴結,為志前所厭棄。住在“小西天”的銀行家賈多才,看上了由甘肅逃難來的女子胡月英,意欲買下,而程志前的學生王北海亦與胡月英兩情相悅,于是產生種種事端。李士廉、張介夫及落魄女楊浣花皆有求于賈多才,于是合力替賈多才辦成此事。然而賈多才買下胡月英以后并不平靜,并因此惹上了特派員的太太,同時自己為了銀行的生意又有求于王北海,最終放了月英。月英與北海終成眷屬,而程志前則離開小西天,繼續自己的西北考察之旅。西安城內的旅館“小西天”,仍然在接待著各色各樣的人,發生著悲歡離合的故事。
張恨水 ·名家作品 ·22.6萬字
本專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學社會學”、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為主要依據,以“重回歷史現場”的姿態,在深入挖掘評獎史料、展開理論思辯的基礎上,將研究視野伸向整個20世紀的文學評獎活動之中,既填補了中國當代文學評獎“歷史源起”研究的諸多學術空白,又在質疑學界已有共識的基礎上對理論偏誤進行了“糾偏”;既對全國性小說評獎為核心的中國當代文學評獎制度確立、演進、修正進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對這種變化背后凸顯的、文學場域內各種力量之間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長進行了富有建構性的研究,同時,對因此而形成的中國當代文學評獎的主導原則、審美偏向、制度性缺陷等從學理上給予了必要的辨析。
王鵬 ·文學理論 ·27.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