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奧威爾是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著名的英語文體家。《動物農場》是奧威爾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骨三分的反烏托邦的政治諷喻寓言。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有論家如是說。
(英)奧威爾 ·世界名著 ·6萬字
《安妮日記》是德籍猶太人安妮·弗蘭克寫的日記,是其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沖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于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安妮日記的最后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決定完成女兒的夙愿,將日記出版問世。
(德)安妮·弗蘭克 ·世界名著 ·17萬字
凡是讀過歐·亨利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極會講故事的人,讀他的作品,處處會讓你感到講故事的人對作品處理的精到之處。有人總結道,他如此會講故事,大概因為他經常以“記者”的身份自詡,而不愿意當什么小說家或藝術家。所以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作品非常接地氣。除了薄迦丘、愛倫坡和莫泊桑的影響外,我們也必須得看到,歐·亨利被賦予的寫作天分的實際存在。他創作出來的小說作品,其風格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風景,我們姑且稱之為“歐·亨利式風格”。用他自己的話說,所謂短篇小說的寫作風格,必須是基于某種不能自圓其說的內在邏輯,并將這種“不能自圓其說”的內在邏輯一直延續到小說的結尾。這大概就是歐·亨利的寫作秘笈吧。
(美)歐·亨利 ·世界名著 ·5.2萬字
葉芝在中國zui廣為傳誦的詩歌是《當你老了》。這次我們一并出版,并在此附加上漢譯,以饗讀者。
(愛爾蘭)葉芝 ·世界名著 ·3.6萬字
《羅馬帝國衰亡史》從奧古斯都稱帝、羅馬由共和國變為帝國寫起,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其間1000多年的風云變幻,盡收筆下,氣勢恢宏。書中還記述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興起,羅馬帝國周邊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簡史,甚至還有漢武帝與匈奴人的戰爭以及匈奴人西遷等事件。準確的洞見,周密的布局,審慎的判斷與懷疑,這一切都使本書具有了超越時代的意義。
(英)愛德華·吉本 ·世界名著 ·17.8萬字
《格列佛游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作者以異乎尋常的想象力,描寫主人公格列佛先后出游“小人國”,“大人國”,“慧因國”等地方時,遭遇的種種千奇百怪的事情。比如在“小人國”里他可以隨意地把上至國王小到平民的各式人等擺在手掌心里玩弄;而在“大人國”里,他又只能像個幼兒那樣處處受制于人,到“慧因國”以后,馬成了智慧的象征,而人成了下等動物。作者通過這些有趣的故事,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弊端,如政客的爾虞我詐,富人的貪得無厭等。
(英)斯威夫特 ·世界名著 ·18.8萬字
《最后一課》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這些作品大多收錄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廣泛流傳,膾炙人口,早已成為世界短篇小說文庫中的瑰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后一課》,堪稱世界文學史上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典范。作品描寫的是普法戰爭后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學生向祖國語言告別上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具有一種感人至深的力量。
(法國)阿爾豐斯·都德 ·世界名著 ·16.8萬字
《八十天環游地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英國紳士福格與人打賭,說他可以在八十天內環游地球。為了贏得賭注,他出發去環游世界,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在仆人萬事通和美麗的印度女子阿嫵達夫人的幫助之下,他出乎意料地贏了……
(法)儒勒·凡爾納 ·世界名著 ·12.5萬字
《金銀島》是斯蒂文森所有作品中流傳最廣的代表作,其故事情節起源于作者所畫的一幅地圖。小說描寫了敢作敢為、機智活潑的少年吉姆·霍金斯發現尋寶圖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智斗海盜,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寶藏,勝利而歸的驚險故事。據說,凡是讀過本書的人,特別是男孩,都想進行一次尋找金銀島的冒險旅行。
(英)羅伯特·斯蒂文森 ·世界名著 ·13.8萬字
《老人與海》講述一個老人獨自在海上捕魚,接連幾個月沒有收獲,后來他釣到一條很大的旗魚,跟它纏斗了兩天兩夜,用魚槍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遇到鯊魚的襲擊,缺乏幫手和工具的老人雖然殺了幾條鯊魚,但旗魚被其他鯊魚吃光了,等他進港時,旗魚只剩下一副骨頭。
(美)厄尼斯特·海明威 ·世界名著 ·5.5萬字
本文描寫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終于獨自釣上了一條大馬林魚,而在歸程中,他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最后回港時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句話將永遠給予人們直面現實的勇氣。
(美)海明威 ·世界名著 ·5.4萬字
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滿懷希望離開家鄉,隨淘金熱潮來到紐約這個新興的城市,雖然這里爵士樂流行,股票飛漲,但是貧富兩極分化,人們沉淪在紙醉金迷中。尼克為了追尋美國夢,放棄寫作而進入證券市場,并搬入紐約附近的海灣居住,成為了神秘富豪蓋茨比的鄰居。年輕時的蓋茨比并不富有,他是一個少校軍官。他愛上了一位叫黛茜的姑娘,黛茜對他也情有所鐘。后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蓋茨比被調往歐洲。似是偶然卻也是必然,黛茜因此和他分手,轉而與一個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紈绔子弟湯姆結了婚。黛茜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為湯姆另有情婦。物欲的滿足并不能填補黛茜精神上的空虛。蓋茨比痛苦萬分,他堅信是金錢讓黛茜背叛了心靈的貞潔,于是立志要成為富翁。幾年以后,蓋茨比終于成功了。他在黛茜府邸的對面建造起了一幢大廈。蓋茨比揮金如土,徹夜笙簫,一心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愛情。
(美)菲茲杰拉德 ·世界名著 ·10.4萬字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部充滿童趣的小說,是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故事發生在密西西比河畔一個小鎮上,小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不堪束縛、追求自由,厭惡枯燥的功課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環境,夢想著過海盜式的冒險生活。在一次意外中他和他的好朋友赫克貝利目擊了一樁殺人命案,并戰勝了恐懼,勇敢地站出來揭發了兇殘的犯罪人,保護了無辜遭殃的鎮民們。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憑自己的聰明機智破解了強盜們的藏寶之謎,并找到了寶藏,贏得了鎮民的贊賞與敬佩。
(美)馬克·吐溫 ·世界名著 ·14.3萬字
“我必須走我自己的路,去追求我所看到的光明。”在19世紀的意大利,青年亞瑟因詹瑪對他的誤解痛苦時,偶然得知敬愛多年的神父也一直在欺騙自己。承受不住打擊的他,憤然離開了家。13年后,一位化名牛虻的革命戰士返回了意大利,積極投身革命。但在一次行動中,他不幸被捕。在獄中,他見到了前來勸降的神父。原來亞瑟就是牛虻。此時此刻,面對曾經的導師,他決心做一次順從內心的決定。而正是這個決定,激勵了成千上萬的革命青年。
(愛爾蘭)艾捷爾·麗蓮·伏尼契 ·世界名著 ·17.9萬字
滿腹才學的浮士德,厭倦了長期的書齋生活,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不知該何去何從。在極端苦惱的狀態下,他卷入了魔鬼和上帝之間的賭約,為了追求新的生活,他與魔鬼簽下協議:以靈魂作抵押,換魔鬼滿足他對塵世生活的一切要求。他嘗過了愛情的歡樂與辛酸,在治理國家中建功立業,在開拓自然中筑造人間樂園,也在欲望的驅使下失敗和沉淪……歷盡艱險,穿越古今,走遍人類探索的路途,浮士德能否開辟出一條理想的生活道路,獲得靈魂的救贖?
(德)歌德 ·世界名著 ·17.8萬字
《艱難時世》首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大也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人不再是人而是逐漸變成機器的物化過程。《艱難時世》小說從一開始,給讀者展示出來一幅19世紀的英國熱情擁抱工業時代來臨的畫面。這時的人們,受工業時代來臨的影響,正逐漸變成機器,人的正常情感與思想統統被拋棄于一邊。小說主人公格拉德·格林特和他的追隨者邦得比在小說中的表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格拉德·格林特每時每刻都在教育和提醒自己的孩子,要注意人正在逐漸變成機器這一事實。邦得比則走得更遠,他基本上是身體力行,在自己開辦的工廠里,冷漠地對待自己的工人,視他們為物品。為了自己的利益,殘酷地壓榨和剝削他們。在本書第一卷第五章里,作者就在工廠工人和格拉德·格林特的孩子們之間,勾勒出了一條平行線進行比較。兩邊的人的生存狀態幾乎一樣,每天都在重復著單調的一成不變的工作,沒有歡樂,更談不上幸福。結果便是,工廠工人和格拉德·格林特的孩子們沒有了想象力,他們的情感生活也不被談及,更不可能受到重視。顯而易見,他們本身已經成為冷冰冰的機器。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名著 ·10.3萬字
本書精選自法國作家都德最具代表性的《磨坊信札》、《月曜日故事》、《塔拉斯貢人氏塔塔蘭之驚險奇遇記》和《小弗樂蒙與大里斯勒》等四本小說集。有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膾炙人口的《最后一課》、《柏林之圍》等,有充滿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風情的磨坊故事,有情節夸張、滑稽可笑的塔塔蘭奇遇記,還有揭露資產階級腐朽生活的《小弗樂蒙與大里斯勒》。這些小說妙趣橫生,能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樂趣和享受。
(法)都德 ·世界名著 ·17.3萬字
自儒勒·凡爾納1865年時寫出《從地球到月球》這部偉大的作品,迄今人類又經歷了150多年的時光的流逝。人類已經能夠登陸到月球。只不過,百多年前的凡爾納先生的這部了不起的作品里充斥著一些今天的讀者讀起來感到有些陌生的情節罷了。但這正是凡爾納先生的最有趣的一面,因為,是他想象出某種登月的工具出來,盡管不太切合實際。但與今天人類登月工具相比,也沒有太出格之處。比如,凡爾納先生想像到宇宙飛船應該是從大炮膛里被射向月球。這聽上去的確很滑稽,然而,正是這種想象力,才使得人類后來朝登月的夢想一步步走過去。
(法)儒勒·凡爾納 ·世界名著 ·8.9萬字
在理雅各之前,語言學家威廉·瓊斯爵士(SirW.Jones)已于18世紀譯出過《詩經》,理雅各在翻譯《詩經》的過程中也多有借鑒,只不過威廉·瓊斯爵士的譯文頗有借題發揮之嫌,并不是對《詩經》的忠實再現。翻譯所講究的“忠實”絕不等于“一一對應”。就詩歌翻譯而論,想要達到“信”的標準并不難,但要同時做到“信”、“達”、“雅”,簡直難如登天,更無法逾越的便是“格律”這道鴻溝。
(蘇格蘭)理雅各 ·世界名著 ·13.4萬字
《地心游記》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小說,書中的主要人物是阿克賽爾、李登布洛克教授和漢斯。他們是科學勇士和先驅,勇闖地心,一路發生了多姿多彩的故事。小說文筆流暢幽默,而且有著浪漫而合乎科學的非凡想象力,把讀者帶進一個超越時空的幻想世界!
(法)儒勒·凡爾納 ·世界名著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