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畢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活動中溝通神、鬼、人之間的中介,是彝族民間宗教儀式的主持者,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迭宕起伏,神秘莫測,充滿怪異,伴隨著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以及各種各樣的誤解,經歷著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沖突以及無奈、徒勞、絕望的掙扎。這部小說集的多篇小說以畢摩、蠱婆為主人公,以彝族村寨為寫作背景,題材涉及大量的彝族民間民俗風情,尤其是彝族地區以畢摩文化為代表的原始宗教和傳統習俗。
饒云華 ·鄉土 ·10.8萬字
一個鐘情于北疆瑰麗風光、自由風情的年輕作者,只身來到喀納斯尋找創作靈感,意外結識了一幫同樣自由不羈的朋友,他們中有職業野外攝影師,有哈薩克族年輕司機,有辭職游歷的都市女白領,有即將出國留學的富二代,有做租馬生意的當地少年。在小城布爾津建立“根據地”之后,他開始和朋友們一起像孩子般去探險,湖泊、森林、荒原、沙漠,這些神秘遼闊的邊地景觀,以其壯異美麗撼動人心,而旅途中妙趣橫生的奇幻經歷也讓他天馬行空文思泉涌,寫下一個個或奇譎或浪漫或夢幻或哀婉的故事,異彩紛呈,關于愛,關于美,關于自由的夢想。聚散有時,但他會永遠記得那年輕的時光,記得那遠方的生活,記得那純然的朋友,記得那片遼闊蒼茫、充滿愛恨情仇的土地,那片他生命中永遠的圣地。
李楓 ·鄉土 ·9.3萬字
這是一部集愛情、勵志、鄉土、人性、大愛為一體的長篇小說。家境貧寒的農村青年陳思農高考落榜,感覺前途渺茫,老同學郭紅秀不顧一切深愛著他,就像一道皎潔的月光照在他的心上。窮則思變,陳思農決定貸款創業,郭紅秀全力支持。當他成功后,沒有忘本,幫助鄉親們銷售農副產品,成為當地的名人。作品反映了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振興鄉村,共同富裕,創建和諧美好的家園,是每個人的心愿,是時代的最強音。有夢想的人在哪兒都能成功,他們選擇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和命運抗爭,實現人生價值,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
李明誠 ·鄉土 ·24.5萬字
這是一部結構奇巧、故事里套故事的長篇小說。《大河之魂》共五章,分三大部分展開敘述,以新時代新農民“我”成立蘋果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為新故事和追溯清康熙年間中市兒男張鴻業組織沿河六村成立股份制企業雛型“六股頭”旱地行船的老故事結合,從而凝聚一以貫之的黃河精神、大河之魂,展現壺口兒女“質樸性純、守矩包容、堅韌創新”的精神力量。小說故事里套故事,打破傳統線性敘事,采用時空交錯、人稱變換、意識流動等表現方法,故事中套故事,加以《壺口志》摘錄、頒卷唱詞、民間曲調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將新舊兩個故事有機融合。書寫新舊兩代黃河兒女的情緒起伏,兩條線索平行推進,全力呈現黃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再現壺口兒女不屈命運,突破生存困境的場景,唱響綿延不絕的“質樸性純、守矩包容、堅韌創新”黃河壺口精神。
梅鈺 ·鄉土 ·15.2萬字
《筑夢》是作者經二十余年打磨出來的長篇小說,通過深入挖掘贛南客家人文資源,以留守鄉村群體為切入點,塑造了在外打工青年丘祈沖破艱難,回鄉創辦山區生態牧場,朝著夢想邁進的典型形象。
黃家亮 ·鄉土 ·18.8萬字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男主人公江勁風高中畢業后,考取了學校的民辦教師。他懷著滿腔熱忱和教育后輩的理想投入工作,卻在工作后感受到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自豪與虛榮的交織,這些都讓他常常陷入對人生的迷茫和沉思。但為人師的良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住,使他很快走出情緒的低谷,善待學生,重視教育,用詩一般的激情擁抱未來。在努力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他獲得了甜美的愛情,并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蒿客 ·鄉土 ·14.9萬字
霍林河畔,一塊從未被書寫過的處女地,貧瘠而荒涼。然而,在這片土地上,卻孕育著一個關于堅持、選擇和愛的故事。作品從九十年代末起筆,以胡來早為主人公,以及其他三個姑娘為襯托,通過描述她們的家庭變化、個人磨難、情感經歷、村莊變遷,展現出鄉村女性在逆境中的堅強與勇敢,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同時,也表達了霍林河畔人民對鹽堿地改良、建設新時代新農村的堅持和勇氣。這部作品東北氣息濃重,視角獨特,人物眾多,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它不僅僅是一部小說,也是吉林西部人民真實生活的寫照,更是一部展現了中國農村巨變和鄉村振興的敘述長詩。
翟妍 ·鄉土 ·30.1萬字
《天邊的莫云》是青年軍旅作家王昆繼《六號哨位》之后的長篇新作,原發《中國作家》2020年第11期。該小說聚焦一個名為莫云鄉的牧區,詳細記錄了在黨的領導下,解放軍醫護工作者對藏區居民的全力幫助,進而全方位展現了精準扶貧背景下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山脊上,生活著藏族古老的分支格吉部落,那里的牧民千百年來受著藏傳佛教文化影響、并以藏醫治療為主。當一支醫療設備先進、診療技術高超的醫療小分隊打破草場的安靜后,現代醫學與傳統藏醫、傳統思想和新穎觀念等各種沖突接踵而至,從而展開一場心靈與信仰上的強烈碰撞……
王昆 ·鄉土 ·14.1萬字
小說以回憶的方式,講述了距離“逃鹿城”東北方向的古河村,丈夫安大成和妻子秦曉娥過去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孩子夭折、妹妹逃婚、父親去世等悲歡離和的故事,輔以“神醫”、“接生婆”、“剃頭匠”等人的故事作為小說支線,體現了以安大成為首的古河村人自強不息、努力拼博的一種奮斗精神和隱藏在小說中“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主題。
王鴻艷 ·鄉土 ·11萬字
這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黨的農村基層干部帶領鄉親集體致富走向鄉村振興的故事。農村畬族女孩藍英妮天生有副好嗓子,受音樂老師的影響,萌發了當演員的夢想。因為國家建設新安江水電站,她和父老鄉親一起從浙西遷移到贛東鶴城縣一個叫湖灣的地方。兩個有恩于她的音樂老師先后離開了她,父親也在洪水中舍己救人英勇犧牲。當演員的夢想難以實現,她對未來充滿了迷惘。受父老鄉親艱苦創業建設新生活精神的激勵,她投身建設家鄉的奮斗中,入了黨,收獲了愛情,沐浴著農村改革開放的春風,成為鶴城縣的致富能人,先后擔任村委主任、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往集體致富的道路上奔。然而,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帶領父老鄉親實現集體致富、走上鄉村振興之路,實現了鄉親們大家的夢想。
汪偉躍 ·鄉土 ·15.5萬字
《會唱歌的蘋果樹》是一部長篇小說,擇取了孩童的視角,展現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山西農村,故事樸實流利,節奏明快,是一曲酣暢淋漓、節奏昂揚的果鄉牧歌。故事自因為貧困一對佳偶被拆散寫起,翠翠姨含淚外嫁,俊來叔高岡上喇叭相送。俊來叔當年的戰友嚴子龍來到了山村,為窮則思變的青年農人帶來了希望。俊來叔和晉娃爸態度堅決,跟定嚴子龍,種下蘋果樹,也種下了希望樹。重重磨難磋磨著一心求富的人們,他們歷經波折,始終不改初心,他們精心侍弄果樹,養護果樹,實踐新技術。最終,蘋果產業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父輩們的勤懇努力,給下一代以良好的影響和向善的督導,孩子們也以各自的努力報答親人、報效社會。
閆學溫 ·鄉土 ·19.6萬字
小說通過對靈蘿這位出生在川東山區農村的女孩如何與自己初中時期語文老師何文廷的執著而奇特的戀情和與坎坷命運抗爭的一生的刻畫描寫,反映了一代農村婦女從農村走向大城市,又從大城市返回小縣城和農村的奮斗歷程和心路歷程。折射出新一代川東婦女善良、勤勞、敢闖敢干,不斷與命運抗爭而又始終忠于內心神圣情感的美好人性光輝。也描繪出川東一代鄉村振興初期的漸變畫卷。
唐萬清 ·鄉土 ·9.9萬字
唱民歌,打草鞋是尤二伯的拿手好戲,但他只有在打草鞋時才唱得出聲。因在歌會上發揮欠佳被尤二娘斥責后一蹶不振。后來,兩位進山寫生的畫家被尤二伯的歌聲吸引,他在兩位畫家的鼓勵下又放開了歌喉。入夜,兩位畫家在水潭邊宿營時遇山洪,經尤二伯一家奮力搭救才幸免于難。兩畫家說服尤二伯利用山里的資源優勢辦起了“水磨莊園”,并利用網絡優勢向外界介紹了山區的景觀。李畫家還說服公司上層組織企業的優秀員工,把到水磨莊園渡周末作為獎勵,讓尤二伯逐漸擺脫了“端起金碗討飯”的日子,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本文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民歌“車幺妹”的曲調,故用了其中的襯詞“荷花鬧海棠”作為標題。
廢子 ·鄉土 ·2.5萬字
這是一部跨度長達70年的湘南百姓生活史。1949年深秋的一天,湘南禾倉李家大院正在進行滿女出嫁的坐歌堂會。歌堂會唱了三天三夜,本該晨曦一開,新娘上轎,卻在天光時傳來一聲轟鳴,炮彈落進白露河里,子彈打在新娘手上,一時間眾生慌亂如麻,而歷史的潮水已經變了流向……
肖建國 ·鄉土 ·25.4萬字
主人公劉堇天生手指不全,從小被迫寄居在農村外婆家,生活的貧窮,世俗的偏見,親情的疏離,令她承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但在外婆愛的教育下,她悄悄種下了“七色堇”之夢,學會用一雙殘手生活和刺繡。她也曾遇到過挫折,經歷過痛苦,徘徊在道德的臨界線;也曾為了尊嚴,遠離真心人的追求;甚至在意外中險些喪命……愛恨情仇40余年,劉堇咬緊牙關,在鄉村編織出一片錦繡天地,以全新的市場理念創新創業,引領眾多女性共圓七彩夢。全書以鄉村振興為主線,情感細膩,塑造了諸多鮮活的人物群像,具有地域特色的風土人情,正是新時代鄉村巨變的縮影。于普通人的故事里見證時代變遷,于人間煙火處彰顯人性的堅守。
李子燕 ·鄉土 ·19.9萬字
這是一部以冀東農村為背景,描寫唐山大地震后吳代莊村吳氏家族的興衰史。在冀東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名為吳代莊的小村莊,它是清朝皇帝賞賜給祖先吳凡的。清朝末年,太爺爺吳桐茂假傳圣旨,稱自己考中了狀元,被皇上知道后要將全村人滿門抄斬,后來在劉石各莊教書的太爺爺的父親連同劉石各莊全體村民聯名上書,才救下全村人的性命。但皇上下旨從此吳代莊村的人四代不許為官,而作者正好是第四代。作者一出生就經歷了唐山大地震,她的父母在廢墟上重建家園,她親歷的改革開放四十年也是整個家族及村莊興衰的四十年,一個家族的興衰史也是一個村莊,甚至整個農村的興衰史。最后,經過四代人的努力,詛咒終于被打破,作者從這片貧瘠的土地走出來,實現了祖輩一直以來的夢想。
水孩兒 ·鄉土 ·8.1萬字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葉。西流河小鎮。尚大強精心策劃,告垮了居委會主任,企望取而代之。他使用各種手段,指望能夠被居民推選為主任。魏蓮芝毛遂自薦,選票高出尚大強,因未過半數,不能當選。居委會友善的鄰里關系從此不再,派生的矛盾波及到了孩子們。劉昌學決心將【東方紅】搬上舞臺。由小學師生承擔排演這一大型歌舞劇,大家都伸舌頭。幾經動員說服,師生們接受了挑戰。為了第二次推選勝出,尚大強開始了新的活動。回鄉休養的老紅軍特別關心故鄉的發展,促成西流河建鎮。經過群眾推選,尚大強、李順久、魏蓮芝成為了鎮人委領導的候選人。李順久動員母親到司令哥哥家過年,當司令的兒子對母親百依百順,就是沒有給弟弟開后門。西流河的春節獨具風情:十大碗、九個碟,湯圓、米團子;采蓮船、舞獅子、耍龍燈;貼年畫、請春客、拜大年……男女老少快快樂樂。尚大強巧妙地將強勁的競爭對手李順久推上賭桌,李順久因聚賭被拘留,人委候選人資格被撤銷。尚大強成為委員,魏蓮芝當上鎮長。李順久心里窩火,怨恨哥哥,對母親發火。爭吵中母親腦溢血死亡。司令兒子入鄉隨俗,虔誠做孝子,感天動地。尚大強就想找到魏蓮芝的毛病將她趕下臺,捉奸成為鬧劇,被拘留了十天。小學師生排演的【東方紅】在七一之前匯演,獲得一致好評。
汪龍光 ·鄉土 ·15萬字
在藏族傳說里,“香巴拉”作為與“穢國”相對的凈土概念,乃是人人向往的完滿福慶、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國。普通人是不可能靠近香巴拉的,因為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1933年英國作家希爾頓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出版以來,人們對于香格里拉(香巴拉)的找尋,一直沒有中斷過。《香秘》小說故事發生在1944年,我乘坐一架飛虎隊戰機去滇西執行特殊任務,不幸在穿越喜馬拉雅大雪峰時失事墜毀。幸存的我被雪山叢林中一個石洞屋里的老人所救,他告訴我,這里是通往香巴拉王國的大門,他和一批神秘的人都是香巴拉王國大門的守護者。我在這里養傷治病,經歷了種種神奇事件,特別是老人用石洞里魔鏡一樣的冰墻,向我展示了一個在暴風雪里遷徙的牧牛部落的九死一生,尋找生存之地——仙境般的肥美牧場的故事。他們正是為了尋找到那個傳說里的豐美草場而遷徙的。他們走出了雪災,戰勝了狼群的襲擾,走向了新的草場。我終于弄懂了,香巴拉不在天上,而在人的心底。每個人心里都藏著自已的一片凈土,那就是理想之國香巴拉。只有一顆真誠向善、不屈不撓追求理想的心,才可能到達。
嘎子 ·鄉土 ·17.6萬字
這是一個記錄神奇之地上的神奇兒女抵抗日寇的故事。小說融合了鄂西南地區的歷史沿革、地域風情、民俗民風等獨特燦爛的文明文化及神奇的山川地貌,以廣闊的視野和縱深的思考書寫了恩施抗戰史上的一段傳奇,塑造了趙藥神巴兒、覃清江等一批英雄人物,讓人不禁對那片神奇的土地充滿了向往之情,也使小說多了一股清新馥郁的鄉土氣息,突出表現了在風云變幻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底層人物的信仰和命運。
郭大國 ·鄉土 ·29萬字
竇先智討回了自己的菱角田,熱心于三五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兒熱被窩,開始了他單干致富之路。但好景不長,突遇婆娘難產,自己受傷,又遭富裕中農曾善明算計,欠下巨額債務,無奈之下,將菱角田抵押出去,再度返貧。他在村民們的幫助下能否脫貧致富?他又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崔世雄 ·鄉土 ·18.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