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編者的話

李健吾先生是我國文學界、翻譯界、戲劇界的大家,其譯著的浩瀚、成果的絢爛、文筆的奇崛跳踉、批評與剖析的犀利、眼界的獨到與開闊、理論研究的深入,無不令人嘆服。

2016年5月,山西北岳文藝出版社歷經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收集、編輯出版了李健吾先生畢生所著的各種文體作品,有戲劇、小說、散文、文學批評、雜文以及大量學術論著,逾五百五十萬字,共十一卷。這一整套《李健吾文集》為愛好李健吾先生作品的讀者、為研究李健吾先生的學者和有志于為文學藝術獻身的青年提供了難得的源泉。但是,《李健吾文集》所囊括的著作絕非是他對中國近現代文學藝術貢獻的全部,他的主業還是翻譯和外國文學藝術理論的研究,這方面的成就同樣耀眼輝煌。

李健吾先生的父親李岐山是清末秀才,早在李健吾先生出生以前,便投筆從戎,獻身辛亥革命,曾任山西第一混成旅旅長和陸軍部少將。盡管戎馬倥傯,但他對兒子的教育極嚴,為背書出錯而罰兒子下跪是常事;甚至在遭閻錫山陷害入獄時,也不忘督責來探監的兒子苦讀,乃至親授學業。1915年末,他因率兵討袁得罪了依附袁世凱的山西督軍閻錫山,家宅盡毀;1920年又因支持靖國軍而不幸遇害,家鄉至今還留有于右任為他題名的烈士陵墓。家庭的變故促成李健吾先生的早熟,是那永志不渝的父輩的諄諄教誨和自己內心的強烈渴求,驅使還是少年的他就走上了戲劇和文學的漫漫征途。

李健吾先生尚在師大附小讀書期間,就敢登上話劇舞臺,在陳大悲、封至模、熊佛西的戲里男扮女裝;之后,作為師大附中一個懵懂少年,就能組織起文學團體“曦社”、創辦刊物《爝火》和《爝火旬刊》,開始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童話、散文、詩、小說、劇本,品類之繁多、水平之出類拔萃都令人嘆為觀止,以致當年周作人談到散文時,竟將李健吾和徐志摩并列為引他注意的兩位年輕人;魯迅更在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時,選入了中學生李健吾創作的《終條山的傳說》,并在該書的《導言》中寫道:它“是絢爛了,雖在十年以后的今日,還可以看見那藏在用口碑織就的華服里面的身體和靈魂”。

中學畢業,李健吾先生進了清華大學國文系,四年的學制他讀了五年,多這一年是因為生病也是因為聽從朱自清老師的建議,轉讀了西洋文學系。西洋文學系的主任是特級教授王文顯,一位聲名顯赫的只用英語寫話劇的戲劇家,他對李健吾十分器重,留他在畢業后擔任自己的助教。但是胸懷遠志的李健吾先生卻在任教一年之后就告別了清華,開啟了自己赴法深造之旅。是從小浸潤的家學淵源,是清華園六年的名師指引,是留學法蘭西兩年里的刻苦鉆研,奠定了李健吾先生翻譯和研究外國文學的深厚根基,結出了這里我們將要呈現給讀者的豐碩成果。

在《李健吾文集》出版之前,我們就有幸得到李健吾先生子女的慨允與通力配合,開始收集、編輯出版李健吾先生畢生所譯的外國小說、戲劇、散文、雜文、詩歌和大量的學術論著。

李健吾先生是法國文學研究專家,他在30年代發表的《福樓拜評傳》被公認為是罕見的扛鼎之作,書后并附上了他的研究論文《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的文學運動》。他還主持并親自參與編譯了《西方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法國部分》和《法蘭西十七世紀古典主義理論》等許多論著。李健吾先生更是我國翻譯界的翹楚,譯介過福樓拜、莫里哀等人的很多作品,而且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實際上,他在清華學習期間就開始關注國內的翻譯問題,以筆名劉西渭發表過一系列關于翻譯的評論文章。他認為翻譯和創作都難,創作是表現,翻譯是再現,翻譯也是一種藝術;并且宣稱:“一位譯者要有藝術家的心志,學者的思想和方法。”他說到做到,在翻譯中融匯了自己的藝術體驗和文學研究心得,通過一支生花妙筆,將一件件西方藝術精品再現給讀者。

我們編輯出版的《李健吾譯文集》,前三卷是李健吾先生翻譯的福樓拜的五部小說和精選的部分書簡——這些書簡被公認為是了解福樓拜創作理論的秘笈。福樓拜是他留學法國時選定的研究對象,為此,他曾研讀了福樓拜的全部作品、信函以及所有能查閱到的相關資料,探訪過福樓拜的出生地和故居,寫出了曠世杰作《福樓拜評傳》。第一卷是小說《包法利夫人》和《圣安東的誘惑》,前者我們選用的是譯者生前修訂后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1979版;后者則是編者依據譯者生前對上海生活書店1937版修訂后留下的手稿,首次整理問世。第二卷是《情感教育》,我們選用的是譯者生前交由我社出版的1984版。第三卷由《三故事》、《薩郎寶》和《福樓拜信函選》三部分組成,《三故事》選用的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1949版,但其中的《一顆簡單的心》則選用了譯者生前修改后在1978年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外國短篇小說選》一書中發表過的版本。在《三故事》欄目下,編者還附上了1936年商務印書館以《福樓拜短篇小說集》之名首次出版《三故事》時譯者寫的序和跋,還有譯者生前為《三故事》再版預先寫下的遺稿《三故事引言》;《薩郎寶》則是我們依據譯者生前遺留下的半部手稿,約請譯者留學法國的孫女李昡女士補譯完成的,其中的插圖也是由李昡女士提供的,它們是法國畫家布洼松(Victor Armand Poirson,1859—1893)專門為1887年巴黎昆丁(Maison Quantin)出版社出版的《薩郎寶》創作的;最后的《福樓拜信函選》則是由編者收集了譯者1935年至1958年間先后在不同刊物上發表的譯稿匯聚而成的。

第四卷是所有李健吾先生翻譯出版過的司湯達的作品,他在1948年的《拉雜說福樓拜》一文中承認:“近幾年來,我的感情逐漸離他[1]遠了。”而且“他討厭司湯達,我偏偏喜歡”。

第五卷至第八卷是《莫里哀喜劇全集》,李健吾是國內公認的莫里哀戲劇的權威,的確,莫里哀是李健吾先生的最愛,這源于他從小對戲劇的熱愛,也出自他對莫里哀的崇高評價:“法蘭西的國寶,人類在喜劇方面最高的造詣。”李健吾先生最初只從莫里哀的劇本中選譯了自己“深深感到興會”的十七出戲,翻譯后在1949年交給開明書店,出版了《莫里哀戲劇集》,但是他在該書的《總序》里留下豪言:“或許將來有一天我一高興,全補齊了也難說。”萬幸在他離世之前,終于實踐了自己當年的豪言。我們這里選用的就是1982—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四卷本《莫里哀喜劇全集》。

第九卷至第十二卷收集了李健吾先生翻譯的其他劇本,其中除去《月亮上升》是清華時期的習作,《愛與死的搏斗》是上海孤島時期他為上海劇藝社演出而趕譯的,其他多是在1949年前后為他親手創立的上海實驗戲劇學校教學服務的,那些俄羅斯和蘇聯的劇本都是他從英文改譯過來的。作為第十二卷收尾的《王文顯劇作選》則有些特別。王文顯先生是他在清華時期最敬愛的老師之一,書中收譯了老師用英文寫的兩出戲《委曲求全》和《夢里京華》,前者翻譯于離開清華留法前夕,后者則是他在上海淪陷時期得知老師早已離開清華南下到圣約翰大學教書而且眼下生活拮據,于是將原名《北京政變》的劇本改名為《夢里京華》翻譯出來,托付洪謨導演交美藝劇社演出,所得酬金悉數呈奉老師解困。這本書是李健吾先生離世前委托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為表示對老師的紀念,除去這兩個劇本,還翻譯刊載了當年清華的外教溫源寧老師所寫的《王文顯先生》。

第十三卷上部收錄了李健吾先生所譯的詩歌、童話和雜文,下部收錄了巴爾扎克、司湯達和圣佩夫的各類論文。

第十四卷是李健吾先生選譯的西方古典主義文藝理論,包括先生生前編譯的《西方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法國部分》中他親自譯介的內容,以及由先生主持編譯的《法蘭西十七世紀古典主義理論》中他本人譯介的部分,后面這一部分完全是根據手稿錄入的。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李健吾先生的翻譯作品又多,手稿也難辨認,收錄時肯定有疏漏不當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指正。

品牌:上海譯文
譯者:李健吾
上架時間:2020-03-10 16:17:26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上海譯文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阴县| 邵武市| 邹平县| 全南县| 永仁县| 抚松县| 钟祥市| 博白县| 巴彦县| 荔浦县| 张掖市| 尼玛县| 佛教| 东乡族自治县| 怀仁县| 津南区| 旬邑县| 石棉县| 河源市| 合肥市| 拜泉县| 华宁县| 金堂县| 象山县| 哈巴河县| 天祝| 乐山市| 龙井市| 阿克苏市| 科尔| 偃师市| 新平| 合川市| 翼城县| 青铜峡市| 安仁县| 开原市| 老河口市| 离岛区| 和硕县| 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