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該書以朝代演進順序為經,以重大財稅問題為維,分別闡述中國財稅的起源、中國早期的財稅體制和中國早期財稅的特征,勾勒中國財政稅收制度演進的基本框架,闡述春秋戰國時期“租”、“賦”、“役”制度向“租”、“調”、“役”轉變、財政支出、財稅分權向財稅集權的演進,唐后期至清前期的財稅,唐中葉兩稅法、明中葉一條鞭法、清前期的攤丁入地、財政支出、財稅體制,清后財政收支結構的變化、財稅的半殖民地化、財稅體制從集權走向分權以及民國時期的財稅近代化。
劉德成 ·經濟史 ·15.7萬字
在本書中,愛德華·巴萊森追溯了美國的欺詐史——以及從未停止的與欺詐的斗爭——從P.T.巴納姆時代到查爾斯·龐茲和伯納德·麥道夫的時代。從19世紀早期美國法律界支持的“購者自慎”出發,這本史無前例的著作描繪了從鍍金時代到新政時期,再到“偉大社會”時代,現代監管機構如何緩慢又零碎地發展,以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它最終到達最近的放松監管時代,放松監管帶來了一連串代價高昂的欺詐問題,包括儲貸危機、公司會計丑聞和最近的按揭市場的潰敗。通過追溯美國如何與欺詐斗爭,以使經濟生機勃勃,而不被欺詐所侵蝕,本書提醒讀者,美國的資本主義建立在社會信任這個不穩定的基礎之上。
(美)愛德華·J·巴勒森 ·經濟史 ·35.8萬字
本書主要目的在于基于“為己利他”行為機理來探尋人類文明和社會規范的根本特質,進而基于從本質到現象的研究路線來辨識社會倫理和人類文明的實然形態及其與應然本質的背離。相應地,本書研究集中在兩大內容:(1)辨折作為應然的規范倫理和作為實然的元倫理,進而引入“為己利他”行為機理來架通實然倫理和應然倫理之間的聯系;(2)考察人類文明的內在本質及其在現實中的異化發展,進而剖析人類文明的產生根源及其演化機制。事實上,由“為己利他”行為機理的擴展和沉淀而形塑了為社會成員廣泛遵守的社會規范和倫理道德,而社會倫理的不斷沉積和凝化又在更大地域乃至世界范圍內孕育出強化協作的人類文明。這樣,基于親社會性和“為己利他”行為機理這一微觀基礎就可以辨識社會倫理和人類文明的合作性本質,基于“為己利他”行為機理被踐行的廣度和深度又可以認識社會倫理和人類文明的實然形態;同時,基于合作性木質,還可以對各種實然倫理和文明進行比較,進而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朱富強 ·經濟史 ·18.5萬字
這是一本介紹國際金融界大佬在大蕭條中的群像著作。本書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和美國的政府和中央銀行如何根據巴黎和會的安排,重建金融體系,并由此引發了20世紀30年代那場世界性的“大蕭條”的故事。全書圍繞英、美、德、法四個主要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展開,他們手握重權,力圖重塑世界繁華;又個性鮮明,不少人盲目自信,最終飲恨沙場,把世界推入金融危機的深淵。本書角度獨特,不僅如一部優美的傳記,情節引人入勝;又如一部有獨特視角的經濟金融史。
(美)利雅卡特·艾哈邁德 ·經濟史 ·31.7萬字
本書是馬克斯韋伯的一部遺著,全書論述了原始的農業組織形態、家庭、氏族、村落、莊園制,以及前資本主義各個時期的經濟形態,簡明扼要地敘述了世界經濟史,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精神實質,闡明了資本主義為什么發展成當下的形態。全書還涉及從原始社會至現代社會的歷史、經濟、宗教等各個方面,是不愧于與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相提并論的經濟名著。想要了解和分析世界經濟形勢,這本書是入門必讀之作。
(德)馬克斯·韋伯 ·經濟史 ·19.4萬字
本書稿依照時間順序詳實的記錄了1842年至1949年中國重大的經濟歷史事件,按照年月日的順序編排。記錄的重大經濟歷史有:1842(道光二十二年)1月16日內務府大臣敬徵奏準于京師內外城酌設官銀號二三座;2月16日英國侵略軍頭目璞鼎查(H.Pottinger)宣布香港、定海為自由港,等等。全書共計70多萬字。本書是修訂版。
王方中 ·經濟史 ·73.3萬字
經濟思想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對于初學者來講,穿越時間隧道的歷程,充滿著諸多的不確定。不期而遇的事件,不期而遇的思想,不期而遇的思想的岔道,都會使我們惶惑。但是與大師同行,會使旅程變得輕松愉快而趣味盎然。穿過歷史的森林,透過迷蒙的時光煙霧,大師們的思想和人生,會為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點亮希望的火炬。和那些先哲們在一起,或者聆聽教誨,或者參與辯論,思想火光的不時閃現,智慧光芒的驟然降臨,會讓人感覺到一種透徹心扉的快意。歷史總是從過去延伸到現在并指向未來的。與大師同行,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會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不是大師們的賜予,而是我們在與大師的交流中獲得的自信。
趙峰 ·經濟史 ·17.4萬字
這是一部語言生動、有著強烈現實感的講述經濟理論發展歷程的學術著作。該書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出發,極有針對性地選擇、介紹和評價了百年來經濟學發展過程中的相關理論,如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市場經濟理論,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的演變,微觀經濟理論,福利經濟學,經濟發展理論,經濟學在研究家庭、犯罪、人力資本、公共選擇方面的擴展,企業理論,經濟管理理論,制度變遷理論,以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探索的理論等。書中所涉及的經濟理論,對于正在從事體制建設、企業經營的人們極具現實意義,對于期望聯系現實、了解經濟學發展歷史、系統學習經濟學知識的人們以及其他熱愛經濟學的人們亦極具教益。
李義平 ·經濟史 ·24萬字
西方經濟學評論》是為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用來集中發表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包括我國學術界設立一個專門的平臺,集中了國內外學者研究、評論和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學術成果。本期主要文章包括《熊彼特經濟學方法論研究新進展》、《斯密“看不見的手”及批判述評》、《宏觀經濟學新發展:Bewley模型》等
方福前 ·經濟史 ·9.4萬字
吳易風文集(十卷)馬克思經濟學來源研究:英國古典經濟理論馬克思經濟學來源研究: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經濟學和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馬克思經濟學數學模型研究市場經濟和政府干預西方古典經濟學和西方現代經濟學研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系統性危機和西方經濟思潮新動向經濟理論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經濟學界意見分歧與新自由主義比較理論經濟學
吳易風 ·經濟史 ·22.6萬字
本書是為“紀念李斯特經濟學2015年傳入中國90周年”的相關學術活動撰寫的專著,是中國新李斯特學派的開山之作。全書共體系結構安排如下:導論;第一、二、三、四章是對李斯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的回顧和討論;第五章是對李斯特經濟學傳入中國及其在民國時期的傳播過程的經濟思想史研究;第六、七章是對新李斯特學派為何與李斯特經濟學不同以及新李斯特學派的理論創新的探討;第八、九、十章試圖在新李斯特主義的框架下通過對經濟史和戰后東亞發展經驗的再探討,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鑒;第十一、十二章試圖通過將新李斯特學派的視角引入到對中國模式的討論中,探討中國模式未來的變革方向。
賈根良等 ·經濟史 ·18.3萬字
經濟學說史研究的是經濟理論的歷史。作為教材,不僅要向讀者展示西方經濟思想的發展歷程,使其了解經濟學家們的理論思想及其貢獻,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傳遞科學研究的方法論,使其形成對從事經濟學研究的初步認識。因此,本書的編著將沿著兩條線索展開:一是經濟學理論是如何在批判與繼承中發展的,二是對經濟學研究方法論特征的評述。根據本科生的教學需要,本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是古典之前的經濟思想,二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三是由古典向新古典的過渡時期的經濟思想;四是新古典主義的形成與發展。
李曉蓉 ·經濟史 ·24.8萬字
通天人之際,達古今之變。一部二十四史,帝王將相讀出來的,往往是爾虞我詐和經略權變,而在經濟學家的眼中,卻是很多當代經濟理論的預演。本書從經濟學、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歷史,展現了一個同樣驚心動魄而又別開生面的視角。當今世界是一個風云變幻的世界,有歐債危機,次貸危機,乃至于希臘,這個危機深重的國家至今還在和歐盟撓撓不已,其實這些都已經在我們的歷史中預演過了。我們做的,就是要把這些歷史中的瑰寶尋來,擦去表面的塵土,讓古老的智慧與現代的理論交相輝映。東西兩漢煌煌四百余年,明君賢臣輩出,文治武功均可稱道。可知其在貨幣理論上的大膽實踐,卻讓今人嘆為觀止?諸葛亮萬世臣表,文武全才,可知在另一個戰場:國家經濟方面,也不遑多讓?北魏孝文帝遷都的計劃中,又潛藏著什么博弈論的道理?為什么有些人先反對而后同意?這些疑問,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汪凌燕 汪通 ·經濟史 ·19.8萬字
這部著作記錄了我國三位著名經濟學家汪丁丁、韋森、姚洋的思想對話。對話的話題范圍,不僅廣泛涉及當代中國制度經濟學研究的意義、現狀和未來發展,而且深入控及經濟學制度分析的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及其意義、語言和信仰基礎。對話起始于對制度概念的把握,接著進入了對制度的生成路徑及其道德基礎的討論。圍繞著制度是制定的還是自發生成的,對話的話題延伸到行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和人們之間共享的“意義均衡”。在“秩序”與“均衡”兩個概念及其在制度分析中的作用問題上的激烈爭論,又把對話引向對哈耶克和諾斯的理論的評論。沿著“情景理性”概念,話題又轉移到制度生成中的個人與社會選擇的基本問題。圍繞著制度評價問題,對話逐漸深入到了交易費用的可用性,效率衡量上的困境以及社會福利、自由和平等問題。
汪丁丁 韋森 姚洋 ·經濟史 ·21萬字
本書不僅系統介紹了新制度經濟學中的主流基本理論,如企業理論、產權理論、契約理論、國家理論,還明確地提出了“三個三”的理論框架:1.把新古典經濟學、博弈論與演化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結合起來;2.微觀層次、中觀層次和宏觀層次相結合進行制度分析;3.從演化論、博弈論和歷史分析三大視角來分析制度變遷。此次修訂進一步完善結構、增加新內容、調整部分案例、簡化部分內容等。
盧現祥 朱巧云 ·經濟史 ·46.9萬字
本書承襲了薩伊的勞動、資本和土地共同創造價值的庸俗思想,又把報酬遞減規律推廣到了一切產業部門提出了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決定工資和利息的分配理論。該書最早區分了靜態經濟學和動態經濟學,對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西方動態經濟學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約翰·貝茨·克拉克 ·經濟史 ·23.3萬字
本書的作者凱恩斯是國家干預理論的創始人,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提出了有效需求、非自愿失業、流動性偏好三大理論,也被稱為凱恩斯主義,該理論成為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解決經濟蕭條問題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政策良方。由北京大學晏智杰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是華夏出版社經濟學類叢書的知名品牌。自2005年1月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和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等三部劃時代的巨著同時首批推出以來,它們高水平、高質量的翻譯使它們在同類書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和研究者采用最多的書。為回饋廣大讀者,現在特別推出“西方經濟學圣經譯叢”超值白金版。
(英)約翰·梅娜德·凱恩斯 ·經濟史 ·19萬字
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之一,在經濟學中的地位可以和凱恩斯的《通論》相提并論,是對古典經濟學的重大突破。熊彼特首先依據古典經濟學的靜態范式構建了虛構的“循環之流”。然后,熊彼特指出,發展是打破靜態體系的動力所在,而構成發展的兩個核心要素是企業家和貨幣(或者說信用)。發展就是企業家在信用的幫助下,成功地實施新組合,也就是俗稱的“創新”。企業家是經濟體系中最獨具個性的人物,而為實施新組合而創造出來的信用則是企業家不可或缺的工具。以此為基礎,熊彼特深刻而令人信服地論證了企業家利潤、利息、經濟周期等重大經濟現象背后的機理。本書的重大創見是將經濟學理論從靜態引向動態。因此,任何致力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士絕不可錯過本書。
(美)約瑟夫·熊彼特 ·經濟史 ·16.7萬字
本書拋棄馬歇爾以自由競爭為普遍現象的傳統,以不完全競爭為基本前提,利用邊際曲線和平均曲線的工具,將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從價值決定領域延伸到分配領域,從而建立起一套獨具特色的不完全競爭理論。該書為西方壟斷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其作者瓊·羅賓遜是西方唯一著名的女經濟學家,也是新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經濟史 ·25.2萬字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的出版,逐漸為人們認可,成為暢銷書,曾多次再版,成為經濟學說史上一部真正的輝煌巨著,是關于政治經濟學經典研究方法的基礎。這是繼《國富論》之后的另一部古典政治經濟學名著,影響極大。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所有理論,包含著李嘉圖的全部思想精粹,成為《資本論》的重要思想源泉,在亞當·斯密和馬克思之間建起了一座橋梁。他的比較成本學說早已膾炙人口,形成了19世紀關于自由貿易和保護性稅收的討論基礎;而他的貨幣理論,則是現代貨幣理論的基礎。
(英)大衛·李嘉圖 ·經濟史 ·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